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刚度变化对轮轨冲击荷载的动力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练松良 刘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7-430,共4页
从英国Derby铁路研究中心提出的P1和P2 力计算公式入手 ,对列车以 16 0km·h-1速度通过 6 0kg·m-1钢轨接头时轨道刚度变化对轮轨冲击荷载的动力影响进行了计算 ,并用车辆 -轨道垂向系统统一模型对比验证 .结果表明 ,公式计算... 从英国Derby铁路研究中心提出的P1和P2 力计算公式入手 ,对列车以 16 0km·h-1速度通过 6 0kg·m-1钢轨接头时轨道刚度变化对轮轨冲击荷载的动力影响进行了计算 ,并用车辆 -轨道垂向系统统一模型对比验证 .结果表明 ,公式计算和仿真模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同时轨道刚度变化对轮轨高频冲击荷载影响不大 ,但对低频冲击荷载影响较大 .随着轨道整体刚度的增大 ,P2 力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P1力 ,并逐渐逼近P1力 .由于低频冲击荷载对轨下部件的破坏较大 ,因此建议轨道结构须采用弹性设计的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刚度 轮轨冲击 荷载 动力影响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态下机车轮轨动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欢 陶功权 +3 位作者 蔡晶 罗赟 陈国胜 温泽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22,共7页
某和谐型电力机车车轮运营中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多边形磨耗,对机车的零部件失效、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产生较大影响。为研究车轮多边形态下机车轮轨动态响应规律,基于SIMPACK软件建立了考虑机车牵引行为和轮对、钢轨等部件柔性的刚柔... 某和谐型电力机车车轮运营中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多边形磨耗,对机车的零部件失效、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产生较大影响。为研究车轮多边形态下机车轮轨动态响应规律,基于SIMPACK软件建立了考虑机车牵引行为和轮对、钢轨等部件柔性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机车振动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了典型车轮多边形阶次、幅值和运行速度等对轮轨力和振动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机车牵引行为对轮轨蠕滑率/力和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度等级为70 km/h时,车轮18阶多边形态下激发了轮对一阶弯曲共振,出现了轮轨力波动大和机车异常振动的现象;机车牵引状态下显著增大了纵向蠕滑率的波动幅值,并提高了纵向蠕滑力,导致轮轨磨耗指数相比无牵引工况下大幅增加,加剧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多边形 轮轨力 振动响应 机车动力学
下载PDF
车轮踏面缺陷引起的轮轨动态响应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敬霖 刘凯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5-315,共31页
从滚动接触理论、试验与数值模拟三方面概述了轮轨关系研究现状,强调了轮轨滚动接触行为中轮轨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轮轨材料静动态力学性能与本构关系的相关成果;介绍了由车轮扁疤、踏面剥离/剥落、车轮多边形等典型踏面缺陷... 从滚动接触理论、试验与数值模拟三方面概述了轮轨关系研究现状,强调了轮轨滚动接触行为中轮轨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轮轨材料静动态力学性能与本构关系的相关成果;介绍了由车轮扁疤、踏面剥离/剥落、车轮多边形等典型踏面缺陷引起的轮轨动态响应研究,分析了车轮踏面缺陷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和列车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车轮踏面缺陷的形成原因、影响规律与演变机理,重点关注了轮轨动态效应对高速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概括了车轮踏面缺陷的检测技术与减缓和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缺陷致使轮轨冲击力显著增大,导致轮轨部件损伤和车体异常振动,严重影响车辆-轨道系统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列车动力学性能,甚至威胁列车运行安全;车轮踏面缺陷的成因与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究,车辆异常制动、轮轨低黏着状态均会导致车轮扁疤的产生,轮轨材料特性、轮轨间接触载荷、轮对共振、列车制动系统性能与线路运行条件/环境等均是导致车轮踏面发生剥离的主要影响因素,轮轴共振、轮轨摩擦振动、车轮制造镟修工艺等均与车轮多边形的形成有密切联系;改善轮轨材料的性能,控制轨道系统的支撑刚度/阻尼及轮轨间摩擦因数等均是抑制车轮踏面缺陷产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轮轨接触 踏面缺陷 动态响应与机理 检测方法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摩擦因数对轮轨曲线啸叫噪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金 杨新文 练松良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5-263,共9页
