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93
1
作者 黄荣辉 陈光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3-694,共12页
利用JTWC的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风场资料以及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海温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移动路径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TC移动路径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并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有很密切的关... 利用JTWC的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风场资料以及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海温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移动路径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TC移动路径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并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有很密切的关系。当西太平洋暖池处于暖状态,西北太平洋上空TC移动路径偏西,影响中国的台风个数偏多;相反,当西太平洋暖池处于冷状态,西北太平洋的TC移动路径偏东,影响日本的台风个数偏多,而影响中国的台风个数可能偏少。本研究以西太平洋暖池处于冷状态的2004年与西太平洋暖池处于暖状态的2006年的西北太平洋TC移动路径的差别进一步论证了这一分析结果并从动力理论方面分析了在西太平洋暖池不同热状态下,季风槽对赤道西传天气尺度的Rossby重力混合波转变成热带低压型波动(TD型波动)的影响,以此揭示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对西北太平洋TC生成位置与移动路径年际变化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当西北太平洋暖池处于暖状态时,季风槽偏西,使得热带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低层Rossby重力混合波转变成TD型波动的位置也偏西,从而造成TC生成平均位置偏西,并易于出现西行路径;相反,当西太平洋暖池处于冷状态时,季风槽偏东,这造成了对流层低层Rossby重力混合波转变成TD型波动的区域,以及TC生成的平均位置都偏东,从而导致TC移动路径以东北转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台风 移动路径 年际变化 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贾小龙 李崇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38-1249,共12页
印度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的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南印度洋也存在一个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并定义了一个南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偶极子指数.夏、秋季(南半球冬、春)的南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后期热带500hPa和100hPa... 印度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的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南印度洋也存在一个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并定义了一个南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偶极子指数.夏、秋季(南半球冬、春)的南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后期热带500hPa和100hPa高度场异常有显著而持续的相关,在冬、春达到最大,并可以持续到次年夏、秋.前期夏、秋季节的南印度洋偶极模对次年我国大陆东部夏季降水异常有显著的影响,对应偶极子正位相,次年夏季印度洋、南海(东亚)夏季风偏弱;副高加强且南撤、西伸,南亚高压偏强且位置偏东,易形成我国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南降水偏少;负位相年反之.后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是联系南印度洋偶极子与次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南印度洋偶极子表现出了明显的独立于ENSO(El Ni o-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ENSO)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印度洋偶极子型振荡 夏季降水 亚洲夏季风 西太平洋暖池 ENSO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近3万年来的沉积序列及其环境特征—WP92-3柱样的REE记录 被引量:8
3
作者 颜文 陈木宏 +3 位作者 李春娣 汤贤赞 陈忠 郑范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8,共7页
WP92-3柱样采自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利用稀土元素(REE)特征参数研究了该柱样的沉积物来源和地层序列划分,并对其所揭示的环境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样品的REE分布模式揭示了该海域的沉积物源主要为海相自生沉积;基于REE指标的... WP92-3柱样采自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利用稀土元素(REE)特征参数研究了该柱样的沉积物来源和地层序列划分,并对其所揭示的环境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样品的REE分布模式揭示了该海域的沉积物源主要为海相自生沉积;基于REE指标的垂向深度变化特征可将该柱样划分为3个地层序列;∑REE,LREE/HREE和δCe几个指标对环境的温度变化以及地磁场的极性变换均有良好的响应,∑REE高值段基本对应于δ18O和SST所揭示的暖池低温期,而地磁场极性转变的时间正好对应着稀土指标(∑REE,LREE/HREE和δCe)快速大幅波动的层位。REE特征参数较好地记录了暖池区近3万年来的沉积和环境变化信息,是一组对气候环境演化具有潜在良好指示作用的地球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序列 环境特征 稀土元索 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赤道西太平洋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浮游有孔虫氧碳稳定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7
