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观论 被引量:47
1
作者 覃江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7-121,共5页
蓝诗玲是英国汉学界知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曾成功地将鲁迅、张爱玲等中国作家送入西方文艺界门槛甚高的"企鹅经典"。蓝诗玲关注翻译文学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她对中国文学在英美文化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译入语文化意识... 蓝诗玲是英国汉学界知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曾成功地将鲁迅、张爱玲等中国作家送入西方文艺界门槛甚高的"企鹅经典"。蓝诗玲关注翻译文学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她对中国文学在英美文化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诗学观念和赞助人的认识,影响着她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蓝诗玲洞悉翻译之"忠实性再创造"的本质,重视语言差异和文体考量,关注文化差异和读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诗玲 翻译观 西方汉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下载PDF
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志娟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41,共10页
中国现代民俗学史至少有两条并行的推进线路:本土的和西方的。综合考虑学科意识及与中国学界之关系,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确立期(1872-1892),延伸期(1893-1923)和交融期(1924-1949)。现有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主要... 中国现代民俗学史至少有两条并行的推进线路:本土的和西方的。综合考虑学科意识及与中国学界之关系,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确立期(1872-1892),延伸期(1893-1923)和交融期(1924-1949)。现有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土一线,发掘并建构出这被忽略的第二条线,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学术史的既有认知,亦可从两条线的分离与聚合看中西文化交流,观照本土民俗学的立场,还有助于考察学科内在理路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民俗学史 西方汉学 分期
原文传递
西方汉学中的《淮南子》翻译与研究--基于英文书籍的文献史考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孟庆波 高旭 《国际汉学》 CSSCI 2018年第3期58-71,205,共14页
西方英文世界对《淮南子》的翻译与研究已有130余年,其文献史呈现以下特点:在文献数量上,以20世纪中叶以前、20世纪下半叶以及21世纪为三个主要阶段,书籍数量在各阶段均呈明显增长,累计产出文献58种;在文献体裁上,有节译本、全译本、论... 西方英文世界对《淮南子》的翻译与研究已有130余年,其文献史呈现以下特点:在文献数量上,以20世纪中叶以前、20世纪下半叶以及21世纪为三个主要阶段,书籍数量在各阶段均呈明显增长,累计产出文献58种;在文献体裁上,有节译本、全译本、论文集、学位论文及各种专题著作,翻译和研究作品始终并行出现;在作者群体上,以英国学者为开端,但美国学者逐渐成为绝对主体;在学术影响上,罗浩、桂思卓、马绛等人的翻译与研究成果曾引发热议,推动了西方汉学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西方汉学 文献史
原文传递
《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近期欧美汉学界的论争及其背景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万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93,共14页
在近期欧美汉学家的《诗经》研究中,出现了口头传播和书写问题的激烈交锋,论争的双方分别以柯马丁与夏含夷为代表。论争的产生,不仅源于先秦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更源于西方学者研究古希腊文明,以及汉学界重新思考先秦文本生成史的学术... 在近期欧美汉学家的《诗经》研究中,出现了口头传播和书写问题的激烈交锋,论争的双方分别以柯马丁与夏含夷为代表。论争的产生,不仅源于先秦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更源于西方学者研究古希腊文明,以及汉学界重新思考先秦文本生成史的学术思潮的启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的论争,是这些学术思潮中的重要一环。西方学术本身的进展,为欧美汉学带来了新的问题视野,但未必能解决所有的文献问题。如何平衡问题意识与文献材料,才是这场争论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口头传播 书写 欧美汉学
原文传递
陈寅恪与语文学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卫荣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8,共10页
曾负笈美欧,后以治中国中古史、中古文学饮誉士林的陈寅恪在本质上是一位杰出而典型的东方语文学家,在梵文/印度学、西藏学、蒙古学、突厥学和西夏研究等许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就其学术旨趣、训练和成就而言,他所从事的“不古不今... 曾负笈美欧,后以治中国中古史、中古文学饮誉士林的陈寅恪在本质上是一位杰出而典型的东方语文学家,在梵文/印度学、西藏学、蒙古学、突厥学和西夏研究等许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就其学术旨趣、训练和成就而言,他所从事的“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学”不啻为傅斯年所谓“虏学”与“汉学”的完美结合,从而得以超越中西同辈学人。作为现代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学术方法,语文学赋予现代人文科学学者的一种根本的学术态度和学术品格,一言以蔽之,即陈氏所倡导和践行的“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语文学 西方汉学 中国民族语文学
原文传递
一个汉学概念的跨国因缘——“关联思维”的思想来源及生成语境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耘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以"关联思维"来诠释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在西方学界已受到广泛认可,然而这个重要的汉学概念尚未引起汉语学界的充分关注,其思想源头及生成语境仍然晦昧不清。这个概念的直接源头主要是怀特海的机体-过程哲学,卫礼贤、荣格的... 以"关联思维"来诠释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在西方学界已受到广泛认可,然而这个重要的汉学概念尚未引起汉语学界的充分关注,其思想源头及生成语境仍然晦昧不清。这个概念的直接源头主要是怀特海的机体-过程哲学,卫礼贤、荣格的"个性化""共时性"以及葛兰言的"关联性"等观念。在特定时空下缔结的这一跨国因缘及其所孕育的思想结晶,兼蓄了中西内外之因,故而具有更为广泛的诠释适用性,但是跨国因缘的缔结,无疑包含了极其复杂的精神与文化心理上的过滤和选择,其转化和生成的深层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思维 西方汉学 机体-过程哲学 个性化 共时性 关联性
