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台风影响下中国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希帆 黄菲 +1 位作者 许士斌 王国复 《海洋气象学报》 2019年第3期11-18,共8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8—2013年756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弱台风大暴雨”事件,并对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有利于“弱台风大暴雨”发生的大气异常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弱台风大暴雨”降水事...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8—2013年756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弱台风大暴雨”事件,并对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有利于“弱台风大暴雨”发生的大气异常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弱台风大暴雨”降水事件主要发生于5—10月,但初秋的10月该事件发生的占比最高;“弱台风大暴雨”降水事件发生次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有明显的增加,整体呈现3~5a的周期振荡,盛夏(7—8月)是“弱台风大暴雨”降水事件的最多发生时段;空间上,初夏(5—6月)事件分布面积最小,盛夏最广;有利于“弱台风大暴雨”降水事件多发的大气环流场主要是在北极涛动正位相异常环流背景下,中纬度西风带较为稳定平直,有利于中纬度大气类环球遥相关型定常波列的持续稳定,使得东亚地区维持的高压异常环流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与热带气旋带来的暖湿气流交汇;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偏弱有利于登陆我国的台风停留时间增加以及水汽的源源不断输送,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北太平洋西南侧和南海、孟加拉湾等热带季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弱台风 大暴雨 台风降水
下载PDF
2017年春季一次漓江烟雨特色景观的气象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娟 李向红 +3 位作者 唐桥义 唐晓波 李岩 王婷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9-515,共7页
为了解漓江烟雨特色景观的成因,利用桂林市气象局漓江沿岸自动气象站和中国气象局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3月30日桂林一次持续21 h的漓江烟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和大气层结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弱降水对雨雾的形成、维... 为了解漓江烟雨特色景观的成因,利用桂林市气象局漓江沿岸自动气象站和中国气象局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3月30日桂林一次持续21 h的漓江烟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和大气层结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弱降水对雨雾的形成、维持以及消散至关重要,过程初期小时降水量1.6~1.9 mm的降水有利于雨雾形成,过程中期小时降水量0~0.8 mm的降水有利于雨雾维持,过程后期小时降水量大于1 mm的降水将导致雨雾消散;(2)本次雨雾过程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有:500 hPa南支浅槽、700和850 hPa低空急流和地面低压倒槽;(3)大气为稳定层结,近地面有浅薄逆温层,桂林处于弱切变环境中,湿层深厚,水汽充沛,700 hPa以下均为饱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雾 漓江烟雨 特色景观 弱降水 气象条件
下载PDF
ECMWF细网格模式在抚顺降水和温度预报中的检验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全美兰 马昊天 +7 位作者 沈斌 李俊乐 刘多文 郑国伟 宁大可 陈晨 田琳 李若楠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4期127-128,131,共3页
利用2016—2018年ECMWF细网格模式降水、2 m气温、相对湿度及实况观测资料,分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ECMWF模式对抚顺地区降水和温度的预报性能,并总结归纳弱降水预报关注点和逐月气温订正值。研究发现,2016—2018年ECMWF细... 利用2016—2018年ECMWF细网格模式降水、2 m气温、相对湿度及实况观测资料,分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ECMWF模式对抚顺地区降水和温度的预报性能,并总结归纳弱降水预报关注点和逐月气温订正值。研究发现,2016—2018年ECMWF细网格模式降水预报的晴雨、空报率和漏报率总体较稳定;24~48 h时效晴雨预报准确率为76%~89%以上,24 h时效降水预报的空报率高达39%;随着时效延长,ECMWF数值模式格点降水量小于3 mm时,TS评分为36.8%~42.4%,小于0.3 mm降雨时的24时效内空报率高达78.6%~91.7%;抚顺弱降水错报个例主要出现在冷涡型、高空槽型、低压暖区型、高压前部型四种天气形势,空报多出现在高空槽型,漏报多出现在冷涡型和低压前暖区型天气形势下。不同天气形势下,弱降水预报关注点是700 hPa的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 ECMWF模式 弱降水 温度
下载PDF
