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及保存条件分析:以XD1井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敏 张林炎 +2 位作者 王宗秀 董会 朱永刚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16-3627,共12页
为了获得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特征,通过对XD1井储层裂缝统计,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测试以及寒武纪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XD1井裂缝发育,以高角度剪切缝为主,裂缝大部分被方解石充填.液相包裹体成分以H2O和CH4为主... 为了获得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特征,通过对XD1井储层裂缝统计,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测试以及寒武纪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XD1井裂缝发育,以高角度剪切缝为主,裂缝大部分被方解石充填.液相包裹体成分以H2O和CH4为主,气相包裹体成分含有CO2、H2S、CH4、N2和H2.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显示出较大差异性,从168~293℃均有分布,且大致划分为3个区间:168~175℃低温区、185~227℃中温区和244~293℃高温区,反映出页岩气成藏具有多期次成藏的特点,大部分晚期次生包裹体处于中温区,且CH4含量较高,因此页岩气主要成藏期为晚期次生聚集成藏.获得有效碎屑锆石年龄数据178组,年龄值变化范围在2 638~330 Ma区间内,主要集中在2 638~2 010 Ma、1997~1516 Ma、1450~904 Ma、890~722 Ma和699~330 Ma的5个时间段,说明XD1井经历多期构造改造.XD1井页岩气具有生烃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多期的构造运动产生大量裂缝和破裂带,导致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破坏,造成了页岩气的散失,因此,鄂西地区优选页岩气有利勘探区重点是寻找构造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地区 XD1井 裂缝特征 流体包裹体 碎屑锆石 地质年代学
原文传递
鄂西震旦系灯影组白鸡河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雷义均 伍齐学 +1 位作者 刘圣德 雷天赐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7年第3期37-42,共6页
在鄂西震旦系白云岩地层中,新发现了白鸡河锌矿床、凹子岗铅锌矿床、冰洞山铅锌矿床。白鸡河锌矿床矿石成分简单,富锌贫铅;矿石结构主要为细晶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变化大,存在角砾状、浸染状、纹层状、条带状及"雪顶"构造... 在鄂西震旦系白云岩地层中,新发现了白鸡河锌矿床、凹子岗铅锌矿床、冰洞山铅锌矿床。白鸡河锌矿床矿石成分简单,富锌贫铅;矿石结构主要为细晶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变化大,存在角砾状、浸染状、纹层状、条带状及"雪顶"构造;成矿温度低,白云石化交代角砾岩作用普遍;矿石硫同位素为重硫,值域很宽,闪锌矿与方铅矿在相对封闭环境沉淀。矿床地质特征可与MVT型铅锌矿床相类比,成因为碳酸盐岩容矿的后生沉积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白云岩 白鸡河锌矿床 地质特征 后生沉积铅锌矿床 鄂西
下载PDF
恩施州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9
3
作者 覃章梁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0-133,共4页
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恩施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重大战略选择。恩施州应以"主角"的身份,从理念思路、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文环境等五个方面对接,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恩施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重大战略选择。恩施州应以"主角"的身份,从理念思路、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文环境等五个方面对接,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视阈下发展恩施旅游新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 恩施州
下载PDF
鄂西沉积铁矿含矿盆地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秦元奎 杨宏伟 +1 位作者 吴义松 姚敬劬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6期741-748,共8页
鄂西沉积铁矿含矿盆地为一断陷盆地,其周边被襄广、江南和武陵断裂所控制。盆内发育一套由泥盆系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组成的滨海相沉积,海侵和海退岩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在含矿岩系中共有4层铁矿产出(Fe1-Fe4),Fe1矿层和... 鄂西沉积铁矿含矿盆地为一断陷盆地,其周边被襄广、江南和武陵断裂所控制。盆内发育一套由泥盆系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组成的滨海相沉积,海侵和海退岩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在含矿岩系中共有4层铁矿产出(Fe1-Fe4),Fe1矿层和Fe2矿层产于海侵体系域中,Fe3矿层、Fe4矿层产于高水位体系域中,其中以Fe3矿层规模最大,品位最高,是铁矿勘查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铁矿 盆地分析 含矿层序
下载PDF
鄂西志留系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旭兵 王令占 +1 位作者 王传尚 赵小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2-277,共6页
通过对鄂西地区志留纪罗惹坪组调查,发现在宜昌分乡一带,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主要为一套生物礁灰岩,产大量的单体或群体珊瑚化石;长阳杉沱湾,长阳乐园以及宜都梯子口一带主要为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瘤状灰岩组成;而在西侧的建始细... 通过对鄂西地区志留纪罗惹坪组调查,发现在宜昌分乡一带,罗惹坪组底部碳酸盐岩主要为一套生物礁灰岩,产大量的单体或群体珊瑚化石;长阳杉沱湾,长阳乐园以及宜都梯子口一带主要为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瘤状灰岩组成;而在西侧的建始细砂—羊死岩一带碳酸盐岩消失,主要沉积碎屑岩,为灰色薄层细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发育水平层理以及沙纹层理。通过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宜昌分乡一带为礁滩相沉积环境,长阳杉沱湾—长阳乐园一带以及宜都梯子口一带为礁前相沉积环境,建始细砂—羊死岩一带为浅海碎屑岩相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礁滩相 浅海碎屑岩相 罗惹坪组 志留系 鄂西
原文传递