4
作者 蒋来宾 翦知 成鑫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71,共5页
对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MD01 2386柱状样最上部5m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和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合AMS14C测年,研究表明其属于末次盛冰期—全新世的沉积。赤道西太平洋海区末次... 对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MD01 2386柱状样最上部5m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和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合AMS14C测年,研究表明其属于末次盛冰期—全新世的沉积。赤道西太平洋海区末次盛冰期以来δ18O值显著降低,但有几次回返事件。表层浮游有孔虫G.ruber比次表层温跃层属种P.obliquiloculata对于环境变化的响应要快,但后者变化的幅度较大。这两个种的氧、碳同位素差值反映出温跃层深度自末次盛冰期以来逐渐加深,并存在周期性的回返事件,说明西太平洋暖池晚第四纪冰期旋回存在气候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末次盛冰期 浮游有孔虫 温跃层
下载PDF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更新世以来的生源沉积物沉积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汝建 成鑫荣 +4 位作者 刘传联 翦知湣 王吉良 李建 武晓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72,共6页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中部柱状样 MD972 140中钙质超微化石氧同位素记录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为该柱提供了可靠的年龄框架。氧同位素记录与生源和非生源组分的对比表明 ,粗组分和碳酸钙含量变化表现为冰期降低 ,间冰期升高 ,类似于大西洋型...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中部柱状样 MD972 140中钙质超微化石氧同位素记录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为该柱提供了可靠的年龄框架。氧同位素记录与生源和非生源组分的对比表明 ,粗组分和碳酸钙含量变化表现为冰期降低 ,间冰期升高 ,类似于大西洋型旋回 ,而蛋白石和非生源组分却与之相反。更新世以来粗组分和碳酸钙含量的变化总体上是由高到低 ,而蛋白石和非生源组分含量的变化是由低到高 ,反映了陆源物质输入量和表层水生产力的增加。由此可见 ,碳酸钙和蛋白石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到钙质和硅质生物生产力以及陆源物质输入量的控制。氧同位素 7期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沉积物 表层生产力 更新世 古海洋学 西太平洋暖池 氧同位素 生物地层学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两柱样沉积物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汤贤赞 陈木宏 +1 位作者 颜文 陈忠 《热带海洋》 CSCD 1999年第4期1-7,共7页
根据西太平洋暖池WP92-5,WP92-3柱样沉积物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发现WP92-5柱样沉积物的磁性记录了3个地球磁场漂移(地球磁场极性反转),即Gothenburg,MonoLake(或Rubjerg)和Mungo(或Maelifell),其界限年龄分别为12.5kaB.P.,24.0(23)kaB... 根据西太平洋暖池WP92-5,WP92-3柱样沉积物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发现WP92-5柱样沉积物的磁性记录了3个地球磁场漂移(地球磁场极性反转),即Gothenburg,MonoLake(或Rubjerg)和Mungo(或Maelifell),其界限年龄分别为12.5kaB.P.,24.0(23)kaB.P.和31.0(28—31)kaB.P.;WP92-3柱样沉积物的磁性也记录了前两个地球磁场漂移。这一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对35kaB.P.以来地球磁场极性发生的3次短暂的漂移有明显的响应。由于两柱样都采集于赤道附近南半球暖池区,其磁倾角的变化有一定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场漂移 磁性地层 西太平洋 暖池 沉积物
下载PDF
解读过去、预告未来:IODP气候与海洋变化钻探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翦知湣 党皓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67-1276,共10页
2013年启动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针对当前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和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现状,提出全球气候对CO2增高的响应、冰盖和海平面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中—低纬水文循环的变化机制以及海洋碳化学体系的缓冲能力等4个科学挑... 2013年启动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针对当前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和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现状,提出全球气候对CO2增高的响应、冰盖和海平面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中—低纬水文循环的变化机制以及海洋碳化学体系的缓冲能力等4个科学挑战。截至2017年8月已经完成的8个IODP气候变化主题航次聚焦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区域的季风过程和西太平洋暖池的新生代演变,着重探索轨道—千年尺度上亚洲季风系统的变化特征和主导机制,以及构造时间尺度上亚洲季风与青藏高原隆升和剥蚀的动力联系。未来2年IODP将瞄准南半球高纬的冰盖、海冰、洋流和碳循环等气候因子,重点考察新生代西南极冰盖和海冰变化、白垩纪和古近纪南大洋的海洋环流和碳循环等。因此,IODP旨在深入探索以亚洲季风和西太平洋暖池为代表的热带海洋气候过程和以西南极冰盖为代表的高纬气候因子在多种时间尺度上的演变,为认识当前气候变化、预测未来气候趋势提供自然变化的科学依据。中国的优势在于全球季风概念和热带驱动假说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巽他陆架的气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气候变化 全球季风 西太平洋暖池
原文传递
基于GODAS数据的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单婵 李业进 +2 位作者 任冉 王博妮 徐敏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4-680,共7页
