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学的非洲研究:历史、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5
1
作者 徐薇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20,126,共10页
百年来,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在不断被反思和重构,非洲研究在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学的非洲研究主要由西方学者和非洲本土学者所建构,前者因为根植于西方对非洲的长期殖民而开创了人类学非洲研究的理论范式... 百年来,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在不断被反思和重构,非洲研究在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学的非洲研究主要由西方学者和非洲本土学者所建构,前者因为根植于西方对非洲的长期殖民而开创了人类学非洲研究的理论范式,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后者则在反思批判西方理论范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本土应用与发展研究。当今,在借鉴国外人类学非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展开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非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非洲研究 西方人类学 非洲本土人类学
原文传递
西方人类学中国乡村研究综述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53-62,共10页
西方对中国社会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随着欧洲强国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后,才逐步展开的,并受到西方各国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地理、哲学、宗教、语言、历史及风物等领域... 西方对中国社会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随着欧洲强国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后,才逐步展开的,并受到西方各国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地理、哲学、宗教、语言、历史及风物等领域的研究学科,跨越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文章重点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追述西方对中国乡村研究的历程,讨论其主要著作、理论、研究方法、最新研究动态、热点与争议及代表性学者(包括海外华人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 中国乡村研究 社会与文化 理论与方法 历史与现况
下载PDF
批判实在论:重返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的关怀及延展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剑波 《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71,M0004,共13页
与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学所提供的碎片化知识难以产生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思考。那一时代的研究固然有其本身的严重局限,但基于实在论的立场和聚焦于人的核心关怀也促成了一种与人及现实中的人文、自然状态紧密结合的视... 与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学所提供的碎片化知识难以产生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思考。那一时代的研究固然有其本身的严重局限,但基于实在论的立场和聚焦于人的核心关怀也促成了一种与人及现实中的人文、自然状态紧密结合的视角,对于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的人类学深受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影响,对现代主义时期的那种还原主义的理性主义及实证主义进行了深刻和有效的批判,指出了那种自以为是的简单实在论的问题和局限。但这种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建构性、历史性、偶然性、语境性的过度强调,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实在的相对化,以及对实在的可知性的质疑,甚至进一步消解掉了实在的“实在性”。因此,有必要带着批判意识重返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的关怀,借用批判实在论的进路,一方面坚持实在论的立场,一方面带着强烈的批判意识拒绝那种自以为是的简单实在论。这样一种实在论的回归,或许能够重建人类学对于根本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继续生产出新的更具影响力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实在论 西方人类学 经典时代 后现代 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西方人类学“历史化”的动因分析——以美国“民族历史学”的影响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海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依据学界的有关讨论,给出了西方人类学"历史化"的解说;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学界所忽视的西方人类学"历史化"之动因展开了全面分析,并集中对其核心动因——美国"民族历史学"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阐述,为理解... 依据学界的有关讨论,给出了西方人类学"历史化"的解说;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学界所忽视的西方人类学"历史化"之动因展开了全面分析,并集中对其核心动因——美国"民族历史学"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阐述,为理解西方人类学的"历史化"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 “历史化” 动因分析
下载PDF
国内外学界对“ethnohistory”的研究与认知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6,共8页
国内学界在涉及"ethnohistory"等相关概念的翻译及使用问题上,缺乏统一认识,对"ethnohistory"这种学术现象而言亦缺乏足够的关注。西方学者的有关研究与讨论,在量上确实不少,但从他们对"ethnohistory"的... 国内学界在涉及"ethnohistory"等相关概念的翻译及使用问题上,缺乏统一认识,对"ethnohistory"这种学术现象而言亦缺乏足够的关注。西方学者的有关研究与讨论,在量上确实不少,但从他们对"ethnohistory"的总体认知来看,处于众说不一、不断变化、低估乃至漠视其学术地位的状态。国内外学界对"ethnohistory"的研究与认知,为初步廓清和复原美国学界"ethnohistory"在历史人类学历史形成与体系建构中的独特作用提供了可资借鉴、批判和依托的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历史人类学 ETHNOHISTORY 西方史学 西方人类学