中国湖北秭归县庙河村早寒武世天竺山段的硅化微体化石(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尹崇玉 高林志 邢裕盛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88,共13页
描述了湖北秭归县庙河村寒武系最底那(天竺山段)硅化微体化石13属16种,并论述了其地层意义。所有微体化石皆见于燧石切片中。此组合含大量小个体的具刺疑源类,以Micrhystridium ampliatum Wang为主,并与Paracymatiosphaera spp.,其它球... 描述了湖北秭归县庙河村寒武系最底那(天竺山段)硅化微体化石13属16种,并论述了其地层意义。所有微体化石皆见于燧石切片中。此组合含大量小个体的具刺疑源类,以Micrhystridium ampliatum Wang为主,并与Paracymatiosphaera spp.,其它球形分子Leiosphaeridia,Favososphaeridium,Eoaperturilites及丝状体Obruchevella和Megathrix共生。此地真正的陡山沱组是以含大量的和形态复杂的疑源类及简单的丝状体和球状化石为特征。这两个可靠的微体化石组合的发现和区分对本区及邻区震旦系—寒武系过渡层的划分和地层对比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微体化石 湖北 早寒武世 天竺山段 地层
下载PDF
鄂西“旅游扶贫”发展战略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江美 吴尊华 张丽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961-6963,6983,共4页
鄂西经济发展区域圈指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差,整体发展基础脆弱,且投资来源短缺,脱贫成本和返贫率高,为湖北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 鄂西经济发展区域圈指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差,整体发展基础脆弱,且投资来源短缺,脱贫成本和返贫率高,为湖北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笔者在分析鄂西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与扶贫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鄂西旅游业与扶贫事业联动开发的构想,初步探讨了鄂西旅游与扶贫联动开发的可行性。笔者认为,鄂西旅游业与扶贫事业在功能上存在互补性,鄂西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资源品位高,而旅游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高回报产业,其能使鄂西地区聚集资本、土地、人才、科技等各种生产要素,获得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及城镇化建设。同时提出了扶贫发展的基本策略,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机制,多元化投资、宽领域融资的融资机制,此外,以旅游业为引擎,将旅游扶贫与生态文明村联动发展,辅以社区参与机制,实现旅游和扶贫的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旅游 扶贫 联动开发 策略
下载PDF
鄂西传统书院建筑空间设计研究——以如膏书院为例
8
作者 钟爱萍 王艳 《中外建筑》 2024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选取鄂西最具典型特征的如膏书院,纵向上分析其书院的整体空间规划、空间组合方式及建筑空间的本土特色,横向上将该书院与同类书院进行对比,总结独有特征。由此阐明如膏书院建筑空间的特点和价值,也得出其在建筑空间设计及平面布局等方... 选取鄂西最具典型特征的如膏书院,纵向上分析其书院的整体空间规划、空间组合方式及建筑空间的本土特色,横向上将该书院与同类书院进行对比,总结独有特征。由此阐明如膏书院建筑空间的特点和价值,也得出其在建筑空间设计及平面布局等方面与其他传统书院建筑基本规制的异同。通过对鄂西传统书院建筑空间的剖析与解读,能够更直观地掌握其建筑形式特点,也为日后完善书院建筑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传统书院 建筑空间设计 如膏书院
下载PDF
湖北省宣恩县二叠系孤峰组黑色岩系含矿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曹文胜 傅强 +1 位作者 钟建彪 杨廷安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1年第4期304-309,共6页
黑色岩系是含有机炭(有机炭含量接近或>1%)及硫化物(铁硫化物为主)较多的深灰—黑色的硅岩、碳酸盐岩、泥质岩及其变质岩石的组合体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黑色岩系中的钒、钼、硒等矿产资源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通过... 黑色岩系是含有机炭(有机炭含量接近或>1%)及硫化物(铁硫化物为主)较多的深灰—黑色的硅岩、碳酸盐岩、泥质岩及其变质岩石的组合体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黑色岩系中的钒、钼、硒等矿产资源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通过对鄂西宣恩县二叠系中部孤峰组黑色岩系分布区的区域地质和典型矿床(点)地质特征分析,结合区域物化探资料,对宣恩地区孤峰组黑色岩系的沉积建造、成矿地质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阐述,探讨了二叠系中统黑色岩系的含矿性及其成矿机理,指出了宣恩县的北东部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有找矿前景,并提出了水田坝、铁厂坡、石砂坪、范家坪及卡璜梁5个成矿远景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峰组 黑色岩系 含矿性 远景预测 鄂西
下载PDF
基于ETM+影像的鄂西-湘西地区铅锌矿遥感找矿远景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劲松 邹先武 +3 位作者 田成富 雷天赐 崔森 夏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6,共7页
鄂西-湘西地区铅锌矿是上扬子地块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层和构造密切相关。以Landsat-7 ETM+融合图像为数据源对该地区地层和构造遥感解译发现:鄂西北部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环形构造的周缘;湘西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南部环... 鄂西-湘西地区铅锌矿是上扬子地块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层和构造密切相关。以Landsat-7 ETM+融合图像为数据源对该地区地层和构造遥感解译发现:鄂西北部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环形构造的周缘;湘西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南部环形构造西侧近北东向的线性构造影像区交汇处;鄂西、湘西交界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北东向长条状绿色调影像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区域1∶20万铅锌地球化学异常资料,圈定出了6个铅锌矿找矿遥感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遥感 找矿预测 湘西 鄂西
下载PDF
