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合金钢焊缝的针状铁素体微观组织 被引量:51
1
作者 黄安国 余圣甫 +2 位作者 谢明立 李志远 张国栋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48,共4页
针对X70管线钢多道焊焊缝金属,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了热模拟试验,对焊缝金属中初生针状铁素体组织及其与非金属夹杂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历二次热循环后感生形核的针状铁素体组织进行了SEM及TEM分析。结果表明,针状铁素体边界存... 针对X70管线钢多道焊焊缝金属,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了热模拟试验,对焊缝金属中初生针状铁素体组织及其与非金属夹杂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历二次热循环后感生形核的针状铁素体组织进行了SEM及TEM分析。结果表明,针状铁素体边界存在着一层富碳的薄膜,其长大既存在切变转变的特征,同时也伴随着C原子的扩散过程。共感生成的二次针状铁素体是在初生针状铁素体基体的高密度位错处形核并以一定的速度迅速长大到有限的尺寸。初生针状铁素体和共感形核针状铁素体都是在奥氏体晶内形核、长大,都具有细化奥氏体晶粒、提高多道焊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韧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焊缝金属 针状铁素体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性能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俊旺 王文先 +2 位作者 黄延平 王保东 刘旭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采用PASTAT30型恒电位仪测试了SUS316奥氏体不锈钢钨极氩弧焊TIG,熔化极氩弧焊MIG和钨极氩弧焊加填丝TIG+M焊缝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9.8%H2SO4溶液中,母材及焊缝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母材>TIG+M... 采用PASTAT30型恒电位仪测试了SUS316奥氏体不锈钢钨极氩弧焊TIG,熔化极氩弧焊MIG和钨极氩弧焊加填丝TIG+M焊缝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9.8%H2SO4溶液中,母材及焊缝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母材>TIG+M焊缝>MIG焊缝>TIG焊缝,在质量分数5.0%HCl溶液中为母材>MIG焊缝>TIG+M焊缝>TIG焊缝,由此可知TIG焊缝金属的抗腐蚀能力最弱。由Tafel曲线可知,SUS316奥氏体不锈钢在H2SO4溶液中的钝化区间较长,在HCl溶液中的钝化区间很短暂,所以不锈钢在盐酸溶液比硫酸溶液中抗腐蚀性能差。晶间腐蚀试验结果与9.8%H2SO4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SUS316 氩弧焊 焊缝金属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低碳低合金钢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3
作者 杜则裕 张德勤 田志凌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67-71,共5页
低碳低合金钢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基本上包括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侧板条铁素体、少量的粒状贝氏体和马氏体。分析了这些组织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是影响焊缝金属组织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各种组织的形核位... 低碳低合金钢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基本上包括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侧板条铁素体、少量的粒状贝氏体和马氏体。分析了这些组织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是影响焊缝金属组织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各种组织的形核位置。低碳低合金钢焊缝金属最理想的组织是获得大于65 % 的针状铁素体,其平均板条尺寸约为1 μ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焊缝金属 显微组织 针状铁素体
下载PDF
690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 被引量:34
4
作者 娄宇航 肖红军 +3 位作者 彭云 王爱华 田志凌 彭增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为探讨690 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关系,采用手工电弧焊(SMAW)和埋弧焊(SAW)获得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经过拉伸、冲击、弯曲试验及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对两种焊接方法的接头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讨690 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关系,采用手工电弧焊(SMAW)和埋弧焊(SAW)获得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经过拉伸、冲击、弯曲试验及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对两种焊接方法的接头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焊接方法的焊缝组织主要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针状铁素体,粗晶区为粗大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焊缝中含有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球形夹杂物;两种焊接方法所得焊接接头都具有较高力学性能,-50℃的冲击断口形貌为韧窝、准解理混合型;埋弧焊焊缝冲击韧性低于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熔合线处冲击吸收功小于埋弧焊,但随距熔合线距离增加其值增加更快.显微组织和夹杂物是影响接头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织 焊缝 热影响区 夹杂物 焊接接头性能
