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思“农村西方宗教热”:迷思还是事实?——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吴越 张春泥 卢云峰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7,M0007,共12页
以修远报告为代表的“农村西方宗教热”观点认为,西方宗教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在北方农村占主导地位;农村地区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导致西方宗教更易于传播。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西方宗教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 以修远报告为代表的“农村西方宗教热”观点认为,西方宗教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在北方农村占主导地位;农村地区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导致西方宗教更易于传播。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西方宗教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从农村内部传统宗教和西方宗教发展的对比来看,传统宗教规模更大,整体上不存在西方宗教独大的局面,只是由于两类宗教的管理制度、组织方式和习俗特点的固有差异,西方宗教的可见度更高,造成了“农村西方宗教热”的印象。从城乡对比来看,西方宗教在信徒的规模及其增长、宗教实践活跃度、组织化水平、对宗教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表现出在农村的热度高于城镇。从广东与河南农村宗教的对比来看,前者以传统宗教为绝对主导,后者是西方宗教与传统宗教平分秋色。整体而言,“农村西方宗教热”的说法是一个迷思而非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宗教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传统宗教 西方宗教
原文传递
唐代西域女装研究及对当代女装设计的思考——以新疆出土文物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红 闫文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64,共7页
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唐代西域女子服饰,以新疆出土的唐代彩绘俑、绢画、壁画上绘制的服饰为线索,探讨当时西域的服饰文化特色。通过对唐代女装造型款式、色彩、图案纹样的分析,发现由于当时西域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 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唐代西域女子服饰,以新疆出土的唐代彩绘俑、绢画、壁画上绘制的服饰为线索,探讨当时西域的服饰文化特色。通过对唐代女装造型款式、色彩、图案纹样的分析,发现由于当时西域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女性多戴帽,汉服与胡服兼容并收的服装风格,且女扮男装甚是盛行。襦裙装款式修身,高腰、阔领、多褶裥,回鹘装翻领、腰间系带。女子服装色彩艳丽,尤爱红色和对比色,图案多为花、草、虫、鱼等自然事物图。依据这些特征,提出了对现代女装设计与开发的一些思考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俑 绢画 女子服饰 西域 服装设计 唐代 新疆
下载PDF
从传播西教到传播西学——传教士中文报刊办刊宗旨的演变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晓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2-97,共6页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大量中文报刊。最初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代表,以宣传宗教,传播教义为目的。至《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办刊宗旨中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传播科学知识成了主要内容。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办刊...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大量中文报刊。最初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代表,以宣传宗教,传播教义为目的。至《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办刊宗旨中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传播科学知识成了主要内容。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办刊的活动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继续调整办刊宗旨与方针,不再以宣传宗教,而完全以传播西学为宗旨。而西学也有了扩大,除了科学技术知识,又介绍了大量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知识。传教士们的这一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与历史原因:其一是为了消除中国人的排外心理,协调与中国人的关系;其二仍然是为了迂回地宣传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文报刊 西教 西学
原文传递
怀疑远人:清中前期的禁教缘由及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陶飞亚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52,139,共11页