下载PDF
19世纪英文期刊中的汉语传播
7
作者 沈玲 方环海 马宁欣 《国际汉学》 2024年第3期128-135,159,共9页
文章对典藏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有关汉语文献情况进行了数量分析,揭示了19世纪英文期刊文献中对汉语关注的年度走势,同时根据19世纪英文期刊中对汉语的记载与描述,并采用历时展现与共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通... 文章对典藏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有关汉语文献情况进行了数量分析,揭示了19世纪英文期刊文献中对汉语关注的年度走势,同时根据19世纪英文期刊中对汉语的记载与描述,并采用历时展现与共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前人对其他汉学著作进行对比,探讨19世纪汉语域外传播过程中西方认知汉语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汉语异域传播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英文期刊 汉语异域传播
下载PDF
略论西方汉学目录研究的意义、材料和方法
8
作者 孟庆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26,共13页
西方汉学目录已有约400年的编纂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厚的研究材料。因其在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的知识史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理应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在研究实践方面,中国学者可以从西方汉学目录的引介与评价、西方汉学目录的选编... 西方汉学目录已有约400年的编纂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厚的研究材料。因其在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的知识史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理应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在研究实践方面,中国学者可以从西方汉学目录的引介与评价、西方汉学目录的选编、自主编目、域外汉籍史等角度切入,切实发挥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纲领价值,同时应该强化理论探讨,力求建立容纳西方汉学目录的中国目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目录 中国目录学 汉籍
下载PDF
西方汉学的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以雷之波的《西文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目录》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孟庆波 刘彩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7-47,共11页
加拿大汉学家雷之波2012年整理的《西文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目录》,分三个类别收录了西方汉学的相关文献691种。通观《目录》,从主题来看,有关中国诗歌的诗学研究和对诗作、诗人的专题研究较为突出;进入目录的430位汉学家中,绝大多数只收... 加拿大汉学家雷之波2012年整理的《西文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目录》,分三个类别收录了西方汉学的相关文献691种。通观《目录》,从主题来看,有关中国诗歌的诗学研究和对诗作、诗人的专题研究较为突出;进入目录的430位汉学家中,绝大多数只收录1种文献,但亚瑟·韦利和华兹生以及华人学者刘若愚等,均贡献出较多作品;相当数量的中国诗歌翻译目录文献被收录其中,凸显出其翻译史、目录学的研究价值。该目录并非完美之作,但仍囊括了西方汉学百科全书式文献、中国文学史文献及专门的中国诗歌翻译及研究文献,是一份具有学术史价值的文献索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中国诗歌 翻译及研究 目录
下载PDF
解读萨义德的《东方学》——兼及对当代中国现实的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永奇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理论的开山之作。作品不仅表现了萨义德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在后殖民时代,对于中国现实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后殖民理论 多元文化 文化身份 西方汉学 中西关系
下载PDF
十九世纪西方汉学期刊对汉语教学的多元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环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29,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西方汉学中对汉语教学问题的关注与知识的建构在16世纪就已开始,并引起了早期西方处于公共空间的百科全书和报刊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以报刊为主体的公...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西方汉学中对汉语教学问题的关注与知识的建构在16世纪就已开始,并引起了早期西方处于公共空间的百科全书和报刊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以报刊为主体的公共空间,深入分析了汉语学习的难点与成因、汉语声调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许多文献呈现出早期西方普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过程,不仅在报刊上分享了个体的汉语学习经历与经验,并进行了汉语教学的多元探索,包括中式汉字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革新、汉语语法与语体的学习、汉语教师的本土化选择和汉语准确度与流利度的训练等诸多方面。通过了解19世纪主要外文期刊中所刊载的汉语教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早期西方公众眼中汉语教学的认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期刊 汉语教学 汉语知识学习 多元探索
下载PDF
欧美汉学视域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学性”——夏志清、顾彬比较论
12
作者 王静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1期11-15,共5页
