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若干气候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陈光华 黄荣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616,共7页
热带气旋和台风是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之一。近20年来,对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成为台风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的研究回顾,... 热带气旋和台风是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之一。近20年来,对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成为台风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的研究回顾,揭示了造成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机制,其中包括低频振荡、季风槽和西传赤道波动、ENSO和QBO现象等,这些系统主要通过改变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环流,而影响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以及登陆我国台风的不同时间尺度变化。还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和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并提出当前此研究领域中一些亟需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了季风槽区能量交换、不同海域动力过程、赤道波动演变,以及热带气旋的季节和更长时间尺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气候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1949~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周俊华 史培军 陈学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9,共6页
采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数据 (1949~ 1999年 ) ,进行了统计分析 ,然后以每次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资料 ,建立起 1°× 1°经纬度的热带气旋路径频数分布图 ,从季节、年际变化全面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规... 采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数据 (1949~ 1999年 ) ,进行了统计分析 ,然后以每次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资料 ,建立起 1°× 1°经纬度的热带气旋路径频数分布图 ,从季节、年际变化全面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 1949年到 1999年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2 0世纪 6 0年代是热带旋多发期 ,70年代后期以后逐渐减少 ;而从年内的变化来看 ,7,8,9,10 ,这 4个月热带气旋发生的次数占绝大多数 ;(2 )热带气旋频数的分布大体以中国南海地区、菲律宾群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这 3个密集区为中心 ,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减少 ;(3)热带气旋频数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而年际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时空分异 西北太平洋 频数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低频振荡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动力作用及其物理机制 被引量:56
3
作者 陈光华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利用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联合台风预报中心的热带气旋(TC)数据,从动力和能量转换方面深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空30~60天大气低频振荡(MJO)对西北太平洋区域TC生成的调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西北太平洋西侧为MJO的西风位相所控制时,... 利用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联合台风预报中心的热带气旋(TC)数据,从动力和能量转换方面深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空30~60天大气低频振荡(MJO)对西北太平洋区域TC生成的调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西北太平洋西侧为MJO的西风位相所控制时,MJO通过纬向风的辐合作用使得在辐合区传播的波动发生波数增加,波长减短的结构改变,从而触发较大尺度波动向天气尺度波动的演变;西风位相期间纬向风的纬向辐合与经向切变可以使得低频波动动能向高频波动的转换得到加强,从而使得在此区域TC生成的数量明显偏多。相反,当西北太平洋西侧为MJO的东风位相时,TC生成的数量得到抑制。此外,随着西风位相中西风的加强(东风位相中东风的加强),TC的生成概率将得到增加(减少)。但是,在西北太平洋东侧海域,MJO对TC活动的调制作用要减弱许多。对MJO活动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在西太暖池处于暖状态年时,西北太平洋西侧的MJO活动频繁,西风位相活跃,从而有利于此区域TC的生成,而冷年的情况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MJO活动 热带气旋生成
下载PDF
60年来西北太平洋上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5
4
作者 袁金南 林爱兰 刘春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利用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提供的1945—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强度TC的时空变化特征。南海北部至巴士海峡以东140°E附近、15°—25°N范围内为不同强度TC出现次数最多的区域,... 利用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提供的1945—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强度TC的时空变化特征。南海北部至巴士海峡以东140°E附近、15°—25°N范围内为不同强度TC出现次数最多的区域,其中巴士海峡东部至140°E附近洋面为强台风和超级台风观测次数最多的区域。TC强度在123°E以西表现为减弱和稳定略占多数,而在123°E以东或20°N以南主要以增强和稳定为主,在20°N以北主要以减弱和稳定为主。热带风暴的平均增强率大于减弱率,而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级台风的平均减弱率大于增强率。一般而言,TC的强度越强其加强和减弱的速度都越快。在1年当中,同其他月份相比,6—8月弱TC占的比例相对偏多,而9—11月强TC占的比例相对偏多。不同强度TC的观测次数和个数都存在年、年际或年代际的变化,在长期趋势上,热带风暴的观测次数和形成个数都呈现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而TC平均强度和其他TC个数均未出现显著的线性递增或递减趋势。在ElNi^no年超级台风个数及其比例显著偏多,而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强台风的总个数显著偏少,TC平均强度显著偏强;而在LaNina年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 频数 时空变化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近年来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5
作者 冯涛 黄荣辉 +3 位作者 陈光华 武亮 黄平 王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382,共19页
