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塔木—卡兰古铅锌铜矿带含矿岩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印建平 田培仁 +1 位作者 戚学祥 陈克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位于西昆仑与塔里木盆地的结合带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带。通过对含矿岩系的岩石化学、成矿元素、硫同位素、稀土元素的研究 ,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及H、O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分析 ,认为该成矿带可分...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铜成矿带位于西昆仑与塔里木盆地的结合带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带。通过对含矿岩系的岩石化学、成矿元素、硫同位素、稀土元素的研究 ,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及H、O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分析 ,认为该成矿带可分为两种矿床类型 ,即砂砾岩型铅铜 (钴 )矿和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二者为同一热卤水成矿系统的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 ,两类矿床可互为找矿标志。下部砂砾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为Cu Co Pb Ag As(Ni Zn Cd) ,硫同位素组成表明富集轻硫 ,海底热液活动不强烈 ;上部碳酸盐岩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为Pb Zn Cd As Ag Ba ,硫同位素分布具塔式结构 ,显示具海水还原硫和深源硫的混合来源 ,有强烈的海底热液活动。提出该成矿带的找矿目标应以上部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为主 ,同时应当注意下部砂砾岩型铅铜矿及其含铜砂页岩中钴的综合评价和工业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 砂砾岩型铅铜(钴)矿 地球化学 塔木-卡兰古 西昆仑
下载PDF
近40年来西昆仑山冰川及冰湖变化与气候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成秀 杨太保 田洪阵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5,共9页
利用Landsat TM/ETM+影像,结合冰川编目数据,应用比值阈值法和人工目视解译法得到近40年来西昆仑山冰川和冰湖面积变化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冰川和冰湖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背景。结果表明:1.1976—2010年,西昆仑山冰川呈现微弱的退缩,... 利用Landsat TM/ETM+影像,结合冰川编目数据,应用比值阈值法和人工目视解译法得到近40年来西昆仑山冰川和冰湖面积变化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冰川和冰湖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背景。结果表明:1.1976—2010年,西昆仑山冰川呈现微弱的退缩,面积减少率为4.1%,冰湖面积增加率17.8%。冰川面积与冰湖面积变化呈现反相关,冰川融水补给的增加是冰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2.气温的缓慢上升是西昆仑冰川退缩的原因之一,个别气象站点显示近20 a夏季均温缓慢下降,这与近10年来研究区冰川退缩幅度较小相吻合。考虑到青藏高原多数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滞后时间在10~20 a,由于夏季均温的下降,我们推测在接下来几年内西昆仑山冰川可能不会出现大幅度的退缩。3.昆仑峰区可能存在的跃动冰川以及喀拉塔格山冰川的稳定,表明冰川对气候变化复杂的响应机制。气象站点数据不能完全解释冰川的变化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冰川区实测气象数据加以讨论。另外,西昆仑山冰川变化还受到冰川规模、地形等因素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遥感监测 西昆仑山 跃动冰川
下载PDF
西昆仑阿什库勒火山群地质特征和活动分期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建东 赵波 +2 位作者 Hemming SINDNEY 陈正全 张柳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21-3530,共10页
阿什库勒火山群作为青藏高原内最新期的北部昆仑火山群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对阿什库勒盆地火山区的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研究了阿什库勒盆地内第四纪火山活动历史,完成了阿什库勒火山群重要火山... 阿什库勒火山群作为青藏高原内最新期的北部昆仑火山群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对阿什库勒盆地火山区的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研究了阿什库勒盆地内第四纪火山活动历史,完成了阿什库勒火山群重要火山锥体的1∶2000火山机构图。同时,对系统采集于不同火山机构和部位的20个火山岩样品进行了系列Ar-Ar同位素年代测试分析,获得了翔实的研究区不同火山岩石单元的绝对年龄数据。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结果,讨论了阿什库勒盆地的火山活动的第四纪时期活动历史,并将主要活动时期进一步划分为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期和全新世期六期,取得了与前人有关该研究区火山活动历史和活动期次类似的划分方案,并补充了新的年代学证据。研究成果弥补了藏北高原西部由于恶劣工作环境而造成的第四纪火山学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地质 40AR/39AR年龄 火山活动历史 阿什库勒火山群 西昆仑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赞坎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勇 吴亮 +3 位作者 张春江 崔学敏 李宗成 牛金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2期18-22,共5页
