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相渗曲线的新方法——甲型水驱曲线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阎静华 许寻 杜永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应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具有比乙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更稳定、结果更可靠的优点。因此 ,对初期未做室内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的油田 (或区块 )来说 ,用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可以拟合出一条实际相对渗透率曲线。
关键词 采油 甲型 水驱特征曲线 相对渗透曲线 水油比
下载PDF
大庆油田落实稳油控水方针的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巢华庆 廖炎光 李士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大庆油田高含水采油期,特别是“八五”以来经济高效开发的实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执行稳油控水开发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深入总结了落实稳油控水开发方针取得显著成效且很值得今后借鉴的一些... 本文通过分析大庆油田高含水采油期,特别是“八五”以来经济高效开发的实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执行稳油控水开发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深入总结了落实稳油控水开发方针取得显著成效且很值得今后借鉴的一些重要技术措施、开发调整和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油田 注水 石油开采
下载PDF
某湿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性能提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昌文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上海某湿垃圾项目离心脱水后的沼液悬浮物含量和含油率都较高,悬浮物2900~5400 mg/L,含油率为0.7‰~2.8‰;同时COD_(Cr)为5200~6800 mg/L,TN为2400~3700 mg/L,碳氮比为1.67~2.68;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生化性能,不得不额... 上海某湿垃圾项目离心脱水后的沼液悬浮物含量和含油率都较高,悬浮物2900~5400 mg/L,含油率为0.7‰~2.8‰;同时COD_(Cr)为5200~6800 mg/L,TN为2400~3700 mg/L,碳氮比为1.67~2.68;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生化性能,不得不额外添加碳源。本次改造,通过增加“混凝沉淀+曲面格栅+气浮”预处理工艺,同时连通管道引入餐饮浆液,通过沉淀、截留、气浮等作用,降低了悬浮物含量和含油率,悬浮物去除率可达33%~48%,含油率去除率可达40%~70%。污水处理系统生化性能大为提升,碳氮比提高至4.0~6.0,额外碳源添加量下降45%~65%,降本增效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垃圾沼液 悬浮物 含油率 碳氮比 性能提升
下载PDF
Developing High Water-cut Oil Fields Deeply to Enhance Their Oil Recovery 被引量:1
4
作者 Han Dakuang(Chief Engine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RIPED).CNPC) 《China Oil & Gas》 CAS 1994年第3期10-14,共5页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e distribution of dispersed remaining oil,reservoirs should be described in more detail and quantitatively to establish refined and sophisticated 3D quantified reservoir model which can reflect...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e distribution of dispersed remaining oil,reservoirs should be described in more detail and quantitatively to establish refined and sophisticated 3D quantified reservoir model which can reflect the detailed variation in the reservoir and its structure.The key point of sophist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s to describe the geo-metry of interwell sandbodies and to estimate their reservoir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FIELD water oil ratio Reco ry factor STIMULATION Technology
下载PDF
改进的电容法含水率计响应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振武 郭海敏 吴锡令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3-37,共5页
在油气生产井的多相流动中,通常利用电容法含水率计识别水和油气混合物。本文从仪器结构及测量原理出发,认为仪器的测量电容(C)与持水率(Y_w)之间的响应关系受地层水矿化度及分布状态制约,高矿化度时,仪器在泡状流动中将失去分辨水和油... 在油气生产井的多相流动中,通常利用电容法含水率计识别水和油气混合物。本文从仪器结构及测量原理出发,认为仪器的测量电容(C)与持水率(Y_w)之间的响应关系受地层水矿化度及分布状态制约,高矿化度时,仪器在泡状流动中将失去分辨水和油气混合物的能力。本文提出了新的响应方程,并指出,取样式电容法含水率计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仪器,所给出的实验数据证实了上述观点。取样式电容法含水率计适用于淡水也适用于盐水,其仪器响应与持水率呈线性关系,但测量时间应大于稳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电测井 电容法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High Viscous Oil in Sandstone Reserviors During the High Water Cut Stage,Gudao Oilfield
