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水稻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徐芬芬 曾晓春 石庆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5,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常规淹水灌溉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水稻在适度水分亏缺(TR1)和较严重水分亏缺(TR2)2个间歇灌溉处理中灌浆前期复水前、后及灌浆后期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以探讨干湿交替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TR1处理产量显著高... 采用盆栽试验,以常规淹水灌溉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水稻在适度水分亏缺(TR1)和较严重水分亏缺(TR2)2个间歇灌溉处理中灌浆前期复水前、后及灌浆后期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以探讨干湿交替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TR1处理产量显著高于CK及TR2处理;与CK比较,TR1处理在灌浆前期复水前硝酸还原酶(NR)活性较低,IAA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较高;复水后NR活性及颖花蒸腾强度均明显提高并高于CK,而IAA氧化酶活性迅速下降并低于CK,说明水稻在适度水分亏缺后复水可增强灌浆前期的生理活性,有利于籽粒灌浆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节水栽培 增产机理
下载PDF
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水平衡与灌溉增产效率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裴宏伟 孙宏勇 +1 位作者 沈彦俊 刘昌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4-1059,共6页
水资源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最重要的生产制约因素,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社会需要。通过设置冬小麦不同灌溉处理,分析了各处理的水分平衡、产量和灌溉增产效率。结果显示:1)不同灌溉处理具有不同的水分平衡过程,雨养... 水资源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最重要的生产制约因素,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社会需要。通过设置冬小麦不同灌溉处理,分析了各处理的水分平衡、产量和灌溉增产效率。结果显示:1)不同灌溉处理具有不同的水分平衡过程,雨养农田、充分灌溉处理、返青水胁迫处理、拔节抽穗水胁迫处理和灌浆水胁迫处理的蒸散量分别为251±58 mm、482±48 mm、352±44 mm、388±22 mm和324±53 mm;2)灌溉量对于小麦产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拔节-抽穗水胁迫对作物产量有较大影响,灌浆水胁迫和返青水胁迫均没有对小麦产量造成明显影响;雨养农业的经济产量为2 950±635 kg.hm-2,充分灌溉下的经济产量约为5 994±994 kg.hm-2;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抽穗期、灌浆期施加适度的水分胁迫,产量分别为5 163±885 kg.hm-2、5 047±1 180 kg.hm-2、5 249±975 kg.hm-2,与充分灌溉相比,没有明显的产量下降;3)小麦的灌溉增产效率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在丰水年或特丰水年,灌溉增产效率为1.9 kg.m-3,在枯水年为0.4 kg.m-3,平水年为1.6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节水农业 灌溉制度 灌溉增产效率 水分-产量关系 水分平衡
下载PDF
浙江低山丘陵区单季稻节水增产减污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龚孟梨 吕成长 +1 位作者 陈苏春 崔远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6,共5页
根据2006-2010年在浙江永康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不同水肥处理田间对比试验,从节水、增产、提高水肥利用率及减少稻田氮磷和COD排放等4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的效果,提出了适合浙江省低山丘陵区单季稻的最优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根据2006-2010年在浙江永康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不同水肥处理田间对比试验,从节水、增产、提高水肥利用率及减少稻田氮磷和COD排放等4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的效果,提出了适合浙江省低山丘陵区单季稻的最优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即间歇灌溉配合3次施氮肥方式,施氮肥量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确定。与农民习惯模式相比,采用该最优水肥综合调控模式下的水稻灌水量减少26.5%,稻田总氮、总磷、COD排放分别减少50.1%、36.6%、45.2%,增产率9.4%,灌溉水分生产率提高47.8%,氮肥利用率提高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增产 减污 水肥综合调控
下载PDF
井灌区控制灌溉模式水稻灌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永洋 刘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0,共5页
在考虑降水蒸发蒸腾等影响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Ⅱ、控制灌溉Ⅲ4种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灌水量、产量性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灌溉水利用率并拟合得到灌水量与产量... 在考虑降水蒸发蒸腾等影响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Ⅱ、控制灌溉Ⅲ4种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灌水量、产量性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灌溉水利用率并拟合得到灌水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各灌溉模式灌溉水利用率为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Ⅲ>控制灌溉Ⅱ>常规灌溉,图表中看出返青到分蘖末为需水非敏感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为需水敏感期,不同灌溉模式对产量影响显著。控Ⅰ灌溉水利用率最高,能够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灌溉 控制灌溉 灌溉水利用率 节水增产
下载PDF
