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挤压模磨损规律及磨损对模具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周杰 赵军 安治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112-2115,共4页
采用Archard磨损模型模拟分析了模具硬度、初始温度、润滑条件在一次成形后对模具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具初始硬度越高,模具抗磨损能力越强;当摩擦因子m>0.35时,模具的磨损量迅速增大;温度对磨损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温度使... 采用Archard磨损模型模拟分析了模具硬度、初始温度、润滑条件在一次成形后对模具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具初始硬度越高,模具抗磨损能力越强;当摩擦因子m>0.35时,模具的磨损量迅速增大;温度对磨损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温度使模具表层发生软化,加速磨损,另一方面温度又使模具表面形成氧化膜,阻止金属表面的大面积接触,磨损量反而减小。最后将温度引入Archard磨损模型中,提出了用磨损量来预测模具使用寿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挤压 数值模拟 磨损 表层温度 模具寿命
下载PDF
陶瓷润滑油添加剂对镀铬缸套磨损自修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田斌 王成彪 +3 位作者 岳文 马向东 郭凤炜 刘家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4-579,共6页
将羟基硅酸铝类陶瓷润滑油添加剂长时间(26万公里)作用后的实际发动机缸套解体,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俄歇微探针以及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等对其摩擦表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该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将羟基硅酸铝类陶瓷润滑油添加剂长时间(26万公里)作用后的实际发动机缸套解体,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俄歇微探针以及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等对其摩擦表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该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陶瓷添加剂表现出明显的磨损自修复功能,可以很好地覆盖和修补缸套表面原有的裂纹,显著降低缸套表面的粗糙度,改善缸套的润滑性能;摩擦表面生成由富C层和过渡层组成、厚度250—450nm左右且分布不均匀的修复改性层,初步推测其中富C层为类金刚石结构;该陶瓷添加剂本身并不参与修复改性层的构建,但能够发挥关键而复杂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磨损 镀铬缸套 修复改性层 磨损自修复
下载PDF
一种新型热作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帅 付航涛 +3 位作者 连勇 高文 张津 黄进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采用球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针对某特殊工况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热作模具钢在室温、200、400、500和600℃下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该钢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制,并测试了不同温度磨损后材料亚表层的应变硬化区深度.结果表明:... 采用球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针对某特殊工况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热作模具钢在室温、200、400、500和600℃下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该钢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制,并测试了不同温度磨损后材料亚表层的应变硬化区深度.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钢的磨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摩擦系数随着温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室温和200℃下磨损时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到400和500℃时,磨损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物并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厚,呈轻微氧化磨损特征;600℃时,高温磨损表面的氧化物层继续增厚,但在试验载荷持续挤压下,氧化层出现破裂剥落,磨损率急剧升高,表现为氧化磨损;材料亚表层在磨损后产生明显的应变硬化,硬化效果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磨损机制 氧化磨损 氧化层
下载PDF
两种热作模具钢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4
4
作者 白植雄 左鹏鹏 +1 位作者 计杰 吴晓春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6-913,共8页
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HTCS-130和DAC55两种热作模具钢在100~700℃范围内的耐磨性差异及磨损机制,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轮廓仪等手段对表面相组成、磨损表面、截面形貌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钢... 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HTCS-130和DAC55两种热作模具钢在100~700℃范围内的耐磨性差异及磨损机制,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轮廓仪等手段对表面相组成、磨损表面、截面形貌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钢的磨损率均在100~700℃范围内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磨损机制表现为在100℃和300℃分别发生黏着磨损和黏着-轻微氧化磨损;500℃时磨损机制转变为单一氧化磨损,磨损表面氧化层由Fe O、Fe2O3和Fe3O4组成,亚表面发生轻微软化并出现塑性变形层;700℃时磨损进入严重氧化磨损阶段,氧化物数量急剧增多,同时由于马氏体基体回复导致材料出现严重软化,磨损表面形成连续的氧化层. HTCS-130钢优异的热稳定性能使得基体具有较高硬度和更窄的摩擦软化区,能够更好地支撑氧化层,从而在700℃下比DAC55钢更耐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高温摩擦磨损 磨损机制 氧化层 热稳定性能