下载PDF
《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导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铭铭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63,共9页
本文作为《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的导论,简要介绍了150年来西方人类学的演变历史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理论特征,阐明了该著作的选编原则。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 西方人类学 学科定位 文化模式 书评
原文传递
文化进化、女性主义与“国家民族志”——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人类学国家研究关键词检视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元元 李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6期80-89,共10页
20世纪40年代,拉德克里夫-布朗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重塑人类学后,曾经作为经典议题的"国家"被排斥在人类学主流理论之外。以文化进化、女性主义与"国家民族志"为关键词,对20世纪后半叶以来被"遮蔽"的西... 20世纪40年代,拉德克里夫-布朗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重塑人类学后,曾经作为经典议题的"国家"被排斥在人类学主流理论之外。以文化进化、女性主义与"国家民族志"为关键词,对20世纪后半叶以来被"遮蔽"的西方人类学国家理论进行了系统性分类与梳理——文化进化主义将国家视为消解人口压力的结构性手段与保障生产技术提升的制度性路径;女性主义将性别不平等与国家相关联,将国家视为妇女从属地位的"始作俑者",以此完成对于国家的批判;"国家民族志"范式则将权力实践引发的结果和效应视为国家的本质,从而完全消解了国家的真实性与实体性。重拾被"遮蔽"的西方人类学国家话语,有助于补充国内人类学回应时代主题、进行宏大叙事的能力,有助于为构建本土化的人类学国家理论提供参考、比较和借鉴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进化 女性主义 “国家民族志” 西方人类学 国家
下载PDF
中西人类学比较
8
作者 陈刚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5,共7页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6届大会于2009年7月21日至31日在昆明召开,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国内外四千多名人类学、民族学家,举办了150多场学术专题会议,议题涉及民族理论、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6届大会于2009年7月21日至31日在昆明召开,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国内外四千多名人类学、民族学家,举办了150多场学术专题会议,议题涉及民族理论、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文化多样性、生态环境、社会变迁、移民、语言、教育、社区发展、宗教、医学人类学与流行病、食品与营养等多领域、多学科,展示了人类学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比较中西社会文化人类学发展趋势、教学和研究,讨论中国人类学发展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吸收西方先进经验,使中国的人类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人类学 发展趋势 教学与研究
下载PDF
“在那里”与“在这里”——试谈社会人类学在中国
9
作者 张敦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42,共7页
借用Clifford Geertz的"在那里"、"在这里"两个概念,尝试厘清中、西人类学的演进与差异。欧美人类学最初主要研究非西方社会,其欧洲中心主义以及进化论取向明显。费孝通及其同道自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的家乡人类学实... 借用Clifford Geertz的"在那里"、"在这里"两个概念,尝试厘清中、西人类学的演进与差异。欧美人类学最初主要研究非西方社会,其欧洲中心主义以及进化论取向明显。费孝通及其同道自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的家乡人类学实验,虽有接近被研究者、熟悉当地文化的优势,但相对于其他学派,在发展的早期总是处于边缘地位,而在后期则与官方话语游离和疏远,故此也难有自由发展的条件。近些年急剧变迁的社会后果,如贫富差距、乡村凋敝、严重的水土污染等,有违费孝通的志业和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那里” “在这里” 欧美人类学 中国“家乡人类学”
下载PDF
西方人类学民族志范式的转型与发展
10
作者 杨海燕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6,共14页
民族志作为一种认知、表征异文化的活动与载体,其背后的认知和写作过程充斥着民族志者自身知识体系的限定、以自身社会为参照的本体预设和与当地人互动过程的影响,进而也限定了民族志文本对他者的表征。依照对民族志认知本质的认识程度... 民族志作为一种认知、表征异文化的活动与载体,其背后的认知和写作过程充斥着民族志者自身知识体系的限定、以自身社会为参照的本体预设和与当地人互动过程的影响,进而也限定了民族志文本对他者的表征。依照对民族志认知本质的认识程度和对他者的表征差异,将西方的民族志历史分为业余民族志、科学民族志、反思民族志和“本体论转向”四个阶段。业余民族志和科学民族志未认识到民族志认识发生的本质,而将民族志文本视为对土著社会的客观表征。其实该阶段的民族志活动处在欧美社会的神学与社会进化思想下,因而将欧美与土著社会之间的差异视为一种人与非人、先进与落后的关系。反思民族志认识到民族志认识过程的非客观性,指明民族志文本只是对他者的一种“散点”表征,群体间差异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被视为同属人类的不同文化表现。“本体论转向”民族志认识到民族志认识发生过程受民族志者自身知识体系和自身社会的参照性影响,希望通过搁置它们来呈现他者的本体性存在,进而探寻不同的知识生成与世界构成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 民族志生产过程 群体差异 民族志范式
下载PDF