黑河地区玉米地膜覆盖节水增产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忠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9-176,共8页
通过一年的试验,初步得出参试各变量x_1(灌溉定额)、x_2(灌溉次数)、x_3(头水叶龄)和x_4(保苗株数)对产量y的多元回归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各参试因子对产量的作用,并通过频数分析,筛选了地膜覆盖条件下玉米高于某一产量指标,同时... 通过一年的试验,初步得出参试各变量x_1(灌溉定额)、x_2(灌溉次数)、x_3(头水叶龄)和x_4(保苗株数)对产量y的多元回归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各参试因子对产量的作用,并通过频数分析,筛选了地膜覆盖条件下玉米高于某一产量指标,同时限制灌溉定额或灌水次数的节水增产的优化措施组合。本文还分析了参试因子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评价了地膜的节水效果和增温增产效果,初步探索了地膜玉米的节水增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膜 节水 灌溉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4
6
作者 姚林 郑华斌 +2 位作者 刘建霞 贺慧 黄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1-1387,共7页
中国稻田因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水稻是中国最大的耗水作物,大约消耗了全国总用水量的50%,因此,减少中国水稻用水量和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中国水资... 中国稻田因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水稻是中国最大的耗水作物,大约消耗了全国总用水量的50%,因此,减少中国水稻用水量和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中国主要的4种节水灌溉技术,即"浅、湿、晒"灌溉技术、间歇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技术和蓄雨型灌溉技术;指出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增产机理,并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然而,这4种灌溉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没有同栽培和高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节水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同时,有些高效的节水技术长期使用可能降低土壤肥力。为此,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今后水稻节水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增产 稻田生态环境 调亏灌溉 蓄雨(水)灌溉技术 保护性农业
原文传递
覆膜棉花调亏灌溉效应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振华 蔡焕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2,共4页
通过系统的田间试验 ,确定膜上灌条件下棉花调亏灌溉施加水分胁迫的适宜时期和土壤水分亏缺限值。各处理棉花的耗水量及产量实测结果表明 ,蕾期适度的水分亏缺处理较对照丰水处理全生育期节水11.83% ,皮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2 ... 通过系统的田间试验 ,确定膜上灌条件下棉花调亏灌溉施加水分胁迫的适宜时期和土壤水分亏缺限值。各处理棉花的耗水量及产量实测结果表明 ,蕾期适度的水分亏缺处理较对照丰水处理全生育期节水11.83% ,皮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2 2 .83%和 39.2 6 % ,调亏灌溉对棉花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上灌 调亏灌溉 棉花 覆膜栽培 水分胁迫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海河低平原渠灌区麦田深松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尹宝重 张永升 甄文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1-1320,共10页
【目的】研究海河低平原渠灌区土壤深松对冬小麦的节水增产效应,以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以冬小麦品种良星99为材料,大田条件下,通过小麦季设置旋耕(RT)、深松(SRT)和深耕(M... 【目的】研究海河低平原渠灌区土壤深松对冬小麦的节水增产效应,以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以冬小麦品种良星99为材料,大田条件下,通过小麦季设置旋耕(RT)、深松(SRT)和深耕(MRT)3种耕作方式处理,在海河低平原渠灌区进行了2个周期的研究。【结果】(1)深松可提高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水分入渗速率稳定时,深松处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为0.05 mm·s-1,分别是旋耕处理和深耕处理的2.50倍和1.67倍。(2)渠灌条件下,深松有利于水分在土壤中快速下渗,优化水分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提升深层土壤对灌水的储蓄能力。灌水后48 h,在0—180 cm土层,深松处理土壤水分增量为158.5 mm,旋耕和深耕处理分别为142.5和144.1 mm,分别相当于深松处理的89.9%和90.9%。(3)在冬小麦冬前阶段,深耕处理棵间蒸发量最高,分别是深松和旋耕处理的1.15倍和1.35倍。冬小麦返青后,旋耕处理棵间蒸发量提高,尤其是春季灌水后,旋耕处理日棵间蒸发量上升更快,最高达1.32 mm·d-1,而深松处理和深耕处理则仅为0.78和0.85 mm·d-1。深松处理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最低,仅为138.17 mm,分别相当于深耕处理和旋耕处理的86.9%和89.7%。(4)冬小麦播种至拔节期,旋耕处理0—100 cm土层含水量高于深松和深耕处理;拔节期至成熟,0—20 cm土层,旋耕处理含水量最高;20—80 cm土层,深松处理含水量最高;80 cm以下土层,3个处理差异不显著。(5)深松处理生育期耗水量为419.1 mm,比旋耕和深耕处理节水约6%;深松处理对灌水和降水的消耗比例分别为41.2%和22.0%,显著高于深耕和旋耕处理。(6)深松处理产量平均为8 550 kg·hm-2,分别比旋耕和深耕处理提高15.4%和6.9%,其水分利用效率比旋耕和深耕处理分别高22.9%和14.0%。【结论】土壤深松可增加麦田地表水入渗速率,减少灌水和降水的无效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低平原 渠灌区 深松 麦田 节水增产效应
下载PDF
春小麦膜上灌最佳覆膜宽度和单宽流量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永玲 成自勇 +1 位作者 肖让 张芮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研究了河西内陆灌区膜上灌在不同覆膜宽度和单宽流量条件下对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产量构成要素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出该区春小麦膜上灌采用覆膜宽度和单宽流量分别为125 cm和1.3 L/(s.m)时节水增产效应明显.
