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魂归荒野: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回归主题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惠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3-48,共6页
在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创作中,回归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除了朝向田园故里的回归之音,还有更为深远的指向荒野的回归之唱。因为与作为诗人个体故乡的田园不同,荒野是人类种群的原乡、人类童年的家园和精神的起点。诗人因为在世的异己体...
在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创作中,回归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除了朝向田园故里的回归之音,还有更为深远的指向荒野的回归之唱。因为与作为诗人个体故乡的田园不同,荒野是人类种群的原乡、人类童年的家园和精神的起点。诗人因为在世的异己体验和基于集体无意识根源的乡愁冲动,在诗中进行魂归荒野的自由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
田园
荒野
原始意象
乡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进荒野》的荒野观解读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晓琴
郭辉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1期35-37,共3页
荒野是生态文学的重要主题。环境主义者所描绘的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荒野成为现代人心中向往的荒野意象的范本。通过分析小说《走进荒野》的主人公克里斯为追求自我而探寻荒野自然并最终在荒野中丧命的悲剧故事,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
荒野是生态文学的重要主题。环境主义者所描绘的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荒野成为现代人心中向往的荒野意象的范本。通过分析小说《走进荒野》的主人公克里斯为追求自我而探寻荒野自然并最终在荒野中丧命的悲剧故事,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社会文化的认同危机和对荒野自然的渴望,并探讨了人类文化与荒野自然之间的二元性以及彻底超越人类价值、走向荒野伦理的虚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荒野意象
二元性
荒野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失落的伊甸园——论《熊》中的荒野意象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庆庆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4-80,共7页
小说《熊》是福克纳"大森林三部曲"中最重要和着墨最多的一部。作品中的原始森林、老班和山姆是被赋予了具体形态的荒野意象。通过描写狩猎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仪式表达了作家对自然生命的无限崇敬和尊重以及对于荒野的逐渐...
小说《熊》是福克纳"大森林三部曲"中最重要和着墨最多的一部。作品中的原始森林、老班和山姆是被赋予了具体形态的荒野意象。通过描写狩猎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仪式表达了作家对自然生命的无限崇敬和尊重以及对于荒野的逐渐消逝的感伤与惆怅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工业文明与荒野自然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荒野
意象
伊甸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十载风雨《原野》路——曹禺《原野》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义明
黄晓华
《中文论坛》
2018年第2期80-90,共11页
被视为曹禺第三部重要戏剧作品的《原野》,在不同时期所受的评价迥异。1937年问世至1949年,批评界对其多持批评意见,但也不乏赞誉之声;1949年至1978年,除境外研究界涌现的少量成果以外,《原野》境内研究几近销声匿迹;1978年以来,随着思...
被视为曹禺第三部重要戏剧作品的《原野》,在不同时期所受的评价迥异。1937年问世至1949年,批评界对其多持批评意见,但也不乏赞誉之声;1949年至1978年,除境外研究界涌现的少量成果以外,《原野》境内研究几近销声匿迹;1978年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学术研究的日趋深入,批评界对《原野》的评价日趋客观、理性,在肯定其具有深刻艺术价值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原野》研究八十年来,对其评价几经沉浮,但不可否认,其成就是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
表现主义
人物形象
农村图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荒野意向
5
作者
甘细梅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8-120,共3页
距离小镇三里远的沼泽地是一个神秘、多变却又充满活力的空间。它是让人充满畏惧的恶魔的家园,又是令人无限向往的浪漫的精神殿堂。它以社会文明"他者"的身份打破了小镇刻板、凝固的氛围,推动了故事进程,并且摧毁了等级制度...
