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海外的建本图书 被引量:8
1
作者 方彦寿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5-9,共5页
宋明以降,建本图书广泛传播至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西欧各国,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我国宋以来古籍图书的重要生产基地,以建阳为代表的福建刻书业,可称为“海上书籍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
关键词 建本图书 传播 翻刻 西方传教士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穆斯林中的早期传教活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韩永静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29-136,共8页
自19世纪末至1916年,这一时期是西方传教士向中国穆斯林开展传教运动的准备阶段,他们通过与穆斯林的接触和交往,开始了解这个群体,并且在部分穆斯林中开展了尝试性的传教活动。1910年海恩波的专著《伊斯兰教在中国:一个被忽视的问题》... 自19世纪末至1916年,这一时期是西方传教士向中国穆斯林开展传教运动的准备阶段,他们通过与穆斯林的接触和交往,开始了解这个群体,并且在部分穆斯林中开展了尝试性的传教活动。1910年海恩波的专著《伊斯兰教在中国: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督教会在穆斯林文字布道工作方面也有所进展,准备和积累了一部分适合在中国穆斯林中分发的文字材料。这一切为他们在中国穆斯林中开展下一步的传教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中国穆斯林 传教活动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与近代民营出版业的崛起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其厚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出版机构和参与官办出版事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出版理念,不自觉地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出版家。近代民营出版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出版从外在设备到实质内容上的近代化,在沟通中西文化,推动新文化创造中起...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出版机构和参与官办出版事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出版理念,不自觉地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出版家。近代民营出版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出版从外在设备到实质内容上的近代化,在沟通中西文化,推动新文化创造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近代 民营出版业
下载PDF
康熙朝奏折和来华西方传教士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新良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7,共7页
康熙朝满、汉文奏折中有关来华西方传教士的部分 ,是研究当时中西关系的重要史料。经过笔者清理 ,其中载录来华西方传教士已达一百余人 ,一些人的汉文名字还为他书所不载。另如教皇特使多罗离京时间、康熙帝致罗马教皇信函颁发时间等重... 康熙朝满、汉文奏折中有关来华西方传教士的部分 ,是研究当时中西关系的重要史料。经过笔者清理 ,其中载录来华西方传教士已达一百余人 ,一些人的汉文名字还为他书所不载。另如教皇特使多罗离京时间、康熙帝致罗马教皇信函颁发时间等重要问题也都因奏折所载内容应然而解。除此之外 ,康熙朝奏折还从新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在华西方传教士的具体活动内容和康熙帝积极招徕挟有专技的西方传教士来华献技的情形。同时 ,还详细显示了礼仪之争后康熙帝为争取教廷对中国立场的理解而三次遣使、四次致书及由允许传教到部分禁教再到全面禁教的全过程。这些表明 ,研究康熙时期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和清朝政府有关政策的转变 ,康熙朝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朝奏折 西方传教士 礼仪之争 康熙帝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研究(1917~1936年)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永静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11-119,共9页
近代西方传教士曾在中国穆斯林中进行过长达百年的传教活动,其宣教活动经过知识与经验方面的准备阶段以后,自1917年开始进入了兴盛阶段。兹威默于1917年和1933年两次来华指导宣教工作,对基督教在华穆斯林传教运动影响深远。此外,基督教... 近代西方传教士曾在中国穆斯林中进行过长达百年的传教活动,其宣教活动经过知识与经验方面的准备阶段以后,自1917年开始进入了兴盛阶段。兹威默于1917年和1933年两次来华指导宣教工作,对基督教在华穆斯林传教运动影响深远。此外,基督教会对中国穆斯林的传教活动也逐步向着跨宗派和组织化的方向发展,在中国出现了专门负责向穆斯林布道的组织——布道回族特委会及其后续组织中国穆民交际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中国穆斯林 兹威默(知味墨) 布道回族特委会 中国穆民交际会
下载PDF
论西方传教士对中文小说发展所作的贡献 被引量:2
6
作者 袁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79,共5页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曾经翻译创作过许多中文小说,在小说理论上也曾提出一些主张。在中国近代对中国小说的变革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在小说观念、小说功能、小说内容、小说语言、小说形式、小说理论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影...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曾经翻译创作过许多中文小说,在小说理论上也曾提出一些主张。在中国近代对中国小说的变革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在小说观念、小说功能、小说内容、小说语言、小说形式、小说理论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变革的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欧化 小说发展
下载PDF
浅谈西方传教士对开创中国图书馆新纪元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18期80-81,共2页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图书馆,打破了中国传统藏书楼的格局,带来西方图书馆的建设思想、管理方式和分类法以及公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促进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古代藏书楼 图书馆
下载PDF
汉译西书与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的形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建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9-544,共6页
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的形成与西方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的关系。晚清的汉译西书中很早就出现了西式标点符号。1838年出版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中,美国传教士裨治文首次强调了文章中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此后,包括接受了西学... 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的形成与西方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的关系。晚清的汉译西书中很早就出现了西式标点符号。1838年出版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中,美国传教士裨治文首次强调了文章中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此后,包括接受了西学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也相继在各种书籍中介绍并使用了西式标点符号,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初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系统的颁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式标点符号 汉译西书 传教士 裨治文 英语教科书