为分析摩擦因数为常数时是否会出现曲线啸叫,并探讨摩擦因数对轮轨接触特性和曲线啸叫噪声强度的影响,建立详细的轮轨曲线啸叫噪声预测模型,包括轮轨弹性振动模型、时域相互作用模型和声辐射模型,并用CONTACT软件验证了相互作用模型的... 为分析摩擦因数为常数时是否会出现曲线啸叫,并探讨摩擦因数对轮轨接触特性和曲线啸叫噪声强度的影响,建立详细的轮轨曲线啸叫噪声预测模型,包括轮轨弹性振动模型、时域相互作用模型和声辐射模型,并用CONTACT软件验证了相互作用模型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摩擦因数为常数时,也会出现曲线啸叫。摩擦因数对曲线啸叫频率没有影响,轮对横移量为5 mm、横向蠕滑率为-0.01时,啸叫频率总是与车轮的0节圆3节径轴向模态频率相近;摩擦因数越大,曲线啸叫噪声强度越大;可以用横向力级峰值的个数判断是否会出现黏滑振荡,用接触区域内滑动区所占比例的变化程度表示黏滑振荡的激烈程度,用横向力级最大值或声功率级最大值对应频率预测曲线啸叫频率;提出两个临界摩擦因数:摩擦因数小于0.20时不会出现曲线啸叫,大于等于0.24时会出现啸叫,介于0.20和0.24之间时有可能出现曲线啸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啸叫 轮轨接触 声辐射 脉冲响应函数
原文传递
轮轨耦合系统横向动态响应特性对钢轨波浪磨耗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潘兵 王安斌 +1 位作者 高晓刚 刘浪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研究国内某地铁采用科隆蛋扣件小半径曲线段出现严重波磨的原因。在现场调查测试阶段,利用Bi-CAT波磨测试仪获取该区段波磨的基本特征,通过锤击试验法对轨道进行频率响应特性测试;在实验室试验与计算机仿真阶段,通过ANSYS软件建立列车... 研究国内某地铁采用科隆蛋扣件小半径曲线段出现严重波磨的原因。在现场调查测试阶段,利用Bi-CAT波磨测试仪获取该区段波磨的基本特征,通过锤击试验法对轨道进行频率响应特性测试;在实验室试验与计算机仿真阶段,通过ANSYS软件建立列车轮对与轨道的耦合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列车轮对模态测试结果,分析轮对的横向模态特征与轮轨系统横向频响特征以及钢轨波磨特征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现场调查测试与计算机仿真得出如下结论:轮轨耦合条件下200 Hz至400 Hz轮对横向模态特征导致的钢轨横向振动是该区段63 mm和40 mm波长波磨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钢轨波磨 轮轨耦合 横向动态响应 轮对振动
下载PDF
钢轨波磨对车辆-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超 张玉龙 陈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7-1455,共9页
针对钢轨波磨对高速列车构架稳定性及轮轨接触力的影响问题,通过构建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实测钢轨波磨为轨道激励,研究某型高速动车组以不同速度级通过波磨区段时车辆稳定性及轮轨接触动力特性和不同波深、波长、波深时变率对车辆系... 针对钢轨波磨对高速列车构架稳定性及轮轨接触力的影响问题,通过构建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实测钢轨波磨为轨道激励,研究某型高速动车组以不同速度级通过波磨区段时车辆稳定性及轮轨接触动力特性和不同波深、波长、波深时变率对车辆系统振动响应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磨深越大、车速越高、波深时变率越大则车辆构架稳定性越低,轮轨接触力越大;轮轨垂向力随波磨波长的增大而减小。另外,波深时变率与轮轨垂向力和钢轨垂向加速度间存在明显对应关系,可通过波深时变率预测钢轨波磨峰值的位置,为钢轨打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轮轨接触 构架稳定性 振动响应
下载PDF
固定辙叉心轨轨顶降低值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曹洋 王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7-1073,共7页
为合理选取固定辙叉心轨轨顶降低值,基于车轮踏面在翼轨和心轨间过渡时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相互作用,提出了心轨关键断面降低值的选取及评价方法.以LMA型车轮踏面列车直逆向通过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式道岔为例,用该方法对心轨... 为合理选取固定辙叉心轨轨顶降低值,基于车轮踏面在翼轨和心轨间过渡时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相互作用,提出了心轨关键断面降低值的选取及评价方法.以LMA型车轮踏面列车直逆向通过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式道岔为例,用该方法对心轨轨顶降低值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心轨关键断面降低值的确定,在满足固定辙叉区轮载过渡的安全性和心轨承载断面强度要求的同时,应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断面降低值越小,产生的轮轨相互作用越小,有利于提高行车性能,但需考虑此时轮轨作用位置是否超出心轨结构承载能力范围;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心轨顶宽20和50 mm断面处,可分别取3和0 mm降低值作为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辙叉 心轨降低值 轮轨关系 过渡断面 动力响应
下载PDF
