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战争诗的独特文学风貌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可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诗经》中战争诗不多,且大都正面描写的是朝廷军队磅礴的气势、显赫的威仪,没有战斗场面的具体描绘。形成这种独特文学风貌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周礼的影响,周统治者敬德、保民、惠民的思想,周人威仪外显的特点以及诗歌作者文武兼备之因素。
关键词 战争诗 《诗经》 文学 独特 诗歌 描绘 气势 学风 正面描写 战斗
下载PDF
论《诗经》中的反战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锐霞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85-86,共2页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平生活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战诗 思妇诗 流浪者之歌 反战意识
下载PDF
《诗经》战争诗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乡里 吴艳 《科教文汇》 2022年第13期71-74,共4页
先秦文学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结合先秦文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培养。《诗经》中的战争诗数量不多,但有鲜明的特色:很少正面写战争场面和英雄将领,偏重于写军威声势,侧重于抒发个体在战争影响下的主观情感... 先秦文学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结合先秦文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培养。《诗经》中的战争诗数量不多,但有鲜明的特色:很少正面写战争场面和英雄将领,偏重于写军威声势,侧重于抒发个体在战争影响下的主观情感;风格多样,有的慷慨激昂、高亢壮烈,有的含蓄蕴藉、低回婉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诗经》战争诗的特质与古人热爱和平、热爱国家、眷恋家园、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战争诗 家国情怀培养
下载PDF
战乱与爱:叶传华及其在越战期间创作的华文诗歌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子坚 潘碧华 蔡晓玲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158,共8页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越南华人在落地生根后,建立起自己的华校并创办华文报刊,栽培许多热爱越华文学的学生,当地华文报刊的兴起也推动了华文文学在越南的发展,尤其在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是蓬勃。当时人才辈出,作品多姿多彩,包...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越南华人在落地生根后,建立起自己的华校并创办华文报刊,栽培许多热爱越华文学的学生,当地华文报刊的兴起也推动了华文文学在越南的发展,尤其在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是蓬勃。当时人才辈出,作品多姿多彩,包括了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新诗、古典诗词等,直到1957年4月北越军队占领西贡后而告终。越南华侨教育家叶传华在这个关键的时代,写下了多首有关社会动荡的诗作,表达他对局势无法控制而产生的恼怒,特别是华人在民族主义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惶惶不安的情绪。此文从叶传华晚年的诗歌中探讨越战时期作为一个越南华人、文化人的人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传华 越南华文文学 身份认同 战争诗
原文传递
《诗经》中有关西周末世诸王之诗简述
5
作者 徐好文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23-25,共3页
本文主要对《诗经》中与西周末世诸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有关的诗歌,从内容、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纵向、横向或详或略的比较分析,对这一历史时段的诗歌进行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 厉王 宣王 幽王 战争诗 田猎诗
下载PDF
陈毅元帅战争诗词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家治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7-20,共4页
陈毅元帅的战争诗词是20世纪生动形象的革命战争史,又是壮美深沉的民族精英心灵史:在审美上既重风骨,又富意境;在形式上古近体并重,且创作颇丰。陈毅其人品性高洁,风骨凛然,其诗亦然,是20世纪传统诗词当之无愧的大家。
关键词 陈毅 战争诗词 史诗 品性 风骨 元帅
下载PDF
构思巧妙 匠心独具——《诗·小雅·出车》解析
7
作者 米玉婷 《河西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出车》是《诗经》中一首反映周宣王时代周军抗击西北戎狄侵略的战争诗,其新颖的布局和巧妙的抒情手法使该诗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体现了诗人独具匠心之处。
关键词 诗经 战争诗 出车 结构 视角 套语
下载PDF
王维边塞诗研究评述
8
作者 丁恩全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新时期以来,王维边塞诗研究仅有的20篇论文,论述了王维的出塞经历,边塞诗的分期、分类,艺术成就,以及王维边塞诗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地位,王维和其他诗人边塞诗的比较等。但王维边塞诗的研究成果与其成就地位仍然是不相符的,需要在边塞诗... 新时期以来,王维边塞诗研究仅有的20篇论文,论述了王维的出塞经历,边塞诗的分期、分类,艺术成就,以及王维边塞诗在唐代边塞诗中的地位,王维和其他诗人边塞诗的比较等。但王维边塞诗的研究成果与其成就地位仍然是不相符的,需要在边塞诗的界定标准、王维边塞诗的独特性及成就方面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边塞诗 研究 独特性
下载PDF
杜甫入蜀之后的战乱诗
9
