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滩水库地震精定位及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陈翰林 赵翠萍 +1 位作者 修济刚 陈章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35-2043,共9页
本文利用结合了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法对龙滩库区2006年至2007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对其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定位结果的比较,证明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提取的地震对的P、S波走时差数据及双差精定位法显著地提高了定位... 本文利用结合了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法对龙滩库区2006年至2007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对其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定位结果的比较,证明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提取的地震对的P、S波走时差数据及双差精定位法显著地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质量.对龙滩库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龙滩库区的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过程密切相关,成丛分布的地震活动分别表现出对水库蓄水过程不同的响应过程和活动特征,反应了龙滩库区在岩性特征、渗透条件、地质构造及应力场等方面存在局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地震 地震精定位 双差定位法 波形互相关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龙泉 刘桂萍 +1 位作者 马宏生 华卫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其精度主要受地震定位精度、重复地震位置不一致以及震相读取误差等影响,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并且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消除...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其精度主要受地震定位精度、重复地震位置不一致以及震相读取误差等影响,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并且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消除震相读取误差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根据上述方法原理,利用大姚地区重复地震观测该地区地壳介质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的精度,并且显示在2003年大姚6.2级、6.1级地震前出现了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波形互相关 地壳介质变化 大姚地震
下载PDF
利用sPn震相测定芦山M_S7.0级地震余震的震源深度 被引量:25
3
作者 孙茁 吴建平 +3 位作者 房立华 王未来 王长在 杨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0-440,共11页
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相之间的走时差测定了芦山地震序列中28个ML4.0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震源深度集中在10~20km范... 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相之间的走时差测定了芦山地震序列中28个ML4.0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震源深度集中在10~20km范围内,垂直余震带的北西—南东向震源深度剖面揭示,余震分布表现出西深东浅的特点,倾角大约为39°.这些余震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线性分布特征,推测可能发生在与主震有关的破裂面上或邻近位置,由此推测主震的破裂面倾角大约为39°.根据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并非双石—大川断裂,可能是其东侧的一条隐伏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源深度 波形互相关 滑动时窗相关法 SPN震相
下载PDF
基于微地震定位和速度成像的页岩气水力压裂地面微地震监测 被引量:24
4
作者 缪思钰 张海江 +5 位作者 陈余宽 谭玉阳 苗园园 黄振华 王飞 谢庆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71,284,共11页
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水力压裂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在压裂过程中,伴随着新的裂缝产生或已经存在裂缝的重新激活,会诱发大量微地震事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垂直页岩气井水力压裂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与常... 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水力压裂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在压裂过程中,伴随着新的裂缝产生或已经存在裂缝的重新激活,会诱发大量微地震事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垂直页岩气井水力压裂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与常规微地震数据处理过程相比,在进行微地震事件定位的同时,利用微地震信号对储层由于压裂导致的速度变化进行了成像分析。采用双差地震成像算法,利用绝对到时和波形互相关得到的相对到时数据联合反演速度结构及震源位置。反演结果显示,微地震定位精度与传统网格搜索法相比有较大改善。对于不同的压裂深度,微地震空间分布和速度异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整体上由于裂缝的存在,微地震位于低v_P区域。而对于v_S来说,在深部微地震位于低速异常区域,但在浅部则位于高速异常区域。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和波形分析,推测在浅部微地震和高v_S关联是由于该区域天然裂缝发育并且气体处于饱和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微地震定位和速度成像可以更加全面地刻画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和裂缝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震源定位 波形互相关 双差成像 页岩气 水力压裂
下载PDF