TRMM测雨雷达(PR)弱降水遥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玉珏 王雨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0,47,共5页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TRMM PR已成功运行了17年之久,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使得量化中到强降水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其灵敏度较低,其最小可探测信号大约是17d BZ,故它在探测和量化弱降水方面有着固有的劣势。本文从弱降水观测的角度,归... 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TRMM PR已成功运行了17年之久,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使得量化中到强降水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其灵敏度较低,其最小可探测信号大约是17d BZ,故它在探测和量化弱降水方面有着固有的劣势。本文从弱降水观测的角度,归纳、分析并对国内外各学者对于PR探测降水评估研究进展进行评估。获得并分析、验证和评价TRMM PR对降水的观测结果的影响,在对弱降水信号性能进行探测。而Cloud Sat卫星的成功发射,其搭载的云廓线雷达(CPR)由于较高的灵敏度,被普遍认为是探测弱降水的最可靠的工具,结合CPR的观测信息可以有效地评估PR对于弱降水的观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降水 观测评估 卫星遥感 降水反演
下载PDF
抚顺地区2018年10月2次冷涡降水漏报原因对比分析
5
作者 马骁颖 亢云龙 +9 位作者 李若楠 李俊乐 张昱 李亚中 沈斌 赵思文 刘多文 郑国伟 宁大可 田琳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4期67-68,共2页
选取抚顺地区2018年10月9日、28日2次冷涡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形势以及水汽条件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2次天气过程预报员均出现漏报现象。通过对2次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发现欧洲中心细网格(... 选取抚顺地区2018年10月9日、28日2次冷涡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形势以及水汽条件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2次天气过程预报员均出现漏报现象。通过对2次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发现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对于高空冷涡配合地面倒槽产生的降水预报时间比实际降水时间延迟;对冷涡后部配合地面低压产生的降水预报时间比实际降水提前。预报员主观预报出现漏报的原因主要缘于对冷涡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机理及结构认识不足,对水汽、抬升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合理的预报订正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降水 预报误差 冷涡
下载PDF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6
作者 高向东 《天津科技》 2016年第6期19-22,25,共5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业的繁荣,在商业住宅的大面积开发中,由于施工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的差异导致工程质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质量的投诉呈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的趋势,特别是基础工程部分的质量问题引发的关...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业的繁荣,在商业住宅的大面积开发中,由于施工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的差异导致工程质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质量的投诉呈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的趋势,特别是基础工程部分的质量问题引发的关注度最高。基于施工中的实践经验,对施工过程中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施工企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点 薄弱环节 降水方式 防水涂料 垂直施工缝 抗震设防 钢筋绑扎 荷载传递
下载PDF
长生命史飑线在强、弱对流降水过程中的异同点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姚晨 郑媛媛 张雪晨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6-1375,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我国中纬度地区不同对流环境下两次长生命史飑线过程的物理机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在近地面层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但强对流降水过程中的飑...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我国中纬度地区不同对流环境下两次长生命史飑线过程的物理机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在近地面层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但强对流降水过程中的飑线湿层深厚,水汽辐合的层次更为深广、强度更强,存在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2)高层强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的叠加是飑线的共同特征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弱对流降水过程中飑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更多地依靠高层冷平流的作用,有更高的温度直减率,具有弱降水超级单体的一些特征;强对流降水过程中飑线低层暖平流的加强也是造成大气不稳定的重要原因,θse在中层呈现出湿中性层结特征,存在更大的热力不稳定度,是典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特性。