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nsport of water in subduction zones 被引量:62
1
作者 ZHENG YongFei CHEN RenXu +1 位作者 XU Zheng ZHANG ShaoB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51-682,共32页
The transport of water from subducting crust into the mantle is mainly dictated by the stability of hydrous minerals in subduction zones. The thermal structure of subduction zones is a key to dehydration of the subduc... The transport of water from subducting crust into the mantle is mainly dictated by the stability of hydrous minerals in subduction zones. The thermal structure of subduction zones is a key to dehydration of the subducting crust at different depths. Oceanic subduction zones show a large variation in the geotherm, but seismicity and arc volcanism are only prominent in cold subduction zones where geothermal gradients are low. In contrast, 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s have low geothermal gradients, resulting in metamorphism in cold subduction zones and the absence of arc volcanism during subduction. In very cold subduction zone where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is very low(?5?C/km), lawsonite may carry water into great depths of ?300 km. In the hot subduction zone where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is high(>25?C/km), the subducting crust dehydrates significantly at shallow depths and may partially melt at depths of <80 km to form felsic melts, into which water is highly dissolved. In this case, only a minor amount of water can be transported into great depths. A number of intermediate modes are present between these two end-member dehydration modes, making subduction-zone dehydration various. Low-T/low-P hydrous minerals are not stable in warm subduction zones with increasing subduction depths and thus break down at forearc depths of ?60–80 km to release large amounts of water. In contrast, the low-T/low-P hydrous minerals are replaced by low-T/high-P hydrous minerals in cold subduction zones with increasing subduction depths, allowing the water to be transported to subarc depths of 80–160 km. In either case, dehydration reactions not only trigger seismicity in the subducting crust but also cause hydration of the mantle wedge.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minor amounts of water to be transported by ultrahigh-pressure hydrous minerals and nominally anhydrous minerals into the deeper mantle. The mantle wedge overlying the subducting slab does not partially melt upon water influx for volcanic arc magmatism, but it is hyd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duction zones Oceanic crust Mantle wedge Thermal structure Hydrous minerals Water transport Arc magmatism
原文传递
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上溯规律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陈荣力 刘诚 高时友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2-317,共6页
该文通过分析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实测资料,揭示了该水道咸潮运动规律及上溯机理,认为潮汐动力与咸潮运动密切相关,盐度梯度力是促进水道内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径流是抑制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咸淡水混合状态随潮差变化而变化,径流下泄形... 该文通过分析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实测资料,揭示了该水道咸潮运动规律及上溯机理,认为潮汐动力与咸潮运动密切相关,盐度梯度力是促进水道内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径流是抑制咸潮上溯的主要动力,咸淡水混合状态随潮差变化而变化,径流下泄形式以及对咸潮的作用效果也随之变化,由此得出调水压咸的合适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上溯 磨刀门水道 盐水楔 咸淡水混合 潮汐 盐度梯度