改进迭代过程的车轨耦合振动数值解法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斌 罗雁云 雷晓燕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8-134,共7页
针对列车-轨道耦合振动迭代求解过程,结合Newmark-β积分格式,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与非线性接触理论的改进迭代过程数值解法。考虑分别建立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振动方程,在耦合和解耦迭代过程中,构造松弛因子函数和收敛准则函数,简化轮... 针对列车-轨道耦合振动迭代求解过程,结合Newmark-β积分格式,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与非线性接触理论的改进迭代过程数值解法。考虑分别建立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振动方程,在耦合和解耦迭代过程中,构造松弛因子函数和收敛准则函数,简化轮轨界面协调适应条件,利用轮轨相互作用力在两子系统之间的快速迭代实现动态耦合关系的高效求解。此算法增强了对迭代收敛精度、迭代过程稳定性的控制,同时也减小了程序设计的难度。应用此算法分别对竖错和路基沉降两类典型线路缺陷引起的车轨振动响应进行了算例对比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改进解法在迭代速度和迭代稳定性上具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车辆运行和轨道结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轨耦合系统 改进迭代过程 NEWMARK法 轮轨相互作用 动力响应
原文传递
地铁梯形轨枕轨道的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江小州 齐欢欢 +4 位作者 冯志鹏 黄茜 张文正 刘帅 刘贞谷 《机械工程师》 2019年第5期95-97,共3页
为了研究梯形轨枕轨道在地铁列车以60 km/h速度运行时的振动特性,建立了梯形轨枕轨道的三维有限元振动模型。分析了梯形轨枕轨道在轮轨粗糙度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特性。通过与普通地铁轨道进行对比,可知梯形轨枕轨道具有良好的减震能力。
关键词 梯形轨枕轨道 轮轨粗糙度 振动响应 减震
下载PDF
轮轨激励下高速列车头车乘客室室内的声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时彧 肖友刚 康志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8,共4页
建立了某高速列车头车-轨道的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车身的有限元模型、乘客室的声学边界元模型,计算出了由轨道不平顺引起的乘客室内的噪声分布状况,得出了如下结论:当列车运行速度为200 km/h时,乘客室内的A声级在61.9 dBA^69.6 dBA之... 建立了某高速列车头车-轨道的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车身的有限元模型、乘客室的声学边界元模型,计算出了由轨道不平顺引起的乘客室内的噪声分布状况,得出了如下结论:当列车运行速度为200 km/h时,乘客室内的A声级在61.9 dBA^69.6 dBA之间变化;乘客室内A声级较大的场点在40 Hz、200 Hz频率处的声压级较大;要降低乘客室内的噪声,必须对总声级起决定作用的频率段(40 Hz、200 Hz)采取措施。针对40 Hz的低频噪声,最好修改乘客室的底部结构或采取减振措施,以减少底板的振动幅度;针对200 Hz的中频噪声,则宜在声学贡献最大的面板上采取阻尼降噪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轮轨激励 乘客室 声学响应
下载PDF
单轮对多功能试验台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的控制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乾 杨丽婷 +2 位作者 周生通 郭维年 周新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71,共7页
单轮对多功能试验台是模拟动车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的重要设备,液压激振伺服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控制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实验测试结果的精度。为此,建立单轮对多功能试验台的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单轮对多功能试验台是模拟动车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的重要设备,液压激振伺服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控制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实验测试结果的精度。为此,建立单轮对多功能试验台的液压激振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并利用AMESim/Simulink建立协同仿真模型,通过联合仿真接口模块,详细讨论外部负载和流量对系统系统控制效果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后,响应速度提升75%,超调量减少77%,系统的响应速度、跟随性和鲁棒性得到明显的提升;CRH2拖车的IAP最大,其大小达到18%,随着车体轮对质量的增加,输出曲线误差会随之增大;同时发现,输入流量的大小会对系统的启动瞬间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轮轨关系 液压激振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控制效果 响应速度
下载PDF
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段钢轨焊缝不平顺安全管理限值
