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气机的湿压缩特性及计算模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枫 闻雪友 栾坤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2-405,共4页
在大量分析国外有关向压气机通流部分喷水的资料基础上,根据已取得的初步实验结果,总结了喷水后压气机性能的主要特点及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从理论上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根据“湿压缩”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模型。
关键词 压气机 湿压缩 计算模型 通流部分
下载PDF
燃气轮机装置中湿压缩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永青 刘铭 +2 位作者 严家马录 何健勇 廉乐明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以广义热力学力为驱动势研究传质过程 ,得出了水蒸气在空气中传质系数的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 燃气轮机装置 湿压缩过程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湿压缩燃气轮机热力循环的特点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淑英 戴景民 《燃气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2,39,共4页
介绍了湿压缩燃气轮机的特点和增加循环功的机理 ,讨论了喷水位置对压缩过程的影响 ,针对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中喷水引起各参数变化规律做了总结和机理分析 。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湿压缩 热力循环 特点 机理分析
下载PDF
燃气轮机装置湿压缩技术的研究发展状况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永青 李炳熙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湿压缩技术是提高燃机装置效率和输出、降低排气污染的有效、经济且简便的手段。本文介绍了湿压缩的概念、特点、种类以及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湿压缩 燃气轮机装置
下载PDF
轴流压气机吞水后的性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璐 郑群 +3 位作者 张海 樊双明 柴柏青 杨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99-1506,共8页
为了探究航空发动机吸入雨水后压缩系统的特性变化,针对水滴进入压气机后的湿压缩过程展开研究。基于两相流动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气液两相的传热传质模型和颗粒运动模型,采用一维逐级叠加的方法计算压气机各级性能,并利用Fortran程序对吞... 为了探究航空发动机吸入雨水后压缩系统的特性变化,针对水滴进入压气机后的湿压缩过程展开研究。基于两相流动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气液两相的传热传质模型和颗粒运动模型,采用一维逐级叠加的方法计算压气机各级性能,并利用Fortran程序对吞雨后压气机整体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吞雨量从3%增加到15%时,压气机压比的下降幅度分别由5.7%增加至15.7%;压气机各级温比的变化特性揭示了液滴在压气机前面级蒸发小、后面级蒸发大的规律;通过对比干、湿压缩条件下的压气机整体特性,可得出吞雨后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变窄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轴流压气机 水滴摄入 湿压缩 压气机性能 逐级叠加
下载PDF
试论级间喷水湿压缩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孙聿峰 周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85-91,共7页
湿压缩是伴有水滴吸热蒸发现象存在的两相流压缩过程,造成压缩气体的温度下降,压缩比功耗减少;对于燃气轮机压气机来说, 可以在进口喷水也可以在级间喷水实现湿压缩的优越性. 本文介绍湿压缩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特点,论证应尽早开展... 湿压缩是伴有水滴吸热蒸发现象存在的两相流压缩过程,造成压缩气体的温度下降,压缩比功耗减少;对于燃气轮机压气机来说, 可以在进口喷水也可以在级间喷水实现湿压缩的优越性. 本文介绍湿压缩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特点,论证应尽早开展级间湿压缩技术的应用研究,给出了S1A- 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压缩 压气机 燃气轮机 级间喷水
下载PDF
湿蒸汽两相压缩过程工作特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良 徐士鸣 《节能技术》 CAS 2006年第2期99-102,123,共5页
为了抑制高温进汽水蒸气压缩过程的温度升高,可以采用湿压缩方式,利用水滴升温显热和汽化潜热来降低压缩终了的排汽温度,改善压缩机工作性能。本文通过对两相湿压缩过程的分析,建立水蒸气基元容积两相湿压缩过程数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 为了抑制高温进汽水蒸气压缩过程的温度升高,可以采用湿压缩方式,利用水滴升温显热和汽化潜热来降低压缩终了的排汽温度,改善压缩机工作性能。本文通过对两相湿压缩过程的分析,建立水蒸气基元容积两相湿压缩过程数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螺杆压缩机压缩水蒸气过程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湿蒸汽进汽干度及水滴微粒直径对排汽温度和压缩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水蒸气 湿压缩 工作特性