距离小镇三里远的沼泽地是一个神秘、多变却又充满活力的空间。它是让人充满畏惧的恶魔的家园,又是令人无限向往的浪漫的精神殿堂。它以社会文明"他者"的身份打破了小镇刻板、凝固的氛围,推动了故事进程,并且摧毁了等级制度森严的小镇空间。这就是《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作者构思的荒野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
荒野意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选择实验的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认同评价——以上海杨浦区为例
6
作者
邵钰涵
陆嘉宜
徐欣瑜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5,共11页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增长,城市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关系中重新被定位,城市荒野景观因具有生态、人文、审美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开始受到关注。探索符合中国语境的城市荒野景观识别与分类...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增长,城市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关系中重新被定位,城市荒野景观因具有生态、人文、审美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开始受到关注。探索符合中国语境的城市荒野景观识别与分类方法,构建一套从识别到认同评价的工作流,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种基于选择实验的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认同评估工具。【方法】通过荒野度测度方法,基于图像语义分割和植被识别的方法,考察上海市杨浦区街景中城市荒野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典型类型与特征,并根据城市荒野景观的主导价值进行选择实验,借助人群对物种丰富度的支付意愿解析公众对城市荒野景观相关属性的认同度,探讨不同社会属性的人群对城市荒野景观价值的认同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尽管城市荒野景观对城市生态具有重要价值,但公众对其生态价值的认同度不高,且更倾向于优先考虑城市荒野景观的城市管理价值和经济利益价值。【结论】通过构建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识别、评价和利用的体系,提出城市荒野景观规划和管理策略,在推广相关概念教育和技术的同时,增强公众对城市荒野景观的认知和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荒野景观
价值认同评价
荒野度
选择实验
图像语义分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景感知与视角:李娟散文中的阿勒泰风景记忆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秀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5-123,共9页
非虚构散文代表作家李娟散文中的阿勒泰风景书写现象值得关注。该文通过细读李娟非虚构散文《羊道三部曲》《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和《阿勒泰的角落》,结合其中阿勒泰风景的描写,发现其创作坚持表现劳动人民日常生活风景及荒野风...
非虚构散文代表作家李娟散文中的阿勒泰风景书写现象值得关注。该文通过细读李娟非虚构散文《羊道三部曲》《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和《阿勒泰的角落》,结合其中阿勒泰风景的描写,发现其创作坚持表现劳动人民日常生活风景及荒野风景记忆,创造出阿勒泰地方形象。这其中,李娟运用外在人与内在人视角发现阿勒泰风景,创作由荒野美学向日常生活美学转变,建构阿勒泰地方形象内在性,表达呈现阿勒泰风景记忆,实现心灵与情感的建构,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娟散文
感知视角
劳动人民
荒野风景
阿勒泰地方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魂归荒野: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回归主题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惠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3-48,共6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创作中,回归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除了朝向田园故里的回归之音,还有更为深远的指向荒野的回归之唱。因为与作为诗人个体故乡的田园不同,荒野是人类种群的原乡、人类童年的家园和精神的起点。诗人因为在世的异己体验和基于集体无意识根源的乡愁冲动,在诗中进行魂归荒野的自由之旅。
关键词
回归
田园
荒野
原始意象
乡愁
Keywords
return
countryside
wilderness
primitive
image
nostalgia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进荒野》的荒野观解读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晓琴
郭辉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1期35-37,共3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ZWD02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ZXC008)
文摘
荒野是生态文学的重要主题。环境主义者所描绘的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荒野成为现代人心中向往的荒野意象的范本。通过分析小说《走进荒野》的主人公克里斯为追求自我而探寻荒野自然并最终在荒野中丧命的悲剧故事,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社会文化的认同危机和对荒野自然的渴望,并探讨了人类文化与荒野自然之间的二元性以及彻底超越人类价值、走向荒野伦理的虚无性。
关键词
荒野
荒野意象
二元性
荒野伦理
Keywords
wilderness
image
of
wilderness
dualism
wilderness
ethics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失落的伊甸园——论《熊》中的荒野意象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庆庆
机构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4-80,共7页
基金
湖北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中心研究项目(040-090825)
文摘
小说《熊》是福克纳"大森林三部曲"中最重要和着墨最多的一部。作品中的原始森林、老班和山姆是被赋予了具体形态的荒野意象。通过描写狩猎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仪式表达了作家对自然生命的无限崇敬和尊重以及对于荒野的逐渐消逝的感伤与惆怅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工业文明与荒野自然的对立。
关键词
福克纳
荒野
意象
伊甸园
Keywords
Faulkner
wilderness
image
Garden
of