赞坎磁铁矿位于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内,处在塔什库尔干陆块西部,属于沉积变质型热液矿床。区内含矿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布伦阔勒群,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十分发育。矿区内有7个规模较大的磁铁矿体,矿体一般长30~560m,宽6~84m,矿床... 赞坎磁铁矿位于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内,处在塔什库尔干陆块西部,属于沉积变质型热液矿床。区内含矿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布伦阔勒群,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十分发育。矿区内有7个规模较大的磁铁矿体,矿体一般长30~560m,宽6~84m,矿床矿石矿物单一,原生磁铁矿占全铁的5%~94%,矿区有明显的磁异常。可通过地层、磁化率异常,地表黄钾铁矾化、褐铁矿化的方法来寻找新的磁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坎铁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西昆仑 新疆哈什
下载PDF
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变形特征、机制及物理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龚艳萍 尹宏伟 +1 位作者 汪新 梁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9-303,309,共6页
柯东构造带地处西昆仑造山带前缘,构造演化受到西昆仑山隆升的重要影响,变形主要发生在新近纪—第四纪。地震资料显示,该区深部变形以逆冲叠瓦断层的发育为特点,浅部为一套北倾新生界地层为主的单斜层。采用构造物理模拟方法对柯东构造... 柯东构造带地处西昆仑造山带前缘,构造演化受到西昆仑山隆升的重要影响,变形主要发生在新近纪—第四纪。地震资料显示,该区深部变形以逆冲叠瓦断层的发育为特点,浅部为一套北倾新生界地层为主的单斜层。采用构造物理模拟方法对柯东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柯东构造带变形主要受由南往北的区域挤压、剥蚀作用、同构造沉积作用等因素影响。古近系膏岩层和侏罗系煤系地层组成的区域上的复合滑脱层,控制了该区深浅构造脱耦与差异性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变形机制 柯东构造带 西昆仑山
下载PDF
新疆阿克陶县木吉西铜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来林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70-576,共7页
新疆阿克陶县的木吉西铜矿床地处西昆仑的木吉乡—慕士塔格山断隆带,成矿受岩浆岩接触带构造的控制,已发现的铜矿脉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相吻合,铜矿脉产状各异,形成一不规则的环状,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铜铁白云石脉,同时发现浸染状矿化等斑... 新疆阿克陶县的木吉西铜矿床地处西昆仑的木吉乡—慕士塔格山断隆带,成矿受岩浆岩接触带构造的控制,已发现的铜矿脉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相吻合,铜矿脉产状各异,形成一不规则的环状,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铜铁白云石脉,同时发现浸染状矿化等斑岩矿床的矿化线索。通过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对比江西大湖塘、安徽沙坪沟等特大型斑岩矿床的找矿经验,认为木吉西铜矿处于斑岩矿床外围或顶部的脉状矿体带,矿床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应继续寻找浸染状斑岩型铜矿化的成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吉西铜矿 矿床地质特征 控矿条件 斑岩铜矿 找矿潜力 西昆仑 新疆
下载PDF
西昆仑苦水海西一带寒武系甜水湖组粗面岩的发现、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谷浩 吴松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西昆仑苦水海西寒武系甜水湖组内首次发现了粗面岩。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粗面岩贫钛(Ti2O3:0.11%~0.29%),富钾(K2O:5.16%~8.49%),富碱(ALK:5.45%~8.71%),属于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锆石(LA-I... 西昆仑苦水海西寒武系甜水湖组内首次发现了粗面岩。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粗面岩贫钛(Ti2O3:0.11%~0.29%),富钾(K2O:5.16%~8.49%),富碱(ALK:5.45%~8.71%),属于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534±23 Ma(MSWD=2.0),火山喷发时代为早寒武世。粗面岩构造环境为伸展拉张机制下的陆内裂谷,显示羌塘陆块在~534 Ma已经从Rodinia超大陆裂解出来,并形成了初始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甜水湖组 粗面岩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西昆仑山北坡陆台盖层型元古宇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世鹏 汪玉珍 方锡廉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9-71,共13页
根据西昆仑山北坡收集的地层、古生物及少量古地磁、同位素年龄等资料作了深入研究,将以往误定的下古生界及震旦系重新定为3个系(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7个组(卡拉克尔组,拉依勒克组,布卡吐维组:博查特塔格组,苏玛兰组;玉沙斯组,阿... 根据西昆仑山北坡收集的地层、古生物及少量古地磁、同位素年龄等资料作了深入研究,将以往误定的下古生界及震旦系重新定为3个系(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7个组(卡拉克尔组,拉依勒克组,布卡吐维组:博查特塔格组,苏玛兰组;玉沙斯组,阿其克巴西组),并确认为塔里木地台的第一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北坡 元古宇 塔里木地台 第一盖层