下载PDF
期望 改正 敌视——西方传教士对太平天国态度的演变轨迹 被引量:2
9
作者 汪志国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29-34,共6页
18 5 3年 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前 ,西方传教士怀着极高的宗教热情 ,期望太平天国领导人允许其传播圣教和宣传福音 ;定都南京后 ,西方传教士通过对拜上帝教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 ,认为拜上帝教是有缺点的基督教 ,必须改正其“错误”;1... 18 5 3年 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前 ,西方传教士怀着极高的宗教热情 ,期望太平天国领导人允许其传播圣教和宣传福音 ;定都南京后 ,西方传教士通过对拜上帝教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 ,认为拜上帝教是有缺点的基督教 ,必须改正其“错误”;1862年 1月 ,以罗孝全悄悄离开南京为标志 ,西方传教士对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领袖们的劝化开导的图谋宣告失败 ,转而公开敌视太平天国。西方传教士充当了各资本主义国家探听太平天国情况 ,镇压太平军的急先锋 ;此外 ,传教士纷纷赶赴和悄悄离开南京这一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太平天国 拜上宗教 态度
下载PDF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玉军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明清之际,即明万历中期至清康熙中期(16——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就开始了接触与交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既有西学东渐,亦有东学西渐。在这次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明清之际 中西文化交流 西方传教士
下载PDF
试论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的出版活动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湖地区涌进了大批西方传教士。他们建立教堂,办学校,设报刊,刊印图书,传播西方宗教知识,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拉开两湖地区近代化进程的序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设立了一批...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湖地区涌进了大批西方传教士。他们建立教堂,办学校,设报刊,刊印图书,传播西方宗教知识,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拉开两湖地区近代化进程的序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设立了一批出版机构及其出版活动,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的出版活动有其深刻社会原因,并对两湖地区社会近代化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两湖地区 出版活动 兴盛原因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事业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卫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3期52-53,共2页
介绍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从事的图书活动,主要包括建立出版机构、编译西书、办刊物;创办图书馆,加强藏书建设;传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和管理理念,进行开架借阅等读者服务工作。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 介绍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从事的图书活动,主要包括建立出版机构、编译西书、办刊物;创办图书馆,加强藏书建设;传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和管理理念,进行开架借阅等读者服务工作。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图书事业 图书馆学 中国近代
下载PDF
明代福建与西方文献交流活动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锦怀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1-36,共6页
福建一直都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前沿阵地,但直到明朝时期,福建与西方之间才开始出现文献交流活动。尽管马丁.德.拉达最早促动了福建文献的西传之旅,而利玛窦也据朱熹所编《四书集注》完成了一种《四书》拉丁文译本,但西学中传才是福建与西... 福建一直都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前沿阵地,但直到明朝时期,福建与西方之间才开始出现文献交流活动。尽管马丁.德.拉达最早促动了福建文献的西传之旅,而利玛窦也据朱熹所编《四书集注》完成了一种《四书》拉丁文译本,但西学中传才是福建与西方文献交流活动中的主流,而西方来华传教士则是这一活动的主力军。其中,艾儒略所译《圣梦歌》为目前所知的第一首汉译英诗,而阳玛诺、利安当等人也对福建与西方文献交流活动有所贡献。与此同时,福建本土士人也开始走上了中西文献交流的历史舞台。其中,张赓既是金尼阁翻译《况义》时的笔录润饰者,也是艾儒略所译《圣梦歌》最早的刊印者,为西方文献中传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明代 中西文献交流 西方传教士
下载PDF
近代重庆教会学校初探
14
作者 吴洪成 刘梦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0-69,共10页
重庆作为近代中国长江上游重要的通商口岸、西南地区经贸中心,较早地吸引了传教士来此布道,逐渐成为基督教会在华西地区的传教中心。传教士在重庆创办了数量不菲的教会学校——幼稚园、教会小学、教会中学乃至各类专门学校,形成了重庆... 重庆作为近代中国长江上游重要的通商口岸、西南地区经贸中心,较早地吸引了传教士来此布道,逐渐成为基督教会在华西地区的传教中心。传教士在重庆创办了数量不菲的教会学校——幼稚园、教会小学、教会中学乃至各类专门学校,形成了重庆近代教育史上特殊的教育类型。近代重庆教会学校在传播宗教神学、扩张文化宗教势力的同时,对科学技术的传播,学校教学课程、组织管理及教学方法的现代转型都客观上发挥了作用,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重庆近代新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 教会学校 西方传教士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对近代回族社会的调查——以人口调查和“田野考察”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永静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7,共6页
近代以来,为了有效地向回族传播基督教,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对回族穆斯林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传教士对回族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本文以相关英文史料为主,就西方传教士对回族人口的调查与统计,以及他们对当时回族社会的"田野... 近代以来,为了有效地向回族传播基督教,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对回族穆斯林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传教士对回族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本文以相关英文史料为主,就西方传教士对回族人口的调查与统计,以及他们对当时回族社会的"田野考察"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尽管传教士对回族社会的调查是出于传教的目的,但是他们的调查也留存了一批研究近代回族社会的珍贵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回族 调查
