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第三介质对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军
王雪萍
马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23-128,共6页
轮轨摩擦因数的变化影响列车运行时的轮轨黏着特性,轮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因数可以界定轮轨接触区的黏着状态,轮轨黏着对于机车实现牵引制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油、砂等'第三介质'对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的影响,搭建轮轨接触试...
轮轨摩擦因数的变化影响列车运行时的轮轨黏着特性,轮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因数可以界定轮轨接触区的黏着状态,轮轨黏着对于机车实现牵引制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油、砂等'第三介质'对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的影响,搭建轮轨接触试验台进行轮轨接触试验与轮轨摩擦接触试验。对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轮轨接触试验的轮轨接触斑与有限元仿真的接触斑形状及面积相同。与干燥清洁状态下的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相比,当轮轨间单独存在水或油介质时会降低该系数值,且单独存在油介质时该系数值最小;当轮轨间同时存在水、砂介质时,该系数值增大;当油、砂同时存在时,最大静摩擦因数略大于油介质工况,但依旧小于干燥工况下的系数值。撒砂可以增加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河砂具有更好的增黏效果但会对轮轨表面造成更严重擦伤,建议使用石英砂作为轮轨增黏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介质
轮轨黏着
静摩擦因数
轮-轨接触试验台
原文传递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陈厚嫦
黄体忠
+1 位作者
王群伟
黄成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3,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轮对内侧距有利于改善轮轨关系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②在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变轮对内侧距,必然会导致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对于我国目前采用的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而言,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将导致轮轨接触等效锥度的增加,从而降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临界速度。③轮对内侧距的选取与车轮踏面形状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改变轮对内侧距以后,必须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重新对其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合适的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内侧距
轮轨接触
踏面形状
等效锥度
动力学性能
滚动台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比例环形轮轨接触试验台可行性仿真研究
3
作者
翟字波
尧辉明
董庆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07,共4页
针对由轮轨接触饱和蠕滑率引起的高频振动造成钢轨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比例环形轮轨接触试验台动态模拟方法。其采用环形轨道模拟轮轨持续接触运行工况,结合转向架与受电弓组成的试验车辆模拟轮轨接触振动耦合作用,通过两套牵引系统...
针对由轮轨接触饱和蠕滑率引起的高频振动造成钢轨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比例环形轮轨接触试验台动态模拟方法。其采用环形轨道模拟轮轨持续接触运行工况,结合转向架与受电弓组成的试验车辆模拟轮轨接触振动耦合作用,通过两套牵引系统模拟轮轨接触运行中的纵向接触蠕滑、加速及制动等工况。通过计算确定了环形钢轨的最小曲线半径为7.00 m,经SIMPACK软件仿真分析获得的最大脱轨系数为0.668,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轮轨接触
试验台
缩比模型试验可行性仿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三介质对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军
王雪萍
马贺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服役性能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23-12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5031)
文摘
轮轨摩擦因数的变化影响列车运行时的轮轨黏着特性,轮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因数可以界定轮轨接触区的黏着状态,轮轨黏着对于机车实现牵引制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油、砂等'第三介质'对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的影响,搭建轮轨接触试验台进行轮轨接触试验与轮轨摩擦接触试验。对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轮轨接触试验的轮轨接触斑与有限元仿真的接触斑形状及面积相同。与干燥清洁状态下的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相比,当轮轨间单独存在水或油介质时会降低该系数值,且单独存在油介质时该系数值最小;当轮轨间同时存在水、砂介质时,该系数值增大;当油、砂同时存在时,最大静摩擦因数略大于油介质工况,但依旧小于干燥工况下的系数值。撒砂可以增加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河砂具有更好的增黏效果但会对轮轨表面造成更严重擦伤,建议使用石英砂作为轮轨增黏介质。
关键词
第三介质
轮轨黏着
静摩擦因数
轮-轨接触试验台
Keywords
third
medium
wheel
/
rail
adhesion
sta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wheel
/
rail
contact
test
-
rig
分类号
U270.1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陈厚嫦
黄体忠
王群伟
黄成荣
机构
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出处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3,共5页
基金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03YF17)
文摘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轮对内侧距有利于改善轮轨关系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②在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变轮对内侧距,必然会导致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对于我国目前采用的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而言,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将导致轮轨接触等效锥度的增加,从而降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临界速度。③轮对内侧距的选取与车轮踏面形状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改变轮对内侧距以后,必须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重新对其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合适的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关键词
轮对内侧距
轮轨接触
踏面形状
等效锥度
动力学性能
滚动台试验
Keywords
Distance
between
backs
of
the
wheel
flanges
wheel
/
rail
contact
Tread
profile
Equivalent
conicity
Dynamic
performance
test
on
the
rolling
rig
分类号
U260.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比例环形轮轨接触试验台可行性仿真研究
3
作者
翟字波
尧辉明
董庆仑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出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5347)。
文摘
针对由轮轨接触饱和蠕滑率引起的高频振动造成钢轨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比例环形轮轨接触试验台动态模拟方法。其采用环形轨道模拟轮轨持续接触运行工况,结合转向架与受电弓组成的试验车辆模拟轮轨接触振动耦合作用,通过两套牵引系统模拟轮轨接触运行中的纵向接触蠕滑、加速及制动等工况。通过计算确定了环形钢轨的最小曲线半径为7.00 m,经SIMPACK软件仿真分析获得的最大脱轨系数为0.668,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轮轨接触
试验台
缩比模型试验可行性仿真
Keywords
rail
transit
wheel
-
rail
contact
test
rig
scale
model
test
feasibility
simulation
分类号
U270.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第三介质对轮轨最大静摩擦因数影响的试验
张军
王雪萍
马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2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陈厚嫦
黄体忠
王群伟
黄成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比例环形轮轨接触试验台可行性仿真研究
翟字波
尧辉明
董庆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