作者 马旭 《学术探索》 2020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杜甫入蜀之后的战乱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成熟的标志。入蜀后,杜甫彻底地淡出了政治领域,这段与社会亲密接触的过程使其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发扬光大。从内容上来看,杜甫入蜀后的战乱诗深刻地反映了藩镇割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从... 杜甫入蜀之后的战乱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成熟的标志。入蜀后,杜甫彻底地淡出了政治领域,这段与社会亲密接触的过程使其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发扬光大。从内容上来看,杜甫入蜀后的战乱诗深刻地反映了藩镇割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从情感上来看,这时杜甫的现实诗已经较深度地被心灵化了,他能更好地将这段历史以诗的形式转化为审美形态,将时事诗话,以严肃之美的形式展示给我们。从现实主义诗歌叙事方式来看,这一时期的战乱诗更具生活化,杜甫以自我写真的方式来描绘战乱生活,进一步确立了杜诗诗史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入蜀 战乱诗 情感 叙事
下载PDF
论陶行知的抗战诗
10
作者 解泽国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陶行知是杰出的“政治的抒情诗人”,他的抗战诗饱含对祖国的一腔热烈而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救国图存而奋斗牺牲的仁人志士的无限崇敬。诗人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奋勇杀敌的坚定决心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都充盈在字里行间。陶行知的抗战... 陶行知是杰出的“政治的抒情诗人”,他的抗战诗饱含对祖国的一腔热烈而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救国图存而奋斗牺牲的仁人志士的无限崇敬。诗人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奋勇杀敌的坚定决心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都充盈在字里行间。陶行知的抗战诗,一方面宣扬爱国主义,激荡着中华民族的忠贞浩然之气、同仇敌忾之情,为激励和鼓舞全国军民的抗敌意志、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情感激越、意境壮阔、感人至深,成功做到了雅俗共赏,其娴熟的技法充分展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抗战诗 美学价值
下载PDF
诗圣诗史唱大风——杜甫的反战诗论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英宏 《云梦学刊》 2009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唐代是反战文学的自觉时代,反战文学繁荣发达。杜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了不少反战的诗歌。《兵车行》、《洗兵马》、"三吏三别"就是其反战诗代表作。正是有了他对苍生黎民的同情,有了对社稷江山的忧患和对穷兵黩武的批判,才... 唐代是反战文学的自觉时代,反战文学繁荣发达。杜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了不少反战的诗歌。《兵车行》、《洗兵马》、"三吏三别"就是其反战诗代表作。正是有了他对苍生黎民的同情,有了对社稷江山的忧患和对穷兵黩武的批判,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杜甫 反战诗 诗史
下载PDF
论鲁迅的反战诗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英宏 《云梦学刊》 2008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鲁迅先生的诗歌就是心血浇铸的艺术之花。他的诗歌有一个重要的品牌:反战诗。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兵燹涂炭之祸给予揭露,对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大灾大难给予控诉。鲁迅的反战诗体现出的高品位、高格调及其独到的深刻思... 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鲁迅先生的诗歌就是心血浇铸的艺术之花。他的诗歌有一个重要的品牌:反战诗。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兵燹涂炭之祸给予揭露,对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大灾大难给予控诉。鲁迅的反战诗体现出的高品位、高格调及其独到的深刻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反战 反战诗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胡风抗战诗歌中的日本形象——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的实践与运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源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6期63-67,共5页
比较文学形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强调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展现与创造异国形象的作家主体相结合,在他者与自我的张力中去审视两国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彰显出独特的魅力。胡风在1931—1945年这段抗战时期的诗歌中,展现并刻画了大量的日... 比较文学形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强调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展现与创造异国形象的作家主体相结合,在他者与自我的张力中去审视两国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彰显出独特的魅力。胡风在1931—1945年这段抗战时期的诗歌中,展现并刻画了大量的日本形象,这些异国形象特征以及与胡风的关系正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三方面:日军和日本士兵的形象;日本政府和日本平民的形象;日本自然和人文景观。此外,诗人将自己或愤怒、或同情、或憎恨、或悲伤的情感寓于他者形象之中,使之栩栩如生并富有感染力,从而构成了一个多重复合的日本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形象学 胡风 抗战诗歌 日本形象
下载PDF
论边地诗人彭桂萼的抗战诗歌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宝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民族解放意识是彭桂萼诗歌的思想特质与审美意识的灵魂;地方特色与边疆民众的觉醒是彭桂萼诗歌的价值取向原则;彭桂萼服务抗战的诗歌大众化探索有力地推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关键词 彭桂萼 抗战诗歌 民族解放意识 边疆民众觉醒 诗歌大众化
下载PDF
论韩国诗人全凤健的早期诗歌及其特点
15
作者 牛林杰 刘丽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150-161,共12页
