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3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循环的生态学方面: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能量平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159
1
作者 刘昌明 孙睿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1-259,共9页
针对中国水循环与土壤植物大气水分能量传输生态研究的问题, 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水循环研究的需求与水量转化重要机制, 包括模式与子系统耦合的界面。评述了水、热平衡研究若干工作, 包括农田生态系统, 干旱、半干旱区, 陆面... 针对中国水循环与土壤植物大气水分能量传输生态研究的问题, 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水循环研究的需求与水量转化重要机制, 包括模式与子系统耦合的界面。评述了水、热平衡研究若干工作, 包括农田生态系统, 干旱、半干旱区, 陆面过程模式, 遥感信息的应用以及系统耦合的尺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热平衡 土壤-植物-大气 水量平衡
下载PDF
干旱监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及其科学挑战 被引量:187
2
作者 张强 张良 +1 位作者 崔显成 曾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3-778,共16页
由于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加剧,干旱灾害对全球粮食、水资源和生态安全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日益突出,对干旱决策服务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干旱监测预警、影响评估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在系统总结以往... 由于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加剧,干旱灾害对全球粮食、水资源和生态安全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日益突出,对干旱决策服务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干旱监测预警、影响评估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对干旱气候、干旱和干旱灾害的科学认识,归纳了干旱气候、干旱和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其主要特征,系统分析了国际上干旱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各种干旱指数的主要特征和相互关系。从科学发展趋势和更好满足社会服务需求角度,思考了干旱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挑战及未来科学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监测预警 干旱指数 水分循环 干旱观测系统
原文传递
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 被引量:177
3
作者 车伍 吕放放 +2 位作者 李俊奇 李海燕 王建龙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2-17,共6页
针对我国城市发展中传统的雨水处置方式与水资源、水循环系统、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简要地梳理了发达国家近20年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些典型的雨洪管理理念和相关体系。比较分析了这些体系的特点,总结了发达国家及我国在城市... 针对我国城市发展中传统的雨水处置方式与水资源、水循环系统、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简要地梳理了发达国家近20年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些典型的雨洪管理理念和相关体系。比较分析了这些体系的特点,总结了发达国家及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形成的新的雨洪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提出应通过系统研究尽快建立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科技与管理体系,为构建科学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模式和良性的水循环系统提供新的支撑,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暴露的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方面的严重问题少走弯路,降低快速城市化付出的环境和生态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管理 雨洪控制与利用 水环境 水循环 生态
下载PDF
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6
4
作者 黄荣辉 陈际龙 +1 位作者 周连童 张庆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0-787,共18页
在总结中国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亚气候系统对东亚地区水分循环和中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影响;并且,从东亚气候系统各成员,特别是从大气圈中的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在总结中国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亚气候系统对东亚地区水分循环和中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影响;并且,从东亚气候系统各成员,特别是从大气圈中的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扰动,海洋圈中的ENSO循环、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洋的热力状态,以及从青藏高原的动力、热力作用、高原积雪等来分析和讨论中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此外,还结合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以及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华北地区的持续干旱所发生的具体实际,进一步分析了东亚气候系统异常对东亚地区水分循环和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影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灾害 气候系统 东亚地区 旱涝
下载PDF
黄土区渭北旱塬苹果基地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18
5
作者 黄明斌 杨新民 李玉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3,共7页
通过对苹果地、农田和其他塬面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研究 ,发现苹果地土壤入渗速率大、降雨产流率低和存在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这些水文学性质将增强土壤 -植物 -大气间垂直水分交换 ,削弱降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比例 ,最终影... 通过对苹果地、农田和其他塬面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研究 ,发现苹果地土壤入渗速率大、降雨产流率低和存在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这些水文学性质将增强土壤 -植物 -大气间垂直水分交换 ,削弱降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比例 ,最终影响区域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另外土壤干层的出现还削弱了土壤水库对年际和季节性干旱的调节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水循环 土地利用方式 苹果基地 土壤水
下载PDF
环境同位素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0
6
作者 张应华 仵彦卿 +1 位作者 温小虎 苏建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8-747,共10页