6
作者 Bi Yanpeng Li Yang and Lu Xianliang(Gudao Oil Production Company o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hina Oil & Gas》 CAS 1994年第3期48-52,共5页
The oi!bearing area of Gudao Oilfield covers 80.9 square kilometers.with 373 million tons of oil in place.It is a large drape anticlinal.Neogene Gu-dao Formation is main oil-beraing reservoir devel-oped with dip gentl... The oi!bearing area of Gudao Oilfield covers 80.9 square kilometers.with 373 million tons of oil in place.It is a large drape anticlinal.Neogene Gu-dao Formation is main oil-beraing reservoir devel-oped with dip gentle from 30'to 1°30'in general.The main oil-bearing sequences can be divided into 6 sand groups and 34 layers in detail.in which the Ng°-Ng°sand groups are the main payzones in which oil in place accounts for 97.2%of the to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field water oil ratio SANDSTONE Reservoir DEVELOPMENT
下载PDF
油和水中烷基酚分配模式研究:基于油水梯度配比实验
7
作者 彭晓波 孙砚泽 +7 位作者 文志刚 何文祥 刘岩 王宁 严刚 刘栩 钟鸣 高永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5-1152,共8页
原油中酚类化合物在水驱过程中随着含水率上升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这一特征暗示酚类化合物在油相和水相中分配行为差别明显,对该规律的认识,有望根据酚类含量的变化判断油藏中水驱前缘的方向。笔者等通过研究油水梯度配比实验后的酚... 原油中酚类化合物在水驱过程中随着含水率上升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这一特征暗示酚类化合物在油相和水相中分配行为差别明显,对该规律的认识,有望根据酚类含量的变化判断油藏中水驱前缘的方向。笔者等通过研究油水梯度配比实验后的酚类化合物的分配特征,确定烷基酚在原油和水中的分配规律并计算得到烷基酚的油—水分配系数:苯酚的油—水分配系数为1. 98,C_(1)烷基酚的平均油—水分配系数大小为4. 60;C_(2)烷基酚平均油—水分配系数为12. 82;C_(3)烷基酚油—水分配系数平均值为54. 69。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烷基酚的含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下降,并且C_(1)烷基酚对含水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间甲基酚与对甲基酚变化尤为明显。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烷基酚在油和水之间分配的理论模式,用于描述不同水/油比率中的烷基酚的分配规律。根据分配模式可知,具有不同油—水分配系数的烷基酚异构体在原油和水之间的分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水/油比率的增加而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原油中的烷基酚最终含量都趋近于零。该分配模式能拓展油藏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以期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酚 水/油比率 油—水分配系数 油水梯度配比
下载PDF
Complicated water-oil distribution and water out in high permeable fracture and cave system,but relatively good oil-bearing condition presents in low permeable ones
8
作者 Liu Renda,Yuan Jianguo, Ke Quanming,Zhang Xuechen and Yu Junji(The First Production Plant, Huabe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 《China Oil & Gas》 CAS 1994年第3期26-30,共5页
According to drilling core analysis and a lot of.field information,it was proved that the current reservoir range above oil-water contact detected by observation wells,was no more a complete pure oil bearing zone with... According to drilling core analysis and a lot of.field information,it was proved that the current reservoir range above oil-water contact detected by observation wells,was no more a complete pure oil bearing zone with exception of water cone,but a complicated oil-water mixed zone.The oil,satura-tion in the fracture system varied greatly.The large fractures with width of over 100μm were al-most water flushed,the middle fractures between 50-100μm were water encroachment zone and the small fractures less than 50μm were still in a good oil-bearing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FIELD Development water oil ratio Stimulation
