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主立井井口及井底工艺布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宁 《煤矿机械》 2017年第7期119-121,共3页
针对煤矿主立井井口、井底设备工艺布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更加简单、合理、实用性的布置。并以温家庄矿井主立井为例,分析井口过卷保护装置的选型计算、工艺布置、卸载方式;井底过放保护装置的选型计算、定量装载方式、清理撒煤... 针对煤矿主立井井口、井底设备工艺布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更加简单、合理、实用性的布置。并以温家庄矿井主立井为例,分析井口过卷保护装置的选型计算、工艺布置、卸载方式;井底过放保护装置的选型计算、定量装载方式、清理撒煤工艺布置等。矿井主立井已于2010年底投产运行,在这7 a时间里,运行平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提升 井口卸载 过卷过放 井底装载
下载PDF
井口导管水平承载力循环退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腾 尉文山 王保计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6-181,共6页
针对黏土强度的扰动退化机理,采用累积位移建立p-y曲线的循环退化效应,并在ANSYS中建立循环p-y曲线用户单元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井口导管水平承载力退化机理研究,分析循环幅值、循环次数以及风暴海况对导管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黏土强度的扰动退化机理,采用累积位移建立p-y曲线的循环退化效应,并在ANSYS中建立循环p-y曲线用户单元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井口导管水平承载力退化机理研究,分析循环幅值、循环次数以及风暴海况对导管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p-y曲线用户单元的土反力随累积位移逐渐衰减至稳定值,循环位移幅值越大,土反力衰减越快;在循环位移荷载作用下,导管最大弯矩、水平承载力随循环次数不断减小至稳定值,且循环位移幅值越大衰减越显著;风暴海况会加剧管周土体强度的退化,风暴下导管水平承载力降低19.2%,风暴海况后导管水平承载力明显小于正常海况情况。本文研究成果对井口导管的安全受力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口导管 水平承载力 循环荷载 退化机理 P-Y曲线
下载PDF
海洋钻井套管安全下放速度计算模型研究
3
作者 刘宝生 杨进 +5 位作者 孟炜 胡南丁 仝刚 侯泽宁 李磊 张东昱甫 《石油科学通报》 2017年第4期519-526,共8页
由于海上探井泥线以上的井筒结构为长细杆结构,下套管时过大的冲击载荷常常会造成井口损坏或井筒失稳,确定套管极限下放速度是安全作业控制的关键。本文从探井井身结构的特征入手,开展了井口与井筒管柱的整体受力分析。基于压杆稳定性理... 由于海上探井泥线以上的井筒结构为长细杆结构,下套管时过大的冲击载荷常常会造成井口损坏或井筒失稳,确定套管极限下放速度是安全作业控制的关键。本文从探井井身结构的特征入手,开展了井口与井筒管柱的整体受力分析。基于压杆稳定性理论,建立了探井作业条件下井口和井筒承载力计算模型。利用能量守恒定理,建立了坐挂套管条件下冲击载荷的计算模型。以隔水导管承载力、井口结构强度、井筒失稳和薄弱地层破裂压力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套管最大下放速度计算模型。以渤海海上典型探井为例,结合地层土质参数与钻井作业工况,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套管下放速度对井口载荷及井筒稳定性的影响。经海上探井的现场应用与实践证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对海上钻井设计和现场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井 套管 下放速度 井口载荷 井筒稳定性 地层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测量柱塞的井底流压连续监测及应用
4
作者 漆世伟 翟中波 +1 位作者 王波 杨卫刚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10期62-66,共5页
为了连续监测井底流压,为井区压力监测、气井生产及排水采气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数据,以井区柱塞井为研究对象,依托井下多参数测量柱塞内置的压力、温度和加速度传感器,经过内置算法得到柱塞运行过程中沿井筒的温度和压力分布... 为了连续监测井底流压,为井区压力监测、气井生产及排水采气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数据,以井区柱塞井为研究对象,依托井下多参数测量柱塞内置的压力、温度和加速度传感器,经过内置算法得到柱塞运行过程中沿井筒的温度和压力分布,并对获取的井底流温和流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柱塞运行过程中沿井筒的温度和压力分布,有助于分析气井积液和井下压力等生产状况。获取的流温流压数据准确可靠,Y4-3井使用井下多参数测量柱塞实施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后,套压下降速度缓慢,平均降速为0.0019MPa/d,年下降0.6935MPa;井底流压下降速率为0.0004MPa/d,低于井口套压的压降速率。井口套压的下降速率和井底流压下降速率并不一致,前者是后者的4.75倍,井口套压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反映井底流压的变化,原因在于环空的积液量情况未知且较难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测量柱塞 井底流压 井口套压 压降速率 排水采气 积液
下载PDF
基于井口数据的气井产量计算方法
5
作者 常彦荣 张亮 +4 位作者 李治平 徐文龙 王晓荣 李彦彬 马海宾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对于井场建设采用井从式模式的气井,单井井口缺乏流量计量装置,天然气在井丛汇总后统一计量。传统的产量劈分KH方法,考虑因素单一,劈分结果误差较大。目前现场采用测试分离器对单井产气量和产水量进行计量,气井的日产量数据采用每月测... 对于井场建设采用井从式模式的气井,单井井口缺乏流量计量装置,天然气在井丛汇总后统一计量。传统的产量劈分KH方法,考虑因素单一,劈分结果误差较大。目前现场采用测试分离器对单井产气量和产水量进行计量,气井的日产量数据采用每月测试分离器计量数据的方法也不能提供出较为精确的单井产量值。本文采用频次较低的测试分离器测试数据计算一段时间内气井生产较稳定的水气比值和平均地层压力值,推出该稳定期内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在此基础上,以考虑井底积液高度的井底压力为节点,通过联立气水两相井筒压力-温度耦合模型与气水两相二项式产能方程,在已知井口压力、温度及气井生产阶段性气水比和地层平均压力的情况下,可计算出气井的产气量。从而以井组总产量为约束条件,按照计算出的各井产量比例对总产量进行劈分,得到最终的气井产量。本方法在产量计算劈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井口压力、井口温度、井底积液以及在二项式产能方程中涉及到的地层因素等,考虑因素全面,实用性更强,可以为缺乏单井计量装置的气井进行历史拟合、产能评价以及剩余储量评估等提供重要的单井产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组 单井产量 井口数据 井筒积液 产能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