(3)长生命史飑线的发展离不开强环境风垂直风切变;强对流降水过程中垂直风切变主要是风速随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弱对流降水过程中垂直风切变主要表现为风向随高度的变化。(4)飑线沿着出流边界和引导气流方向移动。(5)飑线在雷达回波上的共同点:都出现典型弓形回波,减弱的标志亦是阵风锋逐渐远离回波主体,弓形回波逐渐断裂,强回波后侧的层状云回波面积开始增大;不同点在于弓形回波的演变方式不同,弱对流降水过程中的弓形回波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结构,而强对流降水过程中弓形回波的形成是由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发展而来,单体结构明显不同于经典超级单体中非降水或弱降水超级单体。(6)速度场上低层存在着径向速度的大值区,中低层有辐合,并伴有中气旋存在,中层存在明显的MARC(Mid-Altitude Radial Convergence)。1km高度以下的径向速度大值区、MARC和中气旋对地面灾害性大风有提前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弱对流降水过程 强降水超级单体 弓形回波 中气旋监测预警
下载PDF
湖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异常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莉 胡瑞卿 +2 位作者 李伟 蔡荣辉 兰明才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848,共11页
利用湖南省88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解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省1961—2014年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异常和时空特征,以及极端降水异常的环流成因。并主要分析了由EOF方法分析得出的第一类极端降水形态(一致偏多... 利用湖南省88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解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省1961—2014年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异常和时空特征,以及极端降水异常的环流成因。并主要分析了由EOF方法分析得出的第一类极端降水形态(一致偏多或偏少型)与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湖南省夏季极端降水分布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且湖南省极端降水呈明显增强的趋势。由于极端降水的变化周期与大尺度环流固有的2~4 a周期相同,因此大尺度环流的变化是湖南省极端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大尺度环流的变异引起中国东部经向排列的环流异常分布,使得高度场和风场等气候场产生变异,从而引起湖南省极端降水的异常。从极端降水偏多年与偏少年大气环流的差值场可以看出:湖南省处于显著差异区,湖南省极端降水偏多(偏少)主要是由于北方的偏北风加强(减弱)和经西太平洋—南海进入湖南地区的西南风加强(减弱)并在湖南地区产生辐合(辐散)。当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湖南正处在偏南较强西风急流的南侧,较强西风急流所产生的抽吸现象使得上层空气辐散,增加了湖南省极端降水的强度。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南、偏西,使得东亚夏季风偏弱,导致气流辐合稳定在湖南省,造成极端降水偏强。前冬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EI Ni1o)/偏冷(La Ni1a),湖南地区的极端降水容易一致偏多/偏少。同时黑潮暖流区也是影响湖南极端降水变化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极端降水 一致强(弱)极端降水型 合成分析 环流异常特征
下载PDF
多种观测资料在一次弱降水雷暴大风分析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许长义 易笑园 +1 位作者 段丽瑶 徐灵芝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5-363,共9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宝坻和西青两部风廓线雷达、天津250m气象铁塔观测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自动站分钟资料,对2014年6月8日发生在天津地区的一次弱降水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属...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宝坻和西青两部风廓线雷达、天津250m气象铁塔观测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自动站分钟资料,对2014年6月8日发生在天津地区的一次弱降水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属于西北气流型雷暴大风,低层强垂直风切变和较大的温度直减率为雷暴大风的出现提供有利环境条件;(2)此过程共经历弓形回波复合体、阵风锋和单体弓形回波3个阶段,雷暴大风的强度与强回波核伸展高度以及下落时间有关,回波核伸展高度越高,下落时间越短,雷暴大风强度越强;(3)强冷池的快速移动是弓形回波复合体阶段雷暴大风的直接原因,冷空气首先从2.3km高度入侵,10min后地面出现雷暴大风。天津南部具有不稳定能量高值中心,配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触发作用导致单体弓形回波阶段雷暴大风;(4)阵风锋阶段上升与下沉气流共存,下沉速度峰值的下传特征较地面雷暴大风的出现提前20min,2km以上的对流层中低层为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降水雷暴大风 弓形回波 阵风锋 风廓线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极端弱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新萍 杨青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6-1385,共10页
