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1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漏失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80
1
作者 蒋忠诚 罗为群 +4 位作者 邓艳 曹建华 覃星铭 李衍青 杨奇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42,共8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生态研究团队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广西科技攻关项目联合资助下,自21世纪以来一直从事西南岩溶山区水土漏失创新性研究。2013年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阐明了水土漏失的概念、过程和数学模型;运用野外监测...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生态研究团队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广西科技攻关项目联合资助下,自21世纪以来一直从事西南岩溶山区水土漏失创新性研究。2013年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阐明了水土漏失的概念、过程和数学模型;运用野外监测和先进的同位素技术,首次系统揭示了岩溶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和不同生态环境的水土漏失定量差异和原因,建立了适宜岩溶区特点的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和土壤侵蚀回归模型,创建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岩溶峰丛洼地水土保持模式和技术规程,开辟了岩溶石漠化环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火龙果生态产业,为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峰丛洼地 石漠化 水土漏失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徐香兰 张科利 +1 位作者 徐宪立 彭文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不仅会改变生态环境,也势必培育土壤,影响全球碳循环。要准确预测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乃至全球未来环境的影响作用,需要估算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量。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土壤类型图,计算了黄...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不仅会改变生态环境,也势必培育土壤,影响全球碳循环。要准确预测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乃至全球未来环境的影响作用,需要估算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量。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土壤类型图,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为0.66~12.18kgC/m2,其中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密度集中在1~4kgC/m2,土壤有机碳面积平均加权值为2.49kgC/m2,总储量为1068Tg。此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的环境效益评价提供背景资料,以便通过对比分析退耕还林前后的土壤碳密度,预测未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土壤有机碳 估算 分布规律 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 环境效益评价 区域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GIS/RS和USLE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变化 被引量:78
3
作者 陆建忠 陈晓玲 +3 位作者 李辉 刘海 肖靖靖 殷剑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7-344,F0003,共9页
将空间信息技术(RS和GIS)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分别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ETM+影像分类得到两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结合鄱阳湖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分布图和流域降雨资料分别获... 将空间信息技术(RS和GIS)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分别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ETM+影像分类得到两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结合鄱阳湖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分布图和流域降雨资料分别获取USLE模型中各因子值的空间分布,最后计算流域2个年份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分布在赣江上游,信江上游,抚河上中游和修水上游地区;鄱阳湖流域1990年和2000年大范围土地经受着Ⅰ级微度与Ⅱ级轻度侵蚀,其侵蚀面积之和分别占流域面积的97.38%和97.30%;而流域产沙主要来源于Ⅱ级轻度侵蚀和Ⅲ级中度侵蚀,所占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58.16%和51.20%,其中中度以上等级的侵蚀对产沙量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从1990年到2000年土壤侵蚀等级变化呈现了由中等级侵蚀(Ⅱ级轻度侵蚀和Ⅲ级中度侵蚀)向低等级(Ⅰ级微度侵蚀)和高等级侵蚀(Ⅴ级极强度和Ⅵ级剧烈侵蚀)的2个极端演化的趋势。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从1990年到2000年增长幅度达6.3%;土壤平均侵蚀模数都约为1100t/(km2·a),属于Ⅱ级轻度侵蚀。分析2个年份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发现鄱阳湖流域湿地和农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均是造成土壤侵蚀量增加的因素,而降雨侵蚀力因子空间格局也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遥感 鄱阳湖流域 产沙量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下载PDF
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3
4
