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被引量:52
1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2 位作者 史成银 张立敬 俞开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8,共9页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虾、肉球近方蟹、滕壶体内检测到了WSSV ;在球形侧腕水母、病虾池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浸泡感染卤虫成体体内没有检测到WSSV。经原位杂交检测 ,虾类的甲壳下上皮、胃上皮、附肢、造血组织、鳃等组织器官均可被WSSV侵染 ,其中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蟹类的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注射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精巢中 ,精荚的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呈阳性 ,在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以及注射感染的短脊鼓虾的卵巢中 ,结缔组织细胞和滤泡细胞被WSS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探针 宿主 南美白对虾 中国对虾 斑节对虾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动物模型的感染特性 被引量:31
2
作者 朱建中 陆承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1,共5页
应用克氏原螯虾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感染增殖特性 ,涉及感染温度、感染途径、继发感染、半数致死量 (LD50 )、免疫保护及保存期等。结果显示 ,2 2~ 2 5℃时 ,接种WSSV的螯虾一般于 2~7d内死亡 ,温度升高对病... 应用克氏原螯虾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感染增殖特性 ,涉及感染温度、感染途径、继发感染、半数致死量 (LD50 )、免疫保护及保存期等。结果显示 ,2 2~ 2 5℃时 ,接种WSSV的螯虾一般于 2~7d内死亡 ,温度升高对病毒增殖影响不显著 ,30~ 32℃时 ,平均死亡时间 2~ 6d ,温度降低对病毒增殖影响较显著 ,15~ 19℃时 ,接种螯虾平均 2~ 10d内死亡 ,8~ 10℃时 ,平均死亡时间 3~ 13d。感染途径分别用腹节肌肉、腹节皮下注射及口服 ,均能使螯虾感染发病 ,而浸泡方式不能使螯虾发病。细菌分离和细菌定量结果表明 ,寄生于螯虾心脏、肝胰腺内的阴沟肠杆菌在感染后期大量增殖 ,菌量分别是正常螯虾的 2 5和 30倍 ,形成继发感染。用螯虾测定WSSV的LD50 为 10 -6.5·mL-1种毒液。将病毒 5 6℃ ,30min灭活后免疫螯虾 ,不能使螯虾形成免疫保护。WSSV匀浆液 - 30℃冻存 1年后失活 ,而 - 30℃冻存于螯虾体内WSSV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感染温度 感染途径 继发感染 免疫保护 保存期
下载PDF
白斑症病毒在日本对虾体内的感染增殖 被引量:15
3
作者 战文斌 王远红 +2 位作者 铃木信一 俞开康 福田颖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用投喂患白斑症病毒病的虾组织人工感染日本对虾稚虾。每日取样,整虾冰冻切片,单克隆抗体的荧光抗体方法,原位观察病毒在虾体内的感染增殖。结果表明:感染后三天内,在感染虾的各组织器官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第... 用投喂患白斑症病毒病的虾组织人工感染日本对虾稚虾。每日取样,整虾冰冻切片,单克隆抗体的荧光抗体方法,原位观察病毒在虾体内的感染增殖。结果表明:感染后三天内,在感染虾的各组织器官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第四天首先在鳃丝腔内的小量血细胞观察到病毒感染;第五天除血细胞外同时在血窦、鳃上皮组织、皮下组织内观察到;第六天进而在心脏、胃上皮组织内观察到;第七天进一步又在淋巴器官、中肠内观察到;第八天和第九天观察的所有样品在以上组织器官中均为病毒感染阳性。整个观察过程中在肝胰腺没有发现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白斑症病毒 感染增殖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体内增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灿华 石正丽 +3 位作者 张建红 张立人 陈棣华 J.R.Bonami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应用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SV),对淡水克氏螯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两种淡水蟹(中华绒螯蟹、长江华溪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除淡水克氏螯虾之外,其它受试的虾蟹均不能感染WSSV。克氏螯虾3个不同剂量级感染至12d平均死... 应用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SV),对淡水克氏螯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两种淡水蟹(中华绒螯蟹、长江华溪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除淡水克氏螯虾之外,其它受试的虾蟹均不能感染WSSV。克氏螯虾3个不同剂量级感染至12d平均死亡率为94%。从发病或死亡个体采集血淋巴,经电镜负染色可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其形态大小、靶细胞组织病理均与从中国对虾中分离的WSSV相似或相同。同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可靠性。克氏螯虾重复感染效果良好,有可能成为研究WSSV的一种理想的病毒体内增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体内增殖 wssv 淡水甲壳纲动物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鉴定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姜国建 于仁诚 +2 位作者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2-350,共9页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蓝 (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 ,对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 ,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 瓜氨酸法对比 ,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 ,iNOS活性在 1 2h内有上升趋势 ,实验 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 ,至 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 ,被脂多糖 (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 ,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 :实验 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 ,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 ,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 ,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一氧化氮合成酶 白斑综合症病毒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亲虾的感染及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江世贵 何建国 +5 位作者 吕玲 邓敏 江静波 王维部 陈怡飙 马之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64-171,共8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织病变 ,电镜观察发现病变组织 (包括卵巢 )的细胞内有大量病毒粒子 ;原位杂交结果证明 ,患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亲虾的卵巢中不仅卵母细胞感染上病毒 ,卵细胞也感染上了病毒 .这些结果表明 ,WSSV在斑节对虾中具备垂直传播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垂直传播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亲虾 致病性
下载PDF
第四代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的抗病及免疫特性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黄永春 艾华水 +4 位作者 殷志新 黄仙德 李色东 翁少萍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49-1558,共10页
35个第四代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和未选育对虾按每克体重注射103拷贝WSSV病毒量,根据选育家系的抗病性能分3个类群:高抗性类群,成活率达24.45%±6.56%;中抗性类群,成活率为10.70%±1.41%;敏感类群,成活率为2.72%±2.76%... 35个第四代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和未选育对虾按每克体重注射103拷贝WSSV病毒量,根据选育家系的抗病性能分3个类群:高抗性类群,成活率达24.45%±6.56%;中抗性类群,成活率为10.70%±1.41%;敏感类群,成活率为2.72%±2.76%,各类群间差异显著(P<0.01)。对分别代表高抗、中抗和敏感类群的12、7和3号家系以及未选育对虾按每克体重注射102、103、104和105拷贝WSSV,高抗性对虾在102、103、104及105感染水平下的存活率分别为100%、23.3%±3.5%、7.8%±1.9%和0%;中抗对虾分别为87.7%±3.9%、12.2%±1.9%、0%和0%;敏感对虾分别为54.4%±3.9%、2.2%±1.9%、0%和0%;未选育对虾分别为51.1%±5.1%、0%、0%和0%。在103拷贝组感染过程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表明,高抗对虾血液中血细胞数分别比中抗、敏感和未选育对虾提高20.7%(P>0.05),36.7%(P<0.05)和34.4%(P<0.05);PO活力上述三类对虾提高40.0%(P<0.05),76.3%(P<0.05)和63.4%(P<0.05);SOD活力分别比上述三类对虾提高31.1%(P>0.05),58.8%(P<0.05)和32.0%(P>0.05);POD活力分别比上述三类对虾提高29.6%(P>0.05),44.9%(P<0.05)和43.3%(P<0.05);血清蛋白含量分别比分别比上述三类对虾提高31.2%(P>0.05),38.7%(P<0.05)和39.3%(P<0.05),而敏感对虾和未选育对虾之间则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经四代选育后的高抗对虾免疫性能明显高于其他对虾,表现出良好的抗WSSV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人工感染 家系选育 免疫相关因子
下载PDF
套式PCR检测斑节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 被引量:21
8
作者 谢数涛 何建国 +2 位作者 杨晓明 吕玲 江静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解剖患白斑症斑节对虾的鳃组织 ,制备成不同稀释倍数的模板 ,对其进行白斑症病毒 (WSSV)的 PCR扩增 ,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套式 PCR的灵敏度大约为一步 PCR的 10 4 倍 ;对感染病毒后不同时期的斑节对虾进行 PCR检测 ,发现感染早期经一步 PC... 解剖患白斑症斑节对虾的鳃组织 ,制备成不同稀释倍数的模板 ,对其进行白斑症病毒 (WSSV)的 PCR扩增 ,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套式 PCR的灵敏度大约为一步 PCR的 10 4 倍 ;对感染病毒后不同时期的斑节对虾进行 PCR检测 ,发现感染早期经一步 PCR检测为 WSSV阴性的样品 ,套式 PCR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对发病虾塘中的几种甲壳类动物进行 PCR检测 ,发现经一步 PCR检测为阴性的长臂虾、秉氏厚蟹和褶痕相手蟹等宿主 ,套式 PCR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表明所建立的 WSSV套式 PCR检测法较普通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症病毒 斑节对虾 套式PCR 检测 鳃组织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和虾肝肠胞虫在辽宁地区的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博雅 王力 +4 位作者 刘美如 叶仕根 黎睿君 李华 李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并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cation,LAMP)技术检测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IHHNV和EHP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4%和34.6%,WSSV和TSV的检出率分别为19.2%和7.7%;EHP的检出率与对虾体型大小密切相关,在小虾样本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达100%,而大虾样本中均未检出;26份对虾样本中有7份样本同时携带EHP和IHHNV。研究表明,IHHNV和EHP是2015年8月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流行病原,发病率可能与对虾生长缓慢、个体大小差异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桃拉综合征病毒 虾肝肠胞虫
下载PDF