利用1981—2011年共31a美国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以5—366m次表层垂直平均海温表征上层海洋热含量(HC),运用合成、相关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以下简称暖池)热状态气候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池... 利用1981—2011年共31a美国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以5—366m次表层垂直平均海温表征上层海洋热含量(HC),运用合成、相关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以下简称暖池)热状态气候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池区HC异常变化最大,异常变化最大的区域与其高值中心区域并不重合,而是在经向上向其两侧偏离;暖池区HC季节变化与SST季节变化高度一致,年际变率大于SST的年际变率;暖池热状态与ENSO事件有密切联系,最大冷(暖)异常恰好对应于ENSO循环过程中的E1Nifio(LaNifia)事件,并且ENSO事件前期暖池HC存在明显东传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热状态 ENSO事件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晚第四纪颗石藻属种变化及对环境演化的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梁丹 刘传联 苏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对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KX97321-2站位380ka以来的颗石藻化石进行了属种鉴定及百分含量分析。结果显示,380ka以来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升高,对应营养跃层加深,初级生产力降低,Gephyrocapsa spp.的百分含量降低;在中布容期,Gephyr... 对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KX97321-2站位380ka以来的颗石藻化石进行了属种鉴定及百分含量分析。结果显示,380ka以来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升高,对应营养跃层加深,初级生产力降低,Gephyrocapsa spp.的百分含量降低;在中布容期,Gephyrocapsa caribbeanica是优势种,是对中布容期特殊的环境条件适应演化的结果;对380ka以来F.profunda换算的初级生产力进行频谱分析,发现有100ka周期和30ka周期,而分段分析发现,0~80ka和320~380ka 2万年周期明显,中间80~320ka 4万年周期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藻 晚第四纪 中布容期 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区气象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增茂 陈登俊 +2 位作者 盛立芳 张庆荣 蔡亲炳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本文根据TOGA-COARE强化观测资料及卫星资料分析讨论了西太平洋暖池区11-2月间海面气象要素的平均特征。分析发现海面气压平均日变化似乎同中纬度区明显不同。文中还分析讨论了在西太暖池区西风爆发、赤道浅涡、信风逆温及ITCE和南太... 本文根据TOGA-COARE强化观测资料及卫星资料分析讨论了西太平洋暖池区11-2月间海面气象要素的平均特征。分析发现海面气压平均日变化似乎同中纬度区明显不同。文中还分析讨论了在西太暖池区西风爆发、赤道浅涡、信风逆温及ITCE和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暖池区 西风爆发 气象学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形成与维持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刚 周发琇 朱抱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2期51-62,共12页
建立了一个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其中大气垂直分为两层,为-β平面近似线性模式。在非绝热加热项中包含了对流凝结潜热与大尺度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CISK机制以及蒸发、感热与扰动风场之间的反馈机制,并考虑了平均东风区和西风区的不同。由于... 建立了一个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其中大气垂直分为两层,为-β平面近似线性模式。在非绝热加热项中包含了对流凝结潜热与大尺度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CISK机制以及蒸发、感热与扰动风场之间的反馈机制,并考虑了平均东风区和西风区的不同。由于只研究大气的平均纬向运动,故模式大气中仅含有Kelvin波。海洋模式为一约化重力模式,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准地转近似,模式海洋中仅保留了Rossby波。对这一海气耦合模式进行特征波动分析,发现海气耦合并不显著改变大气波动的性质。在中东太平洋的平均东风区,大气的Kelvin波仍然增幅和东传。在平均西风区,大气Kelvin波振幅衰减。但耦合作用却使海洋Rossby波的性质发生变化,且波长超过某一临界波长Le的Rossby波的振幅增长。在平均东风区,结论相论。这一理论说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海洋Rossby波有关。在东太平洋,由于是平均东风区,短的Ross-by波振幅增长,不能形成水平尺度很大的“暖池”。而在平均西风的西太平洋区,有可能形成水平尺度很大的“暖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简单海气耦合模式 大气Keivin波 海洋Rossoy波 非绝热加热 平均东风
全文增补中
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特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菲 周顺武 王盘兴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利用1979-2009年2.5°×2.5°的逐日OLR资料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对流活动的特征,发现4-5月西太平洋暖池对流活动主要集中在暖池的东南部地区,而6月第2侯对流逐渐向北扩展,对流的范围和强度都逐渐增大。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 利用1979-2009年2.5°×2.5°的逐日OLR资料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对流活动的特征,发现4-5月西太平洋暖池对流活动主要集中在暖池的东南部地区,而6月第2侯对流逐渐向北扩展,对流的范围和强度都逐渐增大。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4月份西太平洋暖池对流活动偏强,而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年,4月份西太平洋暖池对流活动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对流活动 南海夏季风