下载PDF
焊缝腐蚀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被引量:32
5
作者 赖春晓 《全面腐蚀控制》 2004年第6期10-12,共3页
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由于熔化过程而导致焊缝切面上金属成分和显微结构上的微小差别,引起不同区域之间的电化学电位的不同,造成了惰性最小的元素的优先溶解的电池作用而受到了腐蚀。本文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防止方法。
关键词 焊缝腐蚀 焊缝金属 焊缝切面 电化学电位 防腐方法
下载PDF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的针状铁素体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德勤 雷毅 刘志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系统地分析了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对夹杂物粒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阐述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核位置。结果表明 ,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是影响针状铁素体 (AF)的主要因素 ,应力对焊缝金属相变的... 系统地分析了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对夹杂物粒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阐述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核位置。结果表明 ,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是影响针状铁素体 (AF)的主要因素 ,应力对焊缝金属相变的影响很小。焊缝金属中约有 6 0 %夹杂物的粒径都小于 0 .6 μm ,只有不足 10 %的夹杂物粒径大于 1 0 μm ,约有 94 %以上提供针状铁素体 (AF)形核的夹杂物的粒径为 0 .2~ 0 .6 μm。微合金钢焊缝金属最理想的组织是获得大于 6 5 %的针状铁素体 ,其平均板条尺寸约为 1μm。AF在原奥氏体晶内合适粒径的夹杂物上形核长大 ,在较粗大的原奥氏体晶粒和夹杂物粒径大于 2 μm条件下 ,焊缝金属可得到大量的AF。AF在夹杂物上形核机理有 3种 :形核剂与核心共格界面形核机理、高能惰性基体形核机理及高应变能区形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焊缝金属 针状铁素体 形成条件 夹杂物 粒径
下载PDF
Ti-V-Nb微合金钢第二相粒子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茂爱 武传松 +2 位作者 杨敏 唐逸民 吴人洁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利用萃取复型技术,对Ti-V-Nb微合金钢母材、焊缝及模拟粗晶区中第二相粒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材中的粒子为含有Ti,V,Nb的碳氮化合物复合粒子,其尺寸均在100nm以下;粒子的形状不规则,不同粒子具有不同的成分,焊接过程中,溶池中的碳... 利用萃取复型技术,对Ti-V-Nb微合金钢母材、焊缝及模拟粗晶区中第二相粒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材中的粒子为含有Ti,V,Nb的碳氮化合物复合粒子,其尺寸均在100nm以下;粒子的形状不规则,不同粒子具有不同的成分,焊接过程中,溶池中的碳氮化合物粒子绝大部分发生溶解,溶解到溶池中的Ti通过冶金反应生成TiO,TiO与溶池中的其它脱氧(脱硫)产物结合成尺寸较大的夹杂物;而溶解到溶池中的Nb及V未重新析出。分析表明,TiO位于夹杂物的表面,且其附近一般有MnAl_2O_4相,两者具有相同晶体位向,焊接热循环后,焊接粗晶区中仍保留了较多的粒子,但粒子尺寸显著增大,粒子的形状由母材中的不规则状变为方形,粒子的Ti含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V-Nb微合金钢 第二相粒子 焊接热循环 焊缝 粗晶热影响区 焊接接头
下载PDF
Evolution and Coarsening of Carbides in 2.25Cr-1Mo Steel Weld Metal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Tempering 被引量:22
8
作者 TAO Peng ZHANG Chi +1 位作者 YANG Zhi-gang Takeda Hiroyuki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4-78,共5页
Transformation and coarsening of carbides in 2.25Cr-lMo steel weld metal during tempering at 700 ℃ fo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ranging from 1 to 150 h were exam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 Transformation and coarsening of carbides in 2.25Cr-lMo steel weld metal during tempering at 700 ℃ fo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ranging from 1 to 150 h were exam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3C carbid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s-welded specimens and when tempered, the precipitate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M3C, M7C3, and M23C6 carbides. A sequence for corresponding carbide transformation during tempering with initial precipitation of M3 C and the subsequent precipitation of M7 C3 and M23 C6 was proposed. The precipitation of M7C3 with higher chromium content was the main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decrease in coarsening rate of precipitates after prolonged tempering. The decrease in hardness of the tempered specimens agreed well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 weakening of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owing to the coarsening of carb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d metal CARBIDE TEMPERING COARSENING