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部分基因组文库及核酸探针检测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邓敏 何建国 +3 位作者 吕玲 左涛 龙綮新 陈兆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通过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粒子 ,抽提病毒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或SalⅠ酶切后 ,克隆入质粒pBluescriptⅡKS中 ,从而建立了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估计WSSV基因组DNA在16 5kb以上。将WSSVEcoRⅠ克隆片段标记制备为探针 ,进行... 通过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粒子 ,抽提病毒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或SalⅠ酶切后 ,克隆入质粒pBluescriptⅡKS中 ,从而建立了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估计WSSV基因组DNA在16 5kb以上。将WSSVEcoRⅠ克隆片段标记制备为探针 ,进行Southern杂交、打点杂交和原位杂交 ,其结果证明了克隆片段对WSSV特异 ,并为检测WSSV提供了方法。通过对部分基因组文库序列分析发现 ,WSSV核酸序列与已知杆状病毒核酸序列的同源性低 ,与GenBank中已有病毒核酸序列比较都无较大同源性 ,说明WSSV不属于杆状病毒科 ,目前只能列为未分类的无脊椎动物病毒 ,其分类地位尚需更多证据方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探针 基因组文库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的建立及其抗病特性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黄永春 艾华水 +4 位作者 潘忠诚 陈锚 翁少萍 何建国 李色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9-366,共8页
2002—2007年在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基础上进行一代个体选育(G1)后,对凡纳滨对虾连续进行4代家系选育,共建立120个抗WSSV家系,感染实验结果显示,G2~G5选育家系对虾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7%±9.... 2002—2007年在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基础上进行一代个体选育(G1)后,对凡纳滨对虾连续进行4代家系选育,共建立120个抗WSSV家系,感染实验结果显示,G2~G5选育家系对虾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7%±9.83%,8.66%±11.52%,9.52%±8.84%和13.79%±12.86%;G2~G5选育家系对虾平均成活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7、1.40、0.97和0.87。根据每个家系对虾的成活情况每个世代可分为敏感、中等抗性和高抗性家系,G2~G5敏感家系在各代选育家系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占76.5%、55.2%、51.4%和33.3%,抗病成活率分别为0.44%±1.09%、0.78%±1.70%、2.27%±2.76%和2.44%±3.09%,感染WSSV后2~3 d出现1个急性死亡高峰;中等抗病家系在各代选育家系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分别占0、20.7%、31.1%和38.5%,抗病成活率分别为0、9.08%±1.46%、10.7%±1.41%和11.36%±3.30%,感染WSSV后出现2个死亡高峰,第1死亡高峰值大于第2高峰;高抗家系在各代选育家系中的比例逐年上升(G4除外),分别占23.5%、24.1%、17.1%和28.2%,抗病成活率分别为22.23%±5.21%、22.70%±12.30%、24.45%±6.56%和28.98%±8.09%,感染WSSV后出现2个死亡高峰,第1死亡高峰值小于第2高峰。经连续的定向选育,对虾抗病性状一代比一代强,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性能,特别是高抗对虾不仅死亡率低且其死亡高峰推迟2~3 d,延缓了对虾WSSV暴发的时间,但是每代每尾对虾平均产卵量逐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家系 选育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的克隆及在蓝藻中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春莉 施定基 +2 位作者 黄倢 张海霞 彭国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6,共5页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设计并合成引物 ,提取WSSV中国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 ,通过PCR ,扩增克隆出VP28基因 ,利用BamHI和EcoRI切点将VP28基因插入克隆载体 pUC19的多克隆位点上 ,得到VP28基因的重组克隆...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设计并合成引物 ,提取WSSV中国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 ,通过PCR ,扩增克隆出VP28基因 ,利用BamHI和EcoRI切点将VP28基因插入克隆载体 pUC19的多克隆位点上 ,得到VP28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对其进行双向DNA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615个核苷酸 ,与GenBank中已有不同来源的WSSV的序列片段同源性为100 %。利用BamHI切点将VP28的基因插入到穿梭表达载体启动子PpsbA的下游 ,EcoRI酶切鉴定 ,得到正向连接的可在蓝藻表达的重组穿梭表达载体 ,命名为 pRL VP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囊膜蛋白VP28 蓝藻 表达载体 构建 对虾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23
13
作者 孙成波 何建国 +1 位作者 黎子兰 陈锚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7-20,共4页
用6.0×104拷贝、1.2×104拷贝和6.0×103拷贝3种剂量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进行人工注射感染,比较了两种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死亡时间随病毒剂量降低而延长,斑节对虾死亡时... 用6.0×104拷贝、1.2×104拷贝和6.0×103拷贝3种剂量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进行人工注射感染,比较了两种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死亡时间随病毒剂量降低而延长,斑节对虾死亡时间没有明显差异;随病毒剂量的降低,凡纳滨对虾人工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显著延长,斑节对虾感染后病毒复制高峰时间相同,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比在斑节对虾体内复制慢。对虾携带WSSV数量最低为3.3×107拷贝.g-1,最高为4.3×108拷贝.g-1。凡纳滨对虾比斑节对虾对WSSV的抵抗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斑节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洪徐鹏 陆宏达 +5 位作者 张庆华 夏思瑶 唐嘉荩 丁正峰 薛晖 唐建清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28,共6页