利用辽宁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分析“重复地震”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宇彤 吴忠良 +1 位作者 蒋长胜 李广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3-396,共14页
将Schaff和Richards所选的通过远震波形相关得到的分布在辽宁地区的23对"重复地震",利用辽宁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进行相关计算,得到辽宁区域台网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并与Schaff和Richards的结果进... 将Schaff和Richards所选的通过远震波形相关得到的分布在辽宁地区的23对"重复地震",利用辽宁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进行相关计算,得到辽宁区域台网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并与Schaff和Richards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辽宁区域台网得到的"重复地震"对辽宁区域地震台网的震相拾取和地震定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远震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与区域台网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有一定差别,它们只有部分交集.但是,从总体上评估辽宁区域台网的定位能力和震相拾取误差,用两种方法得到的"重复地震"所给出的评估结果无实质差别尽管用区域台网得到的"重复地震"似乎效果更好.基于"重复地震"之间在理论上距离应小于1km的工作假定,可以得到辽宁区域台网地震目录中的定位误差在5km之内,平均为2km;Pg震相的拾取误差94%在±1s之间,Sg震相的拾取误差88%在±1s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相关 “重复地震” 区域台网 辽宁岫岩
下载PDF
2012年9月7日彝良地震及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清东 朱良保 +1 位作者 苏有锦 王光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05-3221,共17页
本文提出了时域多通道相关检测函数并用其计算波形互相关走时差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地震和余震序列共944个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到652个重定位事件,并与目录数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采用了多个准则对走时差数据进... 本文提出了时域多通道相关检测函数并用其计算波形互相关走时差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地震和余震序列共944个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到652个重定位事件,并与目录数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采用了多个准则对走时差数据进行筛选,确保定位结果稳定可靠.得到MS5.7主震的震中为27.516°N,103.951°E,震源深度6.9km;MS5.6主震的震中为27.543°N,104.023°E,震源深度7.27km;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紧缩为条带状并沿附近断裂走向分布,深度总体分布较重定位前变浅,集中分布在5~8km,地震群出现轻微倾斜.东西向、南北向、深度和发震时刻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5.2 m,43.0 m,186.7 m和0.01s,走时残差16ms.研究表明:互相关数据的结果要优于目录数据;震源深度与速度模型存在较大的相关性;确定彝良—会泽断裂为本次彝良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良地震 双差定位 波形互相关 彝良—会泽断裂
下载PDF
地震自动识别及震相自动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翰林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0-1007,共8页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以及震相的自动拾取的研究则是后期微震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地震定位、地震成像、震源机制反演...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以及震相的自动拾取的研究则是后期微震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地震定位、地震成像、震源机制反演等工作.本文就目前各类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震相拾取方法的原理起源与大致分类应用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三大类方法:第一类是基于振幅(能量)判据的长短时窗比、震源扫描叠加等事件识别以及震相拾取系列方法;第二类是基于波形互相关技术的事件识别方法;第三类是基于波形自相关的盲搜索技术.最后还列举了几类较为前沿的综合性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并与传统搜索和拾取方法进行了比对,认为各类单一传统方法各有利弊,不具有普适性,应就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震相自动拾取 长短时窗比 震源扫描叠加 波形互相关 波形自相关
原文传递
2017年漾濞M_(S)4.8和M_(S)5.1地震序列的微震检测及重定位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姣 姜金钟 杨晶琼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7-542,I0001,共17页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17年漾濞M_(S)4.8和M_(S)5.1地震序列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得到了M_(S)5.1主震前7天至主震后30天共258次地震事件更加准确的震源位置,然后利用匹配定位方法获得了更加丰富...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17年漾濞M_(S)4.8和M_(S)5.1地震序列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得到了M_(S)5.1主震前7天至主震后30天共258次地震事件更加准确的震源位置,然后利用匹配定位方法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地震目录,并对其余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双差重定位获得了漾濞地震序列中193次地震的精确位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定位误差均值分别为1.3 km和1.9 km,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维西—乔后断裂中南段应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使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得到了1 625次中小地震事件,事件数量是云南地震台网目录中的6倍,被检测事件主要为主震后早期余震及M_(L)≤0微震事件。对比2016年云龙M_(S)5.0地震序列的研究结果后初步分析认为,"震群(多震)型"和"主余型"地震序列的一个主要区别可能是"震群(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余震数量相对更少、余震活动衰减得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年漾濞MS4.8和MS5.1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波形互相关 地震检测 匹配定位方法