中国史学家一般认为在晚清不平等条约时代后才有反基督教运动,而忽略了清中前期长期存在的禁教和反教。本文考察了康熙晚年禁教以后的历朝教案和不断强化的禁教措施,说明了清代在条约时代之前就厉行禁教的事实。康熙朝之后,清统治者有... 中国史学家一般认为在晚清不平等条约时代后才有反基督教运动,而忽略了清中前期长期存在的禁教和反教。本文考察了康熙晚年禁教以后的历朝教案和不断强化的禁教措施,说明了清代在条约时代之前就厉行禁教的事实。康熙朝之后,清统治者有求于传教士处日益减少,对西方文化也缺乏兴趣,传教士没有了像过去那样有效的交换传教许可的手段,随着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统治者担心远人来华传教的政治动机,对传教士怀疑加剧,对西教误解很深。这些都推动了清廷厉行禁教。近代之后,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反教传统与不平等条约的刺激一起对晚清政教关系的紧张和冲突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戊戌维新和庚子事变后,这种传统才为新的认识所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查禁 天主教 教案 西方宗教
下载PDF
西方宗教哲学之意义、问题与可能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翟志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157,共7页
以宗教和哲学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宗教哲学,涉及到了以什么方式和立场看待两者关系的问题。方式和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宗教哲学学术意义和问题选择的差异。西方基督宗教和哲学在同一社会背景中的长期存在,使得两者之间呈现出了复杂的历史关... 以宗教和哲学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宗教哲学,涉及到了以什么方式和立场看待两者关系的问题。方式和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宗教哲学学术意义和问题选择的差异。西方基督宗教和哲学在同一社会背景中的长期存在,使得两者之间呈现出了复杂的历史关系。一方面,西方哲学对基督宗教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与批判,以及基督宗教运用哲学对其自身概念和内容的阐释与论证,为西方宗教哲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另一方面,长期单纯地对基督宗教问题的关注,也使这一哲学在客观性上和广泛性上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然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学理的和规范的要求定会为客观的和科学的宗教哲学体系的建构创造现实的和理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宗教 宗教哲学 基督教
下载PDF
试析中西宗教精神的差异——以哲学本体论建构为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韦 《天中学刊》 2008年第3期37-40,共4页
中西宗教的比较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从此衍生出来的中西文化比较视角更是多元的,但究其根本,即从哲学本体论建构来看,西方哲学倾向于世界的二重分立并通过对不同理论境域的阐释来消解现象与存在之间的对立,中国哲学则在触及这一二... 中西宗教的比较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从此衍生出来的中西文化比较视角更是多元的,但究其根本,即从哲学本体论建构来看,西方哲学倾向于世界的二重分立并通过对不同理论境域的阐释来消解现象与存在之间的对立,中国哲学则在触及这一二重结构的同时,就通过元概念的确立使其迅速解构。从这一角度出发,中西宗教在如何看待神人关系、出世与入世、价值观和包容性等方面都存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中国哲学 西方宗教 本体论建构 差异
下载PDF
浅析山西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7
作者 王平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91-192,共2页
义和团运动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以来由农民阶级掀起的又一次革命高潮。山西作为义和团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继山东、直隶义和团运动之后兴起并得以迅猛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民族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的加深;山西人民富有革命的历史传统... 义和团运动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以来由农民阶级掀起的又一次革命高潮。山西作为义和团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继山东、直隶义和团运动之后兴起并得以迅猛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民族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的加深;山西人民富有革命的历史传统,以及在这次运动中清政府地方官员给予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 洋教 反帝反封建
下载PDF
早期贝格尔对世俗化现象的阐释及其思辨策略
8
作者 曹义昆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5-22,共8页
彼得·贝格尔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理论家和宗教社会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早期发表《神圣的帷幕》一书,对当时知识界公认的西方工业社会普遍世俗化现象进行了阐释,从而使他赢得世俗化理论家的声誉。贝格尔的阐释工作主要围绕"... 彼得·贝格尔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理论家和宗教社会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早期发表《神圣的帷幕》一书,对当时知识界公认的西方工业社会普遍世俗化现象进行了阐释,从而使他赢得世俗化理论家的声誉。贝格尔的阐释工作主要围绕"世俗化"概念的定义、世俗化现象的西方宗教渊源、世俗化在社会结构层面的表现以及世俗化与多元主义的关系等方面而展开。从大处着眼、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和比照,是贝格尔对世俗化现象阐释所采取的基本思辨策略。这样的思辨策略固然使他的相关论述极具思想穿透力和说服力,但也导致研究方法上对经验的事实和证据有所忽略或甄别不足的缺陷,为他后期职业生涯中放弃世俗化命题的重大学术转向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尔 世俗化 西方宗教 社会结构 多元主义 思辨策略