下载PDF
湿压缩过程的热力学指标及湿压缩燃机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青 刘铭 +1 位作者 廉乐明 严家騄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给出了评价湿压缩过程完善性的热力学指标———湿压缩效率的定义 ,研究了压气机入口喷水湿压缩简单燃机循环的性能特点和规律 ,并与常规简单燃机循环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湿压缩在提高燃机循环性能方面有很大潜力。
关键词 湿压缩 热力学 燃机循环 湿压缩效率
下载PDF
转子式压缩机吸气带液时排气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乐民 陶乐仁 杨丽辉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5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具有较好的抗湿压缩性能,利用少量吸气带液可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且不造成额外的系统成本.对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少量吸气带液时,排气温度、排气比焓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压缩机功耗、吸气比焓和机壳散热量...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具有较好的抗湿压缩性能,利用少量吸气带液可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且不造成额外的系统成本.对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少量吸气带液时,排气温度、排气比焓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压缩机功耗、吸气比焓和机壳散热量等三个排气比焓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少量吸气带液能有效降低排气温度,且压缩机运行性能良好;当吸气干度x为0.9<x<1.0时,三个影响因子均趋向定值,且机壳散热所占比例很小(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温度 吸气带液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机壳散热 湿压缩
下载PDF
变吸气工况R32涡旋压缩机湿压缩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帅辉 郭鹏程 +1 位作者 孙龙刚 杨启超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2-288,共7页
为降低采用R32工质的涡旋制冷压缩机在高温、高压比下的排气温度并提高其性能,建立了湿压缩模拟的压缩过程模型,结合两相泄漏模型和传热模型,对其在不同吸气工况下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型以内能为求解参数,可自动判断流态,统... 为降低采用R32工质的涡旋制冷压缩机在高温、高压比下的排气温度并提高其性能,建立了湿压缩模拟的压缩过程模型,结合两相泄漏模型和传热模型,对其在不同吸气工况下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型以内能为求解参数,可自动判断流态,统一了两相和过热模型,将控制方程从5个降低到2个,简化了编程和求解。结果表明两相和过热工质的压缩特性明显不同,压缩过程中工质的最高温度高于排气温度。在吸气干度≥0.96时,两相工质在压缩过程前已变为过热,不会产生液击。随吸气名义干度的降低,存在最大制冷量和制冷系数(COP),分别位于吸气干度0.97和1.0处,相对吸气温度为35℃时,分别提高了4.2%和2.6%。该模型为预测和优化采用湿压缩的涡旋压缩机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湿压缩 制冷 两相流 模型
下载PDF
压气机湿压缩研究的发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成 闻雪友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90,共4页
:湿压缩作为一种增加压气机效率的手段正日益受到关注。
关键词 压气机 温压缩 喷水 蒸发冷却 压缩功
下载PDF
湿压缩压气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淑英 祝剑虹 卢伟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0-604,651,共5页
向压气机喷水可减少压气机压缩功。喷水后由于工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而使压气机特性发生变化。为了得到喷水后的压气机特性 ,采用近似相似理论对喷水后压气机特性进行仿真 ,得到喷水对压气机压比、流量等特性的影响。由于压气机特性通过... 向压气机喷水可减少压气机压缩功。喷水后由于工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而使压气机特性发生变化。为了得到喷水后的压气机特性 ,采用近似相似理论对喷水后压气机特性进行仿真 ,得到喷水对压气机压比、流量等特性的影响。由于压气机特性通过近似模化得到湿压缩压气机特性 ,为湿压缩技术在燃气轮机、涡轮增压柴油机和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压缩 压气机特性 仿真 燃气轮机 涡轮增压柴油机 涡轮增压汽油机
下载PDF