12
作者 韩泽乾 高建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基于一重载铁路曲线段的线路条件与钢轨焊缝不平顺现场测试数据,通过建立30 t轴重重载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重载铁路钢轨焊缝不平顺参数与曲线参数对重载轮轨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合轮轨动力性能安全评价指标,分析了不... 基于一重载铁路曲线段的线路条件与钢轨焊缝不平顺现场测试数据,通过建立30 t轴重重载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重载铁路钢轨焊缝不平顺参数与曲线参数对重载轮轨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合轮轨动力性能安全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类型重载线路钢轨焊缝短波不平顺的安全限值。结果表明:在小半径曲线段,钢轨焊缝不平顺对重载行车安全性威胁更大;轮重减载率和轮轨垂向力响应指标受钢轨焊缝不平顺的影响较大,可作为钢轨焊缝不平顺动力影响研究的敏感指标;曲线段钢轨焊缝不平顺短波波深限值随行车速度增加而减小,随曲线半径减小而略有减小;30 t轴重重载货车以100 km/h运行于半径400 m的曲线线路时,凸形焊缝不平顺的短波波深安全限值为0.2 mm,凹形焊缝不平顺的短波波深安全限值为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钢轨焊缝不平顺 数值模拟 轮轨响应 安全限值 小半径曲线
下载PDF
高速铁路声屏障气动荷载及结构振动响应特性
13
作者 柳润东 伍向阳 +2 位作者 陈迎庆 李晏良 刘兰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8,共5页
高速铁路声屏障是铁路噪声控制的常用措施,但声屏障距离线路中心较近,在列车动力作用下会产生振动响应。列车风作用在声屏障表面形成的气动荷载和轮轨接触力产生的钢轨振动会传递到声屏障基础,是导致声屏障结构产生风致振动与轮轨激励... 高速铁路声屏障是铁路噪声控制的常用措施,但声屏障距离线路中心较近,在列车动力作用下会产生振动响应。列车风作用在声屏障表面形成的气动荷载和轮轨接触力产生的钢轨振动会传递到声屏障基础,是导致声屏障结构产生风致振动与轮轨激励振动的主要振源。通过开展声屏障列车气动荷载及振动响应的测试及仿真计算,获得不同工况下声屏障气动荷载及振动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动车组以350 km/h运行时,比300 km/h运行时声屏障气动荷载和振动响应大40%;同一速度级下,路基声屏障立柱的顶端位移比桥梁声屏障顶端大40%~50%,而桥梁声屏障单元板动位移比路基声屏障大20%~30%;轮轨激励振动直接影响了声屏障振动响应,在传递过程中呈有规律衰减的趋势;列车风压与自然横风组合作用时,声屏障立柱的动变形及动应力呈现明显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声屏障 试验研究 气动荷载 轮轨激励 振动响应
下载PDF
运营期普速铁路曲线区段异常晃车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高雅 杨飞 +2 位作者 尤明熙 陈天然 李威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2-1423,共12页
为分析某运营期普速铁路160 km/h速度等级曲线区段的异常晃车问题,对晃车区段的轮轨廓形进行测量,分析了晃车区段的实测车体加速度与轨道几何不平顺数据的时频特征,进一步建立了车辆-有砟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试验研究和仿真计... 为分析某运营期普速铁路160 km/h速度等级曲线区段的异常晃车问题,对晃车区段的轮轨廓形进行测量,分析了晃车区段的实测车体加速度与轨道几何不平顺数据的时频特征,进一步建立了车辆-有砟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试验研究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轮轨匹配特性和欠过超高状态对曲线区段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常晃车曲线区段车体横向加速度较大,存在明显周期性振动,车体横向加速度振动空间频率为0.024 m^(-1),对应波长为42 m;晃车曲线区段内外股钢轨廓形对称性差,外股钢轨轨顶面和轨距角处磨耗更严重,与实测车轮廓形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在轨顶面上更为集中;与采用LM&CHN60廓形相比,采用实测轮轨廓形通过曲线时的轮对横移量更大,轮对和转向架周期性振动更明显,周期性振动空间频率为0.024 m^(-1),与异常晃车频率相同;运行速度为60 km/h时的轮轴横向力显著增加,运行速度为160 km/h时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显著增加;在曲线半径为5000 m,超高为25 mm条件下,车辆以60 km/h和160 km/h的运行速度通过曲线时分别属于严重过超高和欠超高状态,车体横向加速度振动频率与转向架蛇行运动和车轮蛇行运动频率接近,显著影响了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动力响应;运行速度为120 km/h时曲线区段车辆动力响应整体较小,由此可见适当的欠超高有助于提升车辆曲线通过能力;由于曲线参数的限制,建议优先采用降速通过的方式减小车辆通过该段曲线时的车辆动力响应,同时通过改善轮轨匹配关系进一步提升车辆曲线通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速铁路 车体异常晃动 轮轨匹配 未平衡超高 有砟轨道 曲线动力响应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的空频相干分析
15
作者 雷巨光 杨友涛 《铁道勘察》 2024年第4期108-113,共6页