下载PDF
从性别文化看中西方女性境遇的差异
9
作者 李丽琴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中西方女性境遇存在着巨大差异,其根源深植于民族性别文化体系中。论文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探寻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外来因素、社会政治结构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以宗法制度为深层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宗教... 中西方女性境遇存在着巨大差异,其根源深植于民族性别文化体系中。论文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探寻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外来因素、社会政治结构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以宗法制度为深层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宗教为核心的欧洲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境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文化 民族文化 宗法制度 西方宗教 女性境遇
下载PDF
论古埃及的图特神崇拜
10
作者 徐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93-96,共4页
图特神是古埃及月神和书吏的保护神,也是智慧与审判之神。古埃及人对图特神的崇拜体现了埃及宗教所具有的包容力与协调性。透过古埃及人的图特神崇拜不仅可以探求到埃及人所拥有的追求和谐、认知自然、渴望公正的独特精神世界,也能管窥... 图特神是古埃及月神和书吏的保护神,也是智慧与审判之神。古埃及人对图特神的崇拜体现了埃及宗教所具有的包容力与协调性。透过古埃及人的图特神崇拜不仅可以探求到埃及人所拥有的追求和谐、认知自然、渴望公正的独特精神世界,也能管窥古埃及宗教观念对西方宗教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埃及 图特神崇拜 西方宗教
下载PDF
西方宗教视阈下的安乐死透视
11
作者 黄福玉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安乐死作为一种非自然结束生命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备受争议。西方宗教是安乐死的主要反对力量。依据《圣经》信仰,安乐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严重错误。生命是上帝的恩赐,痛苦有积极的意义,死亡是生命的转变,真正的临终关怀之道是信仰... 安乐死作为一种非自然结束生命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备受争议。西方宗教是安乐死的主要反对力量。依据《圣经》信仰,安乐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严重错误。生命是上帝的恩赐,痛苦有积极的意义,死亡是生命的转变,真正的临终关怀之道是信仰与爱。在今天看来,虽然西方宗教反对安乐死的论点有些拘囿与过时,但其对终极价值和意义世界的思考,确保了对生命最根本的敬畏。安乐死是西方理性主义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从宗教的视角看,理性并不能解决人类实践领域中的一切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结束便不会复回,对待生命应该始终保持敬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宗教 生命 安乐死
下载PDF
明朝末年韶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明山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4,共4页
利玛窦传教团在明末从肇庆来到韶州传教,由于不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明朝地方政府的腐败等原因,导致了韶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这一系列斗争规模和影响并不大,但它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组成部分和一个先声。
关键词 明朝末年 韶州 人民群众 利玛窦 传教士 反洋教
下载PDF
SLB技术在应用系统平台建设中的研究——以西方宗教音乐资源检索平台建设为例
13
作者 孙光懿 熊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19,173,共5页
阐述了服务器负载均衡(SLB)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应用其特性来保证西方宗教音乐资源检索平台运行的可靠性和减轻单台服务器工作压力的方案,并给出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详细配置命令。仿真测试证明该方案有效实用,在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 阐述了服务器负载均衡(SLB)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应用其特性来保证西方宗教音乐资源检索平台运行的可靠性和减轻单台服务器工作压力的方案,并给出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详细配置命令。仿真测试证明该方案有效实用,在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各服务器之间实现流量负载均衡,对于用户的服务请求会分别响应。当某台服务器发生故障,其他服务器会继续响应用户的服务请求,在此过程中用户丝毫不会感觉到服务器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器负载均衡 西方宗教音乐 检测平台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思想基点与同时期西方哲理观念的融合及对立
14
作者 王辉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5-147,109,共4页