下载PDF
用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Ⅰ.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刚 RyujiKimura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试图建立一个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其中大气垂直分为两层,为-β平面近似线性模式。在非绝热加热项中包含了对流凝结潜热与大尺度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CISK机制以及蒸发、感热与扰动风场之间的反馈机制,并考虑了东风区与西风区的不同... 试图建立一个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其中大气垂直分为两层,为-β平面近似线性模式。在非绝热加热项中包含了对流凝结潜热与大尺度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CISK机制以及蒸发、感热与扰动风场之间的反馈机制,并考虑了东风区与西风区的不同。由于只研究大气的平均纬向运动,故模式大气中仅含有Kelvin波。海洋模式为一约化重力模式,只保留了Rossby波。对这一海气耦合模式进行特征波动分析,发现考虑海气耦合效应并不影响大气波动的性质,在东风区大气Kelvin波仍然增幅和东传;在西风区大气Kelvin波振幅衰减。但海气耦合效应却使得大气Kelvin波的传播速度减慢,周期增大。当考虑海气耦合效应时,海洋Rossby波的稳定性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中性波动变为非中性波动。在西风区,波数小于某临界波数的长Rossby波振幅增大,而短的Rossby波振幅衰减。在东风区结论相反。对海气耦合模式中波动的分析,为数值模拟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建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暖池 海气耦合模式 形成机制 大气扰动
下载PDF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51
14
作者 励申申 寿绍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1-338,共8页
对赤道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海温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作功率谱分析和相关分析 .指出秋冬季增暖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多 ,春夏季开始发展的 EN-SO事件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 .对两种在不同季节增暖的 ENSO事件对... 对赤道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海温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作功率谱分析和相关分析 .指出秋冬季增暖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多 ,春夏季开始发展的 EN-SO事件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 .对两种在不同季节增暖的 ENSO事件对应的异常流场特征及其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用 1 991年和 1 994年实例作对比分析 .不同季节增暖的 ENSO事件在太平洋热带地区环流调整的不同阶段可能是影响夏季风活动和东亚夏季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夏季降水 赤道 东太平洋 海温 旱涝
下载PDF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from deep sediment layers of the tropical West Pacific warm pool
15
作者 LUO Zhuhua YE Dezan HUANG Xiangl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98-107,共10页
The diversity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from deep layers of deep-sea sediments [ more than 2 m bsf (below seafloor) ] of two sites (WO1 -3 and WPO1 -4) in a tropical West Pacific warm pool region was ch... The diversity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from deep layers of deep-sea sediments [ more than 2 m bsf (below seafloor) ] of two sites (WO1 -3 and WPO1 -4) in a tropical West Pacific warm pool reg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culture-independent sampl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ominant clones from both sites were related to Grampositive spore forming genus, Desulfotomaculum, which accounted for 36.8% of all the sequencing clones from Site WP01 - 3 and 62.8% from Site WP01 -4. However, the other SRB group which was generally reported to be predominant in the deep-sea sediments of other regions, δ- subclass of the proteobacteria was found to be in very low percentages. Therefore, it could be speculated that there existed a unique chemical environment in the deep-sea sediment of this warm pool region. When comparing the Desulfotomaculum sp. related sequences from both sites, it was revealed that though the Desulfotomaculum-like sequences from Site WP01 -3 were more diverse than those from Site WP01 -4, all these sequences from both sites showed high similarity and formed a new phylogenetically homogeneous cluster in the Desulfotomaculum