本文主要综述和回顾了近年来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及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文中不仅回顾了最近关于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利于TCs生成的大尺度环流型及其与涡旋的正压能量交换、西北太平洋... 本文主要综述和回顾了近年来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及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文中不仅回顾了最近关于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利于TCs生成的大尺度环流型及其与涡旋的正压能量交换、西北太平洋TCs活动的年际和年代际及季节内的变化特征、以及今后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TCs活动的变化趋势的气候学研究进展,而且综述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对流耦合波动对西北太平洋上TCs生成的动力作用的研究。此外,文中还指出今后有关西北太平洋TCs活动一些亟需进一步研究的气候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台风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季风槽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and the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被引量:41
6
作者 ZHOU BoTao1, CUI Xuan2 & ZHAO Ping3 1 Laboratory for Climate Studies,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2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3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3期380-385,共6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APO) and the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in summer is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ob- served data. The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APO) and the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in summer is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ob- served data. The result has shown clearly that APO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in the WNP. If APO is above (below) the normal in summer, more (less) tropical cyclones will tend to appear in the WNP. The present study also addresses the large-scale at- 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changes underlying the linkage between APO and the WNP tropical cy- clone frequency. It follows that a positive phase of summer APO is concurrent with weakened as well as northward and eastward located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high-level divergence, and reduced vertical zonal wind shear in the WNP, providing favorable envi- ronment for the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and thus more tropical cyclones will come into being, and vice ve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原文传递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及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桂山 施雅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9,共8页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近46年(1949年~1994年)热带气旋和5°×5°经纬网格点月均海表温度系列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时空变化及与海表温度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西...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近46年(1949年~1994年)热带气旋和5°×5°经纬网格点月均海表温度系列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时空变化及与海表温度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偏高对应热带气旋频数也偏多,在20°N以北、140°E以西海域偏多趋势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相关计算显示,近25年来(1970年~1994年)两者之间的各种相关以非线性(指数型)为最佳,以5年滑动平均代表的多年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远远高于逐年变化,高度显著的相关出现在热带气旋频数多年变化滞后海表温度1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 频数变化 海表温度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异常与热带气旋活动 被引量:29
8
作者 高建芸 张秀芝 +1 位作者 江志红 游立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7,共13页
在普查1979—2005年热带气旋(TC)个例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热带气旋(简称MTTC)序列,统计发现1979—2005年的5—10月南海和西太平洋TC总频数为672个,其中MTTC频数为491个,占总频数的73.1%,占登陆我国TC频数的79.2%,可... 在普查1979—2005年热带气旋(TC)个例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热带气旋(简称MTTC)序列,统计发现1979—2005年的5—10月南海和西太平洋TC总频数为672个,其中MTTC频数为491个,占总频数的73.1%,占登陆我国TC频数的79.2%,可见,MTTC的活动规律反映了西太平洋TC以及影响我国TC的主要活动规律。分析了逐日环流场,将季风槽分为5种主要形态:南海季风槽型、南海-西太平洋季风槽型、反向季风槽型、三气流型和西太平洋季风槽型。根据每年5—10月的季风槽、副高以及越赤道气流等系统的强弱和位置,将1979—2005年分为4种年型:季风槽西南型、西北型、偏东型和正常年型,针对前3种季风槽异常年型,诊断分析了有利于TC形成的海温场、大尺度环流场、水汽输送、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以及纬向风垂直切变的特征,发现不同季风槽年型,由于太平洋海温场的差异,引起哈得来环流和Walker环流的差异以及西太平洋副高、南亚高压等大尺度系统位置以及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差异,导致有利于TC生成的热力条件、动力条件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致使MTTC生成位置、频数、路径以及在我国的登陆点有着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 热带气旋 物理概念模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若干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陶丽 靳甜甜 +1 位作者 濮梅娟 夏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4-512,共9页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热带低频振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印度洋海盆增暖、准两年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热带低频振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印度洋海盆增暖、准两年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等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ENSO与热带气旋活动年际相关的年代际变化,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并提出当前此研究领域中一些亟需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亚新 《海洋预报》 2005年第1期86-91,共6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1988年的<台风年鉴>和1989~2000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源地、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的经纬度变化特征、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发生频率的季...