轨道几何不平顺是轮轨系统产生振动及动力响应的主要原因,但轨道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并非直接对应。为探究对车辆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的几何不平顺参数及其对应的波长和里程位置,利用运营线路实测的轨道检测数据,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多... 轨道几何不平顺是轮轨系统产生振动及动力响应的主要原因,但轨道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并非直接对应。为探究对车辆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的几何不平顺参数及其对应的波长和里程位置,利用运营线路实测的轨道检测数据,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多分辨特性,提出从空-频联合平面内分析轨道不平顺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车辆动力学指标的相干性。研究表明,影响车体垂向加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波长16.0~64.0 m范围的高低,其次是波长64.0~189.6 m波段的水平、三角坑,而轨向、轨距等横向几何不平顺参数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影响车体横向加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波长96.0~155.0 m范围的轨向及波长128.0 m附近的水平、三角坑,轨距与车体横向加速度相关性较弱,对其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小波时频相干函数可以同时确定对车辆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的几何不平顺波长分布和空间位置,为科学、合理地评价轨道几何状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系统 车辆动力响应 小波变换 空频相干性
下载PDF
高速列车交会激励下雨棚振动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海龙 王博 +3 位作者 李红梅 王域辰 史伟华 张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站台雨棚作为铁路重要基础设施,当动车组正线通过时会激扰雨棚造成结构损伤。为研究外部载荷激励下雨棚的动力响应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某高铁车站站台雨棚结构动力仿真模型,仿真计算CR400AF型动车组以不同车速在雨棚中交会时的气... 站台雨棚作为铁路重要基础设施,当动车组正线通过时会激扰雨棚造成结构损伤。为研究外部载荷激励下雨棚的动力响应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某高铁车站站台雨棚结构动力仿真模型,仿真计算CR400AF型动车组以不同车速在雨棚中交会时的气动载荷和轮轨力。结果表明:动车组交会时产生的气动载荷和轮轨力与车速有关,随着车速提高气动载荷和轮轨力增大,且气动载荷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雨棚靠近线路中心位置处所受的气动载荷最大,雨棚宽度、长度方向所受气动载荷极值近似于呈对称分布,气动载荷随雨棚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雨棚振动响应与车速有关,随着车速提高雨棚振动响应增大;同等速度级交会工况下,雨棚端部振动响应比中部大;气动载荷和轮轨力对雨棚振动响应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气动载荷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车站站台雨棚 高速列车交会 气动载荷 轮轨力 振动响应
下载PDF
柔性轮对及车轮多边形对高速铁路轮轨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林林 艾佳华 +2 位作者 高睿 张丽君 崔树坤 《中国铁路》 2023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柔性轮对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现场实测轴箱加速度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车轮多边形,对比了有无车轮多边形对轮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车轮多边形参数(如多边... 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柔性轮对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现场实测轴箱加速度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车轮多边形,对比了有无车轮多边形对轮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车轮多边形参数(如多边形阶次、幅值变化)对轮轨系统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将导致柔性轮对垂向加速度显著增大;与刚性轮对模型相比,柔性轮对及转向架的垂向加速度显著增大,此时多边形激振频率(674 Hz)成为影响其垂向振动的主要因素;轮对垂向加速度随多边形阶次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当车轮多边形阶次为20阶时,轮对垂向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钢轨垂向加速度随多边形阶次的增加而增大;轮对垂向加速度、钢轨垂向加速度随多边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系统 刚柔耦合模型 柔性轮对 车轮多边形 动力响应
下载PDF