下载PDF
Developing High Water-cut Oil Fields Deeply to Enhance Their Oil Recovery
9
作者 (Continued from page 14 in the third issure)Han Dakuang(Chief Engine,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partment,CNPC) 《China Oil & Gas》 CAS 1994年第4期11-14,共4页
As stated above,the ultimate recovery of conventional oil in our country is estimated to be 33.6%,i.e,about 66.4%of the oil reserves cannot be recovered by water injection and may only be targeted for tertiary oil rec... As stated above,the ultimate recovery of conventional oil in our country is estimated to be 33.6%,i.e,about 66.4%of the oil reserves cannot be recovered by water injection and may only be targeted for tertiary oil recovery or for other ty pes.of new technologics.A screening of 82 major oifields developed by water injection and an analysis of their potential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tertiary recovery technique such as polymer flooding,surfactant flooding and gas miseible flooding will inerease the oil recovery by 12.4%.The total recoverable reserve increment cor-responds to 56%of the current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This means that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in OUr country can increase by more than one half by a fully tapping of the potential.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recovery technology will b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in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FIELD water oil ratio Recovery factor STIMULATION Technology
下载PDF
海上典型油田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乳化性室内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斌 王刚 +2 位作者 张静 吕征 刘喜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3期120-124,128,共6页
聚表二元体系的乳化性能有助于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增加采收率,因此开展室内实验对复合体系乳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聚合物浓度的二元体系形成的乳状液,聚合物浓度越高,形成的乳状液更加稳定,破乳时间更长;不同浓度... 聚表二元体系的乳化性能有助于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增加采收率,因此开展室内实验对复合体系乳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聚合物浓度的二元体系形成的乳状液,聚合物浓度越高,形成的乳状液更加稳定,破乳时间更长;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系中,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形成的乳状液越稳定,破乳时间越长;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随水油比例的减小而增大,2 500万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配制的二元体系复配效果优于3 500万聚合物配制的二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聚表二元 黏度 水油比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断溶体油藏追踪油水界面变化的新方法
11
作者 刘培亮 李成刚 蒋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在底水驱动型断溶体油藏中确定原始油水界面及追踪动态油水界面变化一直是制约剩余油预测的重要难题。此文聚焦油水界面的油藏本质,精细量化了储集体的孔隙体积,开发动态数据试井化处理计算水油体积比,动静结合等比例分配油水体积计算... 在底水驱动型断溶体油藏中确定原始油水界面及追踪动态油水界面变化一直是制约剩余油预测的重要难题。此文聚焦油水界面的油藏本质,精细量化了储集体的孔隙体积,开发动态数据试井化处理计算水油体积比,动静结合等比例分配油水体积计算出原始油水界面。在油藏内部划分出油水界面,后期根据水驱动用过程评估曲线划分水驱阶段,追踪动态油水界面变化,避免陷入前期常规方法选取参数困难、计算误差大的困境。开发实践证实该方法得到的结果误差小,计算方便快捷,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断溶体 水油体积比 油水界面
下载PDF
低温固结阻水砂的研制及在春光油田的应用
12
作者 刘正奎 刘洪涛 +3 位作者 李军 杨琪 司玉梅 黄金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96-99,共4页
春光油田稀油油藏成岩强度低,隔层厚度薄、破坏压差小。油田目前综合含水超过80%,出细粉砂严重,机械防砂有效期短,挤压充填防砂诱发隔层破坏导致底水锥进,水淹油层,而化学固砂施工风险大,国内覆膜砂固结温度相对较高(不小于50℃),不能... 春光油田稀油油藏成岩强度低,隔层厚度薄、破坏压差小。油田目前综合含水超过80%,出细粉砂严重,机械防砂有效期短,挤压充填防砂诱发隔层破坏导致底水锥进,水淹油层,而化学固砂施工风险大,国内覆膜砂固结温度相对较高(不小于50℃),不能完全满足地层温度下固结防砂的需要。根据疏水材料接触界面憎水、聚合物分子膜溶胀等机理,研发了一种固结阻水砂,室内实验显示,阻水砂能在20~60℃的条件下48 h内固化,40~50℃的固结抗压强度超过6 MPa,50℃初始固结时间83 min,48 h达到8.25 MPa,固化强度和初始固结时间满足现场固结防砂需要。测试阻水砂固结体表面水相接触角为90.9°~105.2°,具有疏水性。岩心流动实验表明,阻水砂人工岩心驱水阻力大于驱油阻力,水油阻力比值大于1,表现出良好的阻水透油性能。现场试验施工2井次,油井恢复产状后,综合含水下降7%~12%,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光油田 低温固结 抗压强度 透油阻水 水油阻力比