研究了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效果。用添加0%、0.2%、0.4%、0.8%黄芪多糖的基础饲料作为药饵,投喂2... 研究了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效果。用添加0%、0.2%、0.4%、0.8%黄芪多糖的基础饲料作为药饵,投喂20 d后,对各组经PCR检测WSSV呈阴性的健康克氏原螯虾进行WSSV病毒悬液腹节背部注射攻毒试验,当添加0%黄芪多糖的阳性对照组中死亡率达到100%时,添加0.2%、0.4%、0.8%黄芪多糖实验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6.67±13.33)%、(91.11±7.70)%、(73.33±17.64)%。为了评价黄芪多糖对克氏原螯虾各器官组织的影响,对其鳃、肝胰腺、心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发现:添加0%黄芪多糖的阳性对照组中克氏原螯虾的鳃、肝胰腺、心肌组织出现细胞排列无序、细胞破裂、核仁皱缩等明显的病理变化;而添加0.8%黄芪多糖的实验组中克氏原螯虾的鳃、肝胰腺组织未见明显病变,心肌组织核仁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但细胞尚未破裂。研究表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添加0.8%的黄芪多糖可提高26.67%的存活率,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感染有很好的提高效果,可望在生产中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白斑综合征病毒 克氏原螯虾 病理组织切片
原文传递
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组织特异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吕玲 何建国 +2 位作者 邓敏 翁少萍 左涛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4期86-91,共6页
从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 ,简称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中得到核酸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对虾甲壳下表皮、胃、后肠、鳃、触角腺的上皮细胞、淋巴器官的基质细胞、肌细胞、心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 ,原位杂交结... 从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 ,简称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中得到核酸探针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对虾甲壳下表皮、胃、后肠、鳃、触角腺的上皮细胞、淋巴器官的基质细胞、肌细胞、心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 ,原位杂交结果均为阳性。对虾甲壳下表皮的上皮细胞、胃的上皮细胞对病毒较其它部位敏感 ,感染程度高 ;中肠上皮细胞、肝胰腺上皮细胞、淋巴器官内皮细胞未发现感染病毒 ,原位杂交用于WSSV检测 ,比组织切片HE染色更准确、更敏感。在同一组织的同一部位 ,原位杂交所得到的阳性细胞个数比HE多。探针大小不同 ,敏感性也有变化。短的探针 41 3bp敏感性较高 ,长的探针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探针 原位杂位 检测 对虾
下载PDF
2株消化道优势菌对凡纳滨对虾免疫酶活性和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君 宋晓玲 +2 位作者 刘莉 柴鹏程 黄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450,共7页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从健康对虾消化道中分离纯化的优势菌菌株——美人鱼发光杆菌PC463和坚强芽孢杆菌PC465(菌含量≥1011CFU/g)的活菌和破碎菌各1 g/kg,观察其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保护...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从健康对虾消化道中分离纯化的优势菌菌株——美人鱼发光杆菌PC463和坚强芽孢杆菌PC465(菌含量≥1011CFU/g)的活菌和破碎菌各1 g/kg,观察其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保护率的影响。经过20 d养殖实验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和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的免疫实验,其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SSV感染后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存活率(53%±12%)和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的免疫组存活率(49%±1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和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能力,上述有防病作用的益生菌株以饲料添加剂的方式应用于对虾养殖生产,可望成为对虾白斑病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益生菌 非特异性免疫 白斑综合征病毒
下载PDF
斑点杂交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青岛株在螯虾体内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建中 夏晓勤 +1 位作者 陆承平 郭福生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1期92-95,共4页
A fragment sized 400bp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formerly designated NOSV),recovered from recombinant plasmid pAFD, was labeled with Digoxigenin as a probe to detect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WSSV within 120h an... A fragment sized 400bp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formerly designated NOSV),recovered from recombinant plasmid pAFD, was labeled with Digoxigenin as a probe to detect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WSSV within 120h and 72h in crawfishes( Cambarus proclarkii ) inoculated WSSV by oral taking and injection respectively. Stomach epithelium, intestine