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代君丽 于巧丽 +4 位作者 袁虹霞 邢小萍 张猛 孙炳剑 李洪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5-231,共7页
为明确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主要类群,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50个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籽粒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型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籽粒病原分离物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 为明确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主要类群,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50个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籽粒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型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籽粒病原分离物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麦根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和小麦链格孢(A.triticina),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63.0%、18.0%、12.2%和6.8%,不同品种小麦黑胚籽粒各种病原菌分离频率有一定差异。扬花后10 d利用孢子悬浮液接种进行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A.alternate)和麦根腐蠕孢(B.sorokiniana)致病力较强。结合分离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链格孢(A.alternate)是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病原菌 致病性测定 链格孢 麦根腐蠕孢
原文传递
不同抗黑胚病小麦品种接菌后丙二醛和总酚含量及PPO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璟 周慧 +2 位作者 邢小萍 袁虹霞 李洪连 《河南科学》 2007年第3期423-426,共4页
在对6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穗部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前后,分别测定了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及总酚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接菌后各品种PPO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抗病品种在接菌后第3 d PPO活性达到峰值... 在对6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穗部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前后,分别测定了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及总酚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接菌后各品种PPO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抗病品种在接菌后第3 d PPO活性达到峰值,而感病品种在接菌后第4 d PPO活性才达到峰值;接菌后抗病品种组织中MDA含量变化呈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而感病品种MDA含量表现为先升后缓慢下降然后再度上升;各品种酚类物质含量均在接菌后第2 d达到峰值,然后酚类物质含量开始下降,但感病品种下降速度明显比抗病品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抗病性 PPO MDA 酚类物质
下载PDF
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邢小萍 袁虹霞 +1 位作者 孙炳剑 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922,共4页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结果表明,小麦发生黑胚病后,病粒导致发...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结果表明,小麦发生黑胚病后,病粒导致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降低,尤其是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各病级处理间差异显著,种子病级与上述生长因子呈负相关。小麦黑胚病对小麦种质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重病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生长因子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代君丽 李洪连 《河南科学》 2008年第10期1215-1218,共4页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更替、气候变化和栽培管理条件的改善,其发生与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在我国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危害更趋严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对小麦黑胚病的发生危...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更替、气候变化和栽培管理条件的改善,其发生与危害日益严重,尤其是在我国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危害更趋严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对小麦黑胚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病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危害 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黑胚病优势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郜瑞敏 袁虹霞 +3 位作者 邢小萍 代君丽 于巧丽 李洪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9-577,共9页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河南省各地的43株小麦黑胚病优势病原菌(Alternariaspp.)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1条清晰的DNA条带,所扩增出的DNA条带均为多态带,说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NT...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河南省各地的43株小麦黑胚病优势病原菌(Alternariaspp.)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1条清晰的DNA条带,所扩增出的DNA条带均为多态带,说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进行了病原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主要有2个种,即Alter-naria alternata和A.tenuissima,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62~0.92。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小麦黑胚病菌菌株基本上聚在了一起,表现出很近的亲缘关系,来自不同地区之间的菌株也可以交叉聚类。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的鉴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遗传多样性 链格孢 RAPD
原文传递
11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邢小萍 袁虹霞 +2 位作者 孙炳剑 李洪连 王信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4-55,60,共3页
采用PDA平板和凹玻片法分别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适乐时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都最强,EC50分别为1.45×105mg/kg和0.10mg/kg;科博、敌力脱、扑海因、敌畏丹对病菌孢... 采用PDA平板和凹玻片法分别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适乐时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都最强,EC50分别为1.45×105mg/kg和0.10mg/kg;科博、敌力脱、扑海因、敌畏丹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也较强,EC50分别为0.04mg/kg,0.16mg/kg,0.16mg/kg,0.71mg/kg;敌力脱、扑海因和敌畏丹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较强,EC50分别为1.70mg/kg和1.7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链格孢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不同抗黑胚病小麦品种接菌后几种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巧丽 孙炳剑 +3 位作者 王璟 邢小萍 李洪连 袁虹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69,共4页