作者 吴彦 刘世全 王金锡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以决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内在性质为表征指标,以长江中上游几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为对象,就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且主要通过d≤1mm的须根发挥作... 以决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内在性质为表征指标,以长江中上游几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为对象,就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且主要通过d≤1mm的须根发挥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活根提供分泌物,死根提供有机质,作为土壤团粒的胶结剂,配合须根的穿插挤压和缠绕,使土壤中直径d>7mm、d=7~5mm和d=5~3mm3个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同时既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又提高了土壤抗冲击分散能力和结构、孔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与无林裸地相比较,林地中表征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各理化性质改善值(Y),与土壤中d≤1mm须根量(Rw)之间服从Y=a+bRw的线性关系.本文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林型根系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系 土壤抗侵蚀能力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油松混交林的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王棣 吕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对油松 ( Pinus tabulaef ormis Carr.)、辽东栎 ( Quercus liaotungenssis Koidz.)、油松和虎榛子 ( Ostryopsisdavdiana Decne.)混交林及纯林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量、林冠截流、枯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贮水等方面进行... 对油松 ( Pinus tabulaef ormis Carr.)、辽东栎 ( Quercus liaotungenssis Koidz.)、油松和虎榛子 ( Ostryopsisdavdiana Decne.)混交林及纯林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量、林冠截流、枯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贮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和更强的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水土保持 水源涵养 油松
下载PDF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集成与示范 被引量:65
6
作者 吴普特 汪有科 +1 位作者 辛小桂 朱德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2,共7页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综合集成了坡地降雨径流调控技术、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及修剪技术,在对微灌技术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山地红枣微灌技术体系,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附区——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创建了技... 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技术综合集成了坡地降雨径流调控技术、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及修剪技术,在对微灌技术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山地红枣微灌技术体系,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附区——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创建了技术体系应用实体样板,该样板地红枣平均产量达到19 800 kg/hm^2,较无灌溉条件(产量4 500-6 000 kg/hm^2)增产2-3倍,较管灌条件(产量一般为12 000-15 000 kg/hm^2)增产30%-60%,且节水36%以上。在单项技术研究方面,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确定了红枣生育期理论耗水量(438.8mm);通过不同灌水量处理的田间试验,初步确定出合理的灌水量区间为396-1 320 m^3/hm^2;提出了坡地低压滴灌工程新的设计理论,即微地形影响下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滴头设计工作压力取值理论及毛管设计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上部采用三项配套技术+低压滴灌、坡下部采用三项配套技术+涌泉根灌+雾喷的工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山地微灌技术 生态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被引量:54
7
作者 许炯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0-13,79,共5页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 ,提出了当前面临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包括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治理黄土高原的前景与重点治理区的选择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与沟壑治理相结合的问题、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植被恢复前景问题、制定... 针对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 ,提出了当前面临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 ,包括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治理黄土高原的前景与重点治理区的选择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与沟壑治理相结合的问题、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植被恢复前景问题、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划的理论基础问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后效的预测、监测与评估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还草
下载PDF
高吸水性树脂用于水土保持和节水农业的新思路 被引量:43
8
作者 贾朝霞 郑焰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1999年第3期38-41,共4页
水土流失成为头号环境问题,是造成“荒漠化”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又是农业的心腹大患。文章针对各种综合治理办法的特点,介绍能够快速见效的高吸水性树脂新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用于水土保持和节水农业的高吸水性... 水土流失成为头号环境问题,是造成“荒漠化”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又是农业的心腹大患。文章针对各种综合治理办法的特点,介绍能够快速见效的高吸水性树脂新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用于水土保持和节水农业的高吸水性树脂研究和应用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其作用原理,指出了使用高吸水性树脂在防治水土肥的流失、促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如何做到“保水、保土、保肥、助长和安全”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水土保持 节水农业
下载PDF
森林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被引量:25
9
作者 汪有科 吴钦孝 +1 位作者 韩冰 焦菊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24-30,共7页