epithelium, heart, gill, haemolymph, muscle, hepatopancreas, hypoderm, connective tissue and ovary of infected crawfishes were examined for WSSV. In both groups, WSSV was first detected in heamolymph at 12h p.i. and then disappeared. Again it was detected at 96h p.i. only in oral infection group and maintained till 120h p.i., but it didn’t appear at 72h p.i. in injection group. WSSV in heart, muscle was detected at 36h p.i. in oral infection group and 24h p.i. in injection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n increased generally. In addition, WSSV in intestine epithelium, connective tissue, ovary of oral infection group and intestine epithelium, hypoderm, ovary of injection group could also be detected. In dead crawfishes after 120h and 72h p.i. in two groups, WSSV could be detected in all the examined tissues and it demonstrated that systemic infection occurred in the animales. The tissue containing more amounts of WSSV was hypoderm in oral infection group, while intestine epithelium, gill, hypoderm, ovary in injection infection group. It deduced that WSSV first appears in haemolymph and then goes into heart, muscle and other tissues and proliferates in them. Once again, WSSV is released into heamolymph resulting in systemic infection till crawfishes’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斑点杂交 螯虾 动态分布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幼体和仔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江世贵 何建国 +3 位作者 马之明 陈怡飙 王维部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72-176,共5页
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幼体的发育变态受到影响 ,其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PCR二步法检测的结果为WSSV阴性 .仔虾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个体的游动方式异常 ,感染 6 0h后的死亡率达 10 ... 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幼体的发育变态受到影响 ,其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PCR二步法检测的结果为WSSV阴性 .仔虾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个体的游动方式异常 ,感染 6 0h后的死亡率达 10 0 % ,样品经PCR二步法检测呈WSSV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白斑综合症病毒 蚤状幼体 糠虾 幼体 仔虾 致病性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囊膜蛋白VP19的融合表达及其抗病毒感染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贾启军 孟小林 +2 位作者 徐进平 王健 鲁伟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6期585-588,共4页
根据GenBank上WSSV囊膜蛋白基因vp19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得到vp19基因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过BamHⅠ/HindⅢ酶切、连接并将vp19插入到pET32b表达载体中。用重组质粒pET32b-vp19转化大肠杆菌Origam(iDE3)pLysS,在IPTG诱导... 根据GenBank上WSSV囊膜蛋白基因vp19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得到vp19基因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过BamHⅠ/HindⅢ酶切、连接并将vp19插入到pET32b表达载体中。用重组质粒pET32b-vp19转化大肠杆菌Origam(iDE3)pLysS,在IPTG诱导下,融合蛋白Trx-VP19以可溶性的形式得到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其分子量与预期的大小相符合。目的蛋白经Ni2+柱纯化并定量后分别直接注射鳌虾和包被饲料投喂鳌虾。实验结果表明注射Trx-VP19可以提高鳌虾个体抗WSSV感染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VP19 wssv感染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的VP28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力和抗病毒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沈文英 傅玲琳 李卫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5-378,共4页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引起世界范围内养殖对虾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造成对虾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WSSV是一种具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属于Nimaviridae科Whipovirus属[1]。研究表明VP28是最主要的与...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引起世界范围内养殖对虾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造成对虾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WSSV是一种具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属于Nimaviridae科Whipovirus属[1]。研究表明VP28是最主要的与病毒系统性感染有关的囊膜蛋白,在病毒黏附与入侵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枯草芽孢杆菌 白斑病毒 外膜蛋白VP28 免疫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