R32制冷系统湿压缩的最佳吸气干度范围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超 陶乐仁 +2 位作者 黄理浩 虞中旸 沈冰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湿压缩应用于R32制冷系统时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但是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待研究。在热力循环理论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变频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制冷循环实验台,通过改变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不同工况下... 湿压缩应用于R32制冷系统时能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但是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待研究。在热力循环理论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变频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制冷循环实验台,通过改变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不同工况下R32制冷系统各项参数的变化趋势,寻找系统最优时吸气干度范围。理论分析表明:吸气带液时系统的性能比吸气过热时要好;从吸气过热到吸气带液,排气温度快速降低,而制冷量和COP先升高后降低,压缩机吸气干度在0.90~0.93内,理论COP存在最大值。实验分析表明:吸气干度在0.96~1.0范围内,制冷量比常规应用中控制过热度5℃时的高5%~10%;排气温度比吸气过热度5℃时的排气温度低8%~16%;COP比吸气过热度5℃时的高5%~8%;系统压比降低,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压缩机 湿压缩 系统性能 优化
下载PDF
湿压缩对R32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波 梁祥飞 +1 位作者 吴迎文 庄嵘 《制冷与空调》 2014年第2期45-49,共5页
采用热力循环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湿压缩对R32系统的能力、EER以及排气温度等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吸气干度在0.85~1.1范围内时,随着吸气干度的降低,排气温度快速降低,而制冷量和EER则先升高后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吸气干... 采用热力循环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湿压缩对R32系统的能力、EER以及排气温度等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吸气干度在0.85~1.1范围内时,随着吸气干度的降低,排气温度快速降低,而制冷量和EER则先升高后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吸气干度在0.93~1.01范围内时,随着吸气干度的降低,排气温度和EER降低,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电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压缩 排气温度 R32 R410A
下载PDF
两级低压压气机湿压缩数值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兰昕 郑群 李义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76-82,共7页
湿压缩技术是目前提高燃气轮机功率与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其机制研究对改善压气机流场流动状况及充分利用该技术的潜在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FD软件平台,选择k-ω湍流模型,利用安托万方程求蒸汽饱和压力,并结合... 湿压缩技术是目前提高燃气轮机功率与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其机制研究对改善压气机流场流动状况及充分利用该技术的潜在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FD软件平台,选择k-ω湍流模型,利用安托万方程求蒸汽饱和压力,并结合五系数变比热公式求水蒸气比热、焓值与潜热值、熵值,对两级低压压气机进口喷雾湿压缩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喷雾湿压缩降低了气流温度与比压缩功,提高了压比与流量;同时使得叶片吸力面高能流体区向尾缘方向移动,激发尾缘附近的低能流体层变薄,这有益于减小附面层损失,提高压气机通流能力与压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压气机 湿压缩 喷雾 变比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制冷剂除霜结束时风机延时启动对抑制库温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海 臧润清 孙志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为解决制冷剂除霜系统融霜结束后可能发生的压缩机湿压缩和库温波动问题,本文在库温-20℃、结霜量3 kg工况下,以风机延时开启的时间为变量,对除霜结束后风机延时开启0~180 s进行单一变量的实验研究。从除霜结束后的库温波动、除霜时间... 为解决制冷剂除霜系统融霜结束后可能发生的压缩机湿压缩和库温波动问题,本文在库温-20℃、结霜量3 kg工况下,以风机延时开启的时间为变量,对除霜结束后风机延时开启0~180 s进行单一变量的实验研究。从除霜结束后的库温波动、除霜时间、系统恢复制冷后压缩机吸气状态方面,比较分析风机延时不同时间开启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霜结束不延时开启风机,库温将突升5℃,并且恢复制冷的前4 min,压缩机存在湿压缩问题;除霜结束风机延时开启的最佳时间为140~180 s,此时库温升高比风机不延时开启情况降低3℃,总库温波动在5℃以内,除霜时间在12 min左右,且除霜结束恢复制冷时有效避免了压缩机可能出现的湿压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 制冷剂除霜 库温波动 湿压缩