选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40个气象站1961—2009年日降水资料和4个极端弱降水指标,分析该地区极端弱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M-K法和F检验对各站点降水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率进行检验和计算,并利用Monte Carlo模拟进行区域显著性检验。... 选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40个气象站1961—2009年日降水资料和4个极端弱降水指标,分析该地区极端弱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M-K法和F检验对各站点降水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率进行检验和计算,并利用Monte Carlo模拟进行区域显著性检验。由Copula函数得到两降水指标的联合分布,计算两降水指标的联合重现期。结果表明:(1)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CDD)多为80~100d,呈显著减少趋势;出现频率最高的每年日降水量小于降水日序列25%分位数的日数(D25)为0~10d,呈显著增加趋势;每年日降水量小于降水日序列25%分位数的总降水量(P25)的值集中在0~1.5mm,2~3mm的P25从2000年才开始出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每年日降水量小于降水日序列25%分位数的日平均降水量(I25)为0.1~0.3mm,I25超过0.4mm的情况极少出现。(2)CDD与D25和P25各自五年一遇值的空间分布相反。除CDD和D25均大于各自五年一遇值的联合重现期较长外,其余各类型联合重现期较短。沙漠周边地区发生不同类型极端弱降水事件的概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极端弱降水指标 MANN-KENDALL检验 MONTE CARLO模拟 COPULA函数 联合重现期
原文传递
奥运青岛帆船赛的有碍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杰 吴增茂 +3 位作者 何敏 郭敬天 岳淑红 管琴乐 《海岸工程》 2002年第4期26-33,共8页
为了适应 2 0 0 8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气象保障以及建设青岛国际水上赛事基地的需要 ,着重进行了如下问题的分析讨论 :( 1 )青岛 8,9月份近岸区域风速<3 m/ s天气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海 /陆风环流发展的关系分析 ;( 2 )青岛 8,9月份对流... 为了适应 2 0 0 8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气象保障以及建设青岛国际水上赛事基地的需要 ,着重进行了如下问题的分析讨论 :( 1 )青岛 8,9月份近岸区域风速<3 m/ s天气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海 /陆风环流发展的关系分析 ;( 2 )青岛 8,9月份对流性降水过程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阵性风 ;( 3 )上述天气现象的定时、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 奥运会 帆船比赛 青岛地区 气象预报 天气特征
下载PDF
副热带高压背景下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佳文 彭婕 +5 位作者 魏鸣 郑秀云 吴伟杰 高珊 吴举秀 蔡菁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8-764,共17页
为了研究副热带高压(副高)背景下极端短时强降水系统的动力和云物理结构特征,利用厦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数据,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并结合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对2021年8月11日发生在厦门地区的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进行... 为了研究副热带高压(副高)背景下极端短时强降水系统的动力和云物理结构特征,利用厦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数据,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并结合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对2021年8月11日发生在厦门地区的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这次过程发生在副高控制之下,具有弱天气尺度强迫特征。地面辐合线促进了线状对流系统的形成,其后向传播过程导致了局地极端强降水的发生。(2)对流系统的中层存在大粒子累积区,大粒子的下泻导致雨强增大。倾斜上升(下沉)气流的配置使得大粒子的下泻不会影响上升气流,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发展与维持。下沉气流与偏南气流相遇触发了上游对流系统的发展,形成后向传播。(3)在弱天气尺度系统背景下,局地地形对于降水系统的影响得以凸显。地形造成的低层辐合使得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等双偏振参数在迎风坡处明显增大,且大值区在此处维持。更大、更浓密的降水粒子形成了极高的降雨效率。(4)暖雨过程和冰相过程在这次极端降水事件中并存,前者对雨水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冰相粒子的融化加速了这一进程。(5)强降水时雨滴的破碎和碰并趋于平衡,雨强的增大取决于雨滴浓度的升高。因此,K_(DP)可作为判断雨强是否增大的指标。(6)Z_(DR)柱与K_(DP)柱的演变对于地面雨强的变化具有预示性,特别是在持续降水过程中,Z_(DR)(K_(DP))柱的再度发展预示着降水系统的再次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相控阵雷达 极端短时强降水 弱天气尺度背景 地形降水
