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斑裸鲤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时序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发艳 刘丹 +6 位作者 高强 晁燕 聂苗苗 杨朝杰 倪伟琳 王丽晗 祁得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8-724,共7页
为了探讨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血红蛋白时序转换利用花斑裸鲤全基因组数据鉴定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并通过整胚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花斑裸鲤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定位。结果表明,花斑... 为了探讨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血红蛋白时序转换利用花斑裸鲤全基因组数据鉴定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并通过整胚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花斑裸鲤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定位。结果表明,花斑裸鲤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个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分别为hbae1、hbae4、hbae5、hbbe1和hbbe3,与斑马鱼(Danio rerio)相比,花斑裸鲤基因组缺少hbae3和hbbe2基因,暗示第四轮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后所经历的小规模基因删除事件在花斑裸鲤特异性血红蛋白基因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bae1基因在胚胎发育的120h至432h内持续表达,hbbe1基因在96h开始表达持续至432h,hbbe3基因杂交信号出现在胚胎发育120h至384h内,在胚胎发育全过程中未能观察到hbae4和hbae5基因的杂交信号。杂交信号主要位于胚胎正中轴、后部侧向中胚层、背主动脉腹侧区、尾部造血区及卵黄。正义探针作为阴性对照,在胚胎发育阶段均无任何杂交信号。花斑裸鲤具有与其他鱼类不同的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及血红蛋白转换表达特征;hbae1、hbbe1和hbbe3基因在花斑裸鲤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hbae4和hbae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可能有所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基因 胚胎发育 时序转换 造血系统发育 整胚原位杂交 花斑裸鲤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Ucp2基因RNA探针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贞 加三三 +5 位作者 张凯丽 孙雨晴 赵虹 郝宇卉 牛勃 李美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58,共4页
目的:制备用于检测小鼠胚胎早期Ucp2基因表达的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RNA探针。方法:提取小鼠胚胎脑组织总RNA,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取Ucp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分别利用Sp6、T7和Ucp2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转录模板,通... 目的:制备用于检测小鼠胚胎早期Ucp2基因表达的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RNA探针。方法:提取小鼠胚胎脑组织总RNA,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取Ucp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分别利用Sp6、T7和Ucp2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转录模板,通过Sp6及T7 RNA聚合酶,获得地高辛标记的正义、反义Ucp2 RNA原位杂交探针。检测标记探针的效价后,通过全胚胎原位杂交分析制备探针的特异性和杂交效果。结果:成功获得Ucp2基因正义、反义探针,反义探针能高效灵敏检测到Ucp2基因在小鼠胚胎Ed9.5、Ed10.5神经系统呈现高表达,而正义探针未能检测到表达信号。结论:成功制备了特异高效的地高辛标记Ucp2 RNA原位杂交探针,为进一步研究Ucp2基因在小鼠胚胎组织中的表达,尤其在神经组织的定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P2 RNA探针 全胚胎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心血管发育相关基因mpx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达
3
作者 向文碧 周栋珍 +5 位作者 李志操 周艳华 张鹏 崔冬冰 何志旭 舒莉萍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26-530,615,共6页
目的:探讨斑马鱼体内髓样特异性过氧化物酶(mpx)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按Trizol法提取斑马鱼总RNA后逆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RT-PCR扩增mpx基因片段;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S2^+-mpx重组质粒后将质粒酶切线性化,T3聚合酶... 目的:探讨斑马鱼体内髓样特异性过氧化物酶(mpx)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按Trizol法提取斑马鱼总RNA后逆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RT-PCR扩增mpx基因片段;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S2^+-mpx重组质粒后将质粒酶切线性化,T3聚合酶制备mpx反义RNA探针,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mpx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CS2^+-mpx重组质粒,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24 hpf,mpx基因在斑马鱼胚胎中间细胞团表达;从24 hpf开始,mpx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卵黄囊表面、心脏和轴向脉管系统中高表达,一直持续到72 hpf;尤其是在72 hpf,mpx基因在整个胚胎头部、卵黄囊表面、尾部中弥散表达。结论:mpx基因在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时间和部位中都有表达,mpx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心血管疾病 早期胚胎发育 mpx基因 全胚胎原位杂交 心血管
下载PDF
团头鲂形态发育相关基因HoxB1b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4
作者 濮剑威 何珠子 邹曙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1-487,共7页
脊椎动物Hox族基因是一类重要的生长和发育调控基因,它编码具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的转录因子,能与下游靶基因特定区域结合并激活表达,从而调节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前后轴的形态建成。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团头鲂(Me... 脊椎动物Hox族基因是一类重要的生长和发育调控基因,它编码具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的转录因子,能与下游靶基因特定区域结合并激活表达,从而调节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前后轴的形态建成。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HoxB1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研究了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团头鲂HoxB1b基因cDNA全长为1 479 bp,其中包括一个编码306个氨基酸残基的921 bp阅读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斑马鱼、红鳍东方鲀、青鳉的相似度分别为89%、45%、40%,在脊椎动物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2)RT-PCR分析结果显示,HoxB1b在团头鲂胚胎发育过程的各时期均有稳定表达,但在成熟卵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属非母源表达类型。进一步的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oxB1b在团头鲂不同时期胚胎存在明显的空间表达差异,受精后20 h(20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20hpf)胚胎主要在后脑表达,受精后40 h(40hpf)胚胎除了在后脑表达外,在胸鳍也检测到表达;(3)HoxB1b基因在团头鲂成鱼部分组织或器官中有表达,且在雌雄鱼中基因表达量有一定差别。综上所述,团头鲂HoxB1b基因的功能与胚胎前后轴上的后脑和胸鳍发育密切相关,并在团头鲂成鱼相关组织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HoxB1b 克隆 整胚原位杂交 RT-PCR
