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负重位DR片全长拼接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评估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静 白雪琴 +2 位作者 赵小春 冯海霞 时克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负重位DR片全长拼接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计划及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行双下肢全长前后位摄片,应用西门子工作站Syngo MultiModality后处理软件多图像进行手动拼接处理,应用PACS系统... 目的探讨下肢负重位DR片全长拼接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计划及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行双下肢全长前后位摄片,应用西门子工作站Syngo MultiModality后处理软件多图像进行手动拼接处理,应用PACS系统对整个下肢骨骼的形态、生理角度、生理力线进行观察及分析;测量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髋-膝-踝角及股骨下角。结果86例行髋关节至踝关节的双下肢全长拼接DR片均能清晰地显示在同一胶片上,且关节变形情况显示完整,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要求。肉眼观察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较术前下肢骨骼形态及生理力线位置均明显改善。髋-膝-踝角及股骨下角术后1周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负重位全长拼接DR片可清晰显示双下肢全长,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全面了解下肢形态、术前术后测量生理力线、术后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全长拼接术 负重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双足负重与非负重位数字化X线摄影对拇外翻畸形角度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刚 孟祥虹 王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拇外翻患者手术前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正位数字化X线摄影(DR)图像学关指标的测量,探讨负重位DR角度测量的重要性。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纳入15名(20例)成人拇外翻患者的负重与非负重正位X线片,于术前测量患者拇外翻角、第... 目的通过对拇外翻患者手术前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正位数字化X线摄影(DR)图像学关指标的测量,探讨负重位DR角度测量的重要性。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纳入15名(20例)成人拇外翻患者的负重与非负重正位X线片,于术前测量患者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第1跖骨远端固定角,比较负重位与非负重位组以上三个角度有无差别。结果负重位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第1跖骨远端固定角均高于非负重位的测量值(负重位拇外翻角:38°±12°,非负重位:35°±11°;负重位第1、2跖骨间角16±4,非负重位:13°±4°;负重位第1跖骨远端固定角:18°±8°,非负重位:15°±8°。结论足负重位角度测量能真实反映患者拇外翻的程度,对于拇外翻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观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拇外翻 负重位 非负重位
下载PDF
基于足负重位CT影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躅外翻相关指标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鹏 钟宗雨 +4 位作者 金泽亚 王均 罗浩天 段浩 何飞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足负重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拇拇外翻相关角度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36足)拇外翻患者,应用Mimics软件对患者足负重位CT图像行拇外翻3D重建.应... 目的 探讨基于足负重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拇拇外翻相关角度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36足)拇外翻患者,应用Mimics软件对患者足负重位CT图像行拇外翻3D重建.应用Mimics软件拟合区域功能自动分析计算生成近节趾骨轴线和第一、二跖骨轴线,并重建第一跖骨远端实际关节面,通过近节趾骨与第一跖骨3D模型进行修正;采用以上解剖学参数实现对拇外翻角(HVA)、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的精确测量.由4名测量者分别使用上述计算机辅助CT建模测量法与常规X线测量法对30例拇外翻患者进行测量,比较各组观察指标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并行Bland-Altman分析一致性.结果 4名测量者采用常规X线法和CT建模重建法测量结果的ICC值分别为0.89和0.91,可靠性优.传统X线测量法测量患者HVA、IMA分别为29.10° ±10.04°、13.98° ±4.38°,CT建模法测量患者HVA、IMA分别为30.02° ±10.62°、13.83° ±4.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传统X线测量法测量患者DMAA为12.57° ±3.96°,CT建模法测量患者DMAA为16.21° ±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tman结果显示对于HVA、IMA角的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较好,DMAA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基于足部模拟负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拇外翻HVA、IMA、DMAA可以精准生成上述3个角的边线,进而实现角度的精确测量;重建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使DMAA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明显优于常规X线测量法.该方法是一种可行、可靠并且精准的测量方法,为拇外翻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拇外翻角 跖骨间角 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 负重位
原文传递
负重位与平卧位磁共振成像对腰椎前凸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凯 李新彤 +3 位作者 过哲 徐黎 冯强强 程晓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96-600,共5页