Eden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十载风雨《原野》路——曹禺《原野》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义明
黄晓华
机构
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文论坛》
2018年第2期80-90,共11页
文摘
被视为曹禺第三部重要戏剧作品的《原野》,在不同时期所受的评价迥异。1937年问世至1949年,批评界对其多持批评意见,但也不乏赞誉之声;1949年至1978年,除境外研究界涌现的少量成果以外,《原野》境内研究几近销声匿迹;1978年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学术研究的日趋深入,批评界对《原野》的评价日趋客观、理性,在肯定其具有深刻艺术价值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原野》研究八十年来,对其评价几经沉浮,但不可否认,其成就是主要的。
关键词
《原野》
表现主义
人物形象
农村图景
Keywords
wilderness
Expressionism
Character
image
Rural
Scene
分类号
TU746.5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荒野意向
5
作者
甘细梅
机构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
出处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8-120,共3页
基金
广东省2013年社科项目:项目名称<二十世纪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空间叙事策略研究>的中期成果(编号:GD13XWW22)
文摘
距离小镇三里远的沼泽地是一个神秘、多变却又充满活力的空间。它是让人充满畏惧的恶魔的家园,又是令人无限向往的浪漫的精神殿堂。它以社会文明"他者"的身份打破了小镇刻板、凝固的氛围,推动了故事进程,并且摧毁了等级制度森严的小镇空间。这就是《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作者构思的荒野意向。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
荒野意向
Keywords
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e
wilderness
image
分类号
I7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选择实验的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认同评价——以上海杨浦区为例
6
作者
邵钰涵
陆嘉宜
徐欣瑜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发展部
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恢复性城市研究分实验中心(RURC)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678417)
同济大学生态化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CAUP-UD-06)。
文摘
【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增长,城市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关系中重新被定位,城市荒野景观因具有生态、人文、审美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开始受到关注。探索符合中国语境的城市荒野景观识别与分类方法,构建一套从识别到认同评价的工作流,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种基于选择实验的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认同评估工具。【方法】通过荒野度测度方法,基于图像语义分割和植被识别的方法,考察上海市杨浦区街景中城市荒野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典型类型与特征,并根据城市荒野景观的主导价值进行选择实验,借助人群对物种丰富度的支付意愿解析公众对城市荒野景观相关属性的认同度,探讨不同社会属性的人群对城市荒野景观价值的认同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尽管城市荒野景观对城市生态具有重要价值,但公众对其生态价值的认同度不高,且更倾向于优先考虑城市荒野景观的城市管理价值和经济利益价值。【结论】通过构建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识别、评价和利用的体系,提出城市荒野景观规划和管理策略,在推广相关概念教育和技术的同时,增强公众对城市荒野景观的认知和价值认同。
关键词
城市荒野景观
价值认同评价
荒野度
选择实验
图像语义分割
Keywords
urban
wildscape
value
identity
evaluation
wilderness
degree
choice
experiment
image
semantic
segmentation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景感知与视角:李娟散文中的阿勒泰风景记忆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秀英
机构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5-12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疆当代文学创作实践研究”(19XZW038)。
文摘
非虚构散文代表作家李娟散文中的阿勒泰风景书写现象值得关注。该文通过细读李娟非虚构散文《羊道三部曲》《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和《阿勒泰的角落》,结合其中阿勒泰风景的描写,发现其创作坚持表现劳动人民日常生活风景及荒野风景记忆,创造出阿勒泰地方形象。这其中,李娟运用外在人与内在人视角发现阿勒泰风景,创作由荒野美学向日常生活美学转变,建构阿勒泰地方形象内在性,表达呈现阿勒泰风景记忆,实现心灵与情感的建构,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原则。
关键词
李娟散文
感知视角
劳动人民
荒野风景
阿勒泰地方形象
Keywords
Li
Juan's
prose
perceptual
perspective
working
people
wilderness
landscape
local
Altay
image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魂归荒野: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回归主题
王惠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走进荒野》的荒野观解读
张晓琴
郭辉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失落的伊甸园——论《熊》中的荒野意象
郑庆庆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八十载风雨《原野》路——曹禺《原野》研究综述
张义明
黄晓华
《中文论坛》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析《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荒野意向
甘细梅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选择实验的城市荒野景观价值认同评价——以上海杨浦区为例
邵钰涵
陆嘉宜
徐欣瑜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风景感知与视角:李娟散文中的阿勒泰风景记忆
周秀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