文章评价了乔层、灌层、草层、枯落物层、根层及盖度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认为矮草层和死被层是决定水土保持效益的关键。盖度的有效性与高度关系紧密,草层和死被层仍最为有效。黄土高原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完好的... 文章评价了乔层、灌层、草层、枯落物层、根层及盖度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认为矮草层和死被层是决定水土保持效益的关键。盖度的有效性与高度关系紧密,草层和死被层仍最为有效。黄土高原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完好的草层和死被层。如果林分具有良好的结构,黄土高原建造植被的减沙潜势为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枯落物 盖度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8
10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6,共11页
梳理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同水沙条件不适应,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尚未形成,中上游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恶劣且水资源短缺。基于前人与现状黄河治理思路,提出黄河治理的对策:①宽... 梳理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同水沙条件不适应,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尚未形成,中上游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恶劣且水资源短缺。基于前人与现状黄河治理思路,提出黄河治理的对策:①宽河段治理采用“两道防线”与生态治河结合方案,即运用长距离高浓度管道输沙技术等手段,重构“二滩”农业集成、高滩移民建镇的功能空间,将依托高标准堤防的高滩解放出来;采用预制板桩组合坝结构高标准修建控导工程与防护堤,以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发挥控制流路、束流输沙的作用,保障“二滩”设防流量下不遭受洪灾,将河势调整作为上中游水库调度运用的子目标,通过河道工程引导河势与提升输沙能力,实现宽滩区有效利用、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都适应的良性治理目标。②尽早修建古贤与黑山峡工程,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水库,通过全河水沙调控防灾促进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事关人口集中贫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事关西部经济振兴与国家生态、粮食、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③利用现代工程措施改变侵蚀基准面,把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辅以生物措施,大量拦减入黄泥沙量并持续发挥生态效益。④实施西线南水北调与藏水外调工程,解决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问题,为国家供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水资源保障,这(藏水济黄)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对策 水沙调控 生态保护 水土保持 外流域调水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生态修复技术在保护水库水源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1
作者 叶建锋 操家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1-63,共3页
为改善和保证库区水体水质 ,有必要对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水库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结合水库水源地的自然、社会特点 ,提出对保护区内涧河、入库口门、库区等处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设想 ,使水体水质得到净化 ,进而保证水库供水的可持续... 为改善和保证库区水体水质 ,有必要对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水库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结合水库水源地的自然、社会特点 ,提出对保护区内涧河、入库口门、库区等处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设想 ,使水体水质得到净化 ,进而保证水库供水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源地 生态修复 技术 前置库 生态堤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综述及在水利行业的应用 被引量:43
12
作者 刘昌军 郭良 +1 位作者 兰驷东 赵炎增 《中国防汛抗旱》 2016年第3期34-39,共6页
以无人机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为核心,简述了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在总结无人机类型及系统组成、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水利行业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关键技术。无人机技术可... 以无人机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为核心,简述了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在总结无人机类型及系统组成、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水利行业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关键技术。无人机技术可在高精度地形数据获取、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水土保持监管、河道监管、水生态保护、动土监测、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水利工程设计、岩土勘察、水文分析和水利文物保存等水利行业的多个领域进行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激光雷达 防汛抗旱 河道监管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危害及其防治途径 被引量:39
13
作者 于丹 沈波 谢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5-34,42,共11页
该文在分析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危害的基础上,论述了水土保持工作在黑土区商品粮基地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最后提出了黑土区防治水土流失的途径及措施。
关键词 黑土区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山区坡耕地保护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32
14
作者 孙辉 唐亚 +1 位作者 王春明 何永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固氮植物篱近年来被热带地区用作防治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和肥力退化的有效手段。在地处亚热带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宁南持续发展实验站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顺坡耕作方式相比 ,利用新银合欢 (L .leucocephala)或... 固氮植物篱近年来被热带地区用作防治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和肥力退化的有效手段。在地处亚热带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宁南持续发展实验站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顺坡耕作方式相比 ,利用新银合欢 (L .leucocephala)或山毛豆 (T .candida)在坡耕地上每隔 4m培植高密度的双行等高植物篱可使坡耕地的径流量平均减少 49.6 %以上 ,土壤侵蚀及其产生的养分流失均减少 98%以上 ,土壤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等养分有很大程度的恢复和改善 ,农作物产量得以维持和提高 ,这说明等高固氮植物篱对我国亚热带坡耕地的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同样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固氮植物篱 水土保持 土壤改良 持续发展
