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疏水PE-HD/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侯成敏 王梅 +2 位作者 张效林 李娜 卓光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40,共8页
采用传统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无规丙烯酸无规甲基丙烯酸甲酯)[P(St-r-AA-r-MMA)]聚合物,用该聚合物溶液改性高密度聚乙烯(PE-HD)/麦秸秆纤维(WF)复合材料表面,制得水接触角(WCA)>150°的超疏水表面。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 采用传统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无规丙烯酸无规甲基丙烯酸甲酯)[P(St-r-AA-r-MMA)]聚合物,用该聚合物溶液改性高密度聚乙烯(PE-HD)/麦秸秆纤维(WF)复合材料表面,制得水接触角(WCA)>150°的超疏水表面。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超疏水表面制备参数、力学性能及其吸水性能。结果表明,超疏水PE-HD/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单体摩尔比例nSt∶nMMA∶nAA=2∶1∶1、WF含量40%(质量分数,下同)、聚合物浓度3%、烘干时间15h、烘干温度70℃;与未改性复合材料相比,在最佳改性条件下制备的超疏水PE-HD/WF复合材料表面WCA高达(156±2.9)°,提高了84°,拉伸与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1%和6.9%,吸水率降低了1.70%;将改性和未改性的PE-HD/WF复合材料放置5个月,WCA分别为(142±5.7)°和(5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麦秸秆纤维 木塑复合材料 自由基聚合 超疏水 吸水率
下载PDF
麦秸/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新疆户外老化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祁睿格 何春霞 晋强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39-1546,共8页
为探讨新疆强紫外线与干热环境对木塑复合材料抗老化性能的影响,添加不同种类抗老剂(UV-531、1010和168),采用挤出成型制备麦秸/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进行90天新疆户外老化。测试和分析麦秸/PVC复合材料老化前后表面官能团和颜色变化... 为探讨新疆强紫外线与干热环境对木塑复合材料抗老化性能的影响,添加不同种类抗老剂(UV-531、1010和168),采用挤出成型制备麦秸/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进行90天新疆户外老化。测试和分析麦秸/PVC复合材料老化前后表面官能团和颜色变化、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计算羰基指数、木质素指数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老化后表面麦秸纤维与PVC发生分解,出现褪色现象,粗糙度升高,力学性能下降。抗老剂均能提高麦秸/PVC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其中,添加抗老剂UV-531的麦秸/PVC复合材料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其羰基指数提高了19.27%,木质素指数降低了4.44%,色差ΔE降低了11.12%,表面粗糙度S_a降低了33.38%,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5.87%和6.44%,表面更平整,麦秸裸露少。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木塑复合材料抗老化效力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参考,有利于延长木塑复合材料在新疆干热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 聚氯乙烯(PVC) 木塑复合材料 新疆干热老化 理化特性
原文传递
二次正交旋转试验对麦秸塑料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兆哲 耿绍辉 许民 《森林工程》 2014年第4期86-90,共5页
选用农作物秸秆-麦秸粉和热塑性塑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为改性剂,利用单双螺杆挤出机组,采用熔融挤出方式制备麦秸塑料复合材料。在其它条件固定的情况下,研究双螺杆挤出机温度、转速和麦秸粉含量... 选用农作物秸秆-麦秸粉和热塑性塑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为改性剂,利用单双螺杆挤出机组,采用熔融挤出方式制备麦秸塑料复合材料。在其它条件固定的情况下,研究双螺杆挤出机温度、转速和麦秸粉含量等因素对麦秸塑料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影响,设计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试验方案对双螺杆挤出工艺进行优化。麦秸塑料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与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和转速以及原料中麦秸粉添加比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试验建立了麦秸塑料复合材料冲击强度(y)对双螺杆挤出机温度(x1)、转速(x2)、麦秸粉比例(x3)三个试验因素之间的正交回归模型方程:y=17.98106-0.82505 x21-0.94349x22-1.00182 x23;从模型推知,当温度为160℃、双螺杆转速为30 rpm和麦秸粉用量为60%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17.98 kJ/m2,实验验证结果与模型值相符。研究结果对提高麦秸塑料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优化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塑料复合材料 冲击强度 二次正交旋转试验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