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1
1
作者 同延安 赵营 +1 位作者 赵护兵 樊红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9,共6页
2004至2005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施氯量0、105、210、315kg/hm^2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转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的子粒、秸秆产量及成熟期地上部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子粒和秸秆... 2004至2005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施氯量0、105、210、315kg/hm^2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转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的子粒、秸秆产量及成熟期地上部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子粒和秸秆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34.2%~38.3%之间,随施氮量增加而略有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施氮可显著地促进氮素在子粒中累积,其中69%~87%的氮素是靠营养体的转运而来的。施氮量影响氮素的转运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转运效率降低。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05~210kg/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吸收与累积 氮转运 产量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王永勤 肖兴国 张爱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0-265,T001,共7页
采用携带gus和 (或 )bar基因双元表达载体 (p330 1,pBTAaB)的 3个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AGL 1,EHA10 5和LBA4 4 0 4 )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冬性栽培品种农大 170和农大 14 6的幼胚及幼胚愈伤组织进行... 采用携带gus和 (或 )bar基因双元表达载体 (p330 1,pBTAaB)的 3个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AGL 1,EHA10 5和LBA4 4 0 4 )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冬性栽培品种农大 170和农大 14 6的幼胚及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结果表明 ,菌液浓度OD60 0 1.0和侵染时间 1h对外植体的生存和转化最为有利 ;侵染前对外植体进行高渗处理较明显地提高了抗性愈伤获得率 ;乙酰丁香酮 (AB)对小麦转化的作用随菌株和外植体的不同而异 ;菌株 /质粒组合、受体基因型及外植体的类型、年龄和生理状态对转化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条件优化后 ,得到大量具有PPT抗性的愈伤和一些抗性植株。抗性愈伤的GUS染色阳性率在 5 0 %~ 6 0 %之间 ,所检测的抗性苗呈GUS阳性。对 6株抗性苗的PCR和Southern检测初步证明 ,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其中 3株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转基因植株 影响因素 介导
下载PDF
建立低能离子束介导小麦转基因方法并获得转GUS基因植株 被引量:46
3
作者 吴丽芳 李红 +2 位作者 宋道君 冯慧云 余增亮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982-991,共10页
研究了注入离子种类、能量、剂量等参数对于低能离子束介导的遗传转化的影响,建立了适于小麦成熟胚转化的组培条件和筛选程序。以携带GUS基因的质粒为供体,进行了报告基因转化研究。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GUS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 研究了注入离子种类、能量、剂量等参数对于低能离子束介导的遗传转化的影响,建立了适于小麦成熟胚转化的组培条件和筛选程序。以携带GUS基因的质粒为供体,进行了报告基因转化研究。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GUS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3个小麦品种的抗性愈伤转化率分别为 9.5%、 10.8%、 11.2%,再生植株转化率分别为 1.4%、 3.4%、 17%。首次证明了离子束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是可行的,为离子束介导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小麦 遗传转化 GUS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抗除草剂草甘膦EPSPs基因在小麦中的转化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梁鸿 王新望 +3 位作者 张文俊 张晓东 胡道芬 刘广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9-243,共5页
通过基因枪法,用抗除草剂车甘膦的EPSPs基因转化小麦京花1号的幼穗约1000个,及幼胚约800个,经草甘膦选择后分别获得38株和4株再生植株。这些再生植株经PCR和(或)Southern杂交证明,其中有部分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稳定整合了外源EPSP... 通过基因枪法,用抗除草剂车甘膦的EPSPs基因转化小麦京花1号的幼穗约1000个,及幼胚约800个,经草甘膦选择后分别获得38株和4株再生植株。这些再生植株经PCR和(或)Southern杂交证明,其中有部分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稳定整合了外源EPSPs基因,并且转化体中部分是可育的。首次用实验证明,抗除草剂草甘膦的EPSPs基因作为单子叶禾谷类作物小麦基因转化的选择标记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EPSPs基因 基因枪转化
下载PDF
可育的抗除草剂溴苯腈转基因小麦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小军 刘玉乐 +1 位作者 田波 HuangYong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12期942-948,共7页