下载PDF
北京几次弱降水过程预报失误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军 马学款 +4 位作者 代刊 符娇兰 董林 秦华锋 董全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41,共16页
在选取的北京地区2011年冬季至2012年春季9次弱降水过程中,预报员出现了4次空报、2次漏报,预报效果总体不理想。通过对9次过程的预报检验、天气分析和多模式预报对比,得到如下认识:北京地区弱降水过程天气形势复杂多样,按高空大气环流... 在选取的北京地区2011年冬季至2012年春季9次弱降水过程中,预报员出现了4次空报、2次漏报,预报效果总体不理想。通过对9次过程的预报检验、天气分析和多模式预报对比,得到如下认识:北京地区弱降水过程天气形势复杂多样,按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可分为两槽一脊型、一槽两脊型、一槽一脊型,按地面天气形势可分为冷锋型、华北锢囚锋型、东风与倒槽型和东风回流型;弱降水过程普遍具有对流层低层水汽条件差或动力抬升弱的特点;对湿层浅薄、饱和层高度高、抬升凝结高度高的弱降水过程,数值模式容易出现空报;而对低层湿度条件好、饱和层高度低、抬升凝结高度低但高空系统弱的降水过程,模式又容易出现漏报;预报员主观预报出现空、漏报主要源于对天气系统的结构及发生发展机理认识不足,对边界层水汽、抬升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预报订正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降水过程 空报 漏报 预报检验 低层水汽
下载PDF
基于新型探测资料对西安一次弱降水预报失误的原因分析
14
作者 肖贻青 张黎 +2 位作者 姚静 刘慧 刘嘉慧敏 《气象科技》 2024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利用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风雷达、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等新型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及多模式数值预报结果对2022年4月24日西安城区一次弱降水预报出现明显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和中尺度... 利用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风雷达、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等新型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及多模式数值预报结果对2022年4月24日西安城区一次弱降水预报出现明显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本次过程西安城区均报有明显降水,主要原因为模式对低层相对湿度预报明显偏大;②多种新型探测数据分析认为近地层湿度条件较差及中层的绝对水汽含量低,中层的干暖空气不利于成云致雨,垂直上升运动不强,且由于低层非常干燥,使水滴在下沉过程中蒸发,从而无法形成雨滴下落,这些原因共同造成西安城区无降水,低层相对湿度预报偏大是造成这次西安城区降水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③造成西安城区近地层湿度条件差的原因是城市干热岛效应和低层干暖平流输送,且降水云团翻越秦岭后其湿空气绝热下沉至城区后出现增温降湿,使得城区形成较为深厚的干层,即使有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也会造成更强的蒸发,这也是城区没有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④预报员主观预报订正出现空报主要是源于对边界层水汽、抬升条件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订正能力,且对大城市的干热岛效应和秦岭山区地形影响研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资料 弱降水 空报 大城市 干热岛效应
下载PDF
基于双偏振雷达资料对南海弱台风降水微物理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睿 黄燕燕 +4 位作者 伍志方 林青 周浪 陈超 吴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7,共15页
有些南海弱台风在登陆广东时,由于路径复杂、移动缓慢,会对广东地区造成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的风雨灾害。使用双偏振雷达对2018—2020年登陆广东的南海弱台风分析,发现南海弱台风在登陆前强降水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海上的台风中心南... 有些南海弱台风在登陆广东时,由于路径复杂、移动缓慢,会对广东地区造成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的风雨灾害。使用双偏振雷达对2018—2020年登陆广东的南海弱台风分析,发现南海弱台风在登陆前强降水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海上的台风中心南侧眼墙的降水区,另外一个是在台风移动方向的右前方,台风螺旋雨带上岸的区域。在眼墙中,Z_(H)和K_(DP)的大值区在低层同位相,Z_(DR)大值区位于偏上风方向,降水粒子在移动的右侧开始激发,移动的右侧至右前侧为浓度较大的小粒子降水,而右侧和右后侧为大粒子降水。而且台风降水粒子在海洋和陆地有明显差异,陆地由于地形摩擦和抬升作用,降水粒子浓度较大,但水汽和能量供应不足,降水粒子直径较小;海面由于水汽和能量供应充足,对流发展较高,主要为大雨滴的对流降水,但降水粒子浓度不及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弱台风 双偏振雷达 眼墙 降水微物理结构 降水粒子 台风结构