湖北西部“老鼠嫁女”故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在湖北西部,"老鼠嫁女"故事和民俗风习遍布山乡,自成体系,它是民众生活、文化传统和地方知识的结晶和映照。本文以"老鼠嫁女"故事为中心,兼及其他的鼠故事,从叙事类型、文化要素和信仰主题等方面剖析鄂西"老... 在湖北西部,"老鼠嫁女"故事和民俗风习遍布山乡,自成体系,它是民众生活、文化传统和地方知识的结晶和映照。本文以"老鼠嫁女"故事为中心,兼及其他的鼠故事,从叙事类型、文化要素和信仰主题等方面剖析鄂西"老鼠嫁女"故事的风格与特征,及其在民间知识谱系当中的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西部 “老鼠嫁女”故事 民间信仰 地方知识
下载PDF
鄂西典型烟区代表性烟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庄云 武小净 +3 位作者 李德成 徐宜民 王程栋 李建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87,共5页
土壤条件对烟叶香型风格的彰显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土系是系统分类中最低级的基层分类单元。本研究以鄂西的咸丰、利川、兴山和房县为研究区域,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条件、烟叶长势和质量的基础上,在每个地区确定5个典型... 土壤条件对烟叶香型风格的彰显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土系是系统分类中最低级的基层分类单元。本研究以鄂西的咸丰、利川、兴山和房县为研究区域,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条件、烟叶长势和质量的基础上,在每个地区确定5个典型优质烟田,主要通过观察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尝试建立相应的土系。结果表明:1鄂西山区成土因素较为复杂,所调查的20个典型烟田分属人为土、淋溶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归属于4个亚纲、11个土类、13个亚类,可划分为18个土族和19个土系。2鄂西烟田总体上起垄层质地多为壤质,养分含量中等且协调,较适宜优质烟叶种植,但需要增施有机肥和实行等高种植以提高有机质含量和防止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烟田土壤 土系 鄂西
下载PDF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m Supporting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West Hubei
13
作者 陈江美 吴尊华 张丽利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7期60-65,共6页
West Hubei Circle referred to the eight cities and prefectures which were Xiangfan,Jingzhou,Yichang,Shiyan,Jingmen,Suizhou,Enshi and Shennongjia.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was lagging behind,with... West Hubei Circle referred to the eight cities and prefectures which were Xiangfan,Jingzhou,Yichang,Shiyan,Jingmen,Suizhou,Enshi and Shennongjia.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was lagging behind,with wide poverty area,large impoverished population,poor natural condition and weak development foundation.Owing to lack of investment sources,the poverty-overcoming cost and poverty-returning rate in this area was high.It was the key area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f Hubei Province.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of West Hubei,with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poverty-alleviation as the reference,the author proposed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linkag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poverty-alleviation west Hubei and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and poverty-alleviation.The author considered that tourism and poverty-alleviation could mutually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function.Th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West Hubei were abundant and unique,high in resources taste.And tourism was an industry with high return and intensive capital.It could collect capitals,lands,talents and technologies,win a great deal of human,material,capital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West Hubei,so as the promote the amelioration of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living conditions and urban construction.Meanwhile,the basic strategy of poverty-alleviation was put forward,that is,establishing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with government as the lead and enterprises as the subjects,the financing mechanism of diversified investments and wide-ranging financing.Besides,with tourism as the trigger,tourism supporting for poverty-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cultural village would be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assisted by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o as to realiz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of tourism and poverty-all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hubei TOURISM Poverty-alleviation Link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下载PDF
鄂西珍稀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昌锐 《渝州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73-77,共5页
