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醇溶性小分子卟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卢俊明 蔡万清 +3 位作者 张桂传 刘升建 应磊 黄飞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3-1160,共8页
设计合成了Por-N,Por-NBr,Por-Cu-N和Por-Cu-NBr四种水醇溶性小分子卟啉衍生物.对这类卟啉小分子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基于金属铜配位的卟啉小分子衍生物较未配位化合物有微弱的蓝移.循环伏安法对这类小分子卟啉衍生物的... 设计合成了Por-N,Por-NBr,Por-Cu-N和Por-Cu-NBr四种水醇溶性小分子卟啉衍生物.对这类卟啉小分子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基于金属铜配位的卟啉小分子衍生物较未配位化合物有微弱的蓝移.循环伏安法对这类小分子卟啉衍生物的研究表明,基于金属铜配合物的卟啉衍生物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能级均没有明显变化.采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方法对小分子卟啉衍生物的研究表明,基于金属铜配位的卟啉小分子衍生物的电子迁移率得到明显提高.以聚合物PCE10为给体材料,富勒烯衍生物PC71BM为受体材料,以及合成的小分子卟啉衍生物为阴极界面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CE10:PC71BM/卟啉小分子衍生物/Al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器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Por-NBr,Por-Cu-N与Por-Cu-NBr作为电子传输层的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9%以上,其中以Por-Cu-N作为阴极界面层的器件达到的最高效率为9.12%,相应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以及填充因子分别为16.91 m A·cm-2,0.79 V和68.1%.表明这类水醇溶性小分子卟啉衍生物作为聚合物太阳电池的阴极界面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醇溶 卟啉衍生物 阴极界面层 溶液加工 聚合物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水/醇溶聚合物界面材料在聚合物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凯 管星 +1 位作者 黄飞 曹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89-2495,共7页
系统研究了系列不同共轭与非共轭水/醇溶聚合物作为界面修饰材料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了界面层厚度,器件金属电极功函对材料界面修饰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对比研究了共轭与非共轭水/醇... 系统研究了系列不同共轭与非共轭水/醇溶聚合物作为界面修饰材料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了界面层厚度,器件金属电极功函对材料界面修饰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对比研究了共轭与非共轭水/醇溶聚合物界面材料在不同聚合物光电器件中界面修饰性能的差别.内建电势测试与器件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共轭材料表现出明显优于非共轭材料的性能,特别是在超高功函数的金属金电极器件中,共轭的水/醇溶聚合物材料依然表现出很好的电子注入/传输性能;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共轭材料的界面修饰性能也优于非共轭类界面修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聚合物太阳电池 界面材料 醇溶聚合物
原文传递
水/醇溶共轭聚合物界面材料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凯 黄飞 曹镛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0-1414,共15页
相对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器件,以有机半导体(特别是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有机光电器件,可采用与传统印刷技术(例如喷墨打印、卷对卷印刷等)相结合的溶液加工方式制备低成本、大面积、柔性光电器件,因而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并得到了... 相对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器件,以有机半导体(特别是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有机光电器件,可采用与传统印刷技术(例如喷墨打印、卷对卷印刷等)相结合的溶液加工方式制备低成本、大面积、柔性光电器件,因而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溶液加工的高效有机光电器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界面问题——如何避免溶液加工时有机层间的互溶以及如何实现可印刷稳定金属电极的高效电子注入等.水/醇溶性共轭聚合物的迅速发展为解决溶液加工多层有机光电器件所面临的界面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研究发现,水/醇溶共轭聚合物不但可以有效避免溶液加工多层器件中的界面互溶,而且还可与高功函数的稳定金属发生界面偶极相互作用而增强其电子注入,从而解决了高功函数稳定金属电子注入的难题,为实现全溶液加工的高效印刷有机光电器件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本课题组在水/醇溶共轭聚合物阴极界面材料及器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水/醇溶共轭聚合物阴极界面材料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工作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醇溶共轭聚合物 阴极界面修饰 溶液加工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聚合物太阳电池
原文传递
磺酸型聚芴的合成及性能
4
作者 高山 钱宇芯 +2 位作者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5,共6页
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2,7-二溴-9,9-二-(3-丙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芴单体,并通过Suzuki偶合反应制备了含不同磺酸比例的磺酸型聚芴(PF6SO3H)。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溶解性试验、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循环伏安... 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2,7-二溴-9,9-二-(3-丙基酰胺-2-甲基丙磺酸)芴单体,并通过Suzuki偶合反应制备了含不同磺酸比例的磺酸型聚芴(PF6SO3H)。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溶解性试验、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及热重分析法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在3万~5万之间的磺酸型聚芴。发现随着磺酸型聚芴中磺酸基团含量的不同,聚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含有50%磺酸基团的PF6SO3H在甲醇中的溶解度达到了18mg/mL。磺酸侧链的引入使聚芴在薄膜状态和溶液状态下的紫外吸收最大吸收峰和最大荧光发射峰较聚(9,9-二己基)芴(PF6)发生了9nm^40nm红移,且能带隙逐渐变窄,同时磺酸型聚芴的HOMO较PF6增大。热失重分析发现磺酸侧链的引入,使得磺酸型聚芴的热稳定性较PF6有一定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型聚芴 共轭聚电解质 水/醇溶性聚芴 迈克尔加成反应 Suzuki偶合反应
下载PDF
Highly efficient pure white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s based on poly(N-vinylcarbazole) doped with blue and red phosphorescent dyes 被引量:4
5
作者 HU SuJun ZOU JianHua +7 位作者 ZHOU GuiJiang LI DongYun WU HongBin SU ShiJian WONG Wai-Yeung YANG Wei PENG JunBiao CAO Yo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671-677,共7页
Efficient white-polymer-light-emitting devices (WPLEDs) have been fabricated with a single emitting layer containing a hole-transporting host polymer,poly(N-vinylcarbzole),and an electron-transporting auxiliary,1,3-bi... Efficient white-polymer-light-emitting devices (WPLEDs) have been fabricated with a single emitting layer containing a hole-transporting host polymer,poly(N-vinylcarbzole),and an electron-transporting auxiliary,1,3-bis[(4-tert-butylphenyl)-1,3,4-oxadiazolyl]-phenylene,codoped with two phosphorescent dyes:Iridium(III)bis (2-(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 picolinate (FIrpic) and home-made Ir-G2 for blue and red emission,respectively.With the structure of ITO/PEDOT:PSS 4083(40 nm)/emission layer(80 nm)/Ba(4 nm)/Al(120 nm),the device showed a maximal luminous efficiency (LE) of 13.5 cd A-1(corresponding to an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QE) of 6.8%),and a peak power efficiency (PE) of 6.5 lm W-1 at 6.0 V.Meanwhile,the device exhibited pure white emission with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CIE) coordinates of (0.34,0.35)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2 mA cm-2,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e equi-energy white point with CIE coordinates of (0.33,0.33).The device performance can be further optimized when more balanced hole/electron injection is achieved by incorporating a lower conducting type anode buffer layer (PEDOT:PSS) and incorporating poly[(9,9-bis(3'-(N,N-dimethylamino)propyl)-2,7-fluorenene)-alt-2,7-(9,9-dioctyfluorene)] (PFN) as an 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at the cathode.The optimized device showed an LE of 24.6 cd A-1 (with an EQE of 14.1%),while the peak power efficiency reached 12.66 lm W-1.Moreover,the WPLEDs showed goo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stability ov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urrent density and lumi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phosphorescent iridium complex anode buffer layer water-/alcohol-soluble conjugated polym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