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湾水域中重金属在不同相间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文新 李向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在深圳湾水域采集沉积物、上覆水和悬浮颗粒物样品开展重金属污染研究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锌 .湾内沉积物中锌、镉、钴和镍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高于湾外 ,体现了沿岸污染径流输入的影响 .悬浮颗粒物与表... 在深圳湾水域采集沉积物、上覆水和悬浮颗粒物样品开展重金属污染研究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锌 .湾内沉积物中锌、镉、钴和镍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高于湾外 ,体现了沿岸污染径流输入的影响 .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再分配导致两相间金属浓度显著相关 .从湾内向湾外 ,铜、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 分布特征 湾口沉积物 上覆水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深圳湾 水质监测
下载PDF
生物活性炭工艺颗粒物分布及微生物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祝玲 刘文君 +1 位作者 袁永钦 林浩添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8,共6页
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发现,随着活性炭层中生物颗粒和非生物颗粒的积累,出水中的细菌数增多,并多与细小的活性炭颗粒一起流出,因此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针对可能存在... 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发现,随着活性炭层中生物颗粒和非生物颗粒的积累,出水中的细菌数增多,并多与细小的活性炭颗粒一起流出,因此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针对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安全性问题,通过生产性试验从浊度、颗粒数、颗粒物粒径分布以及细菌学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臭氧-生物活性炭 颗粒物 异养菌平板计数
下载PDF
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正明 邱勇松 +1 位作者 张训华 黄立信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在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 ,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会伤害油层的渗透率 ,导致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降低和油井产能下降 ,影响开发效果。采用物理实验和油藏工程的方法 ,研究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对特低渗透油藏的注入压力、地层渗透率和产能... 在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 ,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会伤害油层的渗透率 ,导致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降低和油井产能下降 ,影响开发效果。采用物理实验和油藏工程的方法 ,研究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对特低渗透油藏的注入压力、地层渗透率和产能的影响 ,得到的结论是 :岩心渗透率越低 ,注入水的注入压力与地层水的注入压力之差越大 ;在渗透率相同的情况下 ,滤膜孔径越小 ,注入水渗流阻力越低 ;处理注入水的筛网尺寸越大 ,油层渗透率伤害越大 ,特低渗透油藏的产量和极限供油半径越小。图 3参 3 (杨正明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质 悬浮颗粒 产能 油层伤害 注水水
下载PDF
河北省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摆亚军 刘文新 +4 位作者 陶澍 王路光 田在峰 王亚芝 赵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64-1369,共6页
测定采自河北省12条河流和19个湖泊、水库共37个样点的地表水及悬浮颗粒中16种多环芳烃(PAH16)和有机碳的含量.结果表明,河北省地表水PAH16均值为(84.5±4.5)ng·L-1,悬浮颗粒PAH16含量均值为(17.3±4.4)μg·g-1.地表... 测定采自河北省12条河流和19个湖泊、水库共37个样点的地表水及悬浮颗粒中16种多环芳烃(PAH16)和有机碳的含量.结果表明,河北省地表水PAH16均值为(84.5±4.5)ng·L-1,悬浮颗粒PAH16含量均值为(17.3±4.4)μg·g-1.地表水中PAH16以中、低环成份为主,悬浮颗粒中则以中环为主.地表水PAH16高浓度样点主要分布在沧州的献县闸、桑园桥,唐山的女织寨及张家口的左卫桥、响水堡等地;悬浮物PAHs高含量样点主要分布在唐山陡河水库、保定西大洋水库、邯郸东武仕水库等地.地表水中PAH16含量与水中溶解态有机碳含量呈对数正相关;而悬浮颗粒中PAH16浓度与颗粒态有机碳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3个样点的地表水苯并(a)芘含量超过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而悬浮颗粒中,菲、芴和蒽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几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地表水 悬浮颗粒 空间分布 河北省
下载PDF
充填复垦土壤水分竖直运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辉 韩宝平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0-695,共6页