下载PDF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周云好 陈章立 缪发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9-21,共12页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 2 8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数字地震图 ,用直接由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一种新方法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极为复杂的地震破裂事...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 2 8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数字地震图 ,用直接由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一种新方法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这是一次极为复杂的地震破裂事件 .破裂从震源位置(3 5 .95°N ,90 .5 4°E ,h :1 0km)开始后 ,先向西扩展 ,后在有限断层的东端和中部的大尺度空间范围内接连出现了多个破裂生长点 .破裂在这些生长点先后扩展 ,最后在矩心位置(3 5 .80°N ,92 .91°E ,h :1 5km)以东 5 0km范围内结束 .整个破裂持续了约 1 42s.破裂过程可粗略地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第 0s开始至第 5 2s结束 ,持续了 5 2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 2 4.4% ;第二阶段 ,从第 5 5s开始至第 1 1 3s结束 ,持续了 5 8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 5 6.5 % ;第三阶段 ,从第 1 2 2s开始至第 1 42s结束 ,持续了 2 0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总地震矩的 1 9.1 % .地震破裂面长约 490km ,破裂面最大宽度达 45km .破裂主要发生在 3 0km深度范围内 .地下岩层的平均静态位错量约为 1 .2m ,最大静态位错量达 3 .6m ,平均静态应力降约为 5MPa ,最大静态应力降达 1 8MPa .静态位错量和静态应力降最大的区域位于矩心位置以东 5 0km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图 反演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水平估计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学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5-609,共5页
提出了估计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水平的方法.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为例, 估算了地震前后震源区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地震前震源区的应力值为6.3~8 MPa;地震 发生后,震源区的应力值为5~6.7 MPa.震后震源区的应力仅下降了20... 提出了估计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水平的方法.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为例, 估算了地震前后震源区的应力水平.结果表明:地震前震源区的应力值为6.3~8 MPa;地震 发生后,震源区的应力值为5~6.7 MPa.震后震源区的应力仅下降了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大地震 震源区 应力水平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其主导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玮 漆家福 李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3-732,共10页
塔里小盆地西南缘是西昆仑山前北北西—近东西向的构造变形带。具有南北3带、东西3段、上下3层的展布特点。各带、段和层以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和盖层滑脱的断层相关褶皱为主,包括:破冲褶皱、断层扩展褶皱、断层滑脱褶皱和断层弯曲褶皱... 塔里小盆地西南缘是西昆仑山前北北西—近东西向的构造变形带。具有南北3带、东西3段、上下3层的展布特点。各带、段和层以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和盖层滑脱的断层相关褶皱为主,包括:破冲褶皱、断层扩展褶皱、断层滑脱褶皱和断层弯曲褶皱等。通过识别地震剖面土不整合面和同构造沉积现象,认为构造变形时间在上新世—第四纪;第一排背斜带形成于上新世早期,第二排背斜带发育于上新世中-晚期,第三排背斜带在更新世早-中期开始活动,现今构造形态最终形成于更新世晚期。控制构造变形的主导因素是边界受力方式和非能干性软弱层的纵横向变化。前者决定分段性特征,后者起垂向分层作用,古近系膏泥岩分布范围决定了褶皱变形范围,厚度变化导致浅层变形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西昆仑山 膏泥岩 构造样式 构造形成时间
下载PDF
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新生代构造变形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治利 梁瀚 +2 位作者 师骏 陈才 王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9,共8页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地表露头以及钻井数据分析了西昆仑山前克里阳—甫沙构造带东段柯东构造的特征,认为柯东构造为压扭构造,主要发育基底断层,表现为强烈变形的褶皱前翼和宽缓的后翼(顶部)。生长地层揭示克里阳—甫沙断层于上...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地表露头以及钻井数据分析了西昆仑山前克里阳—甫沙构造带东段柯东构造的特征,认为柯东构造为压扭构造,主要发育基底断层,表现为强烈变形的褶皱前翼和宽缓的后翼(顶部)。生长地层揭示克里阳—甫沙断层于上新世逆冲形成柯东单斜(鼻隆),具有卷入翼部旋转的变形机制;后期克里阳—甫沙断层发育突破断层将柯东单斜切割为断块,并导致地表出露一套高陡倒转的地层,这套地层卷入了侏罗系—新生界。柯东构造的深部断块构造变形较弱,使得油气藏得以保存,KD1井显示这类断块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前 柯东构造 生长地层 基底断层 压扭构造