目的比较负重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平卧位MRI评估腰椎前凸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腰痛患者分别行负重位和平卧位MRI检查,测量腰椎Cobb’s角、四线Cobb’s角、腰骶角、腰椎高度、腰椎前凸距离、腰椎前凸角... 目的比较负重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平卧位MRI评估腰椎前凸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腰痛患者分别行负重位和平卧位MRI检查,测量腰椎Cobb’s角、四线Cobb’s角、腰骶角、腰椎高度、腰椎前凸距离、腰椎前凸角度等参数,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差异。结果24例中,腰椎负重位MRI与腰椎平卧位MRI的腰椎Cobb’s角[(31.05±13.65)°vs.(27.95±11.81)°]、腰椎前凸距离[(2.32±0.75)cm vs.(1.96±0.75)cm]、腰椎前凸角度[(34.58±11.90)°vs.(30.51±11.14)°]、腰椎高度[(16.66±1.34)cm vs.(16.80±1.08)c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Cobb’s角,t=2.647,P=0.014;腰椎前凸距离,t=8.141,P<0.001;腰椎前凸角度,t=4.178,P<0.001,腰椎高度Z=2.015,P=0.044);四线Cobb’s角、腰骶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线Cobb’s角,t=0.656,P=0.519;腰骶角,t=-1.881,P=0.073)。结论腰椎负重位MRI对腰椎前凸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 脊柱前凸 负重 仰卧位
原文传递
数字X线摄影两种检测体位在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生理功能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任勇 母其文 +3 位作者 陈世孝 张福州 聂麟 杜竑兵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两种检测体位在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腰椎生理功能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诊治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118例,分别进行常规卧位腰椎功能位(常规法)和生理负重腰椎功能位(生理负重法)摄...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两种检测体位在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腰椎生理功能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诊治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118例,分别进行常规卧位腰椎功能位(常规法)和生理负重腰椎功能位(生理负重法)摄影。X射线片质量按影像清晰度、伪影分为甲、乙、丙三级。观察比较采用生理负重法与常规法检查的数字X线摄影图像质量、椎体位移程度及椎体椎间成角程度等数据。结果生理负重法检查的甲级、乙级、丙级图像所占比例分别为83.05%、15.25%、13.56%,常规法分别为83.90%、14.41%、13.56%,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法侧卧位检查的椎体位移在L5、S1过屈位为(4.62±0.23)mm、过伸位为(4.94±0.29)mm,明显低于生理负重法检查[过屈位(4.90±0.23)mm、过伸位(5.29±0.28)mm,P均<0.05];常规法侧卧位检查的椎体位移在L4~5过屈位为(4.52±0.24)mm、过伸位为(4.85±0.23)mm,明显低于生理负重法检查[过屈位(4.76±0.29)mm、过伸位(5.17±0.29)mm,P均<0.05]。常规法侧卧位检查的椎体椎间成角在L5~S1过屈位为(11.62±0.25)°、过伸位为(13.54±0.29)°,明显低于生理负重法检查[过屈位(12.71±0.26)°、过伸位(14.57±0.32)°,P均<0.05];常规法侧卧位检查的椎体椎间成角在L4~5过屈位为(10.62±0.28)°、过伸位为(11.56±0.23)°,明显低于生理负重法检查[过屈位(12.09±0.56)°、过伸位(12.59±0.27)°,P均<0.05]。结论生理负重功能位数字X线摄影较常规检查方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更能明确反映腰椎矢状位位移程度、曲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退行性 腰椎生理功能 数字X线摄影 常规卧位腰椎功能位 生理负重腰椎功能位 椎体位移 椎体椎间成角
原文传递
膝关节站立负重位数字X线摄影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耿传阳 郭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站立负重位数字X线摄影(DR)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9月—2023年8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进行X线检查的400例疑似膝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膝关节站立负重位、常规膝关节正侧位DR进行检查,各200例,以临床医生... 目的:探讨膝关节站立负重位数字X线摄影(DR)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9月—2023年8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进行X线检查的400例疑似膝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膝关节站立负重位、常规膝关节正侧位DR进行检查,各200例,以临床医生综合判断结果为评判标准,比较两组诊断膝关节病变的结果、不同类型病变检出准确率、关节间隙变窄程度及膝关节关节面夹角。结果:膝关节站立负重位DR诊断膝关节病变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55;正侧位DR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06。负重位DR诊断不同病变类型的准确率均高于正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位DR对膝关节间隙狭窄的显示更加明显,膝关节关节面夹角大于正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膝关节正侧位DR诊断比较,膝关节站立负重位DR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更高,在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站立负重位 常规膝正侧位 数字X线摄影
下载PDF
双下肢负重位三维CT检查技术与步态分析结合初步应用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朱珊 王植 郭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66-768,F0003,共4页
传统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X线摄片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但新兴的运动医学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面临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成像的选择。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负重位三维CT(WBCT... 传统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X线摄片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但新兴的运动医学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面临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成像的选择。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负重位三维CT(WBCT)成像方法。此技术目前用于全踝关节置换手术计划辅助设计、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对位情况评估、扁平足矫形术后及距下关节融合术后骨质结构分析等。新近研究又将WBCT扫描中获得的骨骼三维模型与先进步态分析技术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证实了这一新技术的可靠性。现对这一技术在骨肌系统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初步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负重位三维CT 骨肌系统影像 非负重位 骨骼三维模型 步态分析