应用直立柱状模型模拟研究了煤矸石和粉煤灰两种充填模式下覆土层土壤水分运动特点,把充填复垦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和4个层次,并通过与全部充填土壤情况下水分动态对比找出其差异性.把监测数据与应用竖直一维动力学模型计算得... 应用直立柱状模型模拟研究了煤矸石和粉煤灰两种充填模式下覆土层土壤水分运动特点,把充填复垦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和4个层次,并通过与全部充填土壤情况下水分动态对比找出其差异性.把监测数据与应用竖直一维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水分分布规律比较,找出了充填层对覆土层土壤水分动态产生影响的本质原因,并对充填煤矸石和粉煤灰复垦的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充填煤矸石和粉煤灰复垦的土壤水分动态与正常土壤不同源于煤矸石和粉煤灰的颗粒级配与土壤的差异;覆土层土壤与充填料孔隙的差别大,其保持水分的能力反而较强,煤矸石充填不会导致覆土层水分大量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复垦 土壤水分 竖直运动 颗粒级配
下载PDF
水葫芦/污泥共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粒及其对Cr^3+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洪亚军 徐祖信 +1 位作者 冯承莲 徐大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2-1061,共10页
为了促进水葫芦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探究水葫芦/污泥生物炭粒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对水中Cr^3+的吸附机制,以水葫芦、污泥为原料,在300~500℃热解温度下制得生物炭粒,通过产率分析、灰分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及SEM(扫描电镜)分析,同... 为了促进水葫芦和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探究水葫芦/污泥生物炭粒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对水中Cr^3+的吸附机制,以水葫芦、污泥为原料,在300~500℃热解温度下制得生物炭粒,通过产率分析、灰分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及SEM(扫描电镜)分析,同时利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对生物炭粒吸附水中Cr^3+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最后采用TCLP(毒性浸出法)测定了不同生物炭粒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从300℃升至500℃,生物炭粒的产率从14.93%降至11.75%,生物炭粒的灰分含量逐渐升高,比表面积增大.SEM结果显示,水葫芦与污泥质量比为1∶10时,生物炭粒比表面积较大,孔隙结构明显.当水葫芦与污泥质量比为1∶10、热解温度为500℃时生物炭粒对Cr^3+的吸附量最大,为44.96 mg/g.热力学分析显示,生物炭粒对溶液中Cr^3+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且为单层吸附.TCLP试验表明,水葫芦/污泥生物炭粒中各重金属(Cd、Zn、Cu、Pb、Ni、Cr)的浸出浓度均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的限值.研究显示,添加水葫芦能改善生物炭粒的理化性质,使得生物炭粒对Cr^3+的吸附量增大,以化学吸附为主,且为单层吸附,水葫芦/污泥生物炭粒浸出毒性较低,可为生物炭类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制提供选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污泥 生物炭粒 吸附试验 毒性浸出法
下载PDF
核主泵水润滑推力轴承试验的磨损颗粒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梦启 王伟光 +3 位作者 李藏雪 李伟 张金慧 付嵩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120,共8页
某核主泵水润滑推力轴承在试验浸银石墨瓦时,在类似热瞬态工况时出现异常振动及噪声,拆机发现石墨推力瓦和推力盘硬化层表面均出现较严重磨损,且石墨推力瓦出现局部剥落。采用化学、光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探针等方... 某核主泵水润滑推力轴承在试验浸银石墨瓦时,在类似热瞬态工况时出现异常振动及噪声,拆机发现石墨推力瓦和推力盘硬化层表面均出现较严重磨损,且石墨推力瓦出现局部剥落。采用化学、光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水润滑轴承试验的磨损颗粒相结构、形貌、成分、组织和磨损表面特征;明确热瞬态时不锈钢推力盘硬化层与石墨推力瓦的摩擦磨损形式和过程,得出水润滑推力轴承已经进入边界润滑状态,局部发生干摩擦的结论;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如将水润滑轴承瓦面材料改为碳素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加抗磨性能,改善瓦面形状以减少热变形,增加接触曲面硬化层以控制高应力曲面接触的微动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水润滑 推力轴承 摩擦磨损 磨损颗粒 热瞬态
下载PDF
Effect of cooling conditions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2219-T62 aluminum alloy thick plate joint 被引量:11
8
作者 Wei-feng XU Jun MA +2 位作者 Miao WANG Hong-jian LU Yu-xuan LU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491-1499,共9页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with water cooling and air cooling was used to weld 2219-T62 aluminum alloy joints with a thickness of 20 mm. The effect of cooling conditions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joints in 3.5% ...