原文传递
9%Cr-1%Mo耐热钢焊缝金属连续冷却组织转变 被引量:19
9
作者 龙昕 胥永刚 蔡光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利用Formastor-D全自动热膨胀记录仪测定了三种改进型 9%Cr- 1%Mo耐热钢焊缝金属的连续冷却组织转变相图 ,并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各种冷却条件下的组织转变特点。结果表明 ,在很大的冷却范围内 ,三种焊缝金属的奥氏体均只发生... 利用Formastor-D全自动热膨胀记录仪测定了三种改进型 9%Cr- 1%Mo耐热钢焊缝金属的连续冷却组织转变相图 ,并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各种冷却条件下的组织转变特点。结果表明 ,在很大的冷却范围内 ,三种焊缝金属的奥氏体均只发生马氏体转变 ,只有当冷速足够慢时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转变和共析转变。其中 ,含合金元素较少的 2号焊缝金属具有最快的先共析铁素体形成冷速。研究发现 ,三种焊缝金属的奥氏体均形成板条马氏体并具有高位错密度的亚结构 ,马氏体中含有自回火产生的Fe3 C沉淀相 ,马氏体板条间有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先共析铁素体沿原始奥氏体晶粒边界生长 ,形成网状结构。珠光体中的碳化物为粗大的颗粒状M2 3 C6沉淀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金属 连续冷却 组织转变 耐热钢
下载PDF
药芯焊丝焊缝中的夹杂物对针状铁素体形成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余圣甫 石仲堃 +1 位作者 李志远 王杰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系统研究了药芯焊丝焊缝金属中非金属夹杂物尺寸大小和分布规律,用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焊缝金属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形状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药芯焊丝焊缝金属中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长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是Ti、Mn、Si、Al、C... 系统研究了药芯焊丝焊缝金属中非金属夹杂物尺寸大小和分布规律,用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焊缝金属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形状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药芯焊丝焊缝金属中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长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是Ti、Mn、Si、Al、Cu形成的氧硫复合物.焊缝金属中Ni、Mn、Mo的含量和焊接线能量对非金属夹杂物的尺寸大小及化学成分影响很小.药芯焊丝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的形核长大是由于非金属夹杂物有高能惰性界面,以及非金属夹杂物与母相的线膨胀系数有较大差别,在非金属夹杂物附近造成很大应变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芯焊丝 焊缝金属 夹杂物 针状铁素体
下载PDF
热输入对800MPa级超厚板窄间隙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魏金山 齐彦昌 +1 位作者 彭云 田志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4,114,共4页
采用三种热输入进行超厚板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EDS系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热输入对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热输入焊缝金属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M-A组... 采用三种热输入进行超厚板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EDS系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热输入对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热输入焊缝金属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M-A组元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焊缝组织中马氏体含量减少;也使无碳化物贝氏体形核率降低,造成无碳化物贝氏体粗化.并且当贝氏体相变时热输入的增加使碳原子扩散距离变远,促使残余奥氏体形状由膜状向块状转变.另外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焊缝金属强度下降,而冲击韧性对热输入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输入 焊缝金属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的微观组织 被引量:16
12
作者 魏然 吴开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50,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BSD(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分析技术对800MPa级低碳微合金高强度钢的焊缝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针状铁素体以夹杂物为核心形核,该夹杂物主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BSD(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分析技术对800MPa级低碳微合金高强度钢的焊缝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针状铁素体以夹杂物为核心形核,该夹杂物主要是以Al2O3为核心形成的钛氧化物.针状铁素体以夹杂物为核心多维形核呈放射状生长,仅某些方向的针状铁素体晶核迅速长大,生长方向存在取向择优.EBSD分析同样表明针状铁素体晶粒存在取向择优.观察到由同一夹杂物生长,沿同一直线方向背向生长的针状铁素体取向相同,沿不同方向生长的针状铁素体取向不同,说明其沿原奥氏体惯习面生长,并非与夹杂物共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钢 焊缝金属 针状铁素体 背散射电子衍射