下载PDF
浅埋富水卵石土地层隧道降水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16
作者 张华 《铁道建筑技术》 2024年第4期173-176,共4页
在高原山岭环境建设隧道,常遇到沟谷环境的浅埋隧道施工,由于降雨及山岭地下水流汇集冲刷,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该类区域地层多以卵石土为主,且地层多富水,甚至出现地下暗涌复杂地层等不良施工环境。针对暗涌地层的流水治理,单纯注浆加... 在高原山岭环境建设隧道,常遇到沟谷环境的浅埋隧道施工,由于降雨及山岭地下水流汇集冲刷,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该类区域地层多以卵石土为主,且地层多富水,甚至出现地下暗涌复杂地层等不良施工环境。针对暗涌地层的流水治理,单纯注浆加固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针对浅理隧道地表加固及降排水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咬合桩截水帷幕+井点降水+注浆加固+暗挖法施工工艺,可有效解决地下水发育问题,对地下流动暗涌水治理效果较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注浆工艺,对原地层围岩单轴抗压强度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软弱围岩 地表注浆 帷幕注浆 井点降水
下载PDF
Single-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of a High Precipitation Supercell Accompanying the 12 April 2003 Severe Squall Line in Fujian Province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玉洁 赵坤 潘益农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0年第1期50-65,共16页
In this study,single Doppler radar data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high precipitation(HP) supercell embedded in a cold front near Jianyang,Fujian Province on 12 April 2003.The synoptic env... In this study,single Doppler radar data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high precipitation(HP) supercell embedded in a cold front near Jianyang,Fujian Province on 12 April 2003.The synoptic environm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humidity at low levels,moderate 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1601 J kg^(-1)),moderate wind shear(22 m s^(-1) in 0-5 km),and veering of the horizontal winds with height,similar to those HP supercells previously observed in midlatitudes.In addition,the calculated bulk Richardson number was only 16,suggesting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supercell development. The documented storm was located at the leading edge of a squall line.It was initiated from a single cell at 0732 UTC.It evolved into a bow shape gradually,and then split into two separate storms along the storm motion direction through the apex of the bow echo.The left-moving storm dissipated rapidly, but the right-moving storm strengthened and evolved into an HP supercell,lasting for more than 1 h.The radar reflectivity of the HP supercell during its mature stage showed a typical low-level hook echo at the front flank of the storm with its maximum reflectivity beyond 70 dBZ.Above the hook echo,an elevated maximum reflectivity core accompanied by a bounded weak-echo region(BWER) and a down-shear echo overhanging aloft were clearly identified.The elevated BWER,marked by 40-50-dBZ reflectivity values,was surrounded by values of 60-70 dBZ.A well-defined mesocyclone lasted about 1 h and was collocated with the low-level WER and middle-level BWER.The radar-estimated time-height profiles of mesocyclone rotational velocity and diameter indicated that this mesocyclone formed initially at middle level,then deepened and strengthened rapidly with the vertical depth deeper than 8 km and rotational velocity stronger than 24 m s^(-1) at the mature stage,and later decayed rapidly.The GBVTD(ground-based velocity track display)-derived primary circulation showed that the ma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precipitation(HP) supercell hook echo bounded weak echo region(BWER) MESOCYCLONE