欧美汉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和叙事,打破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政治/文学”的二元模式,为国内学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思路。其中夏志清和顾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最具... 欧美汉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和叙事,打破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政治/文学”的二元模式,为国内学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思路。其中夏志清和顾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最具代表性,并因两位学者不同的研究视角,延伸出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夏志清服膺“新批评”方法,突出“文学性”这一要素,尽量消解政治对文学研究的影响;而顾彬则把政治当作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重要构成因素,强调文学和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治话语的加入使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更有“史”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文学性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顾彬 夏志清
下载PDF
“和平哲学”抑或“战争艺术”?——汉学家雷敦和、麦安迪《淮南子·兵略》译介比较研究
13
作者 程跃 胡翠娥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年第3期22-29,共8页
和平与战争原本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当代两位西方汉学家却分别以“和平哲学”与“战争艺术”为主题,对汉初重要的军事文献《淮南子·兵略》进行了译介。雷敦和从和平研究的视角出发,利用现代西方话语,将《兵略》中的战争思想阐释为“... 和平与战争原本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当代两位西方汉学家却分别以“和平哲学”与“战争艺术”为主题,对汉初重要的军事文献《淮南子·兵略》进行了译介。雷敦和从和平研究的视角出发,利用现代西方话语,将《兵略》中的战争思想阐释为“和平哲学”,目的在于对当今西方和平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麦安迪从思想史研究的视角出发,将《兵略》还原到四重语境之中,追求对原典原意的解读,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典籍的研究来为认识与理解现代中国提供依据。尽管两人的译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阐释路径与文化取向,但他们对《兵略》中反对侵略战争、追求和平秩序、重视民众利益等核心思想的认识是一致的。两位西方学者的《兵略》译介,对西方加深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认识,增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现阶段中国古代典籍外译以及中华传统思想现代化诠释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兵略》 西方汉学 和平哲学 战争艺术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的英译:历史进程与基本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洪涛 《国际汉学》 CSSCI 2018年第1期43-56,203-204,共14页
作为东学西渐的一部分,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的英译与传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本文采用宏观史学与微观史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再现中国古典文论英译三百年整体史的基础上,将其划分成五个阶段,进而考察每个阶段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与... 作为东学西渐的一部分,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的英译与传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本文采用宏观史学与微观史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再现中国古典文论英译三百年整体史的基础上,将其划分成五个阶段,进而考察每个阶段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与西方汉学的发展状况,然后从微观史学的角度对各个阶段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的英译活动做实证性历史文献考察,从而揭示中国古典文论英译在西方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酝酿期"推进到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萌发期",之后消退到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的"过渡期",再上升到20世纪中至20世纪末的"发展期",然后进入20世纪末至今的"成熟期"的历史进程,同时分析了西方的中国古典文论英译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即在"酝酿期"是传教事业的副产品,在"萌发期"属于中国经学研究的一部分,在"过渡期"成为新旧汉学交替的载体,在"发展期"变成一种普遍的自我存在,而在"成熟期"则成为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考察发现,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的英译与传播不仅与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态势相关,更与西方英语国家汉学研究从传教士汉学演化到学院汉学,再到传统汉学与新型汉学的交织并存,之后到新型汉学"中国学"的强势崛起,直至整个英语国家汉学走向深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轨迹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论 英译与传播 西方汉学 中国学 历史学方法
原文传递
变异与变通:《剑桥中国文学史》关于明代台阁体的书写
15
作者 李晗 《国际汉学》 2023年第6期138-145,160,共9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北美汉学家全面把握中国文学史的代表之作,代表了当代北美汉学界中国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北美汉学家深受西方学术传统和本国文学理论思潮的影响,以明代前期台阁体为研究对象时,在文本选择的眼光、思维系统、方法... 《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北美汉学家全面把握中国文学史的代表之作,代表了当代北美汉学界中国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北美汉学家深受西方学术传统和本国文学理论思潮的影响,以明代前期台阁体为研究对象时,在文本选择的眼光、思维系统、方法向度、学术体系、文学史观等诸多层面呈现出与国内不同的研究范式。考察《剑桥中国文学史》明代台阁体部分的叙史方式、研究特色及创见之处,反思与纠偏其在学理上的缺失与不足,有助于国内学界对“重写文学史”探索新的可能路径,促进全球学术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剑桥中国文学史》 明代台阁体 新历史主义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西方汉学与顾颉刚“层累说”的建立再探讨
