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转制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运用探析——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
作者 程景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380-381,共2页
随着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新模式,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收益"为目标的体育健康口号正贯彻体育课程体系始终。几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根... 随着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新模式,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收益"为目标的体育健康口号正贯彻体育课程体系始终。几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轮转制"体育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内容丰富、方法手段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转制 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运用
下载PDF
摩擦轮传动的受力分析与传动精度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波 王建华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30-233,共4页
介绍了摩擦轮传动的机械结构;并对其受力情况及传动精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精度分析 受力分析 摩擦轮传动 传动精度
下载PDF
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马晓川 徐井芒 +3 位作者 王平 陈漫 胡辰阳 王健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161,共7页
根据基本轨与尖轨的相对位置及轨下支撑方式,分析车轮与转辙器钢轨的接触特性,在考虑尖轨与基本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的计算方法,以18号单开道岔为例,对比分析了标准和磨耗车轮LMA踏面与钢轨匹配时的... 根据基本轨与尖轨的相对位置及轨下支撑方式,分析车轮与转辙器钢轨的接触特性,在考虑尖轨与基本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的计算方法,以18号单开道岔为例,对比分析了标准和磨耗车轮LMA踏面与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特性,验证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车轮踏面磨耗后,轮轨接触点位置更多的位于尖轨轨距角附近,会增大尖轨的侧面磨耗;车轮踏面磨耗会导致轮载转移的位置后移,增大车辆进入道岔时轮对蛇形运动的距离和幅度,进而导致横向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增大;磨耗后的车轮踏面,其轮轨两点接触的可能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可能造成轮轨接触点的无规律跳跃,从而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振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尖基轨相对运动 轮轨两点接触 轮载转移
下载PDF
基于目标侧倾角刚度的FSAE赛车悬架刚度研究
4
作者 李飞 吴华伟 +1 位作者 张勇 蒋庆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0,共5页
为提高FSAE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及极限侧倾加速度,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侧倾角刚度的赛车双横臂悬架刚度计算方法。通过设定赛车的目标侧倾角刚度,确定了赛车单位侧倾加速度下的轮荷转移量和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分配,并推导出前后悬架的稳定... 为提高FSAE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及极限侧倾加速度,提出一种基于目标侧倾角刚度的赛车双横臂悬架刚度计算方法。通过设定赛车的目标侧倾角刚度,确定了赛车单位侧倾加速度下的轮荷转移量和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分配,并推导出前后悬架的稳定杆刚度。建立ADAMS/Car悬架模型,以最小化整车侧倾时的轮荷转移量为目标,采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对车轮定位参数、悬架刚度随车轮上下跳动的变化曲线进行求解。仿真和实车验证结果均表明,相比未设定目标侧倾角刚度进行悬架刚度计算,该方法可更有效地减小赛车的侧倾轮荷转移,提高赛车在极限工况下的侧倾加速度和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侧倾角刚度 轮荷转移量 稳定杆刚度 ADAMS 赛车悬架刚度
下载PDF
铁路道岔尖基轨相对运动对轮载转移与分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晓川 徐井芒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1,共7页
基于铁路道岔尖轨和基本轨的空间相对位置及轨下基础布置方式,研究转辙器部件内轮轨接触的特点,提出考虑尖基轨相对运动的轮载转移位置确定方法,以12号单开道岔为例,研究尖基轨相对运动对轮轨垂向力转移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尖... 基于铁路道岔尖轨和基本轨的空间相对位置及轨下基础布置方式,研究转辙器部件内轮轨接触的特点,提出考虑尖基轨相对运动的轮载转移位置确定方法,以12号单开道岔为例,研究尖基轨相对运动对轮轨垂向力转移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尖轨和基本轨相对运动对轮载转移的位置和长度均有较大的影响,以车辆直逆向通过转辙器为例,其轮载转移的范围距尖轨尖端2.302.74m,轮载转移段长度为0.44m,不考虑尖基轨相对运动时,轮载在距尖轨尖端2.622.78m的区域完成转移,轮载转移段长度为0.16 m;轮载转移区域内,沿线路纵向,轮轨垂向力在尖轨和基本轨上的分配呈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与钢轨外形、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及车辆过岔方式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尖基轨相对运动 轮轨接触 轮轨垂向力 轮载转移与分配
下载PDF
轮荷转移条件下前束值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劳俊 谢伟忠 +2 位作者 刘梦岩 何家兴 王瑞林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48,共6页
通过对整车在转弯工况下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考虑轮荷转移的简化二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分析了车辆静态前、后轮前束值对操纵稳定性中不足转向度的影响机理,采用ADAMS仿真软件量化前束值对稳态及瞬态性能指标的影响。最后,对分析结果进... 通过对整车在转弯工况下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考虑轮荷转移的简化二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分析了车辆静态前、后轮前束值对操纵稳定性中不足转向度的影响机理,采用ADAMS仿真软件量化前束值对稳态及瞬态性能指标的影响。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对前、后轮前束值的影响敏感度进行量化分析和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稳定性 前束值 不足转向度 轮荷转移
下载PDF
基于轮荷转移的外倾角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劳俊 谢伟忠 +2 位作者 刘梦岩 何家兴 王瑞林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138,共9页
影响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但整车前后轮外倾角对其影响的研究较少,且无系统的定量分析。从该现状出发,需定量分析整车前后轮外倾角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首先,通过对整车转弯工况下的受力分析,对标分析及建立考虑轮荷转移的简... 影响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但整车前后轮外倾角对其影响的研究较少,且无系统的定量分析。从该现状出发,需定量分析整车前后轮外倾角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首先,通过对整车转弯工况下的受力分析,对标分析及建立考虑轮荷转移的简化二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分析了车辆静态前后轮外倾角对操纵稳定性中不足转向度的影响机理。通过公式推导列出了影响性关联的变量参数,并说明了轮荷转移和外倾变化对操稳性的影响方向。然后,采用ADAMS仿真和考虑外倾侧向力的轮胎模型,用通用性和重复性高的模拟试验方法量化了外倾角对稳态及瞬态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倾角的影响趋势符合二自由度模型的预期,且后外倾角敏感度较前外倾角高。最后,通过操纵稳定性试验的验证,对后轮外倾角的影响感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契合度高,为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提升操纵稳定性的设计和问题解析能力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性能计划及底盘调校时,在轮胎偏磨、油耗及滑行距离这些性能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调整对应的外倾角可提升操纵稳定性。因后轮的敏感高,在操稳性设计时,按后轮外倾值负向绝对值大于前轮的方式进行了匹配设计。在调校时,对于敏感度较高的后轮可作重点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轮荷转移 定量分析法 操纵稳定性 外倾角 不足转向度
原文传递
6K型电力机车横向轮重转移 被引量:1
8
作者 夏灿培 吴佩琪 彭新平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2-30,共9页
用推导出的电力机车轮重转移基本公式计算6K机车的轮重转移。通过数值计算,证明了6K机车轮重转移严重并找出了影响机车轮重转移的五个主要因素。为消除轮重转移,对6K机车结构参数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电力机车 牵引装置 轮重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