西方人类学的社会性别与权力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天玉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西方人类学的社会性别与权力研究产生时间较早,早期的研究以探讨不同社会背景中社会性别角色的生成机制与文化动因为主,后继的研究深受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并在广泛的跨文化研究实践中逐渐关照社会发展、殖民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女... 西方人类学的社会性别与权力研究产生时间较早,早期的研究以探讨不同社会背景中社会性别角色的生成机制与文化动因为主,后继的研究深受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并在广泛的跨文化研究实践中逐渐关照社会发展、殖民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女性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涉及象征、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派的争论特征。这一研究领域的演进史,展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旨趣、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 社会性别 权力
下载PDF
西方人类学婚姻研究简论
12
作者 汪俊 张建军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47-50,共4页
婚姻不论对于民众生活还是社会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对这一民俗事项给予重要关注,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就国外学界对婚姻的研究做一简要的梳理,为今后的婚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 婚姻不论对于民众生活还是社会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对这一民俗事项给予重要关注,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就国外学界对婚姻的研究做一简要的梳理,为今后的婚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 婚姻研究 述要
下载PDF
西方美学视域中审美经验的“形而上”研究
13
作者 雷文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1-24,共4页
审美经验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西方美学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审美经验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就审美经验的"形而上"研究发展流变而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将审美经验视为审美客体"形式"显现的&... 审美经验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西方美学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审美经验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就审美经验的"形而上"研究发展流变而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将审美经验视为审美客体"形式"显现的"和谐",柏拉图将审美经验视为审美主体对"理式"世界的"迷狂"观照,而康德将审美经验视为主体审美判断的"非功利性"传达,黑格尔则将审美经验看作是理念世界的感性显现。通过对西方美学视域中审美经验的"形而上"研究的历程与流变进行评述,以期明晰西方审美经验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推进现代审美经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 审美经验 “形而上”
下载PDF
西方人类学研究“原始民族”的三种价值取向
14
作者 陈兴贵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共5页
自19世纪中期人类学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一直将原始民族(或部落、或社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建立了一整套研究原始民族的理论、方法和视角,形成了相应的价值取向,并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这种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 自19世纪中期人类学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一直将原始民族(或部落、或社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建立了一整套研究原始民族的理论、方法和视角,形成了相应的价值取向,并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这种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西方中心主义观念下对非西方民族的贬低、从文化相对论的视角肯定非西方文化的合理性、以高贵的野蛮人反思西方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 西方中心主义 文化相对论 高贵野蛮人
下载PDF
道德视角下的周作人叛国附敌
15
作者 王培萱 《晋中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8-64,共7页
周作人叛国附敌“事件”的“产生”,“有无数互相交的力”。多年来,学术界忽视了道德视角这一种“力”,而它是诸力中最具周氏个性“这一个”。道德的核心观念是个人和整体(国家、民族、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周氏道德原则是“利己”第... 周作人叛国附敌“事件”的“产生”,“有无数互相交的力”。多年来,学术界忽视了道德视角这一种“力”,而它是诸力中最具周氏个性“这一个”。道德的核心观念是个人和整体(国家、民族、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周氏道德原则是“利己”第一。它以我国道法两家和西方人类学的伦理思想为渊源。由它派生的道德准则、道德控制(良知)是导致周氏叛国投敌的重要内因之一。揭示它,对未来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有现实的警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叛国附敌 道德核心 道德结构 西方人类学
下载PDF
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李莉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以全球性的眼光来关注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需将中国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置身于世界艺术人类学的共同体来认识。关注2017年国际艺术人类学的四个研究趋势,以及艺术民族志所探讨的焦点与重点,一方面是国际艺术人类学研究... 以全球性的眼光来关注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需将中国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置身于世界艺术人类学的共同体来认识。关注2017年国际艺术人类学的四个研究趋势,以及艺术民族志所探讨的焦点与重点,一方面是国际艺术人类学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和更加综合,同时,许多非西方的人类学家也参与了艺术人类学的讨论,同时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一个世界性的艺术人类学学术共同体正在形成,而且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也开始受到西方艺术人类学界的关注。为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国艺术人类学加强对本土学科的理论建构;建构本土艺术理论的艺术民族志;加强艺术民族志写作的讨论与研究。整个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界从关注回归生活现场的学术到关注艺术介入社会建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中国后现代艺术场域的形成。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对话的世界,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一定要努力去建构自己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中国的见解和中国的文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人类学 西方艺术人类学 世界学术共同体 本土理论