关键词 春小麦 膜上灌 覆膜宽度 单宽流量 节水增产效应
下载PDF
作物调亏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动态及其展望 被引量:39
10
作者 庞秀明 康绍忠 王密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146,共6页
 介绍了作物调亏灌溉的概念及其生理学基础,论述了调亏灌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调亏灌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作物调亏灌溉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调亏灌溉 节水增产机理 灌溉技术 灌溉理论 研究动态
下载PDF
渭北旱原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效益 被引量:29
11
作者 方日尧 赵惠青 方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
在陕西渭北旱原区,通过田间试验对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节水增产效果和投入产出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渭北旱原区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栽培,... 在陕西渭北旱原区,通过田间试验对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节水增产效果和投入产出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渭北旱原区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栽培,垄覆膜沟覆秸秆更为突出。垄覆膜沟覆秸秆栽培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到11.59kg·mm^-1·hm^-2,单位粮食生产节水量达到37.21%~39.85%,单位耗水量增产达到58.68%~66.25%,产投比为1.34:1,均高于其它覆盖栽培模式。垄覆膜沟覆秸秆模式栽培技术是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技术 单位粮食生产节水量 单位耗水量增产量 投入产出
下载PDF
地下滴灌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何华 康绍忠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9-83,共5页
地下滴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 ,具有诸多优点 ,不仅在技术和经济方面 ,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溉技术。对地下滴灌技术的发展历史、经济与环境效益进行了综述 ,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地下滴灌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节水灌溉
下载PDF
调亏灌溉及其在果树栽培上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华 耿增超 康绍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3-87,共5页
介绍了作物调亏灌溉的概念;论述了调亏灌溉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果树栽培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调亏灌溉研究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调亏灌溉 节水增产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冬小麦渗灌技术节水高产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冯利平 巴比江 +1 位作者 甄文超 宋秉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41,共7页
根据 1997- 0 9— 2 0 0 0 - 0 6在北京市昌平县北郊农场进行的冬小麦渗灌技术试验资料及调查资料 ,研究了渗灌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最终产量的影响、渗灌技术的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渗灌比喷灌平均增产 9.5 % ,比旱地增产 62 .... 根据 1997- 0 9— 2 0 0 0 - 0 6在北京市昌平县北郊农场进行的冬小麦渗灌技术试验资料及调查资料 ,研究了渗灌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最终产量的影响、渗灌技术的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渗灌比喷灌平均增产 9.5 % ,比旱地增产 62 .3% ,产量结构中以渗灌千粒重表现最高。小麦生长期内农田总耗水量喷灌最大 ,渗灌次之 ,旱地最小。渗灌可明显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渗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 13.2 5 kg.hm-2 .mm-1,是喷灌处理的 1.35倍。 3年平均渗灌比喷灌节水 4 3.9%。渗灌年净效益比喷灌多 976.6元 .hm-2 ,增加 2 0 .91%。渗灌具有节省开支 ,产投比提高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灌溉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渗灌 节水高产技术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地区深松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夏玉米节水增产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强小嫚 张凯 +3 位作者 米兆荣 刘战东 王万宁 孙景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1-502,共12页
【目的】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深松时机交互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秋深松+冬小麦2水(QS-2)、... 【目的】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深松时机交互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秋深松+冬小麦2水(QS-2)、秋深松+冬小麦3水(QS-3)、夏深松+冬小麦2水(XS-2)、夏深松+冬小麦3水(XS-3)、对照(CK)共5个处理,研究深松与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质、植株生长发育、产量、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等的影响。【结果】深松和灌水次数对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储水量、总产出值、水分生产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QS-2、XS-2、XS-3处理均显著降低深松后第1年土壤耕层(0—40 cm)及深松后第2年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深松各处理均显著降低第1年土壤紧实度,对第2年土壤紧实度影响效果不明显;秋深松后第2年QS-2处理的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平均土壤储水量较CK显著增加18.14%,QS-3处理次之,夏深松后第2年XS-2、XS-3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7%、25.6%;秋深松能显著提高当季冬小麦生长发育,QS-2、QS-3处理地上生物量分别较CK增加了19.29%、27.06%,第2年QS-2和QS-3处理地上生物量较CK均有所提高,差异不显著,秋深松对第2年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效果减弱,夏深松第2年XS-2和XS-3处理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夏深松能显著促进后茬冬小麦生长发育;QS-2处理对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显著提高,第1年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较CK提高27.21%、23.51%,第2年分别提高19.54%、18.84%,夏深松显著提高第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XS-2处理分别提高18.50%、17.65%,XS-3处理分别提高19.57%、15.35%。【结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采用冬小麦播前秋深松耕作方式,冬小麦全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灌水次数 产量 水分生产效率 节水增产效应 冬小麦 夏玉米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建新 桂林国 +2 位作者 何进勤 雷金银 尹志荣 《宁夏农林科技》 2015年第12期37-38,63,共3页