报道了采用微粒轰击(Microprojectile bom bardm ent) 幼胚将除草剂抗性基因导入小麦(Triticumaestivum L.)的转化研究。实验共使用了13 个小麦品种, 从开花后14~18 d 的籽... 报道了采用微粒轰击(Microprojectile bom bardm ent) 幼胚将除草剂抗性基因导入小麦(Triticumaestivum L.)的转化研究。实验共使用了13 个小麦品种, 从开花后14~18 d 的籽粒中剥取幼胚, 植物表达质粒含有CaMV 35S启动子控制的除草剂溴苯腈抗性基因bxn 以及筛选标记基因NTPⅡ。采用高压放电基因枪,用质粒DNA 包被的钨粒轰击预培养3 d 的幼胚。在含有卡那霉素类似物geneticin G418sulphate 的MS培养基上, 经过多步骤筛选和分化, 从800 多个幼胚中获得了16 株转化苗。除草剂抗性鉴定和Southern 杂交分析证明, 其中4 株为转基因植物,具有溴苯腈抗性, 并且自交可育。转化工作从分离幼胚到转化苗鉴定完毕, 最短时间为6 个月, 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转化 转基因小麦 抗溴苯腈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黄益洪 周淼平 +3 位作者 叶兴国 唐克轩 程红梅 陆维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0-515,共6页
从 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入手 ,利用不同种类的农杆菌菌株感染小麦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 ,研究了农杆菌菌系、小麦基因型和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从中优选出了对小麦愈伤组织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系 AGL 0和 MOG10 1,... 从 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入手 ,利用不同种类的农杆菌菌株感染小麦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 ,研究了农杆菌菌系、小麦基因型和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从中优选出了对小麦愈伤组织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系 AGL 0和 MOG10 1,以及高敏感受体基因型 Alondra和扬麦 15 8等。实验结果还表明 ,预培养 10~ 15天的幼胚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瞬时表达率和再生能力 ,是较好的转化受体。对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的筛选程序进行了摸索 ,获得了 70多个 PPT(Phosphinothricin)抗性植株 ,经 PCR等分子检测分析 ,证明部分植株实现了外源基因的成功转化 ,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法 小麦 转基因植株 基因转化 GUS 瞬时表达 PPT
下载PDF
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小麦的获得和鉴定 被引量:39
7
作者 叶兴国 程红梅 +3 位作者 徐惠君 杜丽璞 陆维忠 黄益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3-586,共4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 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扬麦10号和Bobwhite ,共得到了13株T0 代转基因植株,2个小麦品种的转化效率分别为1 .4 %和1. 0 %。T1 代植株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赤霉病具有一定抗...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 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扬麦10号和Bobwhite ,共得到了13株T0 代转基因植株,2个小麦品种的转化效率分别为1 .4 %和1. 0 %。T1 代植株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赤霉病具有一定抗性,小穗发病率4 .76 %~11. 76 % ,低于抗病对照和感病对照。T1 代植株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分离比例为2. 33∶1,较低的分离比例可能与外源基因的丢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几丁质酶和β-1 3-葡聚糖酶基因 农杆菌 转基因 赤霉病
下载PDF
共转化法剔除转基因小麦中的bar基因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新梅 徐惠君 +5 位作者 杜丽璞 叶兴国 辛志勇 郭蔼光 薛崧 马有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利用PCR检测了 2 6 8株转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复制酶基因T3代植株 ,初步筛选出只含有功能基因 (WYMV Nib8基因 )而不含有筛选标记基因 (bar基因 )的转基因小麦植株 2 8棵 ,为转基因小麦的安全性种植提供了保障。同时对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 利用PCR检测了 2 6 8株转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复制酶基因T3代植株 ,初步筛选出只含有功能基因 (WYMV Nib8基因 )而不含有筛选标记基因 (bar基因 )的转基因小麦植株 2 8棵 ,为转基因小麦的安全性种植提供了保障。同时对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叶片涂抹除草剂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转化法 转基因小麦 BAR基因 功能基因 标记基因
下载PDF
小麦贮藏蛋白特性及其遗传转化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晓科 李耀科 魏益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8-82,共5页
