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大气氮、磷营养元素干湿沉降率研究 被引量:86
1
作者 杨龙元 秦伯强 +2 位作者 胡维平 罗潋葱 宋玉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分析了2002年7月—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金坛等8个站、点大气TN、TP沉降通量和降水化学组成观测资料,测定和计算了水气界面TN、TP的表观总沉降率(RT)、湿沉降率(RW)和干沉降率(RD)。... 分析了2002年7月—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金坛等8个站、点大气TN、TP沉降通量和降水化学组成观测资料,测定和计算了水气界面TN、TP的表观总沉降率(RT)、湿沉降率(RW)和干沉降率(RD)。太湖大气TN的年平均RT为4226kg/(km2.a),TP的年平均RT为306kg/(km2.a)。大气TN、TP的年沉降负荷分别占由环湖河道等点污染源输入的N、P总负荷的48.8%和46.2%。指出形成太湖大气TN污染的主要途径是湿沉降,而大气TP污染则主要来自气溶胶等固体物质的干沉降;小雨携带入湖的大气TN、TP污染物通量高于中雨和大雨。TN总沉降率曲线在春季3—5月出现高峰值的现象对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潜在的促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大气污染 干湿沉降 水气界面
下载PDF
河北平原城市近郊农田大气氮沉降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尹兴 张丽娟 +3 位作者 刘学军 许稳 倪玉雪 刘新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8-710,共13页
【目的】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排放的增加,大气氮沉降亦迅速增加,进而影响各区域生态系统。明确河北平原城市近郊农田大气氮沉降的动态变化,可以为农田氮素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国氮素沉降网络提供关键基础数据。【方... 【目的】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排放的增加,大气氮沉降亦迅速增加,进而影响各区域生态系统。明确河北平原城市近郊农田大气氮沉降的动态变化,可以为农田氮素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国氮素沉降网络提供关键基础数据。【方法】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实验教学基地进行了为期6年(2006—2011年)的湿/混合沉降监测试验以及1年(2011年)的干沉降监测试验。湿/混合沉降通过雨量器自动采集降水;干沉降中气态NH_3、HNO_3和颗粒态铵离子和硝酸根(_pNH_4^+和pNO_3^-)样品通过主动采样DELTA(DEnuder for Long-Term Atmospheric Sampling)系统采集,气态NO_2样品通过被动扩散管采集。【结果】河北保定地区多雨季节为6—9月,占全年(2006-2011年)降雨量的88.6%、81.5%、89.3%、88.9%、74.5%和83.1%;大气氮湿/混合沉降浓度冬、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冬春两季NH+4^+-N、NO_3^--N、TIN和TDN浓度分别占全年的74.5%、72.6%、74.1%和71.3%;氮湿/混合沉降量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各形态氮湿/混合沉降浓度高低表现为:TDN>TIN>NH+4^+-N>NO_3^--N,且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监测区6年间平均湿/混合沉降总量为32.8 kg N·hm^(-2),其中2008年大气氮湿/混合沉降量最大,达40.4 kg N·hm^(-2),2010年大气氮湿/混合沉降量最小,为28.9 kg N·hm^(-2);大气氮湿/混合沉降中TIN占TDN沉降量75%以上,其中NH+4^+-N是TIN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其总量的56.6%—69.7%,平均为64.4%;各形态氮(NH+4^+-N、NO_3^--N、TIN和TDN)湿/混合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极显著正相关;大气氮干沉降中各无机氮(NH_3、NO_2、HNO_3、pNH_4^+、pNO_3^-)浓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各形态氮的月沉降量变化趋势与氮浓度一致;总体来看,气态氮NH_3、HNO_3、NO_2及颗粒态氮pNH_4^+、pNO_3^-的年沉降量分别达到10.1、7.60、4.39、6.47及3.81 kg N·hm^(-2)。【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保定 干湿沉降 氮循环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大气氮沉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欠欠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9-894,902,共7页
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人类活动加剧导致的大气活性氮污染,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研究方法,回顾了国内外大气氮沉降形态、数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大气氮... 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人类活动加剧导致的大气活性氮污染,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研究方法,回顾了国内外大气氮沉降形态、数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大气氮沉降对水体、森林、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氮素循环 干湿沉降 生态系统响应
下载PDF
