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三重震相方法探测日本海俯冲区地幔转换带的速度结构
被引量:
2
1
作者
崔辉辉
周元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9-670,813,共12页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次中源地震的三重震相资料研究了日本海俯冲区地幔转换带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域P波速度结构与S波速度结构的一致性整体上较强.冷的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导致410km间断面出现了1...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次中源地震的三重震相资料研究了日本海俯冲区地幔转换带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域P波速度结构与S波速度结构的一致性整体上较强.冷的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导致410km间断面出现了10km的抬升,660km间断面出现了25km的下沉;410km和660km间断面之上均存在与俯冲板块相关的高速层;660km间断面下方存在厚度为65km的低速异常.纵横波波速比vP/vS值在210—400km深度范围内偏低,约为1.827,体现出海洋板块低泊松比的特征;在560—685km深度范围内,该值偏高,约为1.831,可能预示地幔转换带底部含有一定量的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震相
地幔转换带
日本海俯冲区
波形拟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天山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P波速度结构及其对岩石圈拆沉的启示
2
作者
崔冉
周元泽
+1 位作者
苏慧
崔清辉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5,共14页
天山作为重要的活跃陆内造山带之一,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复杂的形成与再活化过程。地幔过渡带内的速度异常结构以及间断面的起伏形态,可为理解天山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参考。但受到前期台站覆盖的限制,对东天山速度结构的研究仍存...
天山作为重要的活跃陆内造山带之一,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复杂的形成与再活化过程。地幔过渡带内的速度异常结构以及间断面的起伏形态,可为理解天山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参考。但受到前期台站覆盖的限制,对东天山速度结构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利用蒙古中部流动地震台站的地震波形资料,通过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方法,获得了伊犁盆地东部和东天山中西部地区下方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天山中部地幔过渡带内局部存在高速异常结构,该高速异常结构的速度值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大,在地幔过渡带底部,高速异常值达到1%;660km间断面为尖锐速度界面,P波速度跃变量为4.61%~5.78%,下沉深度为5~15km,由西向东下沉深度呈现增大的趋势。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东天山地幔过渡带内的高速异常结构可能是天山岩石圈的拆沉物质或断裂的岩石圈物质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沉进入地幔过渡带内所导致;此外,由于东天山中部660km间断面上方存在高速异常结构,低温异常也会使得660km间断面的下沉深度增大。本研究结果为东天山岩石圈拆沉,或天山两侧盆地岩石圈的双向俯冲引发岩石圈断裂等动力学模式提供了新的地震学证据,对理解东天山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P波三重震相
高速异常结构
660km间断面
岩石圈拆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三重震相方法探测日本海俯冲区地幔转换带的速度结构
被引量:
2
1
作者
崔辉辉
周元泽
机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9-670,81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92
41474070)资助
文摘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次中源地震的三重震相资料研究了日本海俯冲区地幔转换带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域P波速度结构与S波速度结构的一致性整体上较强.冷的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导致410km间断面出现了10km的抬升,660km间断面出现了25km的下沉;410km和660km间断面之上均存在与俯冲板块相关的高速层;660km间断面下方存在厚度为65km的低速异常.纵横波波速比vP/vS值在210—400km深度范围内偏低,约为1.827,体现出海洋板块低泊松比的特征;在560—685km深度范围内,该值偏高,约为1.831,可能预示地幔转换带底部含有一定量的水.
关键词
三重震相
地幔转换带
日本海俯冲区
波形拟合
Keywords
waveform
triplication
mantle
transition
zone
Japan
subduction
zone
waveform
fitting
分类号
P315.3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天山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P波速度结构及其对岩石圈拆沉的启示
2
作者
崔冉
周元泽
苏慧
崔清辉
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5,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4103、42474135)资助。
文摘
天山作为重要的活跃陆内造山带之一,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复杂的形成与再活化过程。地幔过渡带内的速度异常结构以及间断面的起伏形态,可为理解天山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参考。但受到前期台站覆盖的限制,对东天山速度结构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利用蒙古中部流动地震台站的地震波形资料,通过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方法,获得了伊犁盆地东部和东天山中西部地区下方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天山中部地幔过渡带内局部存在高速异常结构,该高速异常结构的速度值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大,在地幔过渡带底部,高速异常值达到1%;660km间断面为尖锐速度界面,P波速度跃变量为4.61%~5.78%,下沉深度为5~15km,由西向东下沉深度呈现增大的趋势。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东天山地幔过渡带内的高速异常结构可能是天山岩石圈的拆沉物质或断裂的岩石圈物质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沉进入地幔过渡带内所导致;此外,由于东天山中部660km间断面上方存在高速异常结构,低温异常也会使得660km间断面的下沉深度增大。本研究结果为东天山岩石圈拆沉,或天山两侧盆地岩石圈的双向俯冲引发岩石圈断裂等动力学模式提供了新的地震学证据,对理解东天山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信息。
关键词
东天山
P波三重震相
高速异常结构
660km间断面
岩石圈拆沉
Keywords
Eastern
Tianshan
P-
waveform
triplication
High-velocity
anomaly
660km
discontinuity
Lithosphere
delaminati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三重震相方法探测日本海俯冲区地幔转换带的速度结构
崔辉辉
周元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天山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P波速度结构及其对岩石圈拆沉的启示
崔冉
周元泽
苏慧
崔清辉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