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with water cooling and air cooling was used to weld 2219-T62 aluminum alloy joints with a thickness of 20 mm. The effect of cooling conditions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joints in 3.5% NaCl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open circuit potential (OCP), the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nd the corrosion morphology after immersing for different time. And the precipitates distribu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weld nugget zone (WNZ) owning positive potential, lower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and fine and uniform precipitates,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corrode than the heat affected zone (HAZ) and the base metal (BM). Compared with air-cooled joint, the water-cooled joint has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show that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nd size of second phase particles determin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FSW AA2219 alloy joints in chlorine-contained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stir welding aluminum alloy air cooling water cool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second phase particles
下载PDF
混凝/超滤去除地表水中颗粒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夏圣骥 李圭白 +1 位作者 张军 姚娟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57-1660,共4页
为考察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质较差的地表水处理效果,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为水源,建造一座120m3/d的超滤膜中试水厂,进行生产饮用水的试验研究.采用浊度仪和颗粒计数器等研究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悬浮物、颗粒和胶体的去除行为.结果... 为考察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质较差的地表水处理效果,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为水源,建造一座120m3/d的超滤膜中试水厂,进行生产饮用水的试验研究.采用浊度仪和颗粒计数器等研究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悬浮物、颗粒和胶体的去除行为.结果表明,超滤膜出水浑浊度非常低,并且不受进膜水浑浊度的影响;对于地表水,颗粒粒径大于7μm的颗粒几乎被完全去除,而对水中总颗粒数(粒径2~750μm)能有3个数量级的去除.对于难处理的北方低温低浊水,超滤膜能保证较好的水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处理 超滤膜 浑浊度 颗粒
下载PDF
耐水型石膏轻质制品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郁亚芸 刘开平 +4 位作者 李刚 马玉薇 李洁 温久然 孙志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6,共3页
以工业副产脱硫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有机硅防水剂为添加剂,采用化学发泡和掺入EPS颗粒两种不同的工艺制备轻质石膏制品,研究了其对干密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膏比及发泡剂用量的增加,发泡石膏制品干密度降低,吸水率升高,最佳... 以工业副产脱硫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有机硅防水剂为添加剂,采用化学发泡和掺入EPS颗粒两种不同的工艺制备轻质石膏制品,研究了其对干密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膏比及发泡剂用量的增加,发泡石膏制品干密度降低,吸水率升高,最佳水膏比为0.55,发泡剂掺量在16%;加入适量甲基硅酸钠不但可改善发泡石膏制品的耐水性,还可催化发泡剂降低石膏制品干密度,改善石膏制品孔结构,其最佳掺量在4%;聚苯乙烯(EPS)颗粒的适量掺入能有效降低石膏制品干密度和吸水率。EPS颗粒掺量为3.5%时,石膏制品干密度比未掺EPS颗粒降低65%,比化学发泡法制得的石膏降低32%。EPS颗粒掺量为2.5%时,其吸水率仅达到4.3%,比化学发泡法制得的石膏降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建筑石膏 轻质制品 耐水 化学发泡 EPS颗粒
下载PDF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建甲 范新南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3年第4期28-31,共4页
目前国内外对水中悬浮颗粒的检测一般采利用浊度仪或颗粒计数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灵敏度很容易下降.针对这一现状开发了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对水体图像的采集、滤波、分割后,检测系统能很好... 目前国内外对水中悬浮颗粒的检测一般采利用浊度仪或颗粒计数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灵敏度很容易下降.针对这一现状开发了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对水体图像的采集、滤波、分割后,检测系统能很好地识别出水中的悬浮颗粒并作出统计,较好地解决了水处理过程中悬浮颗粒的检测问题.实验室模拟试验表明检测系统具有识别率高、灵敏度稳定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滤波器 悬浮颗粒 浊度仪 颗粒计数器 灵敏度 识别率
下载PDF
注入水中的固相颗粒与储层损害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尤富 付利琴 +1 位作者 赖必智 管英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144,151,共3页
通过模拟试验,在低渗透率和中高渗透率的岩样中,研究了注入水中的固相颗粒对岩样渗透率损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水中的固相颗粒直径和含量增加,岩样渗透率损害率增加;注入水中的固相颗粒对低渗透率岩样的损害大于中高渗透率岩样;注... 通过模拟试验,在低渗透率和中高渗透率的岩样中,研究了注入水中的固相颗粒对岩样渗透率损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水中的固相颗粒直径和含量增加,岩样渗透率损害率增加;注入水中的固相颗粒对低渗透率岩样的损害大于中高渗透率岩样;注水量增加,岩样渗透率损害率增加;对油田注水控制固相颗粒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固相颗粒 地层损害 模拟试验