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1988年的<台风年鉴>和1989~2000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源地、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的经纬度变化特征、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发生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有三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的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洋面;热带气旋强度越强,发生位置越偏南、偏东;热带气旋平均发生源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平均发生源地偏南偏东,以后逐渐向北向西偏移,夏季以后又向南向东偏移;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2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小,8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大,全年TC较集中地发生在7~10月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发生规律 时空变化 西北太平洋 气旋性涡旋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冯涛 沈新勇 +1 位作者 黄荣辉 陈光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2,共12页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TC)数据以及日本JRA-25全球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6—10月西太平洋上空3支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对西北太平洋(WNP)热带气旋(TC)生成数量和位置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主要影响14...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TC)数据以及日本JRA-25全球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6—10月西太平洋上空3支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对西北太平洋(WNP)热带气旋(TC)生成数量和位置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主要影响140°E以东TC的生成数量,越赤道气流越强,在该海域生成的TC越多。通过合成分析讨论了越赤道气流强弱对WNP大气低层的风场、垂直风切变、高空散度、低层涡度以及OL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0°E以东的热带WNP,以上要素在越赤道气流偏强背景下的配置均有利于TC生成。同时,通过正压能量转换讨论了越赤道气流强弱对WNPTC生成的动力作用,指出在越赤道气流偏强年,季风槽东伸,东部的扰动容易从基本气流获得动能加强形成TC;在越赤道气流偏弱年,季风槽偏西,扰动动能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140°E以西,导致东部海域较少生成TC。此外,无论在越赤道气流强年或者弱年,在TC生成之前的2~4d均可发现有临近的越赤道气流突然加强的过程,这有可能是触发TC生成的动力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热带气旋生成 统计分析 越赤道气流 西北太平洋 正压能量转换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9
12
作者 卢秋珍 胡邦辉 +2 位作者 王学忠 苏宏琛 张惠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9-635,共7页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 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 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跃季的NCEP/NOAA资料对影响台风年代际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低频期相比,在台风生成的高频期出现了较高的海表温度、较低的海平面气压、较大的高层散度和低层相对涡度、较小的垂直风切变,而且500 hPa风场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向西北太平洋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1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北太平洋海盆的总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台风的年代际变化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台风 频数 年代际变化 大尺度环流因子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NSO on Tropical Cyclone Prevailing Track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海坤 吴立广 周伟灿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361-1371,共11页
Using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ropical cyclone (TC) formation and a trajectory model for simulating TC tracks, the influence of the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n the peak-season (July-Septembe... Using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ropical cyclone (TC) formation and a trajectory model for simulating TC tracks, the influence of the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n the peak-season (July-September) TC prevailing track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basin is assessed based on 14 selected El Nino and 14 selected La Nina years during the period 1950-2007.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stical formation model and a trajectory model can simulate well the primary features of TC prevailing tracks on the interannual timescale. In the El Nino years, th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TC activity primarily occurs south of 20°N, especially east of 130°E. TCs that take the northwestward prevailing track and affect East Asia, including Taiwan Isl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Korea, and Japan, tend to move more westward in the El Nino years, while taking a more northward track in the La Nina years.