原文传递
British Missionary Timothy Richard and Chinese Modern Education
16
作者 吴洪成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16,共5页
British missionary Timothy Richard came to China, actuated by preaching the Gospel and expanding the sphere of Christian influence. Considering some complex reasons for history, civilization, ideology and custom etc, ... British missionary Timothy Richard came to China, actuated by preaching the Gospel and expanding the sphere of Christian influence. Considering some complex reasons for history, civilization, ideology and custom etc, he paid attention to secular education as well as doing missionary work to attain his Christian goal. He laid much stress on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so he proposed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Educational Depart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e participated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hanxi Imperial Universit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modern times of China, when it was in the grip of national crisis, and the contradictory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was acute and complicated, all the work he had done exerted objective influences in many aspects. While it reflected the strong semi—colonial character in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it had some positive effect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传教士 蒂莫西·理查德 中国 近代教育 教育史 对外交流 教育功能 教育机构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对贵州近代教育的影响浅析
17
作者 杨大勇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西方资本主义对华宗教侵略过程中,西方传教士的办学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对贵州近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成了近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传播西学、引进了西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推动了现代学制的产生,开创了特殊教... 西方资本主义对华宗教侵略过程中,西方传教士的办学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对贵州近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成了近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传播西学、引进了西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推动了现代学制的产生,开创了特殊教育的先河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贵州 近代教育
下载PDF
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学校教材编译机构述略
18
作者 吴洪成 王玉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8,159-160,共8页
随着"基督教与教育"关系的重要性逐渐被在华传教士认同,一批高质量的教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始在神州大地涌现而来,由此学校教材的缺失开始成为创办学校者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尽快摆脱这一棘手的局面,经过一些传教士商议相... 随着"基督教与教育"关系的重要性逐渐被在华传教士认同,一批高质量的教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始在神州大地涌现而来,由此学校教材的缺失开始成为创办学校者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尽快摆脱这一棘手的局面,经过一些传教士商议相继成立了几个学校教材编译机构,如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广学会等。这些机构不但为教会学校提供了急需的教材,也为清政府所办的洋学堂提供了所需的教科书。客观地讲,此举对我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容抹煞和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西方传教士 学校教材 编译机构 教会学校
下载PDF
论西方传教士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的作用与影响
19
作者 朱晓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1-43,共3页
在中国近代的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十分活跃。他们传播西学、抨击清政府弊政、鼓吹维新改革,甚至参与变法活动。尽管其目的是维护教会和本国政府利益,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解放,为维新变法打下了... 在中国近代的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十分活跃。他们传播西学、抨击清政府弊政、鼓吹维新改革,甚至参与变法活动。尽管其目的是维护教会和本国政府利益,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解放,为维新变法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从而推进了戊戌维新运动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戊戌维新运动 影响
下载PDF
19世纪末西方在华传教士的朝鲜观——以《教务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石建国 《当代韩国》 2011年第2期75-85,共11页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朝鲜,从未进入西方世俗世界的视野中。这种状况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实际上,在整个19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和崛起的日本都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伴随着列强侵略的进程,"隐士之国"朝鲜被揭开了神秘...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朝鲜,从未进入西方世俗世界的视野中。这种状况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实际上,在整个19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和崛起的日本都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伴随着列强侵略的进程,"隐士之国"朝鲜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在向世人揭开朝鲜面纱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教务杂志》(TheChinese Recorder)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西方传教士长久生活于朝鲜社会中,更少有功利性,因而反映的朝鲜面目更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朝鲜观 考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