下载PDF
一种小儿足负重水平侧位X射线摄影架的研制
8
作者 李印亮 李伟凯 刘红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98-100,共3页
设计一种小儿足负重水平侧位X射线摄影架。该摄影架主要由辅助站台和伸缩套管组成。辅助站台设置有盛放无线平板探测器的凹槽;伸缩套管垂直固定于辅助站台上,上端固定有供小儿抓扶的扶手。使用该摄影架能避免X射线对小儿家属产生的辐射... 设计一种小儿足负重水平侧位X射线摄影架。该摄影架主要由辅助站台和伸缩套管组成。辅助站台设置有盛放无线平板探测器的凹槽;伸缩套管垂直固定于辅助站台上,上端固定有供小儿抓扶的扶手。使用该摄影架能避免X射线对小儿家属产生的辐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水平侧位 X射线摄影 摄影架 儿童
下载PDF
双下肢全长负重位拼接摄影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余灵光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期10-13,46,共5页
目的探究双下肢全长负重位拼接摄影(DRFS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计划及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接受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并行TKA的患者共50例。对所有患者应用X光机数字化透视摄影X射线系... 目的探究双下肢全长负重位拼接摄影(DRFSF)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前计划及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接受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并行TKA的患者共50例。对所有患者应用X光机数字化透视摄影X射线系统DR,观察资料。结果DRFSF摄片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要求。术前显示膝关节内翻畸形24例、外翻畸形15例、存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例。TKA后较于术前患者下肢骨骼形态及生理力线位置、髋-膝-踝角及股骨下角明显改善(P<0.05)。结论双下肢DRFSF技术能够更为精准、清晰地显示双下肢全长,保障TKA开展,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全长 负重位 膝关节形态 拼接摄影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贵龙 袁宝明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3282-3284,3288,共4页
目的分析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差异,探究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下肢全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X线片拍摄... 目的分析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差异,探究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下肢全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X线片拍摄,测量股骨力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膝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夹角以及关节间隙夹角,比较负重位与非负重位膝内翻角,统计负重位、非负重位股骨力线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观察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和关节间隙夹角与胫骨平台内侧角的相关性,分析负重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与关节间隙夹角的相关性。结果负重位膝内翻角显著大于非负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位股骨力线、非负重位股骨力线、差值均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不相关(P>0.05);负重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差值与关节间隙夹角呈正相关(P<0.05);负重位、非负重位膝内夹角和关节间隙夹角以及各自差值分别与胫骨平台内侧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负重位进行X线拍摄评估的结果更精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而非负重位评估可有效明确韧带松弛程度,对周围软组织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建议纳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线 负重位 非负重位 X线片拍摄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浩 吴红梅 姜玉环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22期181-182,共2页
目的分析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的相关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即2018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7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之前,预先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拍摄下来,给出手术方案。结果手术前后拍摄的双下肢全长... 目的分析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的相关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即2018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7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之前,预先把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拍摄下来,给出手术方案。结果手术前后拍摄的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将患者的下肢负重中力线情况、关节畸形情况直观呈现出来,并且使术后人工膝关节位置更加清晰。结论将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应用到膝关节置换术中,便于提前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术后治疗效果。X线无缝拼接技术成像使双下肢成像一次完成,使患者的关节畸形情况更加直观、清晰,为后续各项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确保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 负重位 X线片 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