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组成。醇溶蛋白在组成上以单体形式存在 ,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它决定小麦面筋的粘性。谷蛋白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高分子聚合体 ,决定面筋的弹性。它可分为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高分子量谷蛋白... 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组成。醇溶蛋白在组成上以单体形式存在 ,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它决定小麦面筋的粘性。谷蛋白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高分子聚合体 ,决定面筋的弹性。它可分为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HMW- GS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 ,即由中央重复序列、无重复的 N端和 C端组成。HMW- GS对小麦烘烤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因 HMW- GS类型不同而对加工品质的贡献大小各异。许多 HMW- GS基因已被揭示。实践证明 ,利用基因枪法 ,将 HMW- GS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内 ,能够达到改良小麦烘焙品质的目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 小麦 贮藏蛋白 醇溶蛋白 谷蛋白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小麦编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转化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梁鸿 王新望 +3 位作者 刘广田 张晓东 胡道芬 张文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7-440,共4页
以小麦的幼穗和幼胚作为转化受体,首次用抗除草剂草甘膦的EPSPs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通过基因枪法共转化,将小麦编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1Dx5和1Dy10转移到普通小麦京花1号中,获得33株再生植株,经PCR初步检测有12株同时扩增到了3个处... 以小麦的幼穗和幼胚作为转化受体,首次用抗除草剂草甘膦的EPSPs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通过基因枪法共转化,将小麦编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1Dx5和1Dy10转移到普通小麦京花1号中,获得33株再生植株,经PCR初步检测有12株同时扩增到了3个处在不同质粒上的外源基因EP-SPs、1Dx5和1Dy10的目标片段。将部分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化体进行Southern分析,发现其中有1株再生植株基因组中整合了3个外源基因,有2株的基因组中同时整合了EPSPs和1Dx5基因,1株的基因组中整合了EPSPs和1Dy10基因。此外,在转化过程中发现,幼穗是比幼胚更为合适的转化受体,并且转化受体具有合适的转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转化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下载PDF
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奚亚军 路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3期55-57,108,共4页
近年来 ,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和抗逆能力 ,在生产上已卓见成效。小麦是重要的农作物 ,其转基因技术更是深受关注。概述了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 ,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 小麦 转基因技术 研究现状 育种 应用 遗传转化 基因转移
下载PDF
小麦转基因方法及其评述 被引量:31
12
作者 叶兴国 陈明 +1 位作者 杜丽璞 徐惠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2-430,共9页
小麦是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的作物之一。为了克服小麦基因工程育种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障碍,人们分别尝试利用基因枪、花粉管通道、超声波、离子束注入、激光微束穿刺、PEG(Polyethylene glycol)、电击和农杆菌等方法转化小麦,涉及的受体... 小麦是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的作物之一。为了克服小麦基因工程育种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障碍,人们分别尝试利用基因枪、花粉管通道、超声波、离子束注入、激光微束穿刺、PEG(Polyethylene glycol)、电击和农杆菌等方法转化小麦,涉及的受体材料包括幼胚、成熟胚、花药愈伤组织、幼穗、芽尖和花器官。文章对小麦主要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回顾和评述,分析、比较了获得安全型转基因小麦的几种策略,以期增强读者对小麦转基因技术和进展的了解,促进小麦转化技术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基因枪法获得优质HMW亚基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麦 被引量:19
13
作者 施农农 何光源 +2 位作者 李克秀 Jones H.D. Shewry P.R.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4-881,共8页
为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品质改良的可行性,用基因枪法对湖北省3个小麦品种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进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1Ax1和1Dx5+1Dy10的转导。试验结果表明,经基因枪轰击的幼胚外植体的再生频... 为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品质改良的可行性,用基因枪法对湖北省3个小麦品种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进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1Ax1和1Dx5+1Dy10的转导。试验结果表明,经基因枪轰击的幼胚外植体的再生频率和转化频率明显比幼穗高;基因型间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和转化频率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小麦转化的成功率;3个品种的幼胚发育时期与其再生频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0.93或-0.95);在可控环境条件下,花后12~14d的供试植株幼胚的转化频率最高(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为4.5%、2.9%和2%)。研究表明,鄂恩1号、鄂麦11号适龄期的幼胚试材,用等摩尔比的优势亚基基因1Dx5和1Dy10与选择标记基因以2:1摩尔比混合的沉淀物包裹金粉,经600~900psi氦气压轰击后,在含0.5mg·L-12,4-D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含0.1mg·L-12,4-D和5mg·L-1玉米素的R培养基中分化、3mg·L-1L-PPT选择压下继代分化筛选,可获得稳定可育的T0代转基因植株以及胚乳特异性表达的T1代转基因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枪法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 基因转化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小麦幼胚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翠亭 卫志明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1-529,共9页