下载PDF
2.25Cr-1Mo-0.25V钢焊缝中第二相高温回火转变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陶鹏 张弛 +1 位作者 杨志刚 武田裕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7,共7页
利用TEM和EDX技术,研究了2.25Cr-1Mo-0.25V钢焊缝中第二相在700℃下保温一系列时间段的转变.结果表明,焊后空冷焊缝中的第二相为M_3C,回火过程中第二相主要组成为M_3C+M_7C_3+M_(23)C_6.长时间回火后M_3C发生球化并消失,初期析出的低ω_... 利用TEM和EDX技术,研究了2.25Cr-1Mo-0.25V钢焊缝中第二相在700℃下保温一系列时间段的转变.结果表明,焊后空冷焊缝中的第二相为M_3C,回火过程中第二相主要组成为M_3C+M_7C_3+M_(23)C_6.长时间回火后M_3C发生球化并消失,初期析出的低ω_(Cr)/ω_(Fe)(Cr与Fe的质量比)的M_7C_3是亚稳相,M_(23)C_6只能在较低的回火参数范围内存在,后期形成了ω_(Cr)/ω_(Fe)更高的M_7C_3稳定的第二相.M_3C多呈球状,M_7C_3和M_(23)C_6多为长条状和块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 第二相 碳化物 回火 低合金钢2.25Cr-1Mo-0.25V
下载PDF
Mn/Ni/Mo配比对K65管线钢焊缝金属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学林 董利明 +3 位作者 杨玮玮 张宇 王学敏 尚成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9-660,共12页
以Mn-Ni-Mo-Ti-B为主要合金系,研制出适用于低温服役环境下的高强高韧管线钢埋弧焊丝,并应用于30.8 mm厚K65管线钢现场焊接实验.结果表明,焊缝金属屈服强度达到583~689 MPa,抗拉强度达到714~768 MPa,-40℃冲击功均在90 J以上,焊缝具有... 以Mn-Ni-Mo-Ti-B为主要合金系,研制出适用于低温服役环境下的高强高韧管线钢埋弧焊丝,并应用于30.8 mm厚K65管线钢现场焊接实验.结果表明,焊缝金属屈服强度达到583~689 MPa,抗拉强度达到714~768 MPa,-40℃冲击功均在90 J以上,焊缝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匹配.焊丝直径为4.0 mm,适用于四丝双面埋弧焊,效率高,且热影响区(HAZ)低温韧性优异(-40℃冲击功〉100 J).采用OM,TEM和Le Pera方法对焊缝金属组织的观察表明,焊缝组织主要为精细的针状铁素体、少量的先共析晶界铁素体、侧板条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细小马氏体/奥氏体(M/A)岛状颗粒.焊缝金属中0.2%Mo可以有效抑制先共析晶界铁素体及侧板条铁素体的生成,晶粒细化作用显著.Mn和Ni的适量增加会促进针状铁素体的形成,显著提高焊缝金属低温韧性.但Mn,Ni配比不当而超过某个范围时将会导致马氏体或其它低温相变产物形成,削弱低温韧性.当K65焊缝金属中含(1.5%~2.0%)Mn,(0.9%~1.2%)Ni,(0.2%~0.25%)Mo时,可以使其具有高强度的同时低温冲击韧性优异,且在Mn与Ni配比含量不越过马氏体形成线(Ms线)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加Mn减Ni的方法配比其合金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65管线钢 焊缝金属 热影响区 针状铁素体 马氏体/奥氏体组元 低温冲击韧性
原文传递
低合金钢焊缝金属中的夹杂物及针状铁素体形核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世亮 胡维平 唐伯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90,共10页
近年来,焊缝金属中的夹杂物及它在铁素体形核中的作用受到了许多焊接冶金作业工作者的注意。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堆弧焊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的形核现象,用X 射线微区能潜仪及电子衍射确定了形核夹杂物的相成分和相结构。... 近年来,焊缝金属中的夹杂物及它在铁素体形核中的作用受到了许多焊接冶金作业工作者的注意。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堆弧焊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的形核现象,用X 射线微区能潜仪及电子衍射确定了形核夹杂物的相成分和相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焊缝金属中的夹杂物为多元复相夹杂,而非单相。已确定的夹杂物相有a-MnS、TiO、Al_2O_3-MnO(锰尖晶石)和3MnO·Al_2O_3·3Sio_2(锰铝榴石)等。夹杂物作为惰性介质表面成为针状铁素体的核心,从而降低了形核的能垒。这种形核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多个铁素体在同一夹杂物上的“多维形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焊缝 夹杂物 铁素体
下载PDF
800MPa级高强钢焊缝金属热处理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晓兵 何长红 +3 位作者 彭云 田志凌 郑保忠 赵秀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1-104,共4页