环境同位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体内相互转化的水循环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含量。利用不同水体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式及转化量... 环境同位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体内相互转化的水循环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含量。利用不同水体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式及转化量。介绍了环境同位素在大气降水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之间转化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水循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水循环 地下水 地表水 降水
下载PDF
变化中的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111
7
作者 王浩 贾仰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9-1226,共8页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深刻变化。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流域水问题背后的科学基础是"自然-社会"二元驱动力作用下的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的水环境、水生态过程的演变机理,有效解决这些水问题需要一...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深刻变化。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流域水问题背后的科学基础是"自然-社会"二元驱动力作用下的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的水环境、水生态过程的演变机理,有效解决这些水问题需要一套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来支撑。本文在简述二元水循环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从水循环的驱动力、结构、功能属性和演变效应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自然水循环和"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不同特征,阐述了变化中的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学科范式、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文章还讨论了二元水循环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效率统一度量与转化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并进行了研究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水循环 自然水循环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 “自然-人类”耦合系统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 被引量:108
8
作者 任国玉 姜彤 +3 位作者 李维京 翟盘茂 罗勇 马柱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2-779,共8页
介绍了近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联系,更与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一些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对... 介绍了近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联系,更与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一些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对流域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中,应十分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水循环 水资源 综合分析 中国
下载PDF
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87
9
作者 夏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7-526,共10页
华北缺水及其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变化是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由于山区与平原径流明显减少和过量开发水资源,造成了地下水漏斗加深、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到华北地区水... 华北缺水及其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变化是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由于山区与平原径流明显减少和过量开发水资源,造成了地下水漏斗加深、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到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海河流域为重点对象,通过国内外学科前沿进展综述,指出华北地区缺水及其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背后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作用与发展演化的背景,强调高强度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水循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的水循环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的若干建议与思考。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华北地区水循环过程,水体运动与污染物质输移及其与生态环境演变耦合机制,阐明华北地区"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的成因规律,特别是人类活动的驱动分量,提出生态环境修复的理论基础,不仅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环境演变的地学基础科学前沿研究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水资源 水安全 生态环境 华北地区 水体运动 水污染
下载PDF
华北地区水资源及水安全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被引量:70
10
作者 夏军 刘孟雨 +3 位作者 贾绍凤 宋献方 罗毅 张士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0-560,共11页
结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研究工作,论述华北地区紧迫的水安全问题与反思,展望国际水科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介绍中国科学院在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农业节水和水资源安全研究的阶段成果和近期... 结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研究工作,论述华北地区紧迫的水安全问题与反思,展望国际水科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介绍中国科学院在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农业节水和水资源安全研究的阶段成果和近期研究行动计划,提出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的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几点建议。目的是研讨未来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国家需求中的长远发展的前沿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水资源 水安全 华北地区 变化环境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 被引量:72
11
作者 张强 赵映东 +3 位作者 张存杰 李耀辉 孙国武 高前兆 《干旱气象》 2008年第2期1-8,共8页
