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扩展性基因分子检测及其抗性评价 被引量:20
1
作者 蒋正宁 吕国锋 +5 位作者 王玲 陈甜甜 江伟 李东升 高德荣 张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6-1415,共10页
为明确扬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扩展性基因组成,利用3个抗扩展QTL(Fhb1、Fhb2、QFhb-2DL)的7个分子标记对202份扬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检测,并在田间接种对其抗病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02份扬麦品种(系)中,抗病品种(系)有68份,... 为明确扬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扩展性基因组成,利用3个抗扩展QTL(Fhb1、Fhb2、QFhb-2DL)的7个分子标记对202份扬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检测,并在田间接种对其抗病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02份扬麦品种(系)中,抗病品种(系)有68份,占33.6%;有37份携有Fhb1,其中31份对赤霉病表现抗病,抗性表现稳定;携有Fhb2和QFhb-2DL基因的分别有30份和39份,但标记阳性的品种(系)抗病性表现复杂,可能跟载体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关;另有30份材料抗性稳定,但未检测出Fhb1和Fhb2。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表明,扬麦品种(系)所含抗扩展性基因至少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含有Fhb1基因的品种,以扬麦18号、扬麦21号等为代表,其抗源主要来自宁麦9号或其衍生品种;其二为不含Fhb1品种,以扬麦14号、扬麦16号、扬麦17号和扬麦23号等为代表,推测这类品种所含抗性基因来自扬麦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病基因 分子鉴定
下载PDF
153份四川小麦主推品种和后备品系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华 任勇 +7 位作者 何员江 郑首航 吴舸 邹凤亮 雷加容 杜小英 陶军 欧俊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5,共10页
为了解四川现有主栽小麦品种的抗病现状,发现并推广多抗性小麦品种,选用四川省153份小麦主要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系,采用条锈菌接种诱发鉴定的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进行条锈病成株期抗性鉴定与分析,同时利用已知抗病基因Yr5、... 为了解四川现有主栽小麦品种的抗病现状,发现并推广多抗性小麦品种,选用四川省153份小麦主要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系,采用条锈菌接种诱发鉴定的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进行条锈病成株期抗性鉴定与分析,同时利用已知抗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18、Yr26、Pm21和Fhb1的分子标记分别对其进行抗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153份供试小麦材料的条锈病成株期抗性鉴定中,两年度均表现为抗病的材料有122份,占供试材料的79.7%。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可能携带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0、Yr15、Yr18和Yr26的小麦材料分别有12、25、77、12、4和90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7.8%、16.3%、50.3%、7.8%、2.6%和58.8%;可能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材料有40份,占供试材料的26.1%;可能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小麦材料有12份,占供试材料的7.8%;有15份抗病材料未检测到本研究所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赤霉病 白粉病 分子检测
下载PDF
83份西农系小麦品种(系)抗性鉴定及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程蓬 郭璇 +7 位作者 辛秀丽 仝嘉垚 觧慕华 郭梦莹 郝肖娜 元魏魏 李强 王保通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育成品种(系)在黄淮麦区的大面积推广,该研究对83份西农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鉴定,成株期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鉴定,并在田间自然环境下对其抗性进行鉴定及对相关抗病基... 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育成品种(系)在黄淮麦区的大面积推广,该研究对83份西农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鉴定,成株期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鉴定,并在田间自然环境下对其抗性进行鉴定及对相关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中,有63、29和16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表现出抗性,9份小麦品种(系)对3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出抗性;有10、3和0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生理小种E15、E09和A13表现出抗性。在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中,有23、15、28和62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表现出抗性。在83份小麦品种(系)中有6份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小麦条锈病表现出抗性。在田间抗性鉴定中,有57、6、65和40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叶锈病表现出抗性。在83份小麦品种(系)中,3份含有Yr5基因,22份含有Yr9基因,3份含有Yr17基因,2份含有Pm24基因,14份含有Lr1基因,所占比例分别为3.6%、26.5%、3.6%、2.4%和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小麦白粉病 小麦赤霉病 小麦叶锈病 分子检测 抗性 苗期 成株期
原文传递
454份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
4
作者 陈婧 贾宝森 +3 位作者 丁富功 徐锐 薛宇航 方正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3-1142,共10页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等引发的小麦真菌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河南等地区的454份小麦品种(系),采用单花滴注法鉴定赤霉病抗性,检测Fhb1、Fhb2、Fhb4、Fhb5和QFhs.crc-2DL紧密连锁的...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等引发的小麦真菌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河南等地区的454份小麦品种(系),采用单花滴注法鉴定赤霉病抗性,检测Fhb1、Fhb2、Fhb4、Fhb5和QFhs.crc-2D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其株高、穗长、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454份小麦品种(系)中,7份表现为高抗赤霉病,115份中抗赤霉病,177份中感赤霉病。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同时含4个抗病基因的材料有5份,其中4份达到高抗水平;同时含3个抗病基因的材料有10份,达中抗以上材料有7份;有12份材料仅含有Fhb1,平均病小穗率25.48%;有100份材料仅含QFhs.crc-2DL,平均病小穗率32.24%。同时赤霉病抗性与高秆、穗稀等不良农艺性状连锁。结合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生选4号、襄麦35、宁麦19等26份农艺性状优良兼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可作为小麦赤霉病遗传育种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农艺性状 标记检测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方方 张琪琪 +4 位作者 万映秀 曹文昕 李耀 李炎 张平治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5-1815,共11页