原文传递
小鼠脑发育中CDK5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红丽 杨忠 +2 位作者 李泽桂 陈活彝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223-2226,共4页
目的 观察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5 (CDK5 )mRNA在脑发育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采用胚胎期至老年期小鼠全胚胎及脑切片的原位杂交染色。结果 ①全胚胎原位杂交染色发现脑内CDK5mRNA从胚胎 10 5d(E10 .5 )开始表达 ,主要分布于神经上... 目的 观察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5 (CDK5 )mRNA在脑发育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采用胚胎期至老年期小鼠全胚胎及脑切片的原位杂交染色。结果 ①全胚胎原位杂交染色发现脑内CDK5mRNA从胚胎 10 5d(E10 .5 )开始表达 ,主要分布于神经上皮的套层细胞内 ;②脑切片的原位杂交染色观察到从E14到成年期脑内均见CDK5mRNA阳性信号 ,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胞浆与核周 ,于新生期前后表达达高峰 ;分布于包括大脑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小脑及许多神经核团。在老年期上述区域CDK5表达均有减弱 ,部分区域呈阴性。结论 表明脑内CDK5作用贯穿了整个脑的发育阶段 ,且主要参与了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 ;成年后CDK5可能继续保持对某些区域中神经元的功能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mRNA 脑发育 全胚胎原位杂交 小鼠
下载PDF
致聋基因EYA4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方舟 黄啸博 +1 位作者 魏钦俊 陈智斌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9-55,共7页
目的研究致聋基因EYA4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其定位,为进一步利用斑马鱼模型探索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斑马鱼与人EYA4基因的同源性,同时通过整胚原位杂交和半定量PCR分析斑马鱼eya4基因在早期6... 目的研究致聋基因EYA4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其定位,为进一步利用斑马鱼模型探索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斑马鱼与人EYA4基因的同源性,同时通过整胚原位杂交和半定量PCR分析斑马鱼eya4基因在早期64细胞胚胎、oblong-sphere、50%-epiboly、15-somite、24hpf、36hpf、48hpf、60hpf、72hpf和1周的时空表达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斑马鱼eya4与人EYA4基因高度同源。半定量PCR结果显示斑马鱼eya4在胚胎发育早期(64细胞~50%-epiboly)不表达,15-somite期逐渐开始表达并于24~48hpf达到高峰,此后表达水平稍降低并维持在一定水平。全胚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eya4在斑马鱼64-细胞,oblong-sphere和50%-epiboly时期均未表达,提示该基因为非母源性表达,在15-somite期开始出现可检测的表达,24~48hpf期表达水平达到顶峰,并且在头部神经系统、听囊内耳毛细胞和侧线系统中均有表达,至60hpf^1-week期表达水平减弱并维持稳定在一定水平。结论斑马鱼eya4与人致聋基因EYA4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研究eya4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可为后续利用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深入研究人类EYA4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突变致聋机制奠定重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A4基因 斑马鱼 胚胎发育 整胚原位杂交 时空表达
原文传递
band3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庹媛媛 尚鲁俊 +2 位作者 夏海雄 何志旭 舒莉萍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60-764,共5页
目的:用band3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进行斑马鱼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band3基因在野生型Tüebingen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Trizol法提取斑马鱼胚胎总RNA并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band3基因cDNA编码区片段;通过基因重... 目的:用band3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进行斑马鱼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band3基因在野生型Tüebingen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Trizol法提取斑马鱼胚胎总RNA并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band3基因cDNA编码区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BSK-band3重组质粒,用Bam HⅠ酶切得到线性化PBSK-band3;以T7 RNA聚合酶转录合成反义地高辛标记的band3 RNA探针,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法检测band3基因在斑马鱼胚胎早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band3基因片段,构建PBSK-band3重组质粒;经体外转录获得地高辛标记的反义band3 mRNA探针,原位杂交后检测证实band3基因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间细胞群(ICM)和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GM)呈现高表达。结论:地高辛标记的反义band3 mRNA探针可检测到斑马鱼胚胎中band3基因的定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胚胎 band3 全胚胎原位杂交 探针
下载PDF
WFS1突变致聋家系的鉴定及斑马鱼同源基因时空表达谱分析
8
作者 黄啸博 陈智斌 +2 位作者 曹新 魏钦俊 邢光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66-1273,共8页
目的:对2个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分子病因学鉴定,并应用斑马鱼对致聋基因WFS1进行初步功能分析。方法:利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对2个家系进行外显子测序分析,确定候选致病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人WFS1基因的功能以及模式生物斑马鱼与人类WFS... 目的:对2个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分子病因学鉴定,并应用斑马鱼对致聋基因WFS1进行初步功能分析。方法:利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对2个家系进行外显子测序分析,确定候选致病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人WFS1基因的功能以及模式生物斑马鱼与人类WFS1基因的同源性;采用整胚原位杂交和定量PCR法分析斑马鱼wfs1a和wfs1b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外显子测序及家系遗传共分离分析确定WFS1基因c.2036~2038delAGG(p.680delE)和c.1957C>T(p.653R>C)突变分别是2个家系的分子病因。定量PCR和全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斑马鱼wfs1a和wfs1b在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时空表达特征。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wfs1b与人WFS1基因的进化距离更近,同源性更高。结论:2个遗传性耳聋家系均由WFS1突变所致,拓展了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突变谱。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wfs1a和wfs1b具有明显的时空表达特异性,wfs1b是人类WFS1的直系同源基因。研究结果既为耳聋分子诊断提供了支持,也为后续深入研究WFS1的突变致聋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捕获测序 耳聋 WFS1 斑马鱼 整胚原位杂交 时空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