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nfirm that the ENSO-related changes in large-scale steering flows and TC formation locations can have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C prevailing tr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tropical cyclone TRACK TRAJECTORY model western north pacific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大气准双周振荡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磊 陈光华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6-424,共9页
利用JRA逐日风场资料、NOAA/NCEP的逐日OLR场资料以及美国联合台风预报中心的热带气旋(TC)数据,通过对西北太平洋(WNP)上空10-20天大气准双周振荡(QBWO)不同位相的划分,深入分析了QBWO对WNP区域生成TC的调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JRA逐日风场资料、NOAA/NCEP的逐日OLR场资料以及美国联合台风预报中心的热带气旋(TC)数据,通过对西北太平洋(WNP)上空10-20天大气准双周振荡(QBWO)不同位相的划分,深入分析了QBWO对WNP区域生成TC的调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北太平洋准双周尺度上,对流与纬向风表现出沿热带地区向西偏北传播的特性。不同位相合成的季风槽位置和强度也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可见,QBWO是WNP上空季风槽季内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当处于位相1、4时,WNP生成TC的概率较低,且登陆我国TC的数量也较少;当处于位相2、3时,WNP发生TC的概率较高,特别是处于位相3时,不仅TC发生概率最高,而且登陆我国的TC数量也最多。沿热带地区西传的天气尺度波动(周期10天以下)在WNP通过季风槽的纬向风辐合作用,易于转变为波数较大、波长较短的热带低压(TD)型扰动,这种扰动在季风槽区通过能量的转换有利于发展成为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准双周振荡 热带气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勇 李崇银 王颖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8年第5期557-564,共8页
为了分析热带气旋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和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利用西北太平洋编号台风资料对1949~2003年55a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不管是频数还是生成位置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根据热带气... 为了分析热带气旋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和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利用西北太平洋编号台风资料对1949~2003年55a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不管是频数还是生成位置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根据热带气旋频数的年代际变化,把研究的55a分成低频时期(LFP)和高频时期(HFP)分别加以考察。结果发现:热带气旋生成的高低频时期海气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HFP的海温、对流、涡散度和切变条件都有利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而LFP则明显存在物理量场的相反异常。这表示HFP的海气环境相比LFP更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说明了变化的海气条件是引起热带气旋频数和生成位置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年代际变化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雪 任福民 +1 位作者 杨修群 王长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10,共7页
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 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明显多于南海,且两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年际变化上,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9,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变化上相对独立。在季节变化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主要决定了整个西北太平洋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活跃期5~11月内季节差异不够明显,8~9月为相对盛期;特别地,从热带气旋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来看,5~6月南海区域由前期的寂静期骤然上升至31.7%~33.8%,使得5~6月成为全年比率中最突出的2个月份。对上述热带气旋活动区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显示在年际变化上ENS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季节变化上,5~6月南海出现了较之西北太平洋更加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的动力条件(季风槽)和热力条件(高海温),这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在5~6月成为全年最突出的两个月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活动 区域性差异
下载PDF
全球变暖情景下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活动背景场气候变化的预估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颖 王会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9-549,共11页
为了分析在全球变暖的情景下西北太平洋地区(WNP)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从而为该地区台风活动的未来变化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文中选取了18个参加CMIP3试验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考查了在SRES A2试验中21世纪末(2080—2099年)相对于20C3M试验... 为了分析在全球变暖的情景下西北太平洋地区(WNP)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从而为该地区台风活动的未来变化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文中选取了18个参加CMIP3试验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考查了在SRES A2试验中21世纪末(2080—2099年)相对于20C3M试验中20世纪末(1980—1999年)对台风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场包括海表面温度(SST)、纬向风的垂直切变(MWS)、海平面气压(SLP)、大气顶向外的长波辐射(OLR)和降水在WNP的变化情况。主要分析了多模式集合的结果以及环境场的变化在模式间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到21世纪末,所有模式在西北太平洋区域SST都是一致的升高趋势,增幅在2℃以上,SST的变化是所有考虑的变量中在模式间一致性最好的,绝大部分区域信噪比都在4以上;降水在整个WNP区域也是一致增强的趋势,在赤道低纬度地区增幅较强,其变化在模式间的一致性较好,大部分区域18个模式中超过12个表现出降水增加的变化,在这些区域信噪比大都在0.6以上;SLP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低压系统的强度均为减弱的趋势,其中低压的减弱在模式间有着更好的一致性,大部分区域的信噪比都大于0.6;MWS和OLR在空间上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且在不同的模式间变化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区域的信噪比都在0.3左右。但是在与台风活动有显著负相关的关键区内,大部分模式区域平均的MWS和OLR在SRES A2试验中都变小,多模式集合也是减弱的趋势。从SST、降水、关键区的MWS和OLR的分析来看,在全球变暖的情景下,环境场的变化可能是有利于台风活动的。但是目前关于环境场对于台风活动的影响和相互关系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环境场的变化对于台风活动会有怎样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SRES A2 耦合模式 西北太平洋 台风活动