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抗病基因改良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防治赤霉病危害的有效途径。为创制适用于黄淮麦区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提高半冬性品种抗赤霉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携带赤霉病抗性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的... 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抗病基因改良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防治赤霉病危害的有效途径。为创制适用于黄淮麦区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提高半冬性品种抗赤霉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携带赤霉病抗性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的高秆抗赤霉病品系L06486为供体,与黄淮麦区丰产、广适但高感品种济麦24进行杂交,得到的杂种再与矮秆种质206A杂交,于F3至F6连续进行大规模育种田弥雾接种鉴定。通过田间选择,在F7获得106个新品系。采用单花滴注法对106份品系进行抗性评价,同时利用7个与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与亲本济麦24相比,F7品系的赤霉病抗性明显提高。106份新品系中,有98份赤霉病抗性水平达中感以上;有105份携带1~4个抗病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的检出频率分别为96.23%、41.51%、18.87%和87.74%。携有单个或多个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系较不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表现出更强的赤霉病抗性,聚合抗病基因越多,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越强。创制的14份携有Fhb1基因组合、中抗赤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系将为黄淮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改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分子检测 遗传改良
下载PDF
39份育成小麦品种(系)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6
作者 李小雨 蒋进 +1 位作者 费德友 王淑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8-1047,共10页
【目的】旨在了解南充小麦抗病基因的情况,培育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综合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方法】采用条锈病混合生理小种接种鉴定39份材料条锈病成株期抗性;扬花期进行单花滴注接种赤霉病菌液鉴定赤霉病抗性。利用12个抗条锈病Y... 【目的】旨在了解南充小麦抗病基因的情况,培育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综合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方法】采用条锈病混合生理小种接种鉴定39份材料条锈病成株期抗性;扬花期进行单花滴注接种赤霉病菌液鉴定赤霉病抗性。利用12个抗条锈病YrAs2388、Yr5、Yr9、Yr10、Yr15、Yr18、Yr26、Yr36、Yr65、Yr34/48、Yr80和Yr81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诊断性标记His3B-4和功能基因标记TaHRC-GSM检测Fhb1基因;CINAU-NLR分子标记用于白粉病Pm21基因检测。【结果】田间鉴定结果表明,有11份材料在连续3年的条锈病接种鉴定中表现为成株期抗条锈病,占比28.2%,其中南麦941和YY-82这2份材料表现为高抗水平;以南麦941为首的4份材料在连续3年赤霉病自然发病和单年单花滴注接种中均表现为中抗赤霉病水平。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有7、9、16、21、5、26、1、25和5份材料分别携带有抗条锈病YrAs2388、Yr5、Yr9、Yr10、Yr18、Yr26、Yr36、Yr65和Yr81基因;有6份材料携带有抗白粉病Pm21基因;所有材料均未检测到条锈病Yr15、Yr34/48和Yr80基因,以及抗赤霉病Fhb1基因。有8、12、9和3份分别同时携带有2~5个抗条锈病基因,占所有材料的82.1%。【结论】南麦材料中携带有丰富的抗条锈病基因,但应该加强Yr15和Fhb1等抗病基因的转移利用。南麦941、南麦971、南麦990和南麦991中可能携带有其他类型的抗赤霉病基因,可以作为抗赤霉病亲本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系) 条锈病 赤霉病 白粉病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Faster R-CNN的小麦麦穗检测识别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博文 童孟军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48-59,共12页
为提高麦穗识别技术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以GWHD数据集为基础数据集并进行数据扩充,针对现有的Faster R-CNN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做了一定改进,在特征提取网络中用ResNet50网络替代了VGG16网络,并在ResNet50网络引入BiFPN加权融合单元.同时... 为提高麦穗识别技术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以GWHD数据集为基础数据集并进行数据扩充,针对现有的Faster R-CNN深度学习算法模型做了一定改进,在特征提取网络中用ResNet50网络替代了VGG16网络,并在ResNet50网络引入BiFPN加权融合单元.同时在模型中加入了K-means聚类算法,通过对目标框进行聚类从而得出9个先验框的长宽比,以此来替代原算法中固定的先验框长宽比例,以更好地适应训练.经过改进,模型的泛化能力得到增强,mAP准确率达到91.13%,相比改进前提高了0.54%,同时单张检测时间也缩短了0.1 s,提高了检测效率,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er R-CNN K-MEANS聚类 小麦麦穗 ResNet50 BiFPN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EfficientDet的全球小麦麦穗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季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1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野外环境下麦穗识别的准确率,通过图像目标检测和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了小麦麦穗头检测试验。根据小麦的不同来源地分布,对小麦数据集进行StratifiedKFold五折交叉验证。根据密集的小麦植株经常互相遮挡这一特点,对数据集进行... 为进一步提高野外环境下麦穗识别的准确率,通过图像目标检测和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了小麦麦穗头检测试验。根据小麦的不同来源地分布,对小麦数据集进行StratifiedKFold五折交叉验证。根据密集的小麦植株经常互相遮挡这一特点,对数据集进行mixup增强。采用Efficientdet方法对数据集进行训练。采用加权盒融合算法,对得到的多个目标检测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融合来提升精度。评价指标为不同阈值下Iou的平均精度的平均值,最终检测精度为0.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穗检测 EfficientDet 混合图片 加权盒融合
下载PDF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煜 李正玲 +6 位作者 王震 张彬 王会伟 李金秀 李金榜 胡琳 常东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0-277,共8页
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 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小麦品种(系)以及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与抗赤霉病基因Fhb1、Fhb2、Fhb4、Fhb5和Fhb7相关的分子标记对15个经土表接种法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部分(120个)中感赤霉病小麦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进行检测,发现13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或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中,有11个小麦品种(系)含有Fhb1基因,但未检测到含有Fhb2、Fhb4、Fhb5和Fhb7基因的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分别含有Fhb1、Fhb2、Fhb4基因和Fhb1、Fhb2、Fhb5基因;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均含有Fhb7基因,且其中2个易位系还含有Fhb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南部麦区 赤霉病 抗性鉴定 抗性基因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