下载PDF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邓瑞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6-19,共4页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所以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 ,找出其影响规律 ,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天然岩心串联组合...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所以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 ,找出其影响规律 ,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天然岩心串联组合方法 ,进行了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驱替顺序及岩石非均质程度是影响平面非均质油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高渗区注水低渗区采油可获得更高的采收率。该结论可以直接指导油藏开发和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平面非均质性 水驱油 采收率 剩余油 油藏
下载PDF
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研究μ 被引量:56
14
作者 张金庆 孙福街 安桂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5,116,共4页
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是水驱油田的主要规律,但目前对于两者的内在联系及含水上升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未认识清楚。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分流量方程,从理论上揭示了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在定产液量... 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是水驱油田的主要规律,但目前对于两者的内在联系及含水上升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未认识清楚。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分流量方程,从理论上揭示了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在定产液量的条件下含水上升率和递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水上升率通常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先凹形上升后转凸形上升,上升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先凸形下降后转凹形下降,转折点的含水上升率及对应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由水油流度比、水相指数和油相指数3个参数确定;在定产液量的条件下,含水上升率和递减率的变化规律一致。认清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水驱油田的开发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上升率 递减率 相对渗透率曲线 分流量方程 水油流度比 水相指数 油相指数
下载PDF
萨中地区合理注采比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郑俊德 姜洪福 冯效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通过大量生产数据分析与计算 ,建立了萨中地区各套层系合理注采比预测模型。萨中全区合理注采比预测宜采用注采比与水油比法 ;萨葡层宜采用物质平衡法 ;高台子层宜采用多元回归法。根据预测公式可得出一定假设条件下 (定产、定压和定含... 通过大量生产数据分析与计算 ,建立了萨中地区各套层系合理注采比预测模型。萨中全区合理注采比预测宜采用注采比与水油比法 ;萨葡层宜采用物质平衡法 ;高台子层宜采用多元回归法。根据预测公式可得出一定假设条件下 (定产、定压和定含水上升速度 )今后两至三年注采比变化规律。数模计算结果与注采比软件拟合结果基本吻合 ,表明本项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依据理论分析计算 ,给出一次、二次加密调整井及基础井网 ,确定了合理的注水匹配关系 ,提出了调整注采比和注采结构的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水油比 注采比 数学模型 注采结构调整
下载PDF
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的水驱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传亮 王凤兰 +4 位作者 杜庆龙 由春梅 单高军 李斌会 朱苏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3-171,共9页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其生产特征和水驱规律都与高含水阶段有所不同,高含水阶段的水驱规律不能用于指导特高含水期的生产实践。为了做好特高含水期的油藏开发管理工作,基于DT油藏的生产数据,从生产特征和驱油机理出发,研...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其生产特征和水驱规律都与高含水阶段有所不同,高含水阶段的水驱规律不能用于指导特高含水期的生产实践。为了做好特高含水期的油藏开发管理工作,基于DT油藏的生产数据,从生产特征和驱油机理出发,研究了特高含水期的水驱规律,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特高含水期油藏呈现出了“一高两低”的生产特征,即高含水、低产量、低采出程度。产量递减率和含水上升速度也都较低。地下存在大量的剩余油可以挖潜。油藏存在水驱采油和水洗采油两个基本的开采机理,水驱采油的对象为连续型剩余油,开采效果较好;水洗采油的对象为离散型剩余油,开采效果较差。