利用携带pC3 3 0 1质粒 (含bar和gus基因 )的超毒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 0 5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扬麦 1 5 8进行了遗传转化 ,对筛选中的抗生素浓度、菌液浓度、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幼胚预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 (AS)浓度、洗涤... 利用携带pC3 3 0 1质粒 (含bar和gus基因 )的超毒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 0 5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扬麦 1 5 8进行了遗传转化 ,对筛选中的抗生素浓度、菌液浓度、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幼胚预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 (AS)浓度、洗涤用液及筛选方式等影响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对从 2 94个小麦幼胚外植体中转化得到的 5株成活植株进行了PCR和Southernblot分析 ,结果表明其中 2株小麦基因组中整合了外源DNA ,转化频率为 0 .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癌农杆菌 转化 幼胚
下载PDF
小麦转TPS基因植株的获得及其初步功能鉴定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杜丽璞 徐惠君 +1 位作者 叶兴国 林忠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9-373,共5页
为了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抗旱性和耐盐性的途径,通过基因枪法将具有抗旱和耐盐碱功能的海藻糖合酶(TPS)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品种CB9945,获得了转TPS基因的小麦植株,对T0代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对T2代植株进行了叶片涂抹除草剂检测并进... 为了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抗旱性和耐盐性的途径,通过基因枪法将具有抗旱和耐盐碱功能的海藻糖合酶(TPS)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品种CB9945,获得了转TPS基因的小麦植株,对T0代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对T2代植株进行了叶片涂抹除草剂检测并进一步进行了验证,鉴定出15个转基因株系。采用模拟抗旱、耐盐环境,对1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初步功能鉴定,发现转TPS基因小麦植株的抗旱、耐盐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耐盐性 海藻糖合酶 转基因
下载PDF
小麦遗传转化中潮霉素适宜筛选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奚亚军 范学科 +2 位作者 侯文胜 张启发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研究了潮霉素不同质量浓度对西农 1376和京花 1号小麦愈伤组织及种子的筛选效果。结果表明 ,潮霉素对小麦愈伤组织的适宜筛选质量浓度为 110 mg/L,对转基因小麦后代种子筛选以 14 0 mg/L 较为适宜 ;
关键词 筛选浓度 小麦 遗传转化 潮霉素 愈伤组织 质量浓度
下载PDF
小麦生长点转化法初报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杜立群 李银心 +3 位作者 麻密 张志宏 朱至清 龚蓁蓁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11期921-924,共4页
Apical points of young seedling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ultivar “Jing 411” and somatic calli of cultivar “FK8” were transformed with plasmids pBI121 and (or) pBIAH A + by using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 Apical points of young seedling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ultivar “Jing 411” and somatic calli of cultivar “FK8” were transformed with plasmids pBI121 and (or) pBIAH A + by using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Histochemical assay of GUS activity showed positive reaction on some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d apical points and calli. This demonstrated that foreign gen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apical meristematic cells as well as the callus cells. The plantlets of cv. “Jing 411” survived after apical point transformation with pBIAH A +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field and the progenies were screened with kanamycin. 