在10Ni5CrMoV高强结构钢焊接中,为了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焊后需要进行热处理来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试验采用富氩气体保护焊焊接10Ni5CrMoV钢,分析了不同调质热处理工艺下焊缝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焊态的组... 在10Ni5CrMoV高强结构钢焊接中,为了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焊后需要进行热处理来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试验采用富氩气体保护焊焊接10Ni5CrMoV钢,分析了不同调质热处理工艺下焊缝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焊态的组织主要是贝氏体、少量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调质热处理后焊缝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焊缝中残余奥氏体减少,马氏体中碳化物析出长大并有球化趋势。调质态焊缝金属的强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而韧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镍基合金焊缝金属热裂纹及接头强韧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栗卓新 王恒 +3 位作者 TILLMANN Wolfgang 李伟 张天理 李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67-1274,共8页
综述了镍基合金焊缝金属在热裂纹及接头强韧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得出:1)焊丝中添加Nb、Al、Ti、Ce等合金元素可降低焊缝金属高温失塑裂纹敏感性,添加Mn和Mg可抑制S、P、Si、Bi等低熔点化合物的生成,控制药芯组成中TiO2、SiO2、ZrO2、M... 综述了镍基合金焊缝金属在热裂纹及接头强韧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得出:1)焊丝中添加Nb、Al、Ti、Ce等合金元素可降低焊缝金属高温失塑裂纹敏感性,添加Mn和Mg可抑制S、P、Si、Bi等低熔点化合物的生成,控制药芯组成中TiO2、SiO2、ZrO2、MnO2等造渣剂之间比例关系,有助于提高焊缝金属抗热裂纹性;2)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可有效避免焊缝金属热裂纹的产生,其中,激光焊、电子束焊等新型焊接工艺对焊缝金属热裂纹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3)采用固溶+双级时效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可改善焊接接头的强韧性,焊丝中添加Al、Ti、Nb、Mo、Mn等合金元素可提高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但随着Mn质量分数的增加,接头冲击韧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焊缝金属 热裂纹 接头强韧性
下载PDF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夹杂物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德勤 田志凌 杜则裕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60,共5页
通过对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夹杂物的研究发现 :夹杂物数量在焊缝中心最多 ,而在熔合线附近最少 ;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 ,夹杂物平均尺寸增大。约有 6 0 %夹杂物的平均尺寸都小于 0 .6 μm,而大于 1.0 μm的不足 10 %。夹杂物是由多个物... 通过对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夹杂物的研究发现 :夹杂物数量在焊缝中心最多 ,而在熔合线附近最少 ;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 ,夹杂物平均尺寸增大。约有 6 0 %夹杂物的平均尺寸都小于 0 .6 μm,而大于 1.0 μm的不足 10 %。夹杂物是由多个物相组成的复合物 ,组成夹杂物的物质 :Mn O2 、3Mn O· Al2 O3· Si O2 、Ti N、Ca O· 2 Al2 O3、Si O2 、Ca O· 2 Ti O2 和 θ- Al2 O3等。提供针状铁素体 (AF)形核的夹杂物尺寸约 93 %以上都集中在 0 .2~ 0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焊缝金属 夹杂物 热输入 焊接 针状铁素体
下载PDF
电磁搅拌对2219Al-Cu合金焊缝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成刚 国旭明 +1 位作者 洪张飞 钱百年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77-1081,共5页
2219Al-Cu合金进行脉冲MIG焊时,加入电磁搅拌可降低焊缝处固-液界面前沿液相的温度梯度,增加非均质形核率,促使粗大、方向性很强的柱状晶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沿晶界和枝晶间分布的α(Al)-CuAl_2共晶均匀化;提高了焊缝中Cu元素分布均匀性... 2219Al-Cu合金进行脉冲MIG焊时,加入电磁搅拌可降低焊缝处固-液界面前沿液相的温度梯度,增加非均质形核率,促使粗大、方向性很强的柱状晶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沿晶界和枝晶间分布的α(Al)-CuAl_2共晶均匀化;提高了焊缝中Cu元素分布均匀性,形成高密度的GP区,促进θ′相非均质形核.电磁搅拌使接头抗拉强度由296.4MPa增加到326.0MPa,接头系数由63%上升到70%,延伸率由4.7%增加到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搅拌 焊缝 α(Al)-CuAl2共晶
下载PDF
650℃时效条件下HR3C钢焊缝金属组织与韧性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忠文 李新梅 +1 位作者 杜宝帅 魏玉忠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109,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并通过冲击试验,研究了650℃时效条件下HR3C钢焊缝金属的组织和冲击韧性变化。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组织为γ+析出相,其主要析出相种类均为Nb(C,N)、M23C6和富Cu相;随时效时...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并通过冲击试验,研究了650℃时效条件下HR3C钢焊缝金属的组织和冲击韧性变化。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组织为γ+析出相,其主要析出相种类均为Nb(C,N)、M23C6和富Cu相;随时效时间延长,析出相数量不断增加,其中M23C6析出对析出相数量变化起主要作用;时效后焊缝金属的冲击功出现了急剧降低,200 h即达到显著的脆化状态,造成时效脆化的主要原因是时效过程中M23C6析出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 HR3C钢 焊缝 组织与韧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