太湖湖体总氮平衡及水质可控目标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开明 逄勇 王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562,共8页
通过对2007~2010年环太湖水文巡测及降水调查,进行了湖体总氮平衡分析,在充分调查现有与规划的各类型污染源总量控制工程措施的基础上,量化出具有空间分布的流域总氮污染削减率,利用构建的太湖流域及湖体水环境数学模型模拟污染削减后... 通过对2007~2010年环太湖水文巡测及降水调查,进行了湖体总氮平衡分析,在充分调查现有与规划的各类型污染源总量控制工程措施的基础上,量化出具有空间分布的流域总氮污染削减率,利用构建的太湖流域及湖体水环境数学模型模拟污染削减后的太湖湖体总氮浓度场,并提出水质可控目标。结果表明:太湖出入水量共127.8亿m3,其中通过降水进入太湖的水量为24.9亿m3,占入湖总水量的19.5%;全年总氮收支量达到4.47万t,其中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太湖的总氮量为0.70万t,占入湖总通量的15.5%,可见干湿沉降进入太湖的污染物不容忽视,其变化趋势与太湖地区降水特征相关性较好。同时通过模型推算,定出2015年太湖湖体不同功能区总氮的可控目标,整个湖体平均值约为2.3 mg/L,为太湖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平衡 可控目标 入湖通量 干湿沉降 太湖
下载PDF
三峡库区腹地大气微量金属干湿沉降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六一 刘源 +4 位作者 乔保清 付川 王欢博 黄怡民 杨复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6-474,共9页
为研究三峡库区腹地大气微量金属沉降特征,在万州城区采样点收集了2014年1月~6月的干湿沉降样品,在云阳晒经村(工厂区)、云阳高阳(场镇郊区)、开县白家溪(自然保护区)、开县野塘溪(县郊区)、开县大德(乡村区)收集了2014年4月... 为研究三峡库区腹地大气微量金属沉降特征,在万州城区采样点收集了2014年1月~6月的干湿沉降样品,在云阳晒经村(工厂区)、云阳高阳(场镇郊区)、开县白家溪(自然保护区)、开县野塘溪(县郊区)、开县大德(乡村区)收集了2014年4月的干湿沉降样品;分别测定了样品的p H值、电导率和微量金属元素(Al、As、B、Ba、Bi、Cd、Co、Cr、Cu、Fe、Li、Mn、Pb、Ni、Sb、Sr、Sn、Ti、Zn、V).结果表明:1万州城区酸雨频率为48.44%,酸雨主要集中在1~4月.不同功能区酸雨频率高低顺序为:工厂区〉万州城区〉县郊区〉场镇郊区〉自然保护区〉乡村区.2湿沉降中20种微量金属质量浓度均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级标准限值,而Cd、Cu、Pb和Zn不同程度超Ⅰ级标准限值,其中工厂区相对严重.3万州城区干沉降提取液p H值在4.91~6.74之间,平均为5.79.各功能区干沉降酸度高低顺序为:工厂区〉县郊区〉万州城区〉乡村区〉场镇郊区〉自然保护区,这与湿沉降酸度顺序完全一致,说明干湿沉降中主要酸性物质具有同源性.4万州城区Ba、Co、Cu、Cr、Li、Mn、Ni、Sr、Zn干沉降超过湿沉降,而Al、As、B、Bi、Cd、Fe、Pb、Sb、Sn、Ti、V湿沉降大于干沉降.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万州城区Al为中等富集,Bi和Cd显著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沉降 微量金属 三峡库区 腹地 酸雨
原文传递
亚热带稻区大气NO_2、HNO_3及硝态氮污染特征及干湿沉降 被引量:8
6
作者 欧阳秀琴 王波 +4 位作者 沈健林 朱潇 王杰飞 李勇 吴金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07-2614,共8页
二氧化氮(NO_2)和硝酸(HNO_3)是大气中的酸性含氮污染气体,是形成气溶胶和雨水硝态氮的重要前体物质,在高强度的大气氮氧化物排放下,我国亚热带稻区农业生态系统大气NO_2、HNO_3气体及气溶胶、雨水硝态氮污染特征及其干湿沉降量尚不清楚... 二氧化氮(NO_2)和硝酸(HNO_3)是大气中的酸性含氮污染气体,是形成气溶胶和雨水硝态氮的重要前体物质,在高强度的大气氮氧化物排放下,我国亚热带稻区农业生态系统大气NO_2、HNO_3气体及气溶胶、雨水硝态氮污染特征及其干湿沉降量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我国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典型双季稻区,对大气中NO_2-N、HNO_3-N、气溶胶和雨水硝态氮浓度及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同步监测,旨在明确大气NO_2-N、HNO_3-N及气溶胶、雨水硝态氮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定量其干湿沉降量.结果表明,大气中NO_2-N、HNO_3-N、大气颗粒物PM_(10)中NO_3^--N_p、雨水中NO_3^--N_r年均浓度分别为4.2μg·m^(-3)、0.7μg·m^(-3)、4.0μg·m^(-3)和1.0 mg·L^(-1),年氮沉降量分别为1.5、3.2、2.3和6.1 kg·hm^(-2).NO_2-N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HNO_3-N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NO_3^--N_p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NO_2-N浓度呈正相关,与HNO_3-N浓度未显著相关,表明NO_2-N浓度在本研究区域是形成NO_3^--N_p污染的重要限制因子;NO_3^--N_r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与HNO_3-N浓度和NO_3^--N_p浓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区域大气中NO_2-N、HNO_3-N、NO_3^--N_p及雨水NO_3^--N_r年总干湿沉降量为13.0 kg·hm^(-2),是稻田重要的氮素来源,对稻田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氮 硝酸 气溶胶 雨水 硝态氮 干湿沉降 稻田
原文传递
^7Be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风宝 杨明义 +1 位作者 刘普灵 田均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448,共5页