下载PDF
西昆仑团结峰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陶玻 肖渊甫 +5 位作者 罗峰 赵志强 魏永峰 冯邦国 王仕海 林鑫 《矿产勘查》 2017年第5期765-771,共7页
团结峰铅锌矿床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之一。本次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探矿工程验证以及室内岩矿鉴定的基础上,查明该矿床含矿岩层受控于中侏罗统龙山组下段灰岩,矿体的分布明... 团结峰铅锌矿床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之一。本次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探矿工程验证以及室内岩矿鉴定的基础上,查明该矿床含矿岩层受控于中侏罗统龙山组下段灰岩,矿体的分布明显受层理及层间破碎带等控制,产状呈层状、似层状,与早期构造及岩浆活动无明显关系;分析了含矿热液的形成、运移及铅锌硫化物的沉淀机制,初步建立其成矿模式。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属层控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区域上同类型矿床具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团结峰 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MVT 成矿模式
下载PDF
用频率域台阵技术推测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的破裂时间与几何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红霞 许力生 +2 位作者 陈运泰 李春来 K.Stammler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5,105,共14页
概述频率域远场台阵技术应用于大地震能量辐射源的追踪原理,介绍利用这一技术追踪能量辐射源的一般步骤,并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为例,分析资料处理中主要参数设置所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地震台阵(EK台阵)... 概述频率域远场台阵技术应用于大地震能量辐射源的追踪原理,介绍利用这一技术追踪能量辐射源的一般步骤,并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为例,分析资料处理中主要参数设置所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地震台阵(EK台阵)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获得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的起始破裂点的位置,能量辐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破裂持续时间.根据EK台阵资料的分析结果,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的起始破裂点位于布喀达坂峰东侧(35.92°N,91.70°E),破裂持续时间不超过160s,破裂长度约520km.其中,初始破裂点以西为180km,以东为340km.断层西段在布喀达坂峰附近向西南方向发生弯曲,与地表破裂吻合.断层东段似乎在西大滩断裂附近向东北方向发生弯曲,其方向与西大滩断层的走向一致,但二者相距约30km.另外,分析结果似乎表明,地震断层的西段近乎直立,而东段逐渐南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域台阵技术 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 能量辐射源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the stress levels in the focal reg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2001 M=8.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Pass earth-quake
15
作者 陈学忠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6期651-655,共5页
A method estimating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focal region of an earthquake is proposed here. Taking the 2001 M=8.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Pass earthquake as an example, we estimate its stress level in the focal region... A method estimating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focal region of an earthquake is proposed here. Taking the 2001 M=8.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Pass earthquake as an example, we estimate its stress level in the focal region before and after it by th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focal region just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this event is approximately 6.3-8 MPa, and about 5-6.7 MPa remained in the focal region after its occurrence. The stress in the focal region decreased by roughly twenty percent after this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Pass earthquake focal region stress level
下载PDF
Source process of the 14 November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M_S=8.1 earth-quake
16
作者 ZHOU Yun-hao(周云好) CHEN Zhang-li(陈章立) MIAO Fa-jun(缪发军)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z1期9-21,共8页