下载PDF
饮用水源中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抗生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哲 朱齐齐 +4 位作者 赵鹏 陈曦 张宏伟 张新波 黄建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90-2098,共9页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的细小颗粒,它们往往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并成为其载体,在饮用水传统处理工艺中亦不能被很好去除,进而随水厂出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抗生素在饮用水源中的固、液相分配规律以及不同粒径颗粒对抗生素的吸...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的细小颗粒,它们往往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并成为其载体,在饮用水传统处理工艺中亦不能被很好去除,进而随水厂出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抗生素在饮用水源中的固、液相分配规律以及不同粒径颗粒对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及影响因素亟待研究.实验利用微波萃取(MAE)和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MS)的方法分别对颗粒物上吸附的抗生素进行了前处理和测定,进而分析了饮用水源颗粒物对4种典型抗生素的吸附特征.连续吸附平衡实验在360 min达到平衡,平衡时抗生素有32%~44%分布在颗粒上;除青霉素外,粒径0.05~1μm小颗粒的吸附量又占颗粒总吸附量的56%~70%.同时p H是影响饮用水源中颗粒吸附抗生素的重要因素,无论对于所有颗粒还是0.05~1μm的小颗粒,其吸附能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中性条件(p H=7)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颗粒 粒径 抗生素 吸附
原文传递
北京自备井水源内毒素污染及与其他水质参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灿 刘文君 +3 位作者 敖漉 史云 安代志 刘治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61-4566,共6页
本研究采集驻京部队14个自备井水源样品,采用动态浊度东方鲎试验定量检测内毒素活性,同时检测了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异养菌平板计数(HPC)、菌落总数(平板法)、总大肠菌群、颗粒物特征、浊度、溶解性有机碳(DOC)和UV254值,比较了内... 本研究采集驻京部队14个自备井水源样品,采用动态浊度东方鲎试验定量检测内毒素活性,同时检测了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异养菌平板计数(HPC)、菌落总数(平板法)、总大肠菌群、颗粒物特征、浊度、溶解性有机碳(DOC)和UV254值,比较了内毒素与这些水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备井水源的总内毒素活性为0.15~13.20 EU·m L^(-1),其中游离态内毒素活性为0.10~5.29 EU·m L~(^(-1)),结合态内毒素活性为0.01~8.60 EU·m L^(-1).对于内毒素污染较严重的自备井水源来说,结合态内毒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游离态内毒素.总内毒素与其他水质参数关联顺序为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r=0.88)>HPC(r=0.79)>DOC(r=0.77)>UV254(r=0.57)>总大肠菌群(r=0.50)>菌落总数-平板法(r=0.49)=浊度(r=0.49)>颗粒物总数(r=0.41).结合态内毒素与其他水质参数关联顺序为细菌总数-流式细胞术法(r=0.81)>HPC(r=0.66)>总大肠菌群(r=0.65)>浊度(r=0.62)>颗粒物总数(r=0.58)>菌落总数(平板法)(r=0.22).游离态内毒素与水中DOC、UV254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和0.26,结果表明游离态内毒素与水中DOC的相关性较大,与UV254相关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备井 饮用水 内毒素 细菌 悬浮颗粒物 溶解性有机碳
原文传递
Composition and mixing state of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 during hazy days in a background region of North China 被引量:4
15
作者 LU YaLing CHI JianWei +4 位作者 YAO Lan YANG LingXiao LI WeiJun WANG ZiFa WANG WenX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2026-2033,共8页
Knowledge of haze particles in background areas of North China is limited, although they have been studied well in urban settings.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at a background site in the North China P... Knowledge of haze particles in background areas of North China is limited, although they have been studied well in urban settings.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at a background sit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16–31 January, 2011.