本文对7Be随降水到达地表后,土壤对7Be的吸附解吸机理以及影响吸附解吸的因子、植被对7Be的截留和吸收、径流泥沙中7Be的分配比例等7Be再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7Be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 本文对7Be随降水到达地表后,土壤对7Be的吸附解吸机理以及影响吸附解吸的因子、植被对7Be的截留和吸收、径流泥沙中7Be的分配比例等7Be再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7Be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e 干湿沉降 分配系数 土壤侵蚀 核素示踪
下载PDF
武汉市大气干湿沉降中溶解态黑碳的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白冰冰 洪军 +4 位作者 李思思 刘佳 郭孟如 黄颖 孔少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5,共10页
本研究采集了武汉市城区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的大气总沉降及湿沉降样品,使用苯多羧酸法测定溶解态黑碳含量,并结合气象条件分析溶解态黑碳沉降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沉降中溶解态黑碳月浓度范围为0.12~0.83 mg/L,... 本研究采集了武汉市城区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的大气总沉降及湿沉降样品,使用苯多羧酸法测定溶解态黑碳含量,并结合气象条件分析溶解态黑碳沉降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沉降中溶解态黑碳月浓度范围为0.12~0.83 mg/L,均值为0.40 mg/L,湿沉降溶解态黑碳浓度范围为0.04~0.18 mg/L,均值为0.10 mg/L;溶解态黑碳总沉降和湿沉降年通量分别为269 mg·m^(−2)·a^(−1)和65 mg·m^(−2)·a^(−1)。溶解态黑碳总沉降通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湿沉降通量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溶解态黑碳湿沉降通量主要受降雨量影响,而总沉降通量除受降雨量影响外还受风速、风向和空气质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黑碳 溶解性有机碳 干湿沉降 季节分布
下载PDF
鄱阳湖综合水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邓燕青 张志章 +2 位作者 赵义君 余银波 陶华芬 《江西水利科技》 201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以鄱阳湖1998-2012年水质资料及2008-2012年五河七口水文数据,对鄱阳湖污染负荷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平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为278 563.7 t、47 218.06 t、10 931.3 t.丰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513 296.5 t、... 以鄱阳湖1998-2012年水质资料及2008-2012年五河七口水文数据,对鄱阳湖污染负荷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平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为278 563.7 t、47 218.06 t、10 931.3 t.丰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513 296.5 t、80 452.18 t、14 095.05 t.枯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为219 094.8 t、46 051.37 t、6 448.57 t;(2)污染物通过五河七口进入鄱阳湖的量占进入鄱阳湖总污染物的绝大部分;(3)干湿沉降量较五河入湖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但大于长江倒灌入湖污染物的量;(4)不同污染物之间相比也呈现不同的规律,COD经五河入湖的比例最高的是丰水年,经长江倒灌比例最高的是枯水年;氨氮经五河入湖比例为96%,经干湿沉降的约在4%左右;TP枯水年经长江倒灌的比例为3%,其余水文典型年均只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长江倒灌 干湿沉降 上游五河 COD 氨氮 TP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ogen Atmospheric Deposition, Discharge and Concentration, and Monthly Change of Those in a River 被引量:1
10
作者 Toshisuke Maruyama Masashi Yoshida +2 位作者 Keiji Takase Hiroshi Takimoto Shigeo Ishikaw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3年第3期283-293,共11页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roduct of discharge and concentration of nitrogen (N) in river water is equal to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was verified in the mountainous basin of the Tedori River in Japan. To verify this r...