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西方智库“独立性”看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蔚 张宇婷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1年第4期17-25,共9页
[目的/意义]西方智库的“独立性”一直在智库界有很大的争议,本文力图解释和厘清西方智库“独立性”背后的政治、历史和文化逻辑,批判性认识西方在智库“独立性”问题上的缺陷和不足,为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提供认识基础... [目的/意义]西方智库的“独立性”一直在智库界有很大的争议,本文力图解释和厘清西方智库“独立性”背后的政治、历史和文化逻辑,批判性认识西方在智库“独立性”问题上的缺陷和不足,为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提供认识基础。[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西方智库在“独立性”问题上的认识分歧和背后逻辑进行探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构建原则和路径提出参考性建议。[结果/结论]政治体制和社会历史的不同,造就了中国和西方智库在发展理念和发展现实的巨大差异,中国智库应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实际,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决策理念,激发智库市场活力,加大政、智两端的改革创新和深度融合,为建立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智库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智库 西方智库 独立性 以人民为中心 智库市场
下载PDF
“合-分-转”机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知识生产的基本模式——兼与西方智库知识生产模式的比较
2
作者 李荣志 高小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3,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制度”。这为我国建设新型智库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高质量智库必须注重系统集成地推进“立机立制”。在具体的智库工作背后,需要研究其知识生产的底层逻辑、运行机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制度”。这为我国建设新型智库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高质量智库必须注重系统集成地推进“立机立制”。在具体的智库工作背后,需要研究其知识生产的底层逻辑、运行机理、体制机制等涉及智库基本模式的问题。根据智库知识生产的“议题设计-问题凝练-成果运用”逻辑,通过构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政策赋能”的分析框架,发现中国智库在知识生产中呈现出“合-分-转”特点,这与西方国家智库的“分-分-分”形成差异,凸显智库在体制机制上的中国特色和知识生产模式。深化智库改革,要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环境,在知识生产的议题设计上将“合”的端口前移,在问题凝练上将“分”的边界厘定得更加清晰,在成果运用上将“转”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增强智库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知识生产模式 “合-分-转”机制 西方智库
原文传递
西方智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评析
3
作者 陈旭 刘行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目的/意义]研判西方智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有助于总体把握西方国家对华态度及其政策走向。[方法/过程]本文选取美、欧等西方主流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对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随着高质量共建“... [目的/意义]研判西方智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有助于总体把握西方国家对华态度及其政策走向。[方法/过程]本文选取美、欧等西方主流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对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西方智库在谈及中国时更愿意主动谈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话题。尽管其中不乏积极、理性的声音,却仍有部分西方智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动机、文化属性及其可行性的问题上存在偏颇认知。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现实利益的考量是西方智库偏颇认知的主要成因。鉴于西方智库的全球影响力,建议从自身经济发展、中国话语传播、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应对西方智库认知偏差所产生的负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西方智库 国际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