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 of PM2.5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on hazy and clean days were measured by Ion Chromatography(IC)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respectively. Average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was 50.4±29.9 μg m?3 with 62.5±26.8 μg m?3 on hazy days and 19.9±11.5 μg m?3 on clean days. SO42?, NO3?, and NH4+ with a combined mass concentration of 19.0±11.5 μg m?3 accounted for 69.8%–89.4% of the total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 Size distributions of SO42? and NH4+ showed one unimodal peak at 0.56–1.8 μm on hazy days, whereas NO3? appeared as bimodal peaks at 0.56–1.8 and 5.6–10 μm, respectively. Individual particl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aerosols were a mixture of sulfate, nitrate, and carbonaceous species, which together determine their mixing states. 48-h air mass back trajectories on hazy days suggested that air masses crossed the polluted continental areas(such as Jing-jin-ji region and Shandong province) and entrained ground air pollutants 11–19 hours before reaching the background area. During long-range transport particles undergo ageing and tend to be internally mixed mainly due to conden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atmospher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ygroscop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aerosol particles in the background area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those in urb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 individual particles secondary particles mixing state background region haze episode
原文传递
论有效应力原理与自由水、土骨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国义 《重庆建筑》 2022年第5期62-64,共3页
该文引入土给水度参数,通过力平衡原理修正了竖直水土压力统一计算公式(新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详细分析了土的三相体系构成,提出了自由水、土骨架和土颗粒的概念,指出只有自由水产生并无损耗传递静水压力,弱结合水在受压状态可转化为... 该文引入土给水度参数,通过力平衡原理修正了竖直水土压力统一计算公式(新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详细分析了土的三相体系构成,提出了自由水、土骨架和土颗粒的概念,指出只有自由水产生并无损耗传递静水压力,弱结合水在受压状态可转化为自由水,土骨架所受浮力值为0。提出水土侧压力统一计算新公式,并提出自由水作用力在土颗粒间的传递率概念,奠定了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计算公式的理论基础。希望为理论土力学的发展和水土压力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 自由水 土骨架 土颗粒 弱结合水 转化 传递率
下载PDF
含细颗粒悬浮物矿井水的混凝沉淀参数优化
17
作者 侯嫔 秦浩铭 +4 位作者 刘昊 徐东莹 贾舒涵 张周爱 王建兵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5,共8页
针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矿井水中悬浮颗粒物粒径小、难去除的问题,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参数,分析了矿井水中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50 mg/L,非离子型... 针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矿井水中悬浮颗粒物粒径小、难去除的问题,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参数,分析了矿井水中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50 mg/L,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投加量5.0 mg/L,快速搅拌(300 r/min)时间1 min,慢速搅拌(50 r/min)时间8 min,静置时间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悬浮物(SS)质量浓度为5.0 mg/L,去除率为99.1%,相比单独投加PAC时,10μm以下的细颗粒物去除率提高了25.9%,矿井水的ζ电位由-40.9 mV降低至-16.3 mV,说明细颗粒物的混凝机理主要为PAC吸附电中和作用和聚丙烯酰胺(PAM)吸附架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细颗粒 悬浮物 混凝沉淀 参数优化 ζ电位 混凝机理
下载PDF
基于固液两相流模拟的选矿循环水深度澄清装置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文韬 田凯 +5 位作者 李佳鸿 梁思懿 宋超 李杰 刘欣伟 王化军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3-1001,共9页