下载PDF
石灰岩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德生 刘文彬 许慕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7-62,共6页
以荒草坡地为对照,分别从(1)地上部分截持降雨的作用;(2)土壤物理性状及贮存降雨的能力;(3)土壤的渗透性能;(4)土壤中的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动态;(5)不同植被在不同降雨情况下的地表径流量等方面对石灰岩山地侧柏林及荆条灌丛进行了观测... 以荒草坡地为对照,分别从(1)地上部分截持降雨的作用;(2)土壤物理性状及贮存降雨的能力;(3)土壤的渗透性能;(4)土壤中的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动态;(5)不同植被在不同降雨情况下的地表径流量等方面对石灰岩山地侧柏林及荆条灌丛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植被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土 植被 水土保持 山地
下载PDF
锚固三维网生态防护理论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6
作者 胡利文 陈汉宁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5,共3页
从植被对边坡的力学效应、水文效应及生物生态效应等方面对生态护坡技术原理进行加固与水土保持的分析。提出基于无限坡模型的边坡生态防护计算模型,并依据活性土壤技术、排水保水保肥技术、边坡特征及植被景观要素进行生态护坡的分析... 从植被对边坡的力学效应、水文效应及生物生态效应等方面对生态护坡技术原理进行加固与水土保持的分析。提出基于无限坡模型的边坡生态防护计算模型,并依据活性土壤技术、排水保水保肥技术、边坡特征及植被景观要素进行生态护坡的分析设计。本文介绍三维网生态护坡技术在永湖渡槽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并对三维网人工生态护坡施工工艺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生态护坡 三维生态网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几种常用造林树种冠层对降水动能分配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周国逸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0-259,共10页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林冠如何调节到达林地的降水动能,推导了计算大气降水和穿透水动能的理论和方法。经由理论推导指出并非所有的森林都适合作为水土保持林,即由穿透水的水滴直径较大,而且不受大气降水强度的影响及穿透水常常...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林冠如何调节到达林地的降水动能,推导了计算大气降水和穿透水动能的理论和方法。经由理论推导指出并非所有的森林都适合作为水土保持林,即由穿透水的水滴直径较大,而且不受大气降水强度的影响及穿透水常常不是以最大的稳定速度到达林地这两个规律来讨论森林冠层在水土保持功效方面所具有的地位,可以做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林冠 降水动能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类活动对流域系统侵蚀、输移和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陈浩 蔡强国 +1 位作者 陈金荣 金德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5,共8页
从长期来看 ,在治理度达到 70 %条件下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减小 50 %左右 ,治理的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在治理的过程中 ,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变幅明显减小 ,但在短期内由于暴雨洪水侵蚀力大于工程设计标准而发生毁、垮坝或淤平后 ,... 从长期来看 ,在治理度达到 70 %条件下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减小 50 %左右 ,治理的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在治理的过程中 ,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变幅明显减小 ,但在短期内由于暴雨洪水侵蚀力大于工程设计标准而发生毁、垮坝或淤平后 ,仍可以将前期滞留的泥沙重新搬运而出现泥沙输移比大于 1的情况。在黄土高原地区治理前后流域系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均可用径流深度比来定量计算获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泥沙输移比 水动力机制 黄土高原 人类活动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香根草生长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夏汉平 敖惠修 何道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26,共4页
环境因子对香根草生长习性的影响夏汉平,敖惠修,何道泉(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EffectofEnvironmentalFactorsonVetiverGrassGrowth.¥XiaHanpin... 环境因子对香根草生长习性的影响夏汉平,敖惠修,何道泉(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EffectofEnvironmentalFactorsonVetiverGrassGrowth.¥XiaHanping;AoHuixiu;HeDao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环境因子 生长习性 影响
下载PDF
谷坊在泥石流防治中的作用——以云南蒋家沟2条支沟的对比为例 被引量:33
20
作者 曾庆利 岳中琦 +1 位作者 杨志法 张西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3137-3145,共9页
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其影响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泥石流灾害可以通过诸如控制侵蚀等工程措施来预防或者减轻。谷坊正是能够在泥石流形成区对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防治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地质、工程地... 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其影响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泥石流灾害可以通过诸如控制侵蚀等工程措施来预防或者减轻。谷坊正是能够在泥石流形成区对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防治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力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比云南蒋家沟泥石流的2个主要支沟——门前沟(有谷坊布设)和多照沟(没有谷坊布设)在沟床纵坡降、沟谷两侧斜坡稳定性及泥石流侵蚀速率等3个方面的差异,来说明谷坊工程能够有效抬高泥石流侵蚀基准面,降低泥石流沟谷回淤段沟床纵坡及由此带来的泥石流流速的降低和能量的耗散,固定沟床、稳定岸坡、促进植被生长,最终达到防治泥石流的目的。此外,还讨论了谷坊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谷坊 泥石流防治 沟谷侵蚀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