原文传递
贝氏体钢在多次冲击接触载荷下的反常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章建军 朱金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8-202,共5页
采用JD-125型冲击试验机对贝氏体钢表面进行40 h的往复冲击磨损试验,观察表层组织演变和磨损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6.0 J冲击下磨损率始终稳定不变,呈现出通常的冲击磨损规律;而在8.2 J冲击下,冲击10 h后磨损率急剧下降,甚至低于6.0 ... 采用JD-125型冲击试验机对贝氏体钢表面进行40 h的往复冲击磨损试验,观察表层组织演变和磨损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6.0 J冲击下磨损率始终稳定不变,呈现出通常的冲击磨损规律;而在8.2 J冲击下,冲击10 h后磨损率急剧下降,甚至低于6.0 J冲击下的磨损率,材料显示出反常的磨损规律;8.2 J冲击下材料磨损表面出现大量非晶相,且出现少量纳米晶嵌于非晶基底中,使得普通的冲击磨损过程被强烈抑制,因此磨损率下降,其磨损表面形貌也较低能冲击下的表面更为平整和均匀.同时还证明只有冲击能量超过某个阈值,材料表面才能够形成非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冲击磨损 非晶层
下载PDF
温度和载荷对TC4合金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兰 张秋阳 +1 位作者 李新星 王树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0-484,共5页
采用MG-2000型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4合金在环境温度为25~600℃、载荷为50~250 N时的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SEM、EDS和XRD等对试样磨面和剖面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5~300℃,TC4合金的磨损率随着... 采用MG-2000型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4合金在环境温度为25~600℃、载荷为50~250 N时的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SEM、EDS和XRD等对试样磨面和剖面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5~300℃,TC4合金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磨面呈犁沟及黏着痕迹,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400℃时,磨面局部被摩擦氧化层所覆盖,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缓慢下降,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在500~600℃,磨面大部分被摩擦氧化层所覆盖,磨损率很低且随载荷变化很小,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可见,TC4合金在500~600℃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磨损 摩擦层 摩擦氧化物
原文传递
Ti6Al4V合金干滑动磨损过程中摩擦层及摩擦氧化物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新星 施剑峰 +3 位作者 王红侠 韩伯群 封晶 张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3-239,共7页
目的分析Ti6Al4V合金在不同滑动速度下的干滑动磨损行为及磨损特征,研究钛合金的磨损机理,并探讨干滑动磨损过程中摩擦层及摩擦氧化物的作用。方法采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i6Al4V合金在不同滑动速度下进行干滑动磨损实验。采用磨... 目的分析Ti6Al4V合金在不同滑动速度下的干滑动磨损行为及磨损特征,研究钛合金的磨损机理,并探讨干滑动磨损过程中摩擦层及摩擦氧化物的作用。方法采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i6Al4V合金在不同滑动速度下进行干滑动磨损实验。采用磨损率和摩擦系数表征钛合金的磨损行为,采用SEM、EDS及XRD分析磨损表面及摩擦层的形貌及成分,采用数字显微硬度仪表征摩擦层的力学性能。结果滑动速度在0.5~4 m/s范围内变化,Ti6Al4V合金的磨损率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高载条件下。0.5~1.5 m/s速度范围内,磨损率较低,2.68m/s速度下,磨损率达到最高值,4m/s速度下,磨损率达到最低值。0.75m/s速度下,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要磨损机理,氧化磨损为次要磨损机理;2.68 m/s和4 m/s速度下的磨损机理分别为剥层磨损和氧化轻微磨损。2.68m/s速度下的高磨损率与硬度较低的无氧化物摩擦层对应,而4 m/s速度下的低磨损率与高硬度的多氧化物摩擦层对应。结论试验条件改变,Ti6Al4V合金的磨损行为及磨损机理发生变化。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磨损行为与不同的摩擦层特征相对应,当摩擦层中包含一定量的摩擦氧化物时,这种陶瓷性的摩擦层具有比基体更高的硬度,能有效保护基体,降低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干滑动 磨损行为 磨损机理 摩擦层 摩擦氧化物
下载PDF
微动白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对磨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旻昊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径向和复合(切向与径向复合)微动条件下,考察了2091铝锂合金在不同载荷水平和倾斜角度下的微动行为和损伤过程;结合不同阶段微动磨痕剖面分析,研究了微动白层(TTS)的形成条件,并详细分析了在不同微动阶段TTS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TTS... 在径向和复合(切向与径向复合)微动条件下,考察了2091铝锂合金在不同载荷水平和倾斜角度下的微动行为和损伤过程;结合不同阶段微动磨痕剖面分析,研究了微动白层(TTS)的形成条件,并详细分析了在不同微动阶段TTS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TTS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表面切应力和切向位移,TTS形成过程呈现塑性变形特征;TTS对磨损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白层 径向微动 切向微动 复合微动