下载PDF
地震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孔韩东 边银菊 +1 位作者 刘瑞丰 王婷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4期81-92,共12页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基本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是地震学研究重点。本文介绍地震定位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进展,对目前存在的各种地震定位技术进行分类,概述基本原理及应用。详细介绍盖革经典定位法、双差定位法和微震定位方...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基本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是地震学研究重点。本文介绍地震定位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进展,对目前存在的各种地震定位技术进行分类,概述基本原理及应用。详细介绍盖革经典定位法、双差定位法和微震定位方法中的波形互相关技术和震源扫描算法,并简单介绍微震定位技术在核试验监测及定位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微震定位 波形互相关 震源扫描算法 联合定位法
下载PDF
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分析灌县-安县断裂重复地震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晨 丁志峰 +2 位作者 周晓峰 叶庆东 吕苗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11,370,共13页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的事件为模板地震,通过滑动窗口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对布设在灌县—安县断裂周边17个流动地震台的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识别ML0.0以上的重复地震.然后使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对这些地震进行重定位...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的事件为模板地震,通过滑动窗口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对布设在灌县—安县断裂周边17个流动地震台的连续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识别ML0.0以上的重复地震.然后使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对这些地震进行重定位,获得了243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灌县—安县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呈减弱趋势;地震震源的优势分布深度为5—15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地震呈高角度向西倾斜分布;地震震中沿NE向分布,与龙门山前山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研究区内南、北两段的地震活动性及b值存在差异,这可能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区域应力方向由南到北发生的WNW向到ENE向转换的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互相关 重复地震 双差定位 灌县-安县断裂
下载PDF
唐山及周边地区中小地震重定位及其构造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佳维 崔效锋 胡幸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唐山及周边地区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发生的4 115个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改进了初始定位精度,得到了更加准确的3 466个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信息,并对比分析了重定位后的地震与活动断裂的关系。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唐山及周边地区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发生的4 115个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改进了初始定位精度,得到了更加准确的3 466个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信息,并对比分析了重定位后的地震与活动断裂的关系。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地震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北部,并且以研究区东部的唐山震源区最为集中,从水平方向来看,小震事件更加集中于断裂带附近,呈现出较好的条带状分布特征,从地震震源深度来看,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5~15km深度范围内,且不同地震带区的小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存在差异;(2)张渤地震带小震主要发生在中上地壳,而渤海海域地震带的小震发震层为上地壳;(3)张渤地震带的小震震源深度由西向东呈现出逐渐变浅的趋势,且唐山断裂带东侧存在一个NE走向、倾角较陡的小震活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震精定位 波形互相关 双差定位法 张渤地震带 唐山断裂带
下载PDF
“重复地震”在江西省及邻区测震台网定位精度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非非 邓辉 +1 位作者 郑斌 梁帅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2期73-78,共6页
基于江西及邻区测震台网记录的自2009年以来的662次地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计算得到了267对重复地震对。利用其中至少3个台站记录到,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23对重复地震研究了江西省及邻区的地震定位精度。结果显示:赣... 基于江西及邻区测震台网记录的自2009年以来的662次地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计算得到了267对重复地震对。利用其中至少3个台站记录到,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23对重复地震研究了江西省及邻区的地震定位精度。结果显示:赣南及邻区定位精度优于赣北及邻区,宜春地区定位精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重复地震 波形互相关 定位精度