下载PDF
利用AMSU-A亮温估测西北太平洋区域热带气旋强度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喆 李万彪 +3 位作者 韩志刚 姚志刚 张凤英 朱元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7,共7页
先进的微波垂直探测器AMSU(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Unit)能接收到穿透一定厚度云层的微波辐射信息,适合于分析热带气旋暖核特征.由辐射传输方程和静力学方程可知,气旋暖核强度同中心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关联.本文利用搭载于极轨气... 先进的微波垂直探测器AMSU(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Unit)能接收到穿透一定厚度云层的微波辐射信息,适合于分析热带气旋暖核特征.由辐射传输方程和静力学方程可知,气旋暖核强度同中心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关联.本文利用搭载于极轨气象卫星NOAA-16/17/18上的AMSU-A亮温资料,根据2002-2006年之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区域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匹配出47个热带气旋的183时次个例,并将各时次的暖核最大亮温距平同气象业务部门发布的热带气旋强度报告值建立统计回归方程.为进一步提高估测精度,在计算亮温距平过程中,提出用于修正扫描点分辨率不均匀所带来取样偏差的方法,并综合利用AMSU-A的7、8双通道信息来进行估测,利用修正后算法得到暖核亮温距平同气旋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0,标准偏差为12.2hPa,对近年来影响我国较大的两个台风(0414“云娜”和0608“桑美”)进行个例估测,平均偏差约6h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U-A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强度 海平面气压 暖核
下载PDF
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流场与天气尺度波动的差别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冯涛 黄荣辉 +2 位作者 杨修群 沈新勇 胡开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75,共19页
2004年和2006年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具有明显差别的两年,2004年TC的生成位置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东部上空,而2006年的TC主要生成在西北太平洋西部与中国南海。本文利用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热带气旋最佳... 2004年和2006年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活动具有明显差别的两年,2004年TC的生成位置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东部上空,而2006年的TC主要生成在西北太平洋西部与中国南海。本文利用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NCEP-DOE AMIP-II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OLR资料分析并比较了2004年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大尺度环境要素场及天气尺度波动对TC生成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7~9月与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季风槽的平均位置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形态有着显著的差异。2004年季风槽的槽线不明显,在西北太平洋中部呈现一显著的气旋式环流;而2006年季风槽的槽线非常明显,槽线南北两侧呈现平直的水平气流,具有明显的水平切变特征。2004年和2006年对流层低层的相对涡度、高层辐散和垂直风切变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差异,这是这两年TC生成的位置具有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本文还分析对比了2004年以及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上空3~8 d周期的天气尺度波动的活动,其结果表明:2004年和2006年TC的生成大多数与天气尺度波列的活动有关。2004年的天气尺度波列强度比较强,其活动的位置位于西北太平洋中、东侧上空;而2006年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天气尺度波列相对较弱,主要活动于中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部。纬向基本气流的切变与辐合所引起的瞬变扰动动能倾向的水平分布差异是天气尺度波动活动具有以上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西北太平洋大尺度环境场与天气尺度波动活动的区别共同造成了2004年7~9月的TC生成位置偏东、而2006年7~9月TC的生成位置偏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大尺度环流型 天气尺度波列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夏季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异及其机理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陆日宇 富元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夏季东亚气候异常和西北太平洋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不同纬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一地区的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具有重要的影响,最近20年,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三维空间分布、形成机理,及其与欧亚大陆... 夏季东亚气候异常和西北太平洋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不同纬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一地区的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具有重要的影响,最近20年,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三维空间分布、形成机理,及其与欧亚大陆遥相关波列和热带海温的关系等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侧重点放在近10年以来的研究工作,并对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西北太平洋 气候异常 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 欧亚大陆遥相关波列 热带海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