研究了接种链格孢菌前后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各3个)小穗内与抗性反应有关的SOD、POD、PPO 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接菌后,抗病品种SOD酶活性第2天达最大峰值;感病品种豫农9901的SOD最大值在第5天出现,豫麦57号和中育6号的SOD最大值... 研究了接种链格孢菌前后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各3个)小穗内与抗性反应有关的SOD、POD、PPO 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接菌后,抗病品种SOD酶活性第2天达最大峰值;感病品种豫农9901的SOD最大值在第5天出现,豫麦57号和中育6号的SOD最大值在接菌后第4天出现,且酶活性低于抗病品种。对POD活性测定发现,在3个抗病品种中,豫优1号接菌后POD活性迅速攀升,直至第3天达最大峰值后迅速下降,国优1号和豫麦47号的POD活性均迅速升高,在接菌后1 d达最大峰值,到第3天第2次出现峰值,但没有第1次活性强。感病品种POD酶活性变化迟缓,豫麦57号在第3天POD活性最高,豫农9901和中育6号POD活性在第4天达到最大峰值,但没有抗病品种POD活性水平高。PPO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接菌后抗病品种PPO活性迅速上升,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第5天活性再次增强,但没有第1天活性强;感病品种接菌后2d变化不大,2d之后PPO活性急剧上升,并在第4天上升至最大,此后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说明,SOD、POD、PPO 3种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品种抗性 酶活性
下载PDF
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栾丰刚 羌松 马德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9-1100,1260,共3页
[目的]为防治新疆小麦黑胚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纸碟法,选择爱苗、世高和适乐时等市场常见农药,对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小麦根腐离蠕孢和细链格孢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小麦根腐离蠕孢和细链格孢在放有爱苗、适乐时、烯唑... [目的]为防治新疆小麦黑胚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纸碟法,选择爱苗、世高和适乐时等市场常见农药,对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菌小麦根腐离蠕孢和细链格孢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小麦根腐离蠕孢和细链格孢在放有爱苗、适乐时、烯唑醇和世高的平板上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放有三唑酮、阿米西达、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和多菌灵.硫磺的平板上基本不受抑制。供试农药对小麦根腐离蠕孢的抑菌效果顺序为1 000倍爱苗>4 000倍世高>1 000倍适乐时>1 000倍烯唑醇,对细链格孢的为1 000倍爱苗>3 000倍世高>1 000倍适乐时>2 500倍烯唑醇。爱苗1 000倍液在2种病原菌平板上的平均抑菌圈直径最大。[结论]爱苗、世高和适乐时对小麦黑胚病的2种主要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综合考虑,10%世高水分散粒剂是生产中防治小麦黑胚病的理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病原菌 药效
下载PDF
1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共强 宋玉立 +1 位作者 何文兰 孙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3,共3页
在田间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均有一定的防效,防效为34.8%~67.7%。其中7.5%氟环唑乳油50g/hm2、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375g/hm2、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330g/hm2、25%丙环唑乳油180g... 在田间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均有一定的防效,防效为34.8%~67.7%。其中7.5%氟环唑乳油50g/hm2、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375g/hm2、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330g/hm2、25%丙环唑乳油180g/hm24个处理对小麦黑胚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到60%以上,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黑胚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黑胚病对邯郸市主要小麦品种种子及发芽的影响
10
作者 崔美香 杨宽林 +2 位作者 赵瑞英 徐关印 李彦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034-6037,共4页
研究河北省邯郸市推广的11个小麦品种的黑胚病情况及黑胚病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均感染黑胚病,病粒率为2.62%~23.31%,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黑胚病对小麦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整齐度都有影响,随着... 研究河北省邯郸市推广的11个小麦品种的黑胚病情况及黑胚病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均感染黑胚病,病粒率为2.62%~23.31%,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黑胚病对小麦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整齐度都有影响,随着病级增加其影响更为明显.在供试品种中,豫麦49、衡观35和师栾02-1表现较好,病粒率低,发芽势和发芽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小麦品种 种子 发芽 邯郸市
下载PDF
新疆小麦黑胚病的病原、致病性及侵染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郝敬喆 贾菊生 +3 位作者 马德英 日孜旺古丽 马春春 高磊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33-38,共6页
通过对小麦黑胚病病原分离、病原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小麦黑胚病是由多种的病原侵染所组成,确立了Alternaria consortiale(Thüm.)Hughes,Alternaria alternate(Fr.) Keissler与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 et S... 通过对小麦黑胚病病原分离、病原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小麦黑胚病是由多种的病原侵染所组成,确立了Alternaria consortiale(Thüm.)Hughes,Alternaria alternate(Fr.) Keissler与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 et Sorokin) Shoems是引发新疆小麦黑胚病的病原,前二者是本病主要病原成分,第三个虽然也可引起与前者同样症状的黑胚病,分离率却很低,仅占病原总分离率的7.0%~8.1%.A.consortiale可侵染小麦种粒且成为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3种病原对麦粒的致病性表现有差异,A.consortiale与A.alternate对小麦苗期的致病力不显著,以B.sorokiniana最强;但进入小麦接穗期后却表现相反:B.sorokiniana对麦粒的致病力表现较弱,且其侵染期仅局限在小麦的抽穗期至乳熟期,而A.consortiale与A.alternate却明显地较强,其侵染致病期均出现在小麦的乳熟期至黄熟期.小麦黑胚病病原的侵染机制,表现在穗轴各部位首先发病,然后由病变处的菌丝体穿透过小穗的基部再过渡到胚尖,才使得小麦的胚也感染变黑.大田环境高温多湿,是引致小麦黑胚病高发的首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病原 致病性 侵染
下载PDF
小麦籽粒黑点病及其病原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天宇 王海丽 徐芳玲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小麦籽粒黑点病在陕西中部麦区发生普遍。病粒千粒重下降,发芽率及出苗率降低。病粒长出的幼苗绝大多数显示不同程度的根腐病症状,与外观无病粒幼苗发病较轻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从病粒上得到的主要分离物为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 小麦籽粒黑点病在陕西中部麦区发生普遍。病粒千粒重下降,发芽率及出苗率降低。病粒长出的幼苗绝大多数显示不同程度的根腐病症状,与外观无病粒幼苗发病较轻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从病粒上得到的主要分离物为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其次为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等;外观无病粒带菌则以A.tenuis为主。于小麦灌浆初期接种穗部证明,B.sorokiniana为小麦籽粒黑点病的主要病原物;A.tenuis虽能引起轻度穗腐,但籽粒极少罹病。据上述结果认为,小麦籽粒黑点病实际上是麦类根腐病在种子上的一种症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黑点病 病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