下载PDF
数控机床主轴轴承失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天夫 屈伸 +1 位作者 董晨 张哲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8-262,共5页
某数控机床主轴轴承运行613 h后出现振动异常,发现失效轴承个别钢球表面存在明显损伤痕迹,通过宏微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钢球表面的损伤痕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金属异物颗粒进入轴承,异物与钢球发生粘着磨损,随着... 某数控机床主轴轴承运行613 h后出现振动异常,发现失效轴承个别钢球表面存在明显损伤痕迹,通过宏微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钢球表面的损伤痕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金属异物颗粒进入轴承,异物与钢球发生粘着磨损,随着粘着磨损作用加剧,在钢球表面产生“白层”,“白层”内部萌生接触疲劳裂纹,疲劳裂纹扩展使钢球表面剥落,形成剥落坑,引起轴承失效。失效轴承的各部件硬度差值超出标准,加速了轴承的失效。因此建议对轴承添加防尘盖或密封圈,提高润滑油脂的洁净度,避免外界异物污染轴承引起失效,并在实际生产中加强轴承材料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滚动轴承 粘着磨损 白层 接触疲劳 失效分析
原文传递
摩擦层的形成对TC4合金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兰 王树奇 张秋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3-677,共5页
采用MG-2000型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4合金在环境温度为200、400和600℃,载荷为50~250 N时的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SEM、EDS、XRD以及XPS等对试样磨面和剖面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磨损... 采用MG-2000型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4合金在环境温度为200、400和600℃,载荷为50~250 N时的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SEM、EDS、XRD以及XPS等对试样磨面和剖面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磨损表面均会形成一层不同于基材的摩擦层.摩擦层的成分及分布形态对TC4合金的磨损性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200和400℃时,摩擦层分布不均匀且不含或仅含少量的摩擦氧化物,这样的摩擦层对磨损表面不具有保护作用,TC4合金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在600℃时,摩擦层分布均匀,且摩擦层含有较多的Ti O2和Ti O摩擦氧化物,TC4合金的磨损率大幅下降.因此,磨损过程中形成的均匀且含有大量摩擦氧化物的摩擦层极大地改善了TC4合金的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磨损 摩擦层 摩擦氧化物 磨损性能
下载PDF
类金刚石膜对CoCrMo合金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飞飞 胥光申 +1 位作者 任明基 董光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研究类金刚石膜(DLC)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摩擦性能。方法使用磁控溅射技术,在CoCrMo合金表面沉积掺杂Cr元素的DLC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能谱和拉曼光谱对DLC膜表面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DLC膜... 目的研究类金刚石膜(DLC)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摩擦性能。方法使用磁控溅射技术,在CoCrMo合金表面沉积掺杂Cr元素的DLC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能谱和拉曼光谱对DLC膜表面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DLC膜的表面形貌,借助摩擦试验仪测试DLC膜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摩擦性能。结果薄膜表面呈现颗粒状结构,且薄膜表面粗糙度在10 nm左右,物相分析表明,DLC薄膜为非晶化结构。在牛血清白蛋白(BSA)和NaCl溶液润滑条件下,DLC/CoCrMo摩擦副的平均摩擦系数(COF)分别趋于0.08,磨损区域存在少量的刮痕;而在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曲线表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平均摩擦系数约为0.21,同时在销磨损表面能观察到石墨化转移层。当接触压力为1 MPa时,平均摩擦系数约为0.10;接触压力增加至8 MPa时,平均摩擦系数约为0.08。结论润滑条件下,DLC膜表面悬键被钝化,减小其与配副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摩擦系数较低;干摩擦条件下,石墨化转移层充当固体润滑层,最终导致摩擦系数呈现下降趋势。DLC薄膜对摩擦配副具有明显的减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rMo合金 类金刚石膜 结构 摩擦 磨损 转移层
下载PDF
电磁复合铸造轧辊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邵抗振 魏世忠 +4 位作者 龙锐 刘亚民 王守诚 彭涛 许春伟 《铸造技术》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57-958,962,共3页
利用自制的电磁复合铸造试验装置,研究了电磁复合铸造轧辊的基本工艺过程,并对高铬铸铁复合轧辊耐磨层的性能和复合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界面结合良好、组织优良、耐磨层硬度分布均匀且符合要求的复合... 利用自制的电磁复合铸造试验装置,研究了电磁复合铸造轧辊的基本工艺过程,并对高铬铸铁复合轧辊耐磨层的性能和复合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界面结合良好、组织优良、耐磨层硬度分布均匀且符合要求的复合轧辊,探索了一条铸造复合轧辊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复合 轧辊 界面 耐磨层
下载PDF