下载PDF
前范式时期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性状——管窥《旅游研究年报》创刊十年
17
作者 赵红梅 《旅游导刊》 2022年第6期1-20,共20页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旅游人类学的勃兴与《旅游研究年报》期刊的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互相促进关系。《旅游研究年报》的创刊是西方旅游社会科学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该刊的早期发展主要依托社会科学各门类的介入性研究,其中文化人类...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旅游人类学的勃兴与《旅游研究年报》期刊的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互相促进关系。《旅游研究年报》的创刊是西方旅游社会科学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该刊的早期发展主要依托社会科学各门类的介入性研究,其中文化人类学是塑造其早期发展轨迹的五门重要学科之一;同样,《旅游研究年报》也是建构旅游学各门类(包括旅游人类学)子学科的重要平台。本研究以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窥探知识生产的变迁与相关学科的命运,从《旅游研究年报》的创刊实践中缕析西方旅游人类学的“前范式”性状,为理解其动态发展过程奠定认识基础,并树立反思之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范式 旅游社会科学 旅游期刊 《旅游研究年报》 西方旅游人类学
下载PDF
西方人类学史上非象征人类学家的象征研究
18
作者 瞿明安 陈玉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60,共9页
在西方人类学史上,一些非象征人类学家在论述各自的理论学说时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象征符号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意义,并形成了与此相关的诸多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对泰勒、博厄斯、莫斯、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四位不同理论学派的著名人类学家在... 在西方人类学史上,一些非象征人类学家在论述各自的理论学说时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象征符号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意义,并形成了与此相关的诸多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对泰勒、博厄斯、莫斯、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四位不同理论学派的著名人类学家在象征研究方面的建树做了一番梳理和解读,以便人们对象征人类学的来龙去脉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类学史 非象征人类学家 象征研究
下载PDF
风格、文化价值和挪用:西方艺术人类学历史中的三种范式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范.丹姆 李修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文章选取西赤道非洲的芳族雕像作为个案研究,探讨了西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人类学的三种范式。第一种范式是风格分析,将雕像本体以及形态特征作为研究对象。这种定量分析方法旨在区分雕像风格以及亚风格,其目的是对于芳族的艺术生... 文章选取西赤道非洲的芳族雕像作为个案研究,探讨了西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人类学的三种范式。第一种范式是风格分析,将雕像本体以及形态特征作为研究对象。这种定量分析方法旨在区分雕像风格以及亚风格,其目的是对于芳族的艺术生产作出地理定位。这样的类型学方法被认为带有殖民根源,服务于监管与控制的目的。第二种范式是定性分析,关注的是意义而非形式。在本土研究基础之上,人类学家将芳族雕像看做是芳族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体现。这种方法是建立在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突出文化的独特价值与思维方式,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古典文化人类学范式,承袭了博厄斯在美国所开创的学派,这种研究传统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德国。第三种范式是后殖民方法。这种范式考察了自十九世纪以来雕像进入欧洲以来西方艺术家、收藏家以及博物馆对于芳族雕像的态度。这种方式关注对这些物品的挪用,包括将它们重新标识为"艺术品",以及它们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艺术人类学 非洲芳族雕像 风格 文化价值 挪用
下载PDF
对西方学界“ethnohistory”一词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海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43,108,共12页
ethnohistory是ethno类学术概念中的重要一员,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西方"历史人类学"概念群中的重要一员,并是研究西方"历史人类学"难以绕开的重要维度。本文以西方学界在不同历史时期对ethnohistory的释义为视角,从... ethnohistory是ethno类学术概念中的重要一员,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西方"历史人类学"概念群中的重要一员,并是研究西方"历史人类学"难以绕开的重要维度。本文以西方学界在不同历史时期对ethnohistory的释义为视角,从这一侧面来揭示其特点与内涵,对理解ethno类学术概念,认识西方"历史人类学"及澄清国内学界在翻译和使用ethnohistory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OHISTORY 西方“历史人类学” 西方学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