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穿戴式阻力训练对下肢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兆静 蒋东廷 +3 位作者 罗新建 晏冰 汪洋 凌晓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77-4684,共8页
背景:卓越的下肢移动能力被视作是赢得比赛的先决条件之一,可穿戴式阻力训练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下肢移动能力时所面临的能力转化效率不足的问题。考虑到基于不同身体部位的可穿戴式阻力训练对下肢移动能力的影响可能存在显... 背景:卓越的下肢移动能力被视作是赢得比赛的先决条件之一,可穿戴式阻力训练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下肢移动能力时所面临的能力转化效率不足的问题。考虑到基于不同身体部位的可穿戴式阻力训练对下肢移动能力的影响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化特征,深入回顾并总结其具体应用策略以及急性与慢性干预效果则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旨在通过梳理与分析基于不同身体部位的可穿戴式阻力训练在下肢移动能力方面的急性和慢性干预效果,从而为优化下肢运动能力的应用策略提供思路借鉴和方法参考。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发表的文献,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Medline、SPORTDiscus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手臂,前臂,肢体,腿,下肢,背,躯干,阻力,重量,负重,冲刺,灵敏,变向”为中文检索词,以“arm,forearm,limb,leg,lower extremity,vest,trunk,resist,weight,load,sprint,agility,change of direction”为英文检索词,筛选检索结果后最终纳入文献60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6%-20%BM的躯干负重适用于优化加速跑,≤6%BM的躯干负重适用于优化高速跑,5%BM的躯干负重适用于优化变向移动;前臂、小腿或大腿负重多采用1%BM或2%BM。②躯干负重通过增加垂直负重来优化下肢拉伸-缩短循环的功能表现、提升地面反作用力的利用效率和增强全身肌群的协调稳定控制;前臂负重可有效增强上肢摆臂驱动力、提升下肢冲刺推进力和优化肢体间的协同配合效率;小腿负重可对髋关节的功能执行形成限制,进而导致膝或踝关节产生局部性的负荷刺激加重和代偿性的运动功能增强;大腿负重会部分限制膝关节的伸展峰值角度和伸展速度,针对髋关节部位形成特定的负荷刺激,显著提高其旋转动能输出。③在进行更大角度的变向移动时,小腿负重比大腿负重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式阻力训练 冲刺跑 加速跑 变向 灵敏 运动表现
下载PDF
可穿戴阻力训练的运动表现优化机理、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2
作者 苏玉莹 李卫 石煜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96,F0003,共9页
可穿戴阻力训练(wearableresistancetraining,WRT)指将“微负荷”附加到身体的躯干和四肢部位,用于在特定动作下进行高速阻力训练。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WRT对运动表现特异性转移的优化、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 可穿戴阻力训练(wearableresistancetraining,WRT)指将“微负荷”附加到身体的躯干和四肢部位,用于在特定动作下进行高速阻力训练。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WRT对运动表现特异性转移的优化、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1)WRT可以优化影响速度和敏捷等运动表现转移的因素,如缺乏速度、运动范围受限、肌肉收缩类型差异和比赛环境脱节等。2)WRT提升运动表现的作用机制包括转动惯量作用因素、神经系统的适应性、能量代谢特征、预激活效应和个性化适应特征。3)WRT对冲刺跑影响方面,手臂附载WRT可能改善短跑运动中与步幅相关的特征;下肢附载WRT会提供一种独特的训练刺激,通过增加转动惯量刺激水平力产生;躯干附载WRT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更大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使最大速度阶段比加速阶段更超载,并实现最大冲刺速度能力的提高。4)身体附载WRT进行相关训练对速度、爆发力、弹跳和变向移动等运动能力具有潜在的改善优势。5)上肢附载外部负荷≤2.5%BM,下肢附载外部负荷≤5%BM,躯干附载外部负荷5%~30%BM的训练负荷更为合理。未来应重点从附载方式和受试者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教练员可以考虑将WRT作为日常辅助训练工具配合其他阻力训练一并使用,其有望改善周期和非周期性类项目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阻力训练 运动表现 微负荷 特异性转移 速度与敏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