原文传递
扇形边界条件下的龙门山壳幔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绪本 罗威 +3 位作者 张刚 蔡学林 覃庆炎 罗皓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18-2727,共10页
沿甘肃碌曲—四川龙门山—重庆合川布设了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对龙门山及邻区进行了壳幔电性结构探测,采用更直观合理的扇形边界条件下的反演算法对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二维反演.该剖面电性结果揭示了自北西向南东岩石圈深部的若尔... 沿甘肃碌曲—四川龙门山—重庆合川布设了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对龙门山及邻区进行了壳幔电性结构探测,采用更直观合理的扇形边界条件下的反演算法对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二维反演.该剖面电性结果揭示了自北西向南东岩石圈深部的若尔盖壳幔高阻块体、松潘壳幔低阻带、龙门山壳幔高阻块体和川中壳幔高阻块体电性结构特征;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下方的龙门山壳幔高阻体显示为向北西延伸的楔形构造,推断龙门山及松潘—甘孜地块由于受青藏高原东缘和上扬子地块双向挤压,松潘—甘孜地块地壳物质向龙门山逆冲推覆,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向下向南东俯冲,呈现上扬子地块西缘壳幔高阻楔形体插入青藏高原东缘的态势;初步认为上扬子地块西缘深部以松潘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中新生代以来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长周期大地电磁 扇形边界 电性结构 楔形构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3个潜在领域——来自构造模型的论证 被引量:23
4
作者 管树巍 陈竹新 方世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4,共8页
将定量化构造解析技术引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地震精细解释与三维地质建模中,提出并论证了未来油气勘探的3个潜在领域:①叠加楔形体,主要发育在第2排背斜带核部,由相互叠置的第三系构造楔组成,通常造成同一背斜的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油气... 将定量化构造解析技术引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地震精细解释与三维地质建模中,提出并论证了未来油气勘探的3个潜在领域:①叠加楔形体,主要发育在第2排背斜带核部,由相互叠置的第三系构造楔组成,通常造成同一背斜的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油气水特征;②深层中生界构造,由白垩系和侏罗系内的断层转折褶皱组成,与上覆第三系构造楔是不同层次和不同序次的冲断构造;③横向转换构造,主要发育于第2排背斜带,由相邻背斜之间的构造转换作用形成。上述3类构造的识别和落实应立足于有针对性的地震部署和成像处理,如果埋藏较深,则需要通过建立三维介质模型,基于地层力学结构计算构造内部应变状态,以评估深部储集层构造裂缝发育方位、发育强度和发育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体 深层构造 构造转换带 恢复应变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楔形构造在山前冲断构造位移量消减中的作用——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本亮 管树巍 +4 位作者 陈竹新 John H Shaw 雷永良 王丽宁 赵星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0-897,共8页
介于复活的天山造山带与稳定的准噶尔克拉通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产物,也是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并向北推挤的直接结果。前陆冲断带吸收了来自造山带的水平缩短构造位移量后,克拉通... 介于复活的天山造山带与稳定的准噶尔克拉通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产物,也是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并向北推挤的直接结果。前陆冲断带吸收了来自造山带的水平缩短构造位移量后,克拉通一侧构造趋于稳定。准噶尔盆地南缘与世界上多数前陆冲断带构造地质特征相似,通过区域地震剖面的精细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发现其中的楔形构造非常典型,是前陆冲断带内部冲断构造位移量消减的主要方式之一,控制着前陆冲断带分布范围和变形方式。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主要由南侧的天山造山带向北逆掩冲断,但是大部分冲断构造位移量是通过楔形构造反向传递后消减。紧邻天山北麓的齐古-喀拉扎-昌吉等构造带,山前深部的楔形体沿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向北扩展过程中,部分位移量沿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层向南消减,并切割上覆地层形成第一排背斜带,另一部分位移量则继续向北传递,在断坡位置引发褶皱变形,形成霍-玛-吐第二排构造带和安集海-呼图壁第三排背斜带。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三排构造带中-新生界内部发育多个小型的构造楔型体,这些互相叠置的楔型构造横向延伸不大,加大了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和构造圈闭识别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构造 构造位移量 前陆冲断带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学林 邓明森 魏显贵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10,共10页