从现实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初步归纳了全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评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简要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初步探讨了西... 从现实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初步归纳了全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评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简要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高效率利用的科学对策。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方面的某些重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水循环 水资源利用 研究进展 科学问题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63
12
作者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8-614,共7页
从若干方面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流域水循环发生的巨大变化。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水循环主要要素的变化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前者宜采用适应性对策,在研究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水循... 从若干方面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流域水循环发生的巨大变化。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水循环主要要素的变化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前者宜采用适应性对策,在研究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水循环变动的规律并预测其趋势,制定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对于后者则应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以维持流域天然水资源的可更新(可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循环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2
13
作者 夏军 孙雪涛 谈戈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8-67,共10页
由于中国西部水文循环的地区特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得中国西部开发面临十分现实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从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基础科学问题。同... 由于中国西部水文循环的地区特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得中国西部开发面临十分现实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从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基础科学问题。同时,对21世纪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科学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核心的方面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演变规律是什么?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如何估算生态需水量?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究竟能够承载多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如何合理分配与调控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开发 水循环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人口 环境
下载PDF
关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研究的评述 被引量:61
14
作者 刘春蓁 占车生 +1 位作者 夏军 曹建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9-385,393,共8页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两种不同性质和不同时空尺度的物理过程。任何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都是发生在某种气候背景下而不是独立的,因而揭示气候变异和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有助于人们对自身行为后果的认识。如...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两种不同性质和不同时空尺度的物理过程。任何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都是发生在某种气候背景下而不是独立的,因而揭示气候变异和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有助于人们对自身行为后果的认识。如何将此两种过程耦合在气候系统中,将是天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相互作用研究的方向。本文在总结归纳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水文模型中对气候变暖水文效应的描写,研制陆面过程中对天然蒸发与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额外蒸散发的定量计算方法,并将它们融入大气和陆地的水量与能量平衡方程中,将是最终建成天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耦合模型的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研究问题。建立一个在网络上分散运营的,覆盖自然与社会,常规与非常规信息的数据库群,将为这种耦合模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 水循环
原文传递
不同灌水量和灌水周期对滴灌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15
作者 江俊燕 汪有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通过对不同灌水量及不同灌水间隔时间的马铃薯生长状况进行大田滴灌试验,研究马铃薯适宜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以求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滴灌时,灌水量越大,灌水周期越短,株高越高;茎粗开始衰减的时间比株高要早... 通过对不同灌水量及不同灌水间隔时间的马铃薯生长状况进行大田滴灌试验,研究马铃薯适宜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以求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滴灌时,灌水量越大,灌水周期越短,株高越高;茎粗开始衰减的时间比株高要早十几天,且衰减幅度比株高要大。灌水周期最短的处理茎粗却并不是最大,在180 m3/hm2的灌水定额下,灌水周期为5天的处理茎粗值最大。在相同的灌水量下,灌水间隔时间越短的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越高。灌水定额越小,灌水周期对产量的影响就越大;而当灌水定额一定时,灌水周期越短,产量越高;灌水定额为90 m3/hm2,灌水周期为3天的处理产量最高,为28 260 kg/hm2,比7天1灌的处理每公顷产量高出达10 35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灌水周期 马铃薯 产量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50
16
作者 王浩 贾仰文 +4 位作者 王建华 秦大庸 周祖昊 仇亚琴 严登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应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WEP-L模型初步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通过2000年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评价结果与历史系列条件下的评价结果比较,以及考虑与不考虑人工取用水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比较,初步发现:黄河流域在强烈的... 应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WEP-L模型初步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通过2000年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评价结果与历史系列条件下的评价结果比较,以及考虑与不考虑人工取用水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比较,初步发现:黄河流域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地表水资源量衰减,而不重复地下水量增加;在狭义水资源衰减的同时,伴随着有效蒸散即降水有效利用的增加,流域广义水资源量有一定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对黄河的治理规划和水安全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水循环 水资源 分布式水文模型 WEP-L模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7
