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给水污泥吸附除磷工艺
被引量:
20
1
作者
马宏林
贺涛
+4 位作者
洪雷
魏东洋
李杰
孙三祥
许振成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6-552,共7页
以给水污泥为吸附材料,对模拟含磷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投加量、p H和粒径3种因素为影响因子,以磷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BBD)研究了3种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以给水污泥为吸附材料,对模拟含磷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投加量、p H和粒径3种因素为影响因子,以磷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BBD)研究了3种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成功预测出最佳除磷工艺条件为污泥投加量3.88 g/L,p H=3.00,粒径1.00 mm,该条件下磷的去除率可达95.13%.因此,响应面分析法是优化给水污泥吸附除磷工艺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污泥基质
磷
吸附
单因素实验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给水厂污泥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填料层最优设计深度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仇付国
李林彬
+2 位作者
王娟丽
付昆明
曹秀芹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86,共6页
生物滞留系统的基质组成与填料层的深度对污染物去除有重要影响。利用给水厂污泥改良砂土作用生物滞留系统基质,研究了污染物在生物滞留系统内不同深度的去除情况,以确定改良填料层的最优设计深度。结果显示:进水ρ(SS)平均为198.14 mg...
生物滞留系统的基质组成与填料层的深度对污染物去除有重要影响。利用给水厂污泥改良砂土作用生物滞留系统基质,研究了污染物在生物滞留系统内不同深度的去除情况,以确定改良填料层的最优设计深度。结果显示:进水ρ(SS)平均为198.14 mg/L,下渗通过20 cm改良基质后出水为15.96 mg/L,平均去除率高达92.34%;进水ρ(COD)平均为178.29 mg/L时,40与60 cm深度改良基质区间对溶解性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3%、78.7%;进水ρ(NH^+_4-N)平均为3.67 mg/L,经过40 cm改良基质后出水为0.12 mg/L;进水ρ(NO^-_3-N)与ρ(TN)平均分别为7.78,11.54 mg/L,通过15 cm种植土层和20,40,60 cm改良基质后,对NO^-_3-N平均去除率依次为5.0%、6.8%、15.1%、24.9%,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6.6%、24.8%、32.8%;进水ρ(PO^(3-)_4-P)平均为5.31 mg/L时,经过40 cm改良基质后出水平均为0.09 mg/L。对实测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和形态进行分析表明,给水厂污泥改良砂土基质填料层深度为40 cm时,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出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可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系统
给水厂污泥
氮
磷
改良基质
原文传递
题名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给水污泥吸附除磷工艺
被引量:
20
1
作者
马宏林
贺涛
洪雷
魏东洋
李杰
孙三祥
许振成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6-552,共7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6-004-00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项目(PMzx021-201211-128)
文摘
以给水污泥为吸附材料,对模拟含磷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投加量、p H和粒径3种因素为影响因子,以磷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BBD)研究了3种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成功预测出最佳除磷工艺条件为污泥投加量3.88 g/L,p H=3.00,粒径1.00 mm,该条件下磷的去除率可达95.13%.因此,响应面分析法是优化给水污泥吸附除磷工艺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给水污泥基质
磷
吸附
单因素实验
响应面法
Keywords
water
plant
sludge
substrate
phosphorus
adsorption,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给水厂污泥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填料层最优设计深度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仇付国
李林彬
王娟丽
付昆明
曹秀芹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8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024)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K42016090)
+2 种基金
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项目(2018)
北京建筑大学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18182
X18214)
文摘
生物滞留系统的基质组成与填料层的深度对污染物去除有重要影响。利用给水厂污泥改良砂土作用生物滞留系统基质,研究了污染物在生物滞留系统内不同深度的去除情况,以确定改良填料层的最优设计深度。结果显示:进水ρ(SS)平均为198.14 mg/L,下渗通过20 cm改良基质后出水为15.96 mg/L,平均去除率高达92.34%;进水ρ(COD)平均为178.29 mg/L时,40与60 cm深度改良基质区间对溶解性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3%、78.7%;进水ρ(NH^+_4-N)平均为3.67 mg/L,经过40 cm改良基质后出水为0.12 mg/L;进水ρ(NO^-_3-N)与ρ(TN)平均分别为7.78,11.54 mg/L,通过15 cm种植土层和20,40,60 cm改良基质后,对NO^-_3-N平均去除率依次为5.0%、6.8%、15.1%、24.9%,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6.6%、24.8%、32.8%;进水ρ(PO^(3-)_4-P)平均为5.31 mg/L时,经过40 cm改良基质后出水平均为0.09 mg/L。对实测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和形态进行分析表明,给水厂污泥改良砂土基质填料层深度为40 cm时,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出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可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水质标准。
关键词
生物滞留系统
给水厂污泥
氮
磷
改良基质
Keywords
bioretention
system
water
treatment
plant
sludge
nitrogen
phosphorus
modified
substrate
分类号
TU985.1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给水污泥吸附除磷工艺
马宏林
贺涛
洪雷
魏东洋
李杰
孙三祥
许振成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0
原文传递
2
给水厂污泥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填料层最优设计深度研究
仇付国
李林彬
王娟丽
付昆明
曹秀芹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