首次运用接触应变理论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现象,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提出四川盆地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模式和岩石圈楔入构造的概念。
关键词 接触应变 褶皱构造 楔入构造
下载PDF
论楔入造山作用──以龙门山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蔡学林 魏显贵 +1 位作者 刘援朝 曹家敏 《四川地质学报》 1996年第2期97-102,共6页
本文以龙门山造山带为例,根据对阿尔泰—台湾地学断面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重点讨论了龙门山造山带岩石圈楔状构造的几何结构样式,探讨了碰撞后的陆内造山过程、造山模式及其科学意义。
关键词 推覆构造 楔状构造 龙门山造山带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卸荷失稳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付宝杰 涂敏 高明中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8-1133,共6页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围岩应力场特点,利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煤壁开挖卸荷效应模型,分析了在卸荷应力场作用下煤壁失稳机理。结果表明:煤层开采过程即是对煤岩体的卸荷过程,煤壁围岩应力场将转变为由原始应力、卸荷...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围岩应力场特点,利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煤壁开挖卸荷效应模型,分析了在卸荷应力场作用下煤壁失稳机理。结果表明:煤层开采过程即是对煤岩体的卸荷过程,煤壁围岩应力场将转变为由原始应力、卸荷应力构成的卸荷应力场;在卸荷应力场的作用下,煤壁中的裂纹将以复合型裂纹形式发生失稳、扩展、联合,并逐渐演化为楔形体结构;楔形体的稳定性与顶板压力P0、卸荷力T、结构面交线倾角φ呈反比关系;通过增大护帮力Ph、提高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提高煤体内聚力C等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煤壁片帮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煤壁 卸荷效应 楔形体 失稳模型
原文传递
轻钢结构在国内的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昱 蔡小刚 张华湘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5-57,共3页
通过对轻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及社会市场的大量调研 ,特别对轻钢结构的门式钢架 ,包括塑性设计 ,工型截面屈曲后强度 ,利用楔型构型和变截面构件的设计 ,施工中的应用 ,把中柱设计成摇摆柱 。
关键词 轻钢结构 塑性设计 楔型构件 摇摆柱 蒙皮效应
下载PDF
超大型沉管隧道可逆式主动止水楔形接头的研发建造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凤亮 李家林 刘兆权 《中国港湾建设》 2019年第9期37-41,77,共6页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为可逆式主动止水的倒楔形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重量约6 000 t,位于E29沉管S8节段与E30沉管S1节段之间,管底最低标高-27.937 m,处于半径为5 500 m的曲线段,为超级工程最核心部分。该结构的成功研发与建造,开...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为可逆式主动止水的倒楔形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重量约6 000 t,位于E29沉管S8节段与E30沉管S1节段之间,管底最低标高-27.937 m,处于半径为5 500 m的曲线段,为超级工程最核心部分。该结构的成功研发与建造,开创了国内采用“三明治”钢壳混凝土沉管结构先例,首次成功应用“高流动性混凝土”新工法,世界范围内首次在沉管工程中采用“M形+Lip+GINA”止水带组合顶推系统临时止水,实现了外海深水、深槽水下快速安装、对接,提高了水下施工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施工风险,实践证明该工法安全、环保、高效,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式 主动止水 顶推小梁 楔形 本体结构 最终接头
下载PDF
Sirovision节理岩体遥测系统误差分析与修正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帅 张驰 +1 位作者 安龙 李元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115,共6页
采用Sirovision节理岩体遥测系统进行岩体结构数据分析。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统计结果,首先对该系统的现场测量及数据分析流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该系统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采用该系统进行节理岩体调查和分析时的误差主要来源,并... 采用Sirovision节理岩体遥测系统进行岩体结构数据分析。