16
作者 汤莹 《汉籍与汉学》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畹、夏德等西方汉学家即对中国上古史提出了的质疑,尤其是沙畹还触及了古史的“起源问题”。至1923年,顾颉刚则正式提出著名的“层累说”。经过文本比对,顾颉刚“层累说”的第一个意思与沙畹、夏德的“疑古”论...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畹、夏德等西方汉学家即对中国上古史提出了的质疑,尤其是沙畹还触及了古史的“起源问题”。至1923年,顾颉刚则正式提出著名的“层累说”。经过文本比对,顾颉刚“层累说”的第一个意思与沙畹、夏德的“疑古”论存在相近之处。而根据进一步的调查取证,顾颉刚在正式提出“层累说”之前,还间接接触到了沙畹、夏德的“疑古”论。因此,沙畹、夏德等西方汉学家的“疑古”论可以说是顾颉刚建立“层累说”的重要域外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层累说” 沙畹 夏德 西方汉学
原文传递
王韬与19世纪西方汉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怀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4-75,共12页
王韬不仅是19世纪西方汉学肇兴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建构者,也是此间西方汉学的一位重要评论者。王韬从中国本土文士/学者以及西方汉学参与建构者的双重立场,对西方汉学所作的观察评论,既有对个别汉学家个案式的观察评论,也有对西... 王韬不仅是19世纪西方汉学肇兴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建构者,也是此间西方汉学的一位重要评论者。王韬从中国本土文士/学者以及西方汉学参与建构者的双重立场,对西方汉学所作的观察评论,既有对个别汉学家个案式的观察评论,也有对西方汉学整体式的描述概括。而这在当时西方汉学界之外的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无疑是极为罕见的。而且,上述观察评论也是建立在比较明晰的“西方汉学”这一自觉意识和认知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在王韬的时代不仅是独特的,也是超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理雅各 儒莲 傅兰雅 西方汉学
下载PDF
西方汉学视域下汉语量词的性质与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环海 沈玲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0,共10页
量范畴是世界各语言的普遍共有范畴,不同类型语言的量范畴表达也各有不同。站在类型学角度看,汉语的量词是一个比较杂糅的系统,既有度量衡的量词,还有动量词,大量的是名词专用量词。文章通过分析发现,西方的专业汉学家们对汉语量词性质... 量范畴是世界各语言的普遍共有范畴,不同类型语言的量范畴表达也各有不同。站在类型学角度看,汉语的量词是一个比较杂糅的系统,既有度量衡的量词,还有动量词,大量的是名词专用量词。文章通过分析发现,西方的专业汉学家们对汉语量词性质的观察比较细致,在他们看来,汉语量词有的表量,有的表类,可分为量化量词与类化量词;类化量词是汉语中的特殊词类,也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量词类型特征。这一特殊量词小类也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也是量词学习的主要难点及其偏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量词 汉语 特征 语言类型
原文传递
《中国言法》:西方早期重要的汉语文言语法研究著作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梦娟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3-432,共10页
英国传教士马士曼于1814年撰写的《中国言法》是西方汉语语法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言语法专著。相对于此前马若瑟的《汉语札记》和此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等同类著作而言,该著借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英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框架,... 英国传教士马士曼于1814年撰写的《中国言法》是西方汉语语法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言语法专著。相对于此前马若瑟的《汉语札记》和此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等同类著作而言,该著借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英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框架,初步构建了汉语文言语法体系。该著兼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的部分特点,涉及量词、语序等教学重点,对口语与书面语、汉字教学与语言教学等的关系也有所探讨。该著尚存不足和缺憾,如借用印欧语言的形态概念、重词法轻句法等。该著不仅具有汉语语法学史等史学价值,对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亦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汉语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 马士曼 中国言法
原文传递
西方的政治学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从忽略到认可? 被引量:3
20
作者 尤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4,共9页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政治思想,无论是从其视野的广度、多元化及丰富程度,或从其对当时与后世的政治文化的影响上看,都是无与伦比的。然而一直到现在该思想都没有引起西方学者(无论是大部分汉学家还是政治学家)应有的关注。传统中国政治...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政治思想,无论是从其视野的广度、多元化及丰富程度,或从其对当时与后世的政治文化的影响上看,都是无与伦比的。然而一直到现在该思想都没有引起西方学者(无论是大部分汉学家还是政治学家)应有的关注。传统中国政治思想对西方的政治学产生影响是可能的。从学术方法上看,中国古代思想的现实性,其历史性论证方式及其所带来的灵活性,都会丰富西方的政治理论。从内容上看,尽管中国传统的思想不会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代替品,但起码会挑战西方主流政治文化一些一成不变的原则(例如政治上的绝对平等观),并让西方学者重新考虑自己的文化的缺陷。更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将扩大西方政治学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百家 政治思想 西方汉学 西方政治学 政治平等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