原文传递
一种弱溶蚀酸液在砂岩储层酸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广 白冰 +3 位作者 黄志明 丁文刚 刘洋 边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14-17,共4页
为避免触发酸化储层改造中使用强溶蚀酸液体系造成的二次伤害和储层出砂,通过酸-岩溶蚀能力、抑制二次沉淀、天然岩心酸化模拟和单轴抗压分析研究了一种弱溶蚀酸液体系。该酸液体系溶蚀能力只有常规土酸酸液溶蚀能力的30%左右,对各种二... 为避免触发酸化储层改造中使用强溶蚀酸液体系造成的二次伤害和储层出砂,通过酸-岩溶蚀能力、抑制二次沉淀、天然岩心酸化模拟和单轴抗压分析研究了一种弱溶蚀酸液体系。该酸液体系溶蚀能力只有常规土酸酸液溶蚀能力的30%左右,对各种二次沉淀物质抑制能力均强于标准土酸。弱溶蚀酸液处理后岩心抗压强度下降率为土酸处理后的35.4%,综合酸化性能评价实验中弱溶蚀酸液体系能将被污染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到107.1%。弱溶蚀酸液体系实际应用海西部某油田某井W_(3)段Ⅵ、Ⅶ_(上)、Ⅶ_(下)油组砂岩储层,恢复该井产能且增油133.28 m^(3)/d,后期生产过程中未出现二次伤害和储层出砂,取得良好酸化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酸化 弱溶蚀酸液 地层出砂 二次沉淀 溶蚀率
下载PDF
MICP技术对巴东组第三段软弱夹层土体的加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翔 滕伟福 +2 位作者 俞伟 董晨曦 刘冬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06,130,共7页
三峡库区中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三段为主要问题地层,易受地下水与雨水的影响而形成软弱夹层,导致土体强度显著下降,影响斜坡稳定性。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对巴东组第三段软弱夹层土体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首先,利用拌和法... 三峡库区中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三段为主要问题地层,易受地下水与雨水的影响而形成软弱夹层,导致土体强度显著下降,影响斜坡稳定性。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对巴东组第三段软弱夹层土体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首先,利用拌和法将制备好的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和胶结液加入土体中;然后,采用直剪试验和无侧限抗压试验探究加固前后软弱夹层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情况;最后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分析结果,从微观角度探究了MICP技术对软弱夹层土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经MICP技术加固处理后,不同垂直压力下软弱夹层土体的抗剪强度均有效提高,土体黏聚力提升了63.1%、内摩擦角提升了21.5%,且土体黏聚力增幅大于内摩擦角;(2)经MICP技术加固处理后,软弱夹层土体抗压强度提升了66%,且呈现出脆性破坏特征;(3)MICP技术对软弱夹层土体的作用机制为微生物诱导生成的碳酸钙充填土体内部孔隙且有效胶结相邻土粒,从而改良了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加固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 抗剪强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不同分离提纯工艺对冬凌草多糖提取率与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芳 刘培毅 +1 位作者 郝兰芳 周晶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优选分离冬凌草多糖的方法,探究不同分离方法对冬凌草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以DEAE-Sepharose Fast Flow(Cl-型)弱极性阴离子交换层析法、乙醇分级醇析法对冬凌草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以不同分离组分中多糖含量及其免疫活... 目的:优选分离冬凌草多糖的方法,探究不同分离方法对冬凌草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以DEAE-Sepharose Fast Flow(Cl-型)弱极性阴离子交换层析法、乙醇分级醇析法对冬凌草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以不同分离组分中多糖含量及其免疫活性比较优选冬凌草粗多糖的分离工艺。结果:DEAE-Sepharose Fast Flow(Cl-型)弱极性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得到5个组分,通过乙醇分级醇沉初步得到4个冬凌草多糖组分,前者分离产品纯度较高,而后者产品在体外小鼠脾淋巴T细胞的增殖实验中表现出较强生物活性。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冬凌草多糖的生物活性,可选用乙醇分级醇沉法对冬凌草多糖进行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多糖 弱极性阴离子交换层析法 分级醇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