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统计结果,首先对该系统的现场测量及数据分析流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该系统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采用该系统进行节理岩体调查和分析时的误差主要来源,并将其归纳为拍摄操作误差、控制点坐标误差以及节理识别误差等几类;然后针对不同的误差来源,开展相应的误差标定试验,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调查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措施,实现了对调查分析结果的修正;最后基于修正后的Sirovision节理岩体调查及分析方法对焦家金矿典型岩体进行了岩体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成了岩体三维模型的重构与结构面信息的提取,并将调查分析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修正后的Sirovision节理岩体调查及分析方法获得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能够达到节理岩体调查所需的精度。参照所获取的节理空间分布形态对焦家金矿岩体的不稳定结构(楔形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可为矿山岩体稳定性分级和确保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ovision遥测系统 误差分析与标定 三维模型重构 楔形体结构
下载PDF
锚索退锚机楔形卡紧器结构强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尹中会 顾玉明 +1 位作者 叶国徽 张安宁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86,共3页
通过对楔形卡紧器的力学分析及有限元强度分析,得到了卡紧片厚薄、卡紧片小端伸出长度、卡紧片数量等结构参数对卡紧片所受应力的影响,提出减小卡紧片长度、增加卡紧片厚度、增加卡紧片小端伸出长度来提高楔形卡紧器的性能及可靠性。
关键词 退锚索机 楔形 卡紧器 结构参数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楔形织构对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崔忠承 乌日开西·艾依提 阿依古丽·喀斯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29,共6页
采用基于N-S方程的CFD方法对流体动压润滑状态下的表面织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下楔形结构对表面织构动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何参数对织构的动压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对称及楔形收敛织构的动压性能随深度比的增大呈先增... 采用基于N-S方程的CFD方法对流体动压润滑状态下的表面织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下楔形结构对表面织构动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何参数对织构的动压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对称及楔形收敛织构的动压性能随深度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面积率的增大而增大;而相反的楔形结构使织构表现出相反的动压性能,因此当深度比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楔形发散织构表现出较楔形收敛织构更优的动压性能。此外通过正交模拟得出,相同工况下,对织构动压性能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表面形状>面积率>截面形状>深度比,对负压幅值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深度比>截面形状>表面形状>面积率,为织构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楔形结构 动压润滑 CFD
下载PDF
广义“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正演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逸昆 J.Suppe +1 位作者 贾东 卢华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8-616,共9页
提出了一个广义“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数值模拟方法,并用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该软件能模拟非常复杂的褶皱冲断系统,包括多转折“剪切断层转折褶皱”(multi-bend sbear fault-bend folds)、复合楔体构造(composite wedg... 提出了一个广义“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数值模拟方法,并用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该软件能模拟非常复杂的褶皱冲断系统,包括多转折“剪切断层转折褶皱”(multi-bend sbear fault-bend folds)、复合楔体构造(composite wedge structares)、以及多滑脱层褶皱冲断系统(multi-detachment fold and thrust systems)。通过把一个沉积岩层分解成“膝折带”(kink-band)和“膝折楔”(kink-wedge)两部分,解决了模拟曲线形态的多转折断层转折褶皱的难点问题,而以往的几何学方法仅对真实的褶皱形态作了粗略的线性近似。通过把复杂的褶皱冲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迭加的滑脱层系,可以模拟复杂的楔体构造,并提供这些构造演化的二维动画。该软件被应用于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Wheeler山脊,一个活动的楔体构造,其构造解释得自于大量钻井数据,正演数值模拟再现了该构造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转折褶皱 膝折褶皱 楔体构造 正演数值模拟
下载PDF
计及气垫效应的曲面楔形体入水砰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巧瑞 张珍 +2 位作者 陈明辉 谢永和 郁惠民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8,共12页
