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化控夏玉米冠层结构、荧光特性及产量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边大红 张瑞栋 +2 位作者 段留生 李建民 李召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9-145,共7页
以半紧凑型玉米品种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在高、低两密度条件下,拔节期采用局部化控方式塑造玉米冠层,并研究了该冠层结构特征及对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化控处理后化控部分植株变矮,穗下部节间变短(穗位下降)、穗上... 以半紧凑型玉米品种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在高、低两密度条件下,拔节期采用局部化控方式塑造玉米冠层,并研究了该冠层结构特征及对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化控处理后化控部分植株变矮,穗下部节间变短(穗位下降)、穗上部节间变长、基部节间增粗,使玉米群体形成"波式"冠层的同时,群体LAI增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冠层中下部透光条件改善,使冠层内叶片保持较高叶绿素含量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使单位面积穗数和粒重增加,表现出比对照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化控 “波式”冠层 叶面积指数 透光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产量
下载PDF
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产量品质及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苗保河 刘波 +6 位作者 董庆裕 余松烈 李向东 张丽娟 何启平 朱陶 刘兴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60-2168,共9页
2005~2006年,在菏泽市农科院试验田,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为试验材料,研究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脂肪酸组分以及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波浪冠层群体增产253.65kg/hm2,增产11.7... 2005~2006年,在菏泽市农科院试验田,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为试验材料,研究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脂肪酸组分以及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波浪冠层群体增产253.65kg/hm2,增产11.76%;株高降低1.21cm,降低1.46%;在籽粒脂肪总量提高1.52%基础上,亚油酸含量提高1.60%,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降低0.14%和7.20%。波浪冠层各密度群体间株高和分枝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百粒重差异不显著。波浪冠层群体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分别增加67.68μmo.lm-.2s-1和8.31μmo.lmol-1,分别增加5.06%和2.45%;湿度增加0.33mbar,增高4.47%;低温生育期时温度增加1.86℃,增加0.69%,高温生育期时温度平均降低0.17℃,降低0.51%。光照、温度、湿度和CO2等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变化,更利于高油大豆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波浪冠层 高油大豆 产量 品质 生态因子
下载PDF
波浪冠层群体微生态环境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苗保河 刘波 +5 位作者 李向东 余松烈 董庆裕 王凤娟 李凤兰 汪胜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0-236,共7页
探讨波浪冠层群体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波浪冠层对鲁豆9号群体结构、微生态环境、光合特性、产量、产量构成... 探讨波浪冠层群体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波浪冠层对鲁豆9号群体结构、微生态环境、光合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波浪冠层群体与CK相比,株高平均降低1.41 cm、分枝减少0.08个,分别降低和减少1.38%和5.30%;群体光照度、CO2浓度和湿度分别增加67.68μm o l/(m2.s)和8.31μL/L和0.33 m bar,分别增加5.06%、2.45%和4.47%;低温生育期时温度提高0.06℃,高温生育期时温度平均降低0.17℃;植株中部透光率提高1.57%,光合速率提高4.04%;密度平均增加3.0万株/hm2,单产平均增加253.65 kg/hm2,增产11.7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籽粒脂肪总量提高1.52%基础上,亚油酸含量提高1.60%,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降低0.14%和7.20%。波浪冠层群体密度与脂肪和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1.00**和-0.90*);脂肪与亚油酸呈正相关(r=0.79),而与硬脂酸呈负相关(r=-0.55);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均呈负相关(r=-0.74和-0.50),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r=-0.95*)。因此,波浪冠层群体调节了大豆生长发育的微生态环境,更利于高油大豆产量形成和品质改良,不仅能增产,而且提高高油大豆脂肪含量、优化脂肪酸组分、提高了营养价值,在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冠层 微生态环境 高油大豆 产量 品质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苗保河 李向东 +9 位作者 刘波 何启平 朱陶 刘兴坦 朱启玉 乔广法 樊廷安 陈成君 董庆裕 余松烈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3-680,共8页
为探明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Glycinemax)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 为探明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Glycinemax)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冠层群体与对照CK相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1.56mg·g^-1,增加0.034%,其中结荚期最多,为9.43mg·g^-1,增加1.35%,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了3.82mg·g^-1,增加7.18%,其中开花期最多,为12.51mg·g^-1,高达48.4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更利于C、N代谢和源、库、流的协调,其中,C代谢改善和提高的水平高于N代谢。保护性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平均增高20.13%,在结荚期最多,高达46.5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OD是关键保护性酶,其保护作用强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SOD活性平均增高2.28%;CAT活性平均增高0.48%;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pe,MDA)含量降低。保护性酶POD、SOD和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作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延缓衰老。波浪冠层群体与对照保护性酶变化规律一致,即SOD活性高峰出现时期最早,CAT次之,POD最晚,这表明在大豆不同的生育期,不同保护酶分别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因此,该栽培模式对大豆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明显,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波浪冠层 高油大豆 保护酶活性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浅析大跨度倒置雨蓬及波浪式弧形雨蓬的设计与施工
5
作者 刘文侨 《门窗》 2014年第6期42-45,共4页
本文结合万科壹海城外幕墙装饰,浅析大跨度倒置雨蓬。
关键词 雨蓬 波浪雨蓬 钢结构梁 排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