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roduct of discharge and concentration of nitrogen (N) in river water is equal to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was verified in the mountainous basin of the Tedori River in Japan. To verify this relationship, long-term data?are required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variation of the N components. The basin has very high mountains, including Mount Hakusan (2702 maltitude), which is covered with deep snow in winter. Therefore, limited data were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deposition of the entire basin by assuming a linear relationship of altitude. As a 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the estimated N concentration coincided well with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at six sites—the Shiramine and Kuwajima (upper stream), Nakajima (lower stream) and Dainichi dam, Tedori dam and Senami sites (middle stream).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N concentrations was low in the snowmelt period and high in autumn through to winter. This was not due to the larger discharge in snowmelt season a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N deposition was high in winter and low in spring, which indicated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N concentration and monthly atmospheric deposition including N storage in snow p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Balance wet and dry deposition ALTITUDE Dependence of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Precipitation NITROGEN in SNOWPACK
下载PDF
多溴联苯醚大气干湿沉降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凤超 胡鹏抟 +1 位作者 乔丽娜 李一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7-188,共12页
干湿沉降是影响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干湿沉降能够去除大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等POPs,另一方面干湿沉降将大气中的POPs带到土壤、地表水体以及沉积物中,成为土壤、地表水体以及... 干湿沉降是影响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干湿沉降能够去除大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等POPs,另一方面干湿沉降将大气中的POPs带到土壤、地表水体以及沉积物中,成为土壤、地表水体以及沉积物中POPs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总结国内外大气中PBDEs干湿沉降研究,从降水中的PBDEs的组成特征、干湿沉降通量、湿沉降清除率以及干沉降速率等方面对PBDEs干湿沉降进行综述.首次利用化合物分配空间图(CPSM)对PBDEs在大气中干湿沉降归趋进行模拟,并与报道中大气干湿沉降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PSM图可以很好地描述PBDEs在大气中干湿沉降归趋,即BDE-47主要存在于大气气相中;BDE-209主要吸附于干、湿沉降颗粒相中.最后对PBDEs干湿沉降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沉降 干湿沉降通量 湿沉降清除率 干沉降速率 化合物分配空间图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ate of Geochemical Weathering of Sulfur from Sedimentary Rocks Using Atmospheric Deposition, Concentration and River Discharge Data
12
作者 Toshisuke Maruyama Masashi Yoshida +3 位作者 Keiji Takase Hiroshi Takimoto Shigeo Ishikawa Sadao Nagasak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3年第5期511-519,共9页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ate of geochemical weathering of sulfur (S) from sedimentary rocks (GeoS) was conducted using concentration (Cs) and discharge (Qs) data from the Tedori River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ate of geochemical weathering of sulfur (S) from sedimentary rocks (GeoS) was conducted using concentration (Cs) and discharge (Qs) data from the Tedori River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tdepS) in the basin. First, S flux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16 years of Cs and Qs data. The annual average discharge of S (TotalS) was estimated at 8597 ton·year-1 (117.3 kg·ha-1·year-1). Of