4% of the screened seeds germinated into green seedlings with kanamycin resistance. Dot hybridization of total DNA from kanamycin resistant plants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foreign DNA in some of the detected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长点 基因枪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小麦转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武丽敏 郑有良 +3 位作者 魏育明 吴卫 颜泽洪 张志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综述了自第一株转基因小麦报道以来,利用不同的外植体,通过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技术,将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以及提高品质的基因转化到小麦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在小麦转基... 综述了自第一株转基因小麦报道以来,利用不同的外植体,通过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技术,将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以及提高品质的基因转化到小麦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在小麦转基因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转化 基因转移技术
下载PDF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陶丽莉 殷桂香 叶兴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3-718,共6页
小麦成熟胚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促进小麦基因工程研究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成熟胚具有取材方便、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小麦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可望取代幼胚成为小麦遗传转化的方便受体。本文就目前小麦成熟... 小麦成熟胚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促进小麦基因工程研究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成熟胚具有取材方便、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小麦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可望取代幼胚成为小麦遗传转化的方便受体。本文就目前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提供参考。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的小麦成熟胚培养方式主要有完整成熟胚培养、胚乳支撑成熟胚培养、成熟胚刮碎培养和成熟胚切割培养等。对培养基中激素种类、浓度配比的优化也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结果。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成熟胚均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证明小麦成熟胚及其愈伤组织作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小麦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叶兴国 徐惠君 +3 位作者 杜丽璞 何光源 王轲 林志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155-4171,共17页
在主要农作物中,小麦属于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的作物,转化效率较低,重复性较差,转化规模较小,优良转基因材料较少,基因工程育种进程明显落后于大豆、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目前,应用于小麦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 在主要农作物中,小麦属于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的作物,转化效率较低,重复性较差,转化规模较小,优良转基因材料较少,基因工程育种进程明显落后于大豆、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目前,应用于小麦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有些实验室也采用花粉管通道、离子束注入、激光微束穿刺、PEG、花粉介导和农杆菌浸花等方法。在外植体利用方面,多数研究主要利用小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作为起始转化材料,以成熟胚、幼穗、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转化成功的报道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在转化效率方面,基因枪报道为0.1%—16.7%,农杆菌报道为0.7%—44.8%,变化幅度较大。在目标基因转化方面,除了nptⅡ、bar、hpt、GUS、GOX、pmi、ALS等筛选基因和报告基因外,转化的功能基因主要涉及小麦品质、抗病性、耐旱性、抗蚜虫和抗除草剂等性状改良。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介导转化小麦幼胚的转化效率除与受体基因型有关外,还与受体材料的生理状态有关,供体植株生长期间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营养条件和水分条件对转化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开花到幼胚取样期间适宜的昼夜温度有利于转化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候选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从整体水平看,中国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建立了小麦成熟胚高频率再生体系并应用于小麦转化,改进了小麦幼胚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将一批抗病、耐旱和品质改良相关基因转入小麦,初步建立了小麦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尤其与一些跨国生物技术公司相比,在转化规模和转化效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认为转化效率较低、基因型依赖性强、人工气候条件不够先进、转化队伍不稳定是限制中国小麦规模化转基因技术发展的瓶颈;建立主栽品种转化体系、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转基因技术 转化效率 规模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