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淤灌是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李令福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1,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环境变迁与农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研究"(项目号:02JAZJD790020)
-
文摘
本文通过对《史记·河渠书》与《汉书·沟洫志》所载内容的分析,认为战国秦汉时代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在北方兴起,构成了中国水利发展第三阶段的主体。而这些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并不是浇灌庄稼,解除农田缺水问题的,漳水渠、郑国渠、河东渠与龙首渠是放淤荒碱地,以营造田地为主要目的的,六辅渠、白渠建成后,变成了浇灌农田庄稼,但仍然是引浑浇灌,即史书所谓的“且溉且粪”。它们均是引取高泥沙含量的浑水淤地或浇灌庄稼,具有淤灌的性质。因而淤灌在中国水利发展史上意义特别重大,它是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大型溉田工程的主体,构成中国传统农田水利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
关键词
淤灌
且溉且粪
农田水利
第一阶段
-
Keywords
warping irrigation
also irrigated also the excrement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the first stage
-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关于引黄淤灌的思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孙保沭
宋文
-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4-25,共2页
-
文摘
目前引黄灌溉多用沉沙池处理泥沙,泥沙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且为了延长沉沙池使用年限,汛期的多沙浑水不敢大量引用。开展淤灌是水沙并用的良策,对减洪消灾有重大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淤灌
输沙量
糙率
-
Keywords
warping irrigation
Cediment discharge
Roughness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西喜马拉雅北麓山间谷地农区灌淤土的形成特点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邹德生
-
机构
新疆土地管理局
-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24-332,共9页
-
文摘
笔者在西喜马拉雅北麓朗钦藏布和马甲藏布河谷农区发现灌淤土是主要的人为土壤类型。和其他省区的灌淤土一样,具有三个典型的基本发生层:1.耕作层:厚17cm左右,有机质平均含量32.4g/kg,是原土壤的2—10倍,肥力较高,普遍呈氮高、磷丰、钾有余的特征;2.老灌淤熟化层:厚度大多在50—80cm以上,有大量的炭渣及少量陶、铁之类文化遗存物,有机质8g/kg—10g/kg。该层是区别于其他耕种土壤的重要发生层;3.原来土壤埋藏层:朗钦藏布河谷灌淤土之原来土壤为雏漠土,马甲藏布河谷则为寒钙土,大多埋藏在1m以下,全剖面设有原来土壤的碳酸钙淀积或表聚特征,也不出现双重熟化层段。
-
关键词
谷地农区
喜马拉雅
灌淤土
形成
-
Keywords
Valley agricultural Zone
the western Himalayas
warped irrigated soil
Soil formation
-
分类号
S151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