对湖北西部103种珍稀植物的分布、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保护这些珍稀植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珍稀植物 植物资源保护 种质资源 湖北
下载PDF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营销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璟 李均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20-22,共3页
文化营销是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有意识的通过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并且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和沟通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文化营销,不仅有利于... 文化营销是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有意识的通过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并且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和沟通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文化营销,不仅有利于树立旅游圈的品牌,提升旅游圈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为此,应该深入挖掘本地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明确各地区的文化定位;精心设计旅游产品;努力提升服务品质和全面展开整合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文化营销 营销策略
下载PDF
鄂西修学旅游开发探讨
16
作者 杨崇君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9,共4页
修学旅游是现今国际比较流行、国内开始盛行的一种旅游形式,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在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背景、优势及意义,阐述了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思路、策略以及修学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鄂西 修学旅游 旅游开发策略
原文传递
鄂西山地的酸性棕壤和灰棕壤形成条件及理化性质
17
作者 阳海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6-174,共9页
根据鄂西山地的自然成土条件,分析了酸性棕壤、灰棕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主要理化性质和粘土矿物组成,结果表明:酸性棕壤和灰棕壤同属于亚热带中山上部或亚高山中上部冷湿条件下形成的森林土壤。其理化性质与我国北方同类土壤又有较... 根据鄂西山地的自然成土条件,分析了酸性棕壤、灰棕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主要理化性质和粘土矿物组成,结果表明:酸性棕壤和灰棕壤同属于亚热带中山上部或亚高山中上部冷湿条件下形成的森林土壤。其理化性质与我国北方同类土壤又有较大差别。酸性棕壤分布在中山上部,居暗黄棕壤之上,分布高度为鄂西南高于鄂西北,是亮针叶阔叶落叶林带的森林土壤;灰棕壤分布在神农架亚高山上部,海拔2500m以上,植被为暗针叶林带,其土壤形成的环境比酸性棕壤更为冷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酸性棕壤 灰棕壤 形成条件 性质
下载PDF
鄂西白果园地区层状斜长角闪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闫浩 皮道会 黄志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8,共6页
对鄂西白果园地区新发现的层状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洋中脊玄武岩,形成于超俯冲带环境,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可与庙湾岩组对比。该斜长角闪岩的发现证实扬子板块北缘在罗迪尼亚(... 对鄂西白果园地区新发现的层状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洋中脊玄武岩,形成于超俯冲带环境,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可与庙湾岩组对比。该斜长角闪岩的发现证实扬子板块北缘在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中可能与澳大利亚比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斜长角闪岩 白果园 鄂西
下载PDF
鄂西渝东区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邓模 吕俊祥 +4 位作者 潘文蕾 翟常博 闻涛 朱义清 杨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通过对鄂西渝东区盖层展布及封盖性能、主要断层封闭性和钻井地层水化学环境等的分析认为,该区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性。石柱复向斜主体因盖层完整、特别是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岩盖层连片分布且断裂构造不发育而保存条件最好;方斗山、齐岳... 通过对鄂西渝东区盖层展布及封盖性能、主要断层封闭性和钻井地层水化学环境等的分析认为,该区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性。石柱复向斜主体因盖层完整、特别是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岩盖层连片分布且断裂构造不发育而保存条件最好;方斗山、齐岳山潜伏构造保存条件较好,但位于西侧的方斗山潜伏构造要好于齐岳山潜伏构造;复背斜主体因区域大断层的开启及区域盖层的剥蚀而保存条件较差;利川复向斜南部盖层较完整,保存条件较好,而北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构造 断层封闭 盖层展布 保存条件 鄂西渝东
下载PDF
鄂西-三峡地区的古人类资源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武 高星 +2 位作者 裴树文 武仙竹 黄万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4-521,共8页
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长阳人化石以来,迄今在鄂西-三峡地区已经发现了至少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时代跨越了整个更新世时期,尤其以更新世中、晚期人类化石最为丰富。除人类化石外,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艺术品... 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长阳人化石以来,迄今在鄂西-三峡地区已经发现了至少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时代跨越了整个更新世时期,尤其以更新世中、晚期人类化石最为丰富。除人类化石外,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艺术品、装饰品等人类活动遗存,以及与古人类伴生的动物化石。近年的野外发掘及实验室研究证明鄂西-三峡地区更新世中期以来一直是古人类生存与繁衍昌盛的区域,该地区丰富的古人类资源对研究与中国古人类演化有关的一系列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演化 人类化石 更新世 鄂西-三峡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