翼轨顶面坡度对固定辙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浩 王平 +2 位作者 李博 钱瑶 徐井芒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基于迹线法和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理论,以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为例,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研究车辆过岔时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轮轨动力作用,并对比分析翼轨顶面坡度对固定辙叉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翼轨顶面坡度值的选取和评价... 基于迹线法和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理论,以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为例,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研究车辆过岔时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轮轨动力作用,并对比分析翼轨顶面坡度对固定辙叉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翼轨顶面坡度值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车辆通过不同翼轨顶面坡度的固定辙叉时,随着翼轨顶面坡度的增大,其动力学指标和磨耗损伤也随之增大;翼轨顶面坡度为1∶20的固定辙叉性能最优,其次为1∶15和1∶13;翼轨顶面坡度的取值方法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辙叉 翼轨顶面坡度 仿真计算 轮轨关系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地铁波磨下胶垫频变对轮轨高频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凯 王绍华 +1 位作者 豆银玲 欧灵畅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0,共7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地铁钢轨波磨条件下扣件胶垫频变特性对轮轨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首先测试并表征地铁扣件橡胶垫板的频变力学特性,然后建立地铁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频域分析模型,并以某地铁实测钢轨波磨数据作为激励输入,计... 研究目的:为研究地铁钢轨波磨条件下扣件胶垫频变特性对轮轨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首先测试并表征地铁扣件橡胶垫板的频变力学特性,然后建立地铁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频域分析模型,并以某地铁实测钢轨波磨数据作为激励输入,计算和分析地铁扣件胶垫频变特性对轮轨系统高频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下,扣件胶垫刚度(阻尼系数)随激振频率呈近似线性正相关(负相关);(2)考虑胶垫频变特性后,除钢轨振动加速度外,轮轨系统在波磨诱发频率范围内的动力响应均显著减小,但钢轨振动响应主频仍然在波磨诱发频带;(3)胶垫频变特性会增大轮轨系统在35~90 Hz以及700 Hz以上频段的振动响应,因此在预测地铁环境振动和高频轮轨噪声等问题时应考虑扣件胶垫频变特性;(4)本研究结论可为地铁钢轨波磨条件下轮轨系统的准确动力评估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胶垫 频变特性 地铁波磨 轮轨系统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基于ANSYS轨道不平顺条件下轮轨系统频谱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云鹏 吴亚平 +2 位作者 陈鄂 段志东 王良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4,共4页
为了分析轮轨系统在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激励下的动力响应,根据动力学原理并结合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轮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对轮轨系统进行静力分析和频谱分析,获得轮轨接触的基本特性和轮轨系统不同部位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谱值,计算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轮轨系统在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激励下的动力响应,根据动力学原理并结合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轮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对轮轨系统进行静力分析和频谱分析,获得轮轨接触的基本特性和轮轨系统不同部位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的谱值,计算结果表明,车体竖向位移最大谱值对应的频率为1.669Hz,而其最大加速度谱值所对应的频率为105.25Hz;车轴和车轮底面最大竖向位移和加速度谱值所对应的频率分别为66.27Hz和66.28Hz;同时结果显示,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谱值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也是逐渐变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不平顺 功率谱 动力响应 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