作者 汤秋鸿 兰措 +15 位作者 苏凤阁 刘星才 孙赫 丁劲 王磊 冷国勇 张永强 桑燕芳 方海燕 张士锋 韩冬梅 刘小莽 贺莉 徐锡蒙 唐寅 Deliang Che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2807-2821,共15页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又有'亚洲水塔'之称,对其周边地区的水文和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其冰川与河川径流变化影响到周边数十亿人口.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观测现状,回顾了青...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又有'亚洲水塔'之称,对其周边地区的水文和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其冰川与河川径流变化影响到周边数十亿人口.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观测现状,回顾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变化研究. 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黄河源区年径流呈减少趋势、长江源区年径流呈微弱增加趋势,青藏高原其他江河源区的年径流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黄河上游、澜沧江上游、沱沱河及拉萨河源区的春季径流有增加趋势.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随着降水和冰雪融水增加,青藏高原大部分河流源区径流增加,洪水等极端水文事件发生更加频繁.青藏高原河流源区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稀缺,是河川径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重大挑战.青藏高原水文研究亟需结合最新观测与模拟技术,提高水循环观测与模拟能力,深入认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复杂性及其变化规律,为径流变化的影响评估及其应对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水塔 水循环 河川径流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特征 被引量:53
18
作者 徐祥德 赵天良 +1 位作者 Lu Chungu 施晓晖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9-1095,共17页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世界屋脊"拥有丰富的冰川、积雪、河流、湖泊和地下蓄水层。青藏高原特殊大地形动力和热力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亚洲与全球大气水分循环,也对全球气候与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基...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世界屋脊"拥有丰富的冰川、积雪、河流、湖泊和地下蓄水层。青藏高原特殊大地形动力和热力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亚洲与全球大气水分循环,也对全球气候与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青藏高原在亚洲夏季风系统大气水分循环过程的重要地位,从青藏高原对全球大气水分循环重要作用的视角,综述了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过程中青藏高原局地热力对流、高原的"阶梯式"水汽流爬升"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物理模型、青藏高原视热源结构影响及多尺度水汽汇流通道、海洋-青藏高原"水汽源-汇"结构、青藏高原跨半球垂直环流圈水分循环结构、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综合模型等的相关研究进展,剖析了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综合模型的研究背景,探讨了青藏高原特殊大地形热力驱动机制及其云水效应,描述出与青藏高原热力驱动的亚洲区域和跨半球垂直环流圈水分循环结构,揭示了青藏高原热力强迫与海洋-大气-陆地水文过程特殊的相互反馈作用。青藏高原发源的亚洲河流水系是为人口众多的亚洲区域供给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因此,认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水分循环及其对水资源变化影响至关重要,仍需深入地探讨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机制及其全球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水分循环 亚洲季风 水汽输送 全球变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西北水循环和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6
19
作者 王守荣 郑水红 程磊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43-51,共9页
西北地区全年水汽总输入为 1 0 61 9mm ,但只有 1 4 4%形成降水 ,85 6 %成为过境水汽直接穿过该地区上空出境 ,水汽净输入量仅为 31 1mm。西北地区降水分布很不均匀 ,内陆河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30 0mm的都是高山带 ,而平原盆地... 西北地区全年水汽总输入为 1 0 61 9mm ,但只有 1 4 4%形成降水 ,85 6 %成为过境水汽直接穿过该地区上空出境 ,水汽净输入量仅为 31 1mm。西北地区降水分布很不均匀 ,内陆河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30 0mm的都是高山带 ,而平原盆地的降水量多在 1 50mm以下 ,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仅有 6 8mm。西北水循环最突出的特点是径流系数小于蒸发系数 ,而干旱指数Ep/P (Ep:蒸发能力 ,P :降水 )十分大 ,介于 4~ 1 0之间。未来30年黄河及其以北地区气温平均升高 2 0℃ (HD模式 )或 2 38℃ (MPI模式 ) ,黄河以南地区气候平均升高 1 8℃ (HD模式 )或 1 5℃ (MPI模式 ) ,内陆河流域气温升高可能分别达到 3 1℃ (HD模式 )或 1 5℃ (MPI模式 )。据MPI模式结果 ,未来 30年黄河及其以北地区降水量平均增加 1 6 % ,而黄河以南地区降水量平均增加 1 1 4% ,干旱少雨的内陆河地区降水量可能减少 7%以上 ;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 1 5 %左右 ,西北区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范围预计为 751~ 1 0 1 7亿m3。气候变化使得该地区天然径流减少 ,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循环 水资源 西北地区 供需分析 气温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那曲河流域降水及河流水体中氧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田立德 姚檀栋 +4 位作者 沈永平 杨梅学 叶柏生 Atu.siNUMAGUTI Maki TSUJIMURA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6-210,共5页
根据青藏高原中部那曲河流域 1 998年夏季测得的上下游中稳定同位素的日变化 ,并与同期观测的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较 ,分析了河水中δ18O的变化特征 ,初步研究了该流域的稳定同位素水文循环过程。河水中δ18O的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 ,... 根据青藏高原中部那曲河流域 1 998年夏季测得的上下游中稳定同位素的日变化 ,并与同期观测的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较 ,分析了河水中δ18O的变化特征 ,初步研究了该流域的稳定同位素水文循环过程。河水中δ18O的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 ,它是降水中δ18O、降水量以及地表蒸发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湖水对于稳定同位素变化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曲河流域 河流水体 稳定同位素 水文循环 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