genus which had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 Successful enrichment of SRB was only achieved from samples of Site WP01 -4 and the sequence analysis of culture-dependent samples further confirmed the dominance of Desulfotomaculum genus. But Desulfotomaculum-related sequences from culture-dependent and culture-independent samples belonged to two different clusters respectively. This difference showed the choice of cultivation to the microorg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deep sediment tropical west pacific warm pool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360ka来上部水体的演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帅 李铁刚 +3 位作者 常凤鸣 王海霞 熊志方 俞宙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6,共10页
通过对Ontong Java海台KX97322-4孔浮游有孔虫的定量统计、氧同位素分析以及对各指标的频谱分析,揭示了近360ka来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及上部水体垂向结构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MIS10期以来暖池核... 通过对Ontong Java海台KX97322-4孔浮游有孔虫的定量统计、氧同位素分析以及对各指标的频谱分析,揭示了近360ka来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及上部水体垂向结构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MIS10期以来暖池核心区表层种G.ruber和次表层种N.dutertrei的氧同位素都表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表层水体和次表层水体在大尺度上都总体上受高纬冰盖涨缩影响,次表层水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上层水体结构变化具有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温跃层深度在MIS10-MIS8期变深,MIS8-MIS7/8期迅速变浅,MIS7/8以后逐渐变深,进入末次冰期后逐渐变浅趋于稳定波动。频谱分析还表明暖池核心区上层水体性质变化受高纬和热带因素共同作用,与大洋环流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池核心区 浮游有孔虫 氧同位素 温跃层 上部水体演化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Ontong Java海台古菌多样性研究
17
作者 春梅 萨仁高娃 +3 位作者 李保华 李铁刚 莫内 于心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68-1376,共9页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表层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应用16S rDNA文库技术对KX08-973-22站位(取名为CWP)水体样构建基因文库,得到了561个克隆,经分析处理后得到50个OUT(OperationalTaxoni mic Units)。通过对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表层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应用16S rDNA文库技术对KX08-973-22站位(取名为CWP)水体样构建基因文库,得到了561个克隆,经分析处理后得到50个OUT(OperationalTaxoni mic Units)。通过对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及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果:本次研究中的古菌类群都属于广古菌(Euryarchaeota)和泉古(Crenarchaeota)。广古菌以marine group II(MG II)(49.0%)为主,marine group III(MGIII)占一小部分(5.7%)。泉古菌以Marine Group I(MG I)为主(45.1%),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MCG)占极少数(0.2%)。本次研究的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表层古菌多样性不高,群落结构在小尺度上存在垂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 古菌 多样性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深海沉积物中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基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宁 赵晶 +1 位作者 王玉桥 曾润颖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86,共9页
提取西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样品总DNA,利用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DSR)和甲基辅酶M还原酶(MCR)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对沉积物样品中这两类功能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该沉积物中的dsrAB基因分别来源于δ-变形菌... 提取西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样品总DNA,利用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DSR)和甲基辅酶M还原酶(MCR)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对沉积物样品中这两类功能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该沉积物中的dsrAB基因分别来源于δ-变形菌中的6个属,其中最多的是脱硫弧菌属和脱硫杆状菌属;mcrA基因均来源于产甲烷古菌,其中主要是甲烷微菌。这些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上都处于相对独立的分支。此外,还有较多的dsrAB,mcrA基因来源于未知的新属或新种。这些结果表明该海区沉积物中由微生物参与的硫和甲烷循环比较活跃,而且其中可能存在多种新的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深海沉积物 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