下载PDF
广西北流M_S5.2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阎春恒 向巍 +4 位作者 苏珊 周斌 黄惠宁 潘岳怡 梁结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S01期12-16,42,共6页
收集广西北流5.2级地震序列波形和震相资料,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方法对北流5.2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采用CAP方法反演了北流5.2级地震震源机制。结合地质调查、地震烈度、地震精定位等结果,探讨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收集广西北流5.2级地震序列波形和震相资料,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方法对北流5.2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采用CAP方法反演了北流5.2级地震震源机制。结合地质调查、地震烈度、地震精定位等结果,探讨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北流5.2级地震序列呈北西向优势展布,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6~9 km。震源机制为走滑型,NWW向节面为可能的地震破裂面,初步推测NW向的米场-石窝断裂为发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波形互相关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北流地震
下载PDF
利用微地震记录互相关成像的震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志毅 张建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0-372,388,I0005,共15页
基于微地震记录偏移叠加的微震定位方法是通过对振幅叠加来提高微震信号的信噪比,无须拾取微震初至;但其叠加成像效果易受初至极性反转的影响,对噪声的压制效果也不甚理想。文中利用不同检波器记录的同震源波形相似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 基于微地震记录偏移叠加的微震定位方法是通过对振幅叠加来提高微震信号的信噪比,无须拾取微震初至;但其叠加成像效果易受初至极性反转的影响,对噪声的压制效果也不甚理想。文中利用不同检波器记录的同震源波形相似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微震记录互相关成像的震源定位方法。即将时差校正后的微震记录之间的互相关系数相乘,构造成像函数,计算地下所有网格的成像能量值,通过能量极大值的网格点实现震源定位。针对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同时压制噪声和初至极性反转对震源成像的干扰,提高了震源成像分辨率和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微地震 成像函数 震源定位 信噪比 初至极性 波形互相关
下载PDF
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在2011年盈江地震序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浩 付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5,323,共6页
选取2010年12月10日至2011年10月24日盈江地区发生的1 458次地震,利用结合了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法对其进行定位,最终获得1 048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统计定位误差(两倍标准偏差)在EW向为58 m,NS向为34 m,垂直方向为93 m.结果表明:... 选取2010年12月10日至2011年10月24日盈江地区发生的1 458次地震,利用结合了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法对其进行定位,最终获得1 048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统计定位误差(两倍标准偏差)在EW向为58 m,NS向为34 m,垂直方向为93 m.结果表明:(1)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明显集中,主要在NE—SW向呈条带状(长约10 km)分布,另外还在SSE向优势分布;(2)前震和余震的震中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前震仅在大盈江断裂两侧呈NE—SW向条带分布,而余震不仅在NE—SW向分布,还在大盈江断裂中段和北东段转折处向SSE向迁移;(3)主震发生在断裂转折处及前震在震源区往返跳动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断裂转折处属于构造脆弱区、地应力易于集中造成的;最大强余震震源机制的明显变化及余震新的优势分布,可能反映了余震活动除了受区域应力场控制外,还受到主震引发的局部应力场控制;(4)在相同区域应力场的控制下,深度沿大盈江断裂的分布具有分段性,即深度在相邻的AA'剖面SW段和BB'剖面NW段都分布在1~9 km,而在AA'剖面NE段主要集中在6 ~9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波形互相关 震源参数 盈江地震
下载PDF
重庆地区重复地震识别及在数字地震台网定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汪建 张巡 +3 位作者 杨亚运 陈凯 马伟 王同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2期37-43,共7页
利用重庆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地震波形资料和观测报告,选出5个研究区1 251个ML≥1.5地震进行波形互相关计算,识别出358对同时被2个地震台站记录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cc)不小于0.8的重复地震对,涉及342个地震事件,约占... 利用重庆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地震波形资料和观测报告,选出5个研究区1 251个ML≥1.5地震进行波形互相关计算,识别出358对同时被2个地震台站记录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cc)不小于0.8的重复地震对,涉及342个地震事件,约占地震总数的27%。将筛选出的重复地震对用于定量判断地震目录中震相拾取误差及评估台网定位精度,结果显示:重庆数字地震台网的垂直定位误差约为3 km,水平定位误差约为5 km,Pg、Sg震相拾取误差分别为0.5 s和0.7 s;其中武隆区地震定位和震相拾取精度最高,綦江区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波形互相关 震相拾取精度 定位精度
下载PDF
2014年云南景谷M_S 6.6地震序列双差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丹宁 高洋 +3 位作者 朱慧宇 秦敏 张会苑 徐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473,共9页