QPQ技术提高65Mn钢耐磨性的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杰 刘利国 +1 位作者 孟国庆 王若衡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将QPQ技术应用于65Mn钢,用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QPQ渗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分析研究,与调质态试样和盐浴渗氮试样进行对比试验;为了优选典型的渗氮温度、渗氮时间、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设计了一组正交试... 将QPQ技术应用于65Mn钢,用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QPQ渗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分析研究,与调质态试样和盐浴渗氮试样进行对比试验;为了优选典型的渗氮温度、渗氮时间、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设计了一组正交试验,以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量为依据分析了QPQ工艺中4种工艺参数对其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PQ渗层表面平整,渗层由外到内依次为氧化膜、疏松层、化合物层和扩散层;QPQ处理试样的最高硬度为710 HV0.1,基体硬度为360 HV0.1;其最小磨损量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渗氮温度570℃,渗氮时间3 h,氧化温度330℃,氧化时间40 min。优化工艺处理的试样其摩擦因数为0.077,为调质态试样的60.5%,磨损量为2.1 mg,仅为调质态试样的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Q处理 耐磨性 渗层组织 显微硬度 工艺参数
原文传递
Wear behavior and dry sliding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ultra-fine grained Al5083 alloy and boron carbide-reinforced Al5083-based composite at room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被引量:7
14
作者 Matin SAESSI Ali ALIZADEH Alireza ABDOLLAH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4-91,共18页
Tribological behavior and wear mechanisms of mechanically milled Al5083 alloy and Al5083−5wt.%B4C composit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200°C were discussed.Results revealed that due to the oxidative wear at room tem... Tribological behavior and wear mechanisms of mechanically milled Al5083 alloy and Al5083−5wt.%B4C composit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200°C were discussed.Results revealed that due to the oxidative wear at room temperature,a mechanically mixed layer(MML)was formed to protect the surface of the samples.Under 80 N of load at room temperature,the milled Al5083 and the Al5083−5wt.%B4C samples showed evidence of abrasion with limited volume loss.In this case,the wear rates were 5.8×10−7 and 4.4×10−7 mm3/(m·N),respectively.At 200°C and under 80 N of applied load,severe wear occurred in the milled Al5083 sample,and wear rate reached 10.8×10−7 mm3/(m·N)while the Al5083−5wt.%B4C sample showed mild wear with local 3-body abrasion and the wear rate reached 5.3×10−7 mm3/(m·N).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such as dislocation pinning and the Hall−Petch theory,high hardness and the load transfer effect were crucial in determining the wear behavior of the Al5083−5wt.%B4C composite.On the other hand,the milled Al5083 sample represented a relatively high wear rate at 200°C,which seemed to be related to the local grain growth and a drop in its har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ological behavior oxidative wear mechanically mixed layer wear rate Hall−Petch theory
下载PDF
Greatly enhanced corrosion/wear resistances of epoxy coating for Mg alloy through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and insulated blocking layer 被引量:1
15
作者 Z.Y.Xue X.J.Li +3 位作者 J.H.Chu M.M.Li D.N.Zou L.B.Tong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2-344,共13页