油藏开发初期以水驱采油为主,然后转变为开发后期以水洗采油为主的开发过程。高含水阶段的水驱曲线和水油比曲线近似为一直线,特高含水期的水驱曲线和水油比曲线出现上翘,表明水驱采油向水洗采油过程的转变,开采效果变差。用高含水阶段水驱规律预测的油藏采收率比用特高含水期水驱规律预测的采收率高,DT油藏平均高了5.24%。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采出程度来实现的,具体包括3个方面:扩大波及、加深水洗、提高驱油效率。长期水洗也可以提高油藏采出程度。特高含水期的油藏开发仍应以扩大波及为主,并带动驱油效率一起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水驱 水洗 含水率 特高含水 采收率 水油比 水驱曲线 波及系数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及其流变性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涛 张志庆 +2 位作者 王芳 冯丽娟 杨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0-604,共5页
配制了一系列油水比不同的原油乳状液,并考察了原油乳状液的黏度和黏弹性。结果表明:原油乳状液含水率越大,分散相液滴体积越小,原油乳状液的黏度越大;当含水率低于30%时,原油乳状液呈现牛顿流体行为,黏度随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变化不是很... 配制了一系列油水比不同的原油乳状液,并考察了原油乳状液的黏度和黏弹性。结果表明:原油乳状液含水率越大,分散相液滴体积越小,原油乳状液的黏度越大;当含水率低于30%时,原油乳状液呈现牛顿流体行为,黏度随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含水率超过30%时,原油乳状液呈现非牛顿流体行为,黏度随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变化较明显;含水率越大,原油乳状液的线性黏弹区越小,结构越不稳定,乳状液也越不稳定。加入破乳剂后,原油乳状液的黏度降低;含水率越大,原油乳状液脱水率越大,乳状液也越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油水比 黏度 破乳剂
下载PDF
用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薄层底水油藏产水规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蒋炳金 唐海 +1 位作者 吕栋梁 王卫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8-590,共3页
从岩心相渗数据出发,经归一化处理得到油藏的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针对具体油藏,结合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回归出Kro/Krw与Swd关系式的具体形式,并进一步推导了油藏的理论水驱特征曲线方程。实际应用中,对于薄层底水油藏(无水采油量接近为... 从岩心相渗数据出发,经归一化处理得到油藏的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针对具体油藏,结合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回归出Kro/Krw与Swd关系式的具体形式,并进一步推导了油藏的理论水驱特征曲线方程。实际应用中,对于薄层底水油藏(无水采油量接近为0),进一步推导了油藏水油比对数与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之间的线性方程式,与薄层底水油藏实际产水情况十分吻合,因此可用于预测该类油藏的产水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 采出程度 含水率 水油比
下载PDF
水平井水窜类型识别方法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贤松 丁美爱 张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1,154-155,共4页
水平井技术在新区开发和老区挖潜中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水平井的调剖堵水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搞清楚水平井的非正常出水的原因和类型,将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剖堵水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水平井生产动态数据,采用水油比和水油比导数与生... 水平井技术在新区开发和老区挖潜中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水平井的调剖堵水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搞清楚水平井的非正常出水的原因和类型,将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剖堵水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水平井生产动态数据,采用水油比和水油比导数与生产时间的双对数曲线特征来识别水平井水窜的类型,并且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该曲线特征的影响。经过实践验证,此识别方法快速有效,可为水平井发生窜通时实施调剖堵水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出水 水油比 水窜类型 适应性
下载PDF
水驱油理论解析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高文君 付焱鑫 +4 位作者 潘有军 徐云恒 徐赢 张德斌 王少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精度较高的新型油水相对渗透率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结合Leverett函数式和Welge方程,推导出水驱前缘含水饱和度、前缘后平均含水饱和度、见水后平均含水饱和度、驱油效率等方程的解析式,便... 在精度较高的新型油水相对渗透率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结合Leverett函数式和Welge方程,推导出水驱前缘含水饱和度、前缘后平均含水饱和度、见水后平均含水饱和度、驱油效率等方程的解析式,便于注水开发指标的计算和经典图形的自动绘制。经丘陵油田实例应用,水驱油理论解析法不仅可用于确定水驱前缘含水饱和度等注水开发指标,而且还能绘制出驱油效率与无因次累计注水量、含水率与无因次累计注水量等经典开发规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理论 相对渗透率比值 分流量方程 Welge方程 解析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