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向不规则波浪作用下群墩结构所受波浪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季新然 邹丽 +1 位作者 柳淑学 王道儒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8-243,共6页
实际海域中波浪是多向不规则的,波浪的方向分布宽度对作用在结构物上的波浪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研究方向分布对大尺度群墩结构所受波浪力的影响规律,该文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多向不规则波浪与群墩结构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波浪荷载... 实际海域中波浪是多向不规则的,波浪的方向分布宽度对作用在结构物上的波浪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研究方向分布对大尺度群墩结构所受波浪力的影响规律,该文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多向不规则波浪与群墩结构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波浪荷载的时间过程线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作用在墩柱上的正向力、横向力。实验结果表明波浪的方向分布对群墩结构中墩柱所受横向力具有明显的影响。多向波浪作用时,墩柱所受横向力随着方向分布宽度的增大有显著的增大趋势,且后排墩柱受方向分布宽度的影响较前排墩柱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不规则波浪 方向分布 群墩 波浪力 波浪荷载
下载PDF
多向不规则波浪作用下大尺度墩柱上爬高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季新然 柳淑学 +1 位作者 李金宣 贾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8-256,共9页
基于规则波对墩柱作用的理论,采用传递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多向不规则波浪对大尺度墩柱作用的计算模型。同时进行了物理模型实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多向不规则波浪与圆柱作用时,波浪的... 基于规则波对墩柱作用的理论,采用传递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多向不规则波浪对大尺度墩柱作用的计算模型。同时进行了物理模型实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多向不规则波浪与圆柱作用时,波浪的方向分布对圆柱周围的爬高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不规则波浪 墩柱 爬高 绕射 方向分布宽度
原文传递
基于压差法的波向测量方法初步研究
3
作者 唐原广 赵曙东 +7 位作者 周丽琴 刘桂林 陆宜凯 董陆涛 邓玉栋 高振斌 张乐瑶 郭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2,共8页
为解决波向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差法的波向测量新技术,根据海浪的运动变化规律,在这里巧妙地引进了压差技术,通过对放置在水下一个圆环上多个压力传感器同圆心点上的压差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圆环上不同方向上... 为解决波向测量误差大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差法的波向测量新技术,根据海浪的运动变化规律,在这里巧妙地引进了压差技术,通过对放置在水下一个圆环上多个压力传感器同圆心点上的压差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圆环上不同方向上的压力传感器同圆心点上的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差值及相位是随波浪方向变化而变化的,对圆环上不同方向上的压力传感器同圆心点上的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差值进行分析,找出变化规律与波向的关系,以此得出真实的波向分布。本文通过波浪水池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解析初步得出了压差变化规律与波向的变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向测量 压力传感器 压差测量 水下安装 几何分布 圆周压差法
下载PDF
随机波浪联合分布概率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郄禄文 张立丹 蒋学炼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针对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准确描述波浪联合分布特征的问题,结合波浪物理意义及相应统计参数,提出了可描述波浪要素联合分布的概率模型.首先给出了波高、周期和波向的边缘分布及联合分布理论概率模型,然后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准确描述波浪联合分布特征的问题,结合波浪物理意义及相应统计参数,提出了可描述波浪要素联合分布的概率模型.首先给出了波高、周期和波向的边缘分布及联合分布理论概率模型,然后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可有效重现波浪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高 周期 波向 联合分布
下载PDF
狭长型港池低频波浪分布数值研究
5
作者 薛智博 吕靖 +1 位作者 刘远超 唐硕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8,共7页
本文依托港池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采用MIKE21-BW数值模型进行港池长周期波浪产生机制研究。对比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和BW数值模型,二者吻合度较高。将192 s的长周期波浪作为入射波,港域发生长周期波浪振荡,最大波高可达到入射波的3.7倍。在... 本文依托港池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采用MIKE21-BW数值模型进行港池长周期波浪产生机制研究。对比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和BW数值模型,二者吻合度较高。将192 s的长周期波浪作为入射波,港域发生长周期波浪振荡,最大波高可达到入射波的3.7倍。在入射波频率分别为f_(1)和f_(2)的双色波作用下,由于波浪间的非线性作用,产生了频率为Δf、2f_(1)-f_(2)、2f_(2)-f_(1)、3f_(2)-2f_(1)、f_(1)+f_(2)等波浪成分,当低频波浪趋于港池固有频率时,在港池内发生长波振荡。在谱峰周期为10.2 s的波群作用下,波浪之间非线性作用产生长周期波浪,长波波高与入射波陡H0/L成正比,与波浪方向分布范围大小成反比,且单向不规则波产生的长波振荡最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波浪 数值模型 双色波 非线性作用 波群 波浪方向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