水肥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使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常规漫灌进行试验比较,发现前者节水率达19.9%,增产8.6%~14.6%。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经济等的限制,目前水肥一体化设备和推... 水肥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使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常规漫灌进行试验比较,发现前者节水率达19.9%,增产8.6%~14.6%。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经济等的限制,目前水肥一体化设备和推广应用中还存在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节水增肥 现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对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覃万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6年第11期17-18,共2页
从田间小气候效应,分析了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给杂交水稻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地协调了杂交水稻群体结构与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使群体结构合理,个体发育健壮,促进了杂交水稻朝着高产方向发展。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杂交水稻 增产
下载PDF
膜上灌春小麦调亏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小军 邓岚 +1 位作者 成自勇 陈丽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85,93,共5页
在膜上灌水方式下覆膜和露地处理全生育期不同水分处理调亏下,膜上灌高产处理耗水量比对照减少了310.3mm却增产1363.69kg/hm^2,同一水分处理下膜上灌丰水处理F(FM)比露地丰水处理F(B)增产40.99%.WUE提高了4.67kg/(mm... 在膜上灌水方式下覆膜和露地处理全生育期不同水分处理调亏下,膜上灌高产处理耗水量比对照减少了310.3mm却增产1363.69kg/hm^2,同一水分处理下膜上灌丰水处理F(FM)比露地丰水处理F(B)增产40.99%.WUE提高了4.67kg/(mm·hm^2);膜上灌中度处理M(FM)比露地中度处理M(B)增产52.55%,WUE提高了6.86kg/(mm·hm^2)。相同水分条件下覆膜处理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作用,最高产量所需的土壤适宜水分下限较露地下降10%~15%。结果表明同一水分处理下覆膜小麦不仅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而且具有较大的库容,因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叶器官的输出率、分配率、转换率均高于露地小麦,最终表现为粒重增加经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节水增产机理 地膜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赣抚平原灌区双季稻优化灌溉方式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才硕 时红 +4 位作者 许亚群 崔远来 刘方平 杨文祥 谢文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4,共4页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测定双季早、晚稻的耗水量,研究2012年赣抚平原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双季早、晚稻的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方式下早、晚稻本田期的腾发量、地下渗漏量、作物系数均低于淹水灌溉;与淹水灌溉方式...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测定双季早、晚稻的耗水量,研究2012年赣抚平原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双季早、晚稻的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方式下早、晚稻本田期的腾发量、地下渗漏量、作物系数均低于淹水灌溉;与淹水灌溉方式相比,早、晚稻间歇灌溉处理本田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4.35%和4.61%,作物系数(Kc)分别减少4.00%和3.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7%和2.96%,产量分别增加3.30%和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抚平原灌区 双季稻 节水增产 灌溉方式
下载PDF
南方地区超级杂交水稻田间灌溉排水管理最优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桂元 李康勇 胡春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7,22,共5页
为最大化利用水稻各生育期耐旱、耐淹性能,达到节水增产,设计了7种灌溉排水模式并开展超级稻大田全生育期灌溉排水管理试验,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传统的"薄、浅、湿、嗮"田间灌溉排水管理模式,水稻在各生育期分蘖及株高等主... 为最大化利用水稻各生育期耐旱、耐淹性能,达到节水增产,设计了7种灌溉排水模式并开展超级稻大田全生育期灌溉排水管理试验,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传统的"薄、浅、湿、嗮"田间灌溉排水管理模式,水稻在各生育期分蘖及株高等主要生长态势指标表现较好,产量较高,但需灌溉水量最多。(2)过度的调亏或调蓄,虽然节水效果较好,但影响水稻生长及产量。水稻生育期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饱和持水量的60%(过度调亏)或稻田田间拦蓄水深大于350 mm(过度调蓄),水稻产量最低。抽穗杨花生育期过度缺水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生长影响最大。(3)适度的"调亏、调蓄"灌溉排水管理模式是南方多雨地区最佳灌溉排水管理模式,其各生育期生长态势指标及产量均处于较高或最高水平,所需灌溉水量最低。(4)超级杂交水稻田间灌溉排水管理最优参数为:干旱期"调亏"灌溉时,田间土壤含水量下限以饱和持水量的60%~80%为宜,不低于60%;降雨期间田间蓄水深上限宜控制在250~350 mm,不高于3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旱特性 耐淹特性 调亏灌溉 田间调蓄 节水增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