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联合推拿及康复疗法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慧珍 张益林 于柏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及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P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92例SP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及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P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92例SP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与推拿治疗,均持续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肢体痉挛状态[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运动功能[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及康复疗法能够改善SPAS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病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疗法 推拿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2
作者 杨青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7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骨科门诊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温针灸1个疗程后,观察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oney腕关节...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骨科门诊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温针灸1个疗程后,观察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oney腕关节评分,并评估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失访2例,予以剔除;40例患者完成此研究。其中,治愈3例,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40/40)。结论温针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安全可靠,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伤 桡骨远端骨折 功能障碍 温针灸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淑君 李晓雨 +1 位作者 高妤 原莎莎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1期1779-1782,共4页
采用单纯针刺疗法、电针疗法、温针灸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针刺配合放血疗法、针药结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小针刀疗法、穴位埋线结合药物疗法、刮痧疗法、艾灸疗法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并且治疗方法灵活。针... 采用单纯针刺疗法、电针疗法、温针灸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针刺配合放血疗法、针药结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小针刀疗法、穴位埋线结合药物疗法、刮痧疗法、艾灸疗法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并且治疗方法灵活。针灸疗法可有效避免口服药物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肾损伤,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特点,可根据痛风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疗法。但针刺疗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该病临床证型较多,医者对此见解各不相同,针刺治疗选穴及配穴各有不同,针刺补泻手法也不同,针刺时腧穴定位各有差别,治疗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针刺疗法 电针疗法 温针灸疗法 火针疗法 放血疗法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 针药结合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 小针刀疗法 穴位埋线结合药物疗法 刮痧疗法 艾灸疗法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4
作者 万雨童 吴桂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8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2组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 目的探讨温针灸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2组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则给予温针灸疗法。比较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健康信念评分。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项中的服药依从、康复训练、饮食健康、复查依从各项占比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益处、涉钙益处、健康益处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干预中,温针灸疗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加患者的健康信念评分,利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 温针灸疗法 老年 骨质疏松 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彧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9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实施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沈阳松辽中医院收治的94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2组,对照组行单纯针刺疗法(47例)、观察组温针灸疗法(47例),对比不同方法应用意义。结...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实施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沈阳松辽中医院收治的94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2组,对照组行单纯针刺疗法(47例)、观察组温针灸疗法(47例),对比不同方法应用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82.98%(39/47)(P<0.05);治疗前,2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Sunnybrook facial grading system,SFGS)、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cale,FDIS)、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GS、FDI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各项临床症状,恢复面部神经功能,减轻面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噼 风寒型 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疗法 面神经功能 面部残疾指数
下载PDF
内热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段轶轩 张照庆 +2 位作者 骆小娟 尹晶 夏杨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初步评价内热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组47例和温针灸组45例。取穴均以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为主,分别对患者采用内热针及温针灸疗法治疗4周,记录... 目的:初步评价内热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组47例和温针灸组45例。取穴均以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为主,分别对患者采用内热针及温针灸疗法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率、有效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生命体征、相关血液指标及治疗环境满意度,对内热针及温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在治愈率方面,内热针组(20/47,42.55%)明显优于温针灸组(5/45,11.11%,P<0.01)。在总有效率方面,内热针组(41/47,87.23%)明显优于温针灸组(31/45,68.89%,P<0.05)。在皮肤损伤发生率方面,内热针组(6.9%)明显低于温针灸组(11.9%,P<0.0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生命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及肌酶等检测结果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环境满意度方面,内热针组(95.74%)高于温针灸组(80%,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对中风后肩痛有效,且安全可靠,在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治疗环境的满意度方面,内热针疗法明显优于温针灸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肩痛 内热针 温针灸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温针灸结合蜡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丽平 杨莉 刘永安 《光明中医》 2018年第20期3051-3053,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蜡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在经前6天采用温针灸结合蜡疗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51例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痛经持续总时间及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51...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蜡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在经前6天采用温针灸结合蜡疗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51例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痛经持续总时间及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51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16%(47/51)。51例患者治疗前、第一疗程、第二疗程、第三疗程后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 78±1. 52)、(4. 96±1. 80)、(4. 00±1. 64)、(3. 04±1. 84);痛经持续总时间分别为(8. 16±3. 94)、(7. 02±3. 91)、(5. 49±3. 25)、(4. 47±3. 34);痛经症状评分分别为(10. 25±2. 12)、(9. 17±2. 18)、(7. 70±2. 02)、(5. 77±3. 26);在治疗过程中,VAS疼痛评分、痛经持续总时间及痛经症状评分持续下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温针灸结合蜡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疗法 蜡疗 原发性痛经
下载PDF
温针灸减低阿司匹林抗风湿致胃肠道副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孙世林 孙忠人 +4 位作者 刘敏 黎超明 何微 高亭 刘明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减低阿司匹林致胃肠道副作用的疗效及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与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阿司匹林灌胃造模。灌胃后温针灸组取"中脘""下脘"、双侧"足三里... 目的:探讨温针灸减低阿司匹林致胃肠道副作用的疗效及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与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阿司匹林灌胃造模。灌胃后温针灸组取"中脘""下脘"、双侧"足三里"与双侧"内关",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穴位后用温针灸架进行温针灸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参照Guth标准测量大鼠胃溃疡指数,黄嘌呤氧化酶法(羟氨法)测血清和胃黏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其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1);温针灸组的血清和胃黏膜SOD活力均提高,MDA含量均降低,溃疡指数减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美拉唑组的溃疡抑制率优于温针灸组(P<0.05),但是温针灸组在提高血清和胃黏膜SOD活力和降低胃黏膜MDA含量方面优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温针灸能明显减低阿司匹林所致的胃肠道副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胃黏膜损伤 胃溃疡指数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通心络胶囊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冯云 李焕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9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26例DPN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26例DPN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肢端疼痛、肢端麻木、肢体寒凉、感觉减退评分及TC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SCV及MCV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DPN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中医证候评分、神经电生理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温针灸疗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