部分选矿循环水中含一定量的高分散性悬浮颗粒,仅依靠简单浓缩沉降难以澄清,无法达到回用要求.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选矿循环水固体悬浮物澄清装置.为优化装置的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建立了选矿循环水深度澄清装置的二维物理模型,基... 部分选矿循环水中含一定量的高分散性悬浮颗粒,仅依靠简单浓缩沉降难以澄清,无法达到回用要求.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选矿循环水固体悬浮物澄清装置.为优化装置的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建立了选矿循环水深度澄清装置的二维物理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选用Mixture和RNG k-ε模型对装置主要的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适当降低水力循环区喷嘴长度,增加喉管与喷嘴管径比、颗粒沉降区开口尺寸、装置直径等结构,能够降低颗粒沉降区平均湍动能,由于湍动能为单位质量流体由于紊流脉动所具有的动能,故降低了颗粒沉降区流场的紊流程度,增加了水流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对悬浮颗粒的去除效果;同时发现降低入口流速、增加悬浮颗粒粒径有助于提高悬浮物的去除率,当进水流速为0.1 m·s^(-1)、经过混凝的悬浮颗粒形成粒径大于100μm时,装置对选矿循环水中的悬浮颗粒去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悬浮颗粒 湍动能 紊流程度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ter-slag elbow erosion-inhibiting by regulating the slag injection position with a novel preceding rotating sheet structure
19
作者 Fopeng Wen Liuyun Xu +5 位作者 Yixiang Chen Zhaofu Deng Shen Zhang Wenming Song Yuge Li Liping Wei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323-339,共17页
The elbow erosion seriously jeopardizes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water–slag discharge pipeline of the coal gasification system.This work simulated water–slag elbow characteristics with various slag injection... The elbow erosion seriously jeopardizes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water–slag discharge pipeline of the coal gasification system.This work simulated water–slag elbow characteristics with various slag injection positions by simulating five simplified and representative erosion categories,including A-type horizontal-vertical elbow with an upstream flow,B-type horizontal-vertical elbow with a downstream flow,C-type vertical-horizontal elbow with an upstream flow,D-type vertical-horizontal elbow with a downstream flow and E-type horizontal-horizontal elbow.Compared with the C/D-type elbow,where particles were injected uniformly,the A-type elbow and E-type elbow were found to increase erosion rate,while the B-type elbow decreases erosion rate.An interesting discovery is that the elbow erosion rate is relatively low for small particles when particles are injected from the middle and bottom positions of the inlet section of the elbow.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 novel preceding rotating sheet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to regulate the particle injection position.It shows an excellent anti-erosion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the maximum erosion rate of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50,100,and 200μm by 23%,35%,and 43%,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SION Slag-water Uneven particles Elbow pipe Erosion inhibition Preceding rotating sheet structure
原文传递
基于CFD-DEM耦合算法的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勇 吴伟 +2 位作者 樊帆 王伟 谭沁源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168,共6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磨料水射流在破岩时的内部混合及流动特性,基于CFD-DEM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算法,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与颗粒流软件EDEM进行联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射流出口处的磨料颗粒平均速度小于同位置的水相速度,大部分... 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磨料水射流在破岩时的内部混合及流动特性,基于CFD-DEM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算法,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与颗粒流软件EDEM进行联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射流出口处的磨料颗粒平均速度小于同位置的水相速度,大部分磨料颗粒受水射流的冲击作用后,与内壁及其他颗粒发生碰撞,导致能量损失较大,轨迹线呈现多处弯折;只有少数颗粒与水射流发生冲击碰撞后,同水射流速度方向保持一致,以接近水相的速度射出。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算法开展了对比试验,验证了CFD-DEM耦合算法可更准确地模拟后混合磨料水射流的混合及流动情况,可为后续研究并改进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技术提供一种更优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CFD-DEM耦合 水射流 磨料颗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