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运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4年景谷M_S6.6地震及其强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对序列中2.0≤ML≤5.0共730个事件重定位得到649个重定位结果。定位误差在EW向为18 m,NS向为19 m,深度方向为23 m。结果显示此次景谷地震序列主要... 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运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4年景谷M_S6.6地震及其强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对序列中2.0≤ML≤5.0共730个事件重定位得到649个重定位结果。定位误差在EW向为18 m,NS向为19 m,深度方向为23 m。结果显示此次景谷地震序列主要沿2个优势方向展布:一个是主震发生后沿NW走向的无量山断裂西支(普文断裂)延长线呈长约20 km的带状分布,一个是12月6日MS5.8和MS5.9两个强余震发生后沿近NS向长度约10 km左右的展布,这可能与西侧的NNE走向的澜沧江断裂及东侧NW走向的无量山断裂西支(普文断裂)共同作用有关,也有可能是发震断层分段破裂或分段活动造成的结果。从深度上看,序列大部分地震集中分布在6~15 km深度范围内,而在12月6日强余震发生几天后,序列地震的深度有一个整体变深的趋势,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9~16 km,这与序列位置及走势发生变化有关,也提示了研究区域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我们用全波形模拟法得到了序列中M_S≥3.5地震震源机制解,主震北侧发生的地震,震源机制与主震一致性较好;而主震南侧的地震,其震源机制解主破裂面走向有向NS向偏转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MS6.6地震 波形互相关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_S5.7地震的精确定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光明 朱良保 +1 位作者 苏有锦 王清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3-746,885,共14页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采用时间域互相关技术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获得高精度的事件对走时差;然后分别使用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和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等3种不...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采用时间域互相关技术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获得高精度的事件对走时差;然后分别使用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和目录数据+波形互相关数据等3种不同的数据组合,对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3种数据组合的主震定位结果、参与重定位的地震事件数、最终被定位的地震事件数及重定位结果标准差等对比结果表明,同时使用目录数据和波形互相关数据所获得的重定位结果最佳.重定位结果显示,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27.790°N、100.707°E),震源深度为10.4km,发震时刻为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15时59分32.74秒.本文结果表明,震源区附近NW走向的永宁断裂为宁蒗-盐源MS5.7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蒗-盐源MS5.7地震 双差定位 波形互相关 永宁断裂
下载PDF
湖南地区重复地震识别及其在数字地震台网定位评价中的应用
19
作者 晏绮云 汪建 +4 位作者 沈平 徐翔 刘冀长 胡澜 佘旭明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9期570-574,共5页
本文基于湖南地震台网2009—2022年间记录的778个地震事件波形及其观测报告,开展波形互相关分析,设定重复地震筛选条件为:同时被至少3个台站记录,且互相关系数不低于0.8。共识别出重复地震对149组,占地震总数的14.5%。通过研究这些重复... 本文基于湖南地震台网2009—2022年间记录的778个地震事件波形及其观测报告,开展波形互相关分析,设定重复地震筛选条件为:同时被至少3个台站记录,且互相关系数不低于0.8。共识别出重复地震对149组,占地震总数的14.5%。通过研究这些重复地震对,对湖南地震台网的定位水平和震相拾取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南地震台网的水平定位误差约为3.5 km,垂直定位误差约为3 km;P_(g)和S_(g)震相的拾取误差分别约为0.4 s和0.7 s。此外,湖南地区定位误差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别,除常德地区外,误差值基本在4 k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波形互相关 台网定位评价 震相拾取精度
下载PDF
基于宽带射频的换流变局部放电检测定位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智豪 黄辉 +3 位作者 刘伟麟 刘诣 孙毅 张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52-2960,共9页
目前及时有效且安全的换流变局放检测手段依然较为缺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带射频的换流变局部放电检测定位技术。其通过2.5 GHz高速采样电磁脉冲信号的原始时域波形,采用基于原始波形互相关的层次聚类算法进行信号分类。在获取原始... 目前及时有效且安全的换流变局放检测手段依然较为缺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带射频的换流变局部放电检测定位技术。其通过2.5 GHz高速采样电磁脉冲信号的原始时域波形,采用基于原始波形互相关的层次聚类算法进行信号分类。在获取原始波形的基础上,基于到达时间差方法进行设备级定位,并采用一种空间网格搜索算法进行求解。结合聚类分析、相位分布特征和定位分析,可有效区分局放信号和干扰信号,具有良好的干扰辨识能力。最后通过某±800kV换流变的出厂试验,联合脉冲电流检测、油色谱检测、超声波局放检测和该文提出的宽带射频局放检测,互相验证了局放检测结果,且换流变的拆解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换流变内部发生局放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宽带射频局放检测系统具有非接触式获取信号,不破坏电力主设备本体及接地结构,可对局放和干扰信号进行设备级定位,安全易部署的优点。且经过第三方检测验证,在实验室中的定位精度可达到米级以内,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放检测 宽带射频 聚类分析 波形互相关 局放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