The poor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s of Mg alloys seriously limit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industries.The conventional epoxy coating easily forms many intrinsic defects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proc... The poor corrosion and wear resistances of Mg alloys seriously limit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industries.The conventional epoxy coating easily forms many intrinsic defects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process,which cannot provide sufficient protection.In the current study,we design a double-layer epoxy composite coating on Mg alloy with enhanced anti-corrosion/wear properties,via the spin-assisted assembly technique.The outer layer is functionalized graphene(FG)in waterborne epoxy resin(WEP)and the inner layer is Ce-based conversion(Ce)film.The FG sheets can be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within the epoxy matrix to fill the intrinsic defects and improve the barrier capability.The Ce film connects the outer layer with the substrate,showing the transition effect.The corrosion rate of Ce/WEP/FG composite coating is 2131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bare Mg alloy,and the wear rate is decreased by~90%.The improved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labyrinth effect(hindering the penetration of corrosive medium)and the obstruction of galvanic coupling behavior.The synergistic effect derived from the FG sheet and blocking layer exhibits great potential in realizing the improvement of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ion,which will open up a new aven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omposite protection coatings of Mg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 alloy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Epoxy coating Corrosion/wear resistance Blocking layer
下载PDF
TC4和TC11合金磨损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兰 王树奇 +1 位作者 陈康敏 张秋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4-220,共7页
采用MG-2000型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4和TC11合金在25和600℃进行磨损试验.利用SEM、EDS、XRD对两种钛合金的磨损表面及剖面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利用HVS-1000型显微硬度计测试磨损表面至基材的硬度梯度分布.结果表明:TC4... 采用MG-2000型高温磨损试验机对TC4和TC11合金在25和600℃进行磨损试验.利用SEM、EDS、XRD对两种钛合金的磨损表面及剖面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利用HVS-1000型显微硬度计测试磨损表面至基材的硬度梯度分布.结果表明:TC4和TC11合金在25和600℃时磨损表面均形成了摩擦层.但在25℃时,摩擦层比较薄且分布不均匀,合金的磨损性能并未得到改善,因此两种钛合金的磨损率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600℃时,摩擦层厚度增加,分布均匀且含有较多高硬度的摩擦氧化物,因此两种钛合金的磨损率较25℃时均有大幅度的减小,且TC11合金的磨损率低于TC4合金,磨损机制为氧化轻微磨损.可以认为,TC4和TC11合金在25℃时均具有较差的抗磨损性能,而在600℃时均具有非常优异的抗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磨损性能 摩擦层 氧化物
下载PDF
Pressurized environments directly influence friction and wear of dry steel contacts—Investigations in a novel high fluid pressure tribometer
17
作者 Paul REICHLE Jakob BARZ +1 位作者 Georg UMLAUF Günter E.M.TOVAR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599-1617,共19页
To reduce the usage of classical lubricants in deep drawing,a new tribological system based on volatile lubricants was developed.Therefore,a volatile medium is injected under high pressure into the interstice between ... To reduce the usage of classical lubricants in deep drawing,a new tribological system based on volatile lubricants was developed.Therefore,a volatile medium is injected under high pressure into the interstice between drawing tool and sheet metal.Depending 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the temporary lubricant may exist in its gaseous or liquid phase.In this study,a novel high fluid pressure tribometer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friction and wear of dry steel contacts under comparable conditions like in dry deep drawing.Therefore,a new ball-on-disc tribometer was designed and integrated into a high-pressure vessel.To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s(technical air,liquid and gaseous carbon dioxide,nitrogen,argon)at atmospheric and high pressure(0.1 MPa,6 MPa)on tribology,the specimens and all components were operating unlubricated.During the experiments,the friction was measured continuously.