下载PDF
降低制冷系统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俊 陶乐仁 虞中旸 《轻工机械》 CAS 2018年第2期77-81,共5页
针对R32制冷系统排气温度高的问题,课题组从系统性能、可行性等方面分析讨论了目前主流的4种方法(中间补气法、两级压缩法、喷液法以及湿压缩法)的优劣,建立了小型变流量冷水机组,采用湿压缩的方法来优化R32制冷系统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 针对R32制冷系统排气温度高的问题,课题组从系统性能、可行性等方面分析讨论了目前主流的4种方法(中间补气法、两级压缩法、喷液法以及湿压缩法)的优劣,建立了小型变流量冷水机组,采用湿压缩的方法来优化R32制冷系统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于R32制冷系统,采用湿压缩的方法来降低排气温度为较好选择;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结构特性使得针对R32制冷系统的排气温度降低的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标准空调工况下,湿压缩的方法可显著改善R32排气温度。实际工程中可通过控制压缩机吸气口干度值来降低R32的排气温度,获得最优系统性能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32制冷系统 中间补气 两级压缩 喷液 湿压缩 排气温度
下载PDF
变频转子式压缩机降低吸气干度对容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范立娜 陶乐仁 杨丽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利用变频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实验台测量了吸气干度x>0.9时压缩机的容积效率.结果表明,当0.9<x<1时,容积效率随系统压比的增大和干度的降低而减小.在相同的频率下,不同系统压比的容积效率随干度下降的趋势相似.高背压低吸气压损... 利用变频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实验台测量了吸气干度x>0.9时压缩机的容积效率.结果表明,当0.9<x<1时,容积效率随系统压比的增大和干度的降低而减小.在相同的频率下,不同系统压比的容积效率随干度下降的趋势相似.高背压低吸气压损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在少量吸气带液时容积效率下降较小,在干度较大(x>0.95)和额定转速时,容积效率仅下降1%,因此,此类压缩机适合用于少量吸气带液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转子式压缩机 吸气干度 容积效率 湿压缩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燃气轮机装置中湿压缩过程的一般规律及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永青 刘铭 +2 位作者 严家马录 何健勇 廉乐明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2-286,310,共6页
从热力学和传热传质学基本原理出发 ,研究了湿压缩过程的一般规律和性能 ,为湿压缩技术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燃气轮机装置 湿压缩过程 热力性能
下载PDF
R22、R410A、R32制冷系统性能的比较与少量吸气带液循环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俊 陶乐仁 虞中旸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1,41,共7页
总结了R22、R410A以及R32的大量文献并分别比较了三者的循环性能,其中针对在我国广泛推广的R32制冷剂所面临的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做了综述,并由此搭建了以R32做制冷剂的变频滚动转子式水冷机组实验台,利用AHRI标准空调工况设计试验,旨... 总结了R22、R410A以及R32的大量文献并分别比较了三者的循环性能,其中针对在我国广泛推广的R32制冷剂所面临的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做了综述,并由此搭建了以R32做制冷剂的变频滚动转子式水冷机组实验台,利用AHRI标准空调工况设计试验,旨在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同时,亦到达系统高性能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R410A制冷剂,在我国成本更低、系统循环性能更优的R32将作为R22的长期替代制冷剂来进行更加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AHRI标准空调工况下,R32的COP变化速率最佳,排气温度最高,且R410A与R22分别只占R32排气温度的36.3%与55%,但可通过不增加成本的湿压缩方法大幅降低R32的排气温度。(3)本文所建立的R32转子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可通过控制压缩机吸气口干度的方式来解决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同时通过大量试验数据能够得出最佳吸气带液量以优化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2 R410A R32 循环性能 排气温度 吸气带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