this, 1331 ton·year-1 was AtdepS (18.2 kg·ha-1·year-1) and another 7266 ton·year-1 was GeoS (99.1 kg·ha-1·year-1). Monthly changes in TotalS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showed that GeoS was highest in summer, because of the air temperature, while AtdepS peaked in winter because of seasonal wind. Using Qs and AtdepS corrected for altitude, TotalS, AtdepS and GeoS were estimated at six sites, and among these sites we found that the TotalS per unit area values were random, depending on the site characteristics. In particular, the discharge from the Kuwajima site was remarkably high suggesting that the sedimentary rocks at this site had higher pyrite content than at the other sites. Finally, we also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rocks and GeoS in a range of rivers in the Hokuriku Region, and found that 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s of SO42- greater than 10 mg·l-1 and sedimentary rocks containing the pyrite group. In addition, we estima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GeoS was presen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42- in river water was greater than 2 - 3 mg·l-1 in the Hokuriku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 BALANCE wet and dry deposition SULFUR CONCENTRATION ALTITUDE Dependence SULFUR Discharge from PYRITE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土壤硒元素循环特征 被引量:38
13
作者 夏学齐 杨忠芳 +4 位作者 薛圆 崔玉军 李延生 侯青叶 余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0-858,864,共10页
硒(Se)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其丰缺与人和动植物健康有着密切关系。选择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Se元素数据基础上,采集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化肥等土壤硒输入端元,以及植物收割、下渗水等输出端... 硒(Se)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其丰缺与人和动植物健康有着密切关系。选择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Se元素数据基础上,采集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化肥等土壤硒输入端元,以及植物收割、下渗水等输出端元样品,计算土壤Se输入输出通量,研究土壤硒循环特征,并预测土壤Se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研究区总体上为土壤低Se区,Se不足和潜在Se不足面积占总面积的35.20%;土壤Se的主要输入途径为大气干湿沉降,可达总输入量的70%~90%,主要输出途径为土壤下渗水,约占总输出量的73%;研究区土壤Se为净积累状态,预测表明20年后土壤Se不足和潜在Se不足面积将从目前的35.20%下降到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循环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 大气干湿沉降 下渗水
下载PDF
太原盆地农田区大气降尘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影响及其来源探讨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赖木收 杨忠芳 +2 位作者 王洪翠 周继华 王建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0-245,共6页
通过研究太原盆地大气干湿沉降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年输入通量,讨论其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影响,同时采用富集因子法探讨降尘物质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重金属元素As、Cd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Pb的来源可能是人为源和... 通过研究太原盆地大气干湿沉降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年输入通量,讨论其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影响,同时采用富集因子法探讨降尘物质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重金属元素As、Cd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Pb的来源可能是人为源和自然源,而Hg则主要来源于自然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盆地 大气干湿沉降 重金属元素 富集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