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friction occurs in air and the lowest in carbon dioxide environment.Subsequent to the experiments,the wear of the specimens was assessed along with changes in surface chemistry related to tribochemical reactions.Therefore,the tribology of the dry sliding contacts is correlated to changes of the surface chemistry.Also differences as well as similarities regarding the different fluid environments are shown.As the results show,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dia used are most pronounced at elevated pressure.Concluding,this work gives clear indications on the suitability of volatile lubricants in dry friction or rather gas lubrication,especially for dry deep dra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friction and dry wear gas lubrication carbon dioxide tribo-layer dry metal forming
原文传递
空心阴极放电复合稀土氧化物对Ti6Al4V合金离子渗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陈赛男 董志宏 鲍泽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4,107,共8页
目的改善Ti6Al4V合金的耐磨和耐蚀性能,探究辅助渗氮手段的引入对Ti6Al4V合金离子渗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空心阴极放电(Hollow Cathode Discharge,HCD)及稀土氧化物(Y_(2)O_(3)纳米颗粒)辅助在720℃对Ti6Al4V合金进行4 h离子渗... 目的改善Ti6Al4V合金的耐磨和耐蚀性能,探究辅助渗氮手段的引入对Ti6Al4V合金离子渗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空心阴极放电(Hollow Cathode Discharge,HCD)及稀土氧化物(Y_(2)O_(3)纳米颗粒)辅助在720℃对Ti6Al4V合金进行4 h离子渗氮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测试仪、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比研究常规离子渗氮、HCD辅助离子渗氮以及HCD复合稀土氧化物辅助离子渗氮3种条件下Ti6Al4V合金的渗氮组织和性能。结果HCD复合稀土氧化物辅助离子渗氮条件下,Ti6Al4V合金表面生成约126μm厚的渗氮层,分别是常规离子渗氮条件和HCD辅助离子渗氮条件的3.1、2.4倍。化合物层中,TiN含量显著增加,渗氮层表面硬度达到1067.9HV0.05。渗氮层整体硬度明显提高,且硬度梯度降低。Ti6Al4V合金的摩擦系数从常规离子渗氮时的0.4降至0.2。同时,TiN含量的提高,使Ti6Al4V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降低,极化电阻增大,耐蚀性能得到改善。结论HCD复合Y_(2)O_(3)辅助可显著提高氮势,促进氮向Ti6Al4V合金内快速扩散,提高合金的硬度,改善合金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氮 空心阴极放电 稀土氧化物 TI6AL4V 摩擦磨损 渗氮层
下载PDF
渗氮工艺对H13热作模具钢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泽明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70,共4页
本文采用离子渗氮工艺对H13热作模具钢进行了表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渗氮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8 h时试样具有最佳的性能,表面硬度为1 250 HV,渗氮层厚度为241μm。摩擦磨损试验表明,渗氮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8 h时,试样磨损14 h后... 本文采用离子渗氮工艺对H13热作模具钢进行了表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渗氮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8 h时试样具有最佳的性能,表面硬度为1 250 HV,渗氮层厚度为241μm。摩擦磨损试验表明,渗氮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8 h时,试样磨损14 h后磨损量为206 mg。渗氮层中化合物主要为Fe2N、Fe4N及Fe3O4,适当厚度的化合物层和渗氮层对模具钢热性能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工艺 磨损 渗氮层 硬度值
原文传递
45#钢表面激光熔覆组织与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琳 高爱民 李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有效提高45#钢表面的耐磨性,制备标号为JG-8、JG-11的合金粉末,采用RHJR850X6000型四轴联动数控激光加工机并进行激光熔覆试验,优化工艺参数,获得了2种铁基熔覆材料。用DM2700M型金相显微镜、VHX-5000超景深显微镜和NanoSEM450型扫描... 为有效提高45#钢表面的耐磨性,制备标号为JG-8、JG-11的合金粉末,采用RHJR850X6000型四轴联动数控激光加工机并进行激光熔覆试验,优化工艺参数,获得了2种铁基熔覆材料。用DM2700M型金相显微镜、VHX-5000超景深显微镜和NanoSEM450型扫描电镜对熔覆层进行微观表征,用MMQ2000型摩擦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分析了激光熔覆前后45#钢基材表面的显微组织、硬度、摩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涂层组织均匀致密,内部无裂缝、孔隙等缺陷,与基体结合良好;JG-8和JG-11两种熔覆层的平均硬度较基体材料分别提高了207.7%和235.9%;磨损率分别降低了22.2%和41.1%;摩擦因数分别降低了33.3%和73.3%。基于JG-8、JG-11两种合金粉末的激光熔覆材料改善了45#钢的表面组织结构,极大提高了基体的耐磨性能,JG-11较JG-8铁基熔覆层材料表面组织结构和耐磨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摩擦磨损 微观组织 耐磨度 熔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