考虑不同的底边形状对楔形体入水砰击的影响,对平板自由落水的砰击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下落高度和不同底边形状对楔形体入水砰击的影响。分析和对比... 考虑不同的底边形状对楔形体入水砰击的影响,对平板自由落水的砰击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下落高度和不同底边形状对楔形体入水砰击的影响。分析和对比不同参数的楔形体入水过程中的加速度以及砰击压力的变化,表明初始高度对砰击压力峰值的影响较大,外凸型楔形体的砰击压力主要集中在底部,而内凹型楔形体整体所受的砰击压力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水砰击 气垫效应 楔形体 底边形状
原文传递
发电用木粉粉碎理论及粉碎装备的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兰玉 马岩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2,共3页
研究了国内外木质生物质发电技术及我国木质生物质资源情况,分析了木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讨论了现有发电用木粉粉碎理论和粉碎装备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发电用的超细木粉裂解粉碎机,利用高速铣刀和定刀的双重剪切作用... 研究了国内外木质生物质发电技术及我国木质生物质资源情况,分析了木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讨论了现有发电用木粉粉碎理论和粉碎装备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发电用的超细木粉裂解粉碎机,利用高速铣刀和定刀的双重剪切作用,依靠特殊结构构成的楔形结构形成高压动压效应,得到了可用于发电用的超细木粉。对粉碎机传动系统、主轴部件、粉碎部件和制动装置进行了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裂解粉碎机形成的木粉粒度已经达到了(200~300)目,为木质生物质生产用于发电粒度要求的木粉提供了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发电用木粉 粉碎机 楔形结构
下载PDF
负压排屑装置楔形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伟康 关世玺 +1 位作者 郭镇豪 刘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069-2072,2086,共5页
为解决超大长径比深孔加工排屑困难问题,在分析DF系统负压排屑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负压射流模型,通过采用填充部分前/后分离区所占区域的方法,设计了一种位于射流喷嘴处的楔形结构,以减少前/后分离区的能量损耗。理论计算及Fluent仿... 为解决超大长径比深孔加工排屑困难问题,在分析DF系统负压排屑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负压射流模型,通过采用填充部分前/后分离区所占区域的方法,设计了一种位于射流喷嘴处的楔形结构,以减少前/后分离区的能量损耗。理论计算及Fluent仿真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楔形尺寸在长度L1=75 mm、宽度L2=1 mm时效果最好,切削液流速增大约10.07%,湍流动能增大约11.39%,负压区压力值减小约79.26%,该楔形结构提高了负压排屑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前/后分离区的能量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排屑 前/后分离区 楔形结构 仿真优化
下载PDF
斜爆震波起爆特性及其波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覃建秀 杨武兵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1-864,共14页
对斜爆震波起爆特性及其波系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总结了斜爆震波起爆和驻定特性研究进展,重点回顾了斜爆震波起爆准则和驻定条件,对斜爆震波的诱导区结构和波面胞格结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斜劈构型... 对斜爆震波起爆特性及其波系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总结了斜爆震波起爆和驻定特性研究进展,重点回顾了斜爆震波起爆准则和驻定条件,对斜爆震波的诱导区结构和波面胞格结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斜劈构型对斜爆震波的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综述表明,斜爆震波的起爆、驻定和波系结构还需持续开展研究,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平面斜爆震波的起爆准则和驻定条件,在真实流动条件下更深入研究斜爆震波宏观结构和波面结构的形成机理,探索受限空间内斜爆震波起爆、反射和驻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爆震波 起爆 驻定 波系结构 斜劈 胞格结构
下载PDF
汽车左右侧围外板成形方案及斜楔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用 《模具制造》 2011年第1期24-31,共8页
分析了汽车左右侧围外板成形方案,并对后工序斜楔模具设计中用到的斜楔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及其使用效果分析。从而为设计者提供一些斜楔机构的设计思路,更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关键词 成形方案 斜楔机构 整体侧围 覆盖件
下载PDF
轿车行李箱外板浮动斜楔修边冲孔模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智 童钱虎 《模具工业》 2017年第6期28-30,共3页
针对具有匡型的轿车行李箱外板类零件,冲压工艺必须在匡型内实现,因受到冲压方向和待成形零件的干涉,采用传统的冲模结构难以实现。通过分析零件结构特点,采用浮动斜楔结构,解决了匡型内零件的冲压工艺问题,并介绍了浮动斜楔结构和工作... 针对具有匡型的轿车行李箱外板类零件,冲压工艺必须在匡型内实现,因受到冲压方向和待成形零件的干涉,采用传统的冲模结构难以实现。通过分析零件结构特点,采用浮动斜楔结构,解决了匡型内零件的冲压工艺问题,并介绍了浮动斜楔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设计的注意事项,对类似零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李箱外板 匡型零件 斜楔 浮动结构 修边冲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