Based on digital teleseismic P-wave seismograms recorded by 28 long-period seismograph stations of the global seismic network, source process of the November 14,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MS=8.1 (MW=7.8) earth- q... Based on digital teleseismic P-wave seismograms recorded by 28 long-period seismograph stations of the global seismic network, source process of the November 14,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MS=8.1 (MW=7.8) earth- quake is estimated by a new inversion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arthquake is a very complex rupture event. The source rupture initiated at the hypocenter (35.95°N, 90.54°E, focal depth 10 km, by USGS NEIC), and propagated to the west at first. Then, in several minutes to a hundred minutes and over a large spatial range, several rupture growth points emerged in succession at the eastern end an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finite fault. And then the source rupture propagated from these rupture growth points successively and, finally, stopped in the area within 50 km to the east of the centroid position (35.80°N, 92.91°E, focal depth 15 km, by Harvard CMT). The entire rupture lasted for 142 s, and the source process could be roughly separat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started at the 0 s and ended at the 52 s, lasting for 52 s and releasing approximately 24.4% of the total moment; The sec- ond stage started at the 55 s and ended at the 113 s, lasting for 58 s and releasing approximately 56.5% of the total moment; The third stage started at the 122 s and ended at the 142 s, lasting for 20 s and releasing approximately 19.1% of the total moment. The length of the ruptured fault plane is about 490 km. The maximum width of the ruptured fault plane is about 45 km. The rupture mainly occurred within 30 km in depth 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The average static slip in the underground rocky crust is about 1.2 m with the maximum static slip 3.6 m. The average static stress drop is about 5 MPa with the maximum static stress drop 18 MPa. The maximum static slip and the maximum stress drop occurred in an area within 50 km to the east of the centroid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seismograms INVERSION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source rupture process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刀岩山一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
17
作者 严琼 韩世强 +2 位作者 王一点 石建国 王小毛 《矿产勘查》 2018年第11期2071-2076,共6页
西昆仑刀岩山一带大面积出露的中二叠统黄羊岭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是区域汞、锑矿的矿源层,断裂、褶皱等控矿构造十分发育,局部出露石英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成矿岩体,已圈出以Hg、Sb为主的综合异常和以Au-Cu-B-Ag等为主的多金属组... 西昆仑刀岩山一带大面积出露的中二叠统黄羊岭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是区域汞、锑矿的矿源层,断裂、褶皱等控矿构造十分发育,局部出露石英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成矿岩体,已圈出以Hg、Sb为主的综合异常和以Au-Cu-B-Ag等为主的多金属组合异常;文章通过对区内已有地质、化探、遥感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区内热液型锑汞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或接触交代型铜金矿、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潜力巨大。此外,研究区新近系唢纳湖组湖相地层中具备石膏矿的成矿地质条件,野马滩、盼水河一带的湖积物以及盐湖是寻找盐湖型锂矿、硼矿的有利部位。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取得较大找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成矿 汞锑矿 西昆仑刀岩山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