针对考据观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近代理学观点进行评述。同时,通过《四库全书总目》中所体现的考据观与同时期西方哲理观念强烈对比,对同期西方哲理思想进行认同或批判,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 针对考据观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近代理学观点进行评述。同时,通过《四库全书总目》中所体现的考据观与同时期西方哲理观念强烈对比,对同期西方哲理思想进行认同或批判,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达到发扬“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传统优秀思想,吸收西方先进经验,富国强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考据观 西方科技 西方宗教
原文传递
从《中国文化要义》看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卫明 赵晓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8,共6页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要义》中,他以"人生态度"作为文化的核心内涵,全面分析了造成中西不同人生态度的决定因素——社会结构,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西方社会则个人本位、阶级对立。由于...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要义》中,他以"人生态度"作为文化的核心内涵,全面分析了造成中西不同人生态度的决定因素——社会结构,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西方社会则个人本位、阶级对立。由于中西不同的社会结构遂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表现为理性与理智、非宗教与宗教。肯定了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指出中国文化未来应走之路向是接受西方社会的科学与民主之用,来滋养中国文化理性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中西文化观 理性 宗教
原文传递
《死亡与国王的马夫》中的雅西宗教文化冲突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建军 王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166,共6页
本文以当代后殖民主义及文化研究理论,从宗教文化角度重新解读沃勒·索因卡代表作《死亡和国王的马夫》,批判了剧作者所持的“普适”人性观点及其对人物悲剧的狭隘解释,赋予剧中的悲剧实质以新的文化内涵。对于英国殖民者来说,宗教... 本文以当代后殖民主义及文化研究理论,从宗教文化角度重新解读沃勒·索因卡代表作《死亡和国王的马夫》,批判了剧作者所持的“普适”人性观点及其对人物悲剧的狭隘解释,赋予剧中的悲剧实质以新的文化内涵。对于英国殖民者来说,宗教生死观是实施西方文化霸权的主要依据;而对于雅鲁巴人来说,它则成为维护其民族身份意识的主要途径。这场雅西文化冲突的悲剧结局告诫人们,只有摈弃普适人性和文化霸权思想,消除民族中心主义心态,培养一种“积极而包容”的人文主义精神,才能消除文化冲突,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因卡 《死亡与国王的马夫》 雅西文化 宗教生死观 文化冲突 宗教 马夫 国王 死亡 西方文化霸权
下载PDF
对本土宗教的认识误区及其负面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安伦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91,共9页
近现代中国透过西方宗教观的有色眼镜看待本土宗教,造成对本土宗教的诸多认识误区。中西宗教的存在形式和状况都有巨大差异。忽视这些差异,用建立在建制性基督宗教范式基础上的西方宗教观看待中国本土宗教,造成对宗教的认识高度混乱,将... 近现代中国透过西方宗教观的有色眼镜看待本土宗教,造成对本土宗教的诸多认识误区。中西宗教的存在形式和状况都有巨大差异。忽视这些差异,用建立在建制性基督宗教范式基础上的西方宗教观看待中国本土宗教,造成对宗教的认识高度混乱,将本土宗教判定为建制性宗教、将我国绝大多数人判定为无宗教信仰者、片面注重对各宗教信徒人数的统计、宗教学研究以建制性单一宗教分科等一系列认识误区。这些认识误区负面影响我国的宗教、社会和宗教政策,造成多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宗教 西方宗教观 建制性宗教 宗教学研究 民间宗教
原文传递
今日儒家学说的文教力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祖贻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7,共7页
儒家学说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也代表华人的传统,因此,当社会出了问题,便归咎于儒家思想。百年来,前有"五四",后有"文革",儒学一时成为攻击摧毁的对象。魏晋以后,儒学对基层社会的影响其实有限,因此不应负... 儒家学说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也代表华人的传统,因此,当社会出了问题,便归咎于儒家思想。百年来,前有"五四",后有"文革",儒学一时成为攻击摧毁的对象。魏晋以后,儒学对基层社会的影响其实有限,因此不应负起社会封建腐败的全责。讲者认为,由孔、孟、荀集大成的儒家思想,经过历代官僚将之政治化、塾师将之教条化、学者将之支离化,再加上现代中外学者将之西方化,使本来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经验与智慧不断被消磨损耗,沦为难以理解的碎文剩义。讲者首先列举论证,肯定正统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继而提出复兴儒学的具体方案,并倡议华人社会的有识之士,负起继往圣兴绝学的使命:把优秀的中华文化重新定位,而为世人认识,为社会发展新生命;并使此一贯彻人本精神的伟大思想,足与西方哲学与宗教分庭抗礼,推动新时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本文为作者2002年在新加坡由《联合早报》和国立大学艺术中心与中文系联办的"吴德耀文化讲座"所作的讲演。教育家昊德耀教授(1915-1994)生前服膺中华文化,阐扬儒学于海隅南疆,不遗余力,居功至伟,本讲即为纪念昊教授而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说 力量 中华文化 《联合早报》 儒家思想 2002年 “五四” “文革” 基层社会 中华民族 现代意义 华人社会 重新定位 社会发展 人本精神 西方哲学 艺术中心 国立大学 人类文明 儒学 集大成 政治化 教条化 西方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