全凤健是韩国著名的战后诗人,1950年正式登上韩国文坛,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诗歌作品。全凤健受到文学界的瞩目,一方面是因为他在朝鲜战争之后创作了大量战争题材的诗歌,客观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他对生命与人性充满了关爱... 全凤健是韩国著名的战后诗人,1950年正式登上韩国文坛,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诗歌作品。全凤健受到文学界的瞩目,一方面是因为他在朝鲜战争之后创作了大量战争题材的诗歌,客观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他对生命与人性充满了关爱,为使人们走出战争的阴影,他在作品中不断展现积极向上的生命意志,力求治愈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另外,全凤健在诗歌语言以及创作技法上所倾注的巨大努力也是其受到学界重视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诗歌 全风健 战后诗歌
下载PDF
女性自白诗人的史与诗——普拉斯和毕晓普诗歌中的朝鲜战争书写
16
作者 张玉堂 张生庭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西方文艺理论中的“忏悔”与“自白”有着久远的历史。从《圣经》伊始,直面上帝坦白与否关系到“伊甸园”和世俗磨难的两难抉择。奥古斯丁和卢梭的《忏悔录》充分展示了忏悔的宗教性与自然性。但当时空移位至人类历史上另一个上帝的“... 西方文艺理论中的“忏悔”与“自白”有着久远的历史。从《圣经》伊始,直面上帝坦白与否关系到“伊甸园”和世俗磨难的两难抉择。奥古斯丁和卢梭的《忏悔录》充分展示了忏悔的宗教性与自然性。但当时空移位至人类历史上另一个上帝的“山巅之城”的“选民”国度,其政治领导人和作家等大多选择了颇具实用主义式的忏悔。而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洛威尔为代表的“自白派”虽未能摆脱实用主义的桎梏但却更能打开心扉。面对二战后第一场针对所谓异教徒国家的战争——朝鲜战争时,两位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和伊丽莎白·毕晓普通过诗歌隐晦地表达了她们反对战争的立场。她们的反战是在麦卡锡主义“猎巫”的政治压制大背景下展开的,既是对良知的拷问,也将忏悔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忏悔 朝鲜战争 自白派诗歌 反战诗
原文传递
战云惨淡心寒苦——论李白的反战诗
17
作者 卢英宏 《云梦学刊》 201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创作的一座高峰。他的诗作中有一类诗是反对战争的。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之路,他的反战诗是主观的想象的,写的是心史。面对战争惨状,人们的心里是愁云惨淡,李白也是愁云惨淡。所以,他的反战诗以别一种姿态出现,那就是... 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创作的一座高峰。他的诗作中有一类诗是反对战争的。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之路,他的反战诗是主观的想象的,写的是心史。面对战争惨状,人们的心里是愁云惨淡,李白也是愁云惨淡。所以,他的反战诗以别一种姿态出现,那就是写战争环境下各色人等的心苦;以心苦的展示,来抒发对战争的否定和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反战诗 心苦 否定战争
下载PDF
朱德抗战诗词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18
作者 李学林 仲萝翔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5-79,共5页
朱德作为中国十大元帅之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驰骋沙场、指挥抗敌的同时,还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来引导抗战诗词的成长。在诗词创作内容方面,朱德认为诗词创作要表现红军和人民的抗日生活,要在内容中弘扬中华... 朱德作为中国十大元帅之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驰骋沙场、指挥抗敌的同时,还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来引导抗战诗词的成长。在诗词创作内容方面,朱德认为诗词创作要表现红军和人民的抗日生活,要在内容中弘扬中华民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文学思想支持民族抗战;在诗词创作形式方面,朱德强调诗词创作要通俗易懂,是民族、民间、大众的诗词;对于中国革命历程,朱德不仅仅有丰富的革命军事指挥实践,也有精辟的革命诗词论述,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朱老总"。本文主要以朱德"抗战诗词"为研究对象,论述朱德抗战诗词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 抗战诗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观
下载PDF
哈代战争诗的存在主义视角
19
作者 徐勤良 潘华凌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哈代战争诗歌没有直接描述战争场面的血腥和屠戮,而是独树一帜,把焦点放在了对战争本身的荒诞性和人的存在价值命题的思考之上,因此,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特点。哈代与生命存在哲学有不解之缘,并在其战争诗歌中从战争的荒诞和人的困惑,人... 哈代战争诗歌没有直接描述战争场面的血腥和屠戮,而是独树一帜,把焦点放在了对战争本身的荒诞性和人的存在价值命题的思考之上,因此,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特点。哈代与生命存在哲学有不解之缘,并在其战争诗歌中从战争的荒诞和人的困惑,人的异化性,个人主体性和自由选择,以及如何诗意的栖居等方面,探讨了人类在战争面前的存在主义命题。哈代的存在主义哲思并非单纯的虚无主义,而是充满乐观主义色彩的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战争诗 存在主义 荒诞 异化 自由 诗意的栖居
下载PDF
风雨百年唱新诗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丹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4-91,共8页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革潮音四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长期活在亿万人民心头、口头的不朽诗篇。但迄今为止,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仍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并一直被排除在"新诗"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声诗 学堂乐歌 救国战歌 建设颂歌 改革潮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