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争背景下的军事多式联运 被引量:3
1
作者 尹福文 蒋益伟 张颖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较好地解决战时军事运输的路径优化问题,以战时军事运输为研究对象,考虑运输时间、安全风险和费用代价3个指标,建立带时间窗军事多式联运问题的双层优化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可为战时我军开展军交运输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战争背景 多式联运 时间窗 蚁群算法
下载PDF
略论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国际背景 被引量:2
2
作者 韩金玲 《菏泽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4-56,共3页
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以及整个冷战国际背景,对中国的1958年大跃进运动起到了促动作用,使中国认识到: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快速发展,中国要以苏为鉴,以匈为鉴,走一条超常规、高速度的发展道路———大跃进。
关键词 大跃进 苏共二十大 波匈事件 冷战 国际背景
下载PDF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与冷战的需要 被引量:2
3
作者 金衡山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7,共6页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兴起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在50年代初成为美国绘画艺术界的一股强大力量,并引领绘画艺术发展方向。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融入了一些政治因素,美苏冷战成为这种抽象派艺术不能绕过的一个背景,不仅如此,...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兴起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在50年代初成为美国绘画艺术界的一股强大力量,并引领绘画艺术发展方向。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融入了一些政治因素,美苏冷战成为这种抽象派艺术不能绕过的一个背景,不仅如此,美国的冷战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并使其成为美国冷战文化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表现主义 冷战 背景 政治
原文传递
二战后澳大利亚种族政策变化的国际根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洪贵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
二战后澳大利亚种族政策出现的一系列变化有着深刻的国际根源。美国与南非的反种族主义斗争在澳大利亚产生强烈反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不仅直接关注澳大利亚种族问题,而且成为土著活动家争取种族平等的渠道与场所。这一切给澳大利亚联邦... 二战后澳大利亚种族政策出现的一系列变化有着深刻的国际根源。美国与南非的反种族主义斗争在澳大利亚产生强烈反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不仅直接关注澳大利亚种族问题,而且成为土著活动家争取种族平等的渠道与场所。这一切给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带来强大的国际压力,成为战后澳大利亚种族政策转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澳大利亚 种族政策 国际根源
下载PDF
人·女人·民族:40年代女性小说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沐金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5-42,共8页
40年代中国特殊的战争背景使中国的女性文学主流走上了一条在取材与主题上都与男性文学趋同的道路,女性作家的创作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女性意识淡化或女性书写雄化、无性化的倾向。但是,她们追寻“五四”先驱的脚印,创作了一批富于“性... 40年代中国特殊的战争背景使中国的女性文学主流走上了一条在取材与主题上都与男性文学趋同的道路,女性作家的创作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女性意识淡化或女性书写雄化、无性化的倾向。但是,她们追寻“五四”先驱的脚印,创作了一批富于“性别批判”内涵的文本。尽管在强大的民族国家语境中,她们的创作只能处于边缘位置,甚至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她们的存在毕竟丰富了文学的发展,为女性解放和女性文学的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背景 女性意识 主体意识 民族意识
下载PDF
缅甸防御战的主要战役及其失败原因
6
作者 戴孝庆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1942年至 1945年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战略行动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缅甸防御战的战争背景和主要战役 ,客观分析了其失败原因。
关键词 战争背景 主要战役 失败原因
下载PDF
战争纪念主题展示设计情境的隐喻——以辽沈战役纪念馆展示设计为例
7
作者 沈晓东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6,13,共4页
从"隐喻"入手,解析"隐喻"与展示情境中的视觉形象符号、特定时空、文化背景的关系,有助于领略和把握主题性战争纪念馆展示设计的艺术情境;同时,真正理解这种"隐喻"式的展示设计,可以加深设计者对战争主... 从"隐喻"入手,解析"隐喻"与展示情境中的视觉形象符号、特定时空、文化背景的关系,有助于领略和把握主题性战争纪念馆展示设计的艺术情境;同时,真正理解这种"隐喻"式的展示设计,可以加深设计者对战争主题的认识,对搞好相关的展示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主题 展示设计 文化背景 视觉符号 隐喻
下载PDF
试析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的背景
8
作者 叶晓东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西方关系走向缓和,东西方关系缓和并不意味着德国问题的解决。德国问题中最为敏感的是柏林问题,美苏等大国都在此有重大利益。由于柏林地位的特殊性,为苏联以柏林问题向美国施压提供了绝佳的场所。而在美苏核对...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西方关系走向缓和,东西方关系缓和并不意味着德国问题的解决。德国问题中最为敏感的是柏林问题,美苏等大国都在此有重大利益。由于柏林地位的特殊性,为苏联以柏林问题向美国施压提供了绝佳的场所。而在美苏核对峙下,联邦德国谋求核武装以及美国对此的支持,则让赫鲁晓夫如坐针毡,感到有必要加以制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苏关系 德国问题 第二次柏林危机 背景
下载PDF
浅议“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历史成因及主流思想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振莲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46-49,57,共5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经历过战争的美国作家聚集在巴黎。他们厌恶战争,对未来感到迷惘仿徨。他们的作品都融进了反战和对美国资产阶级失望的思想感情,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一派。此文尝试探讨美国文学史上“迷惘的一代”这一文学流派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经历过战争的美国作家聚集在巴黎。他们厌恶战争,对未来感到迷惘仿徨。他们的作品都融进了反战和对美国资产阶级失望的思想感情,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一派。此文尝试探讨美国文学史上“迷惘的一代”这一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文学流派 社会背景 主流思想 文学风格 历史背景 美国 文学史
下载PDF
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适应与文化传承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雪芳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6,共10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移民成为普遍现象。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后东南亚苗族以难民身份迁徙到美国。苗族移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背景使他们难以适应美国社会。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苗族移民在美国遇到了各种各样...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移民成为普遍现象。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后东南亚苗族以难民身份迁徙到美国。苗族移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背景使他们难以适应美国社会。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苗族移民在美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苗族移民所面临的困境与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密切相关。美国苗族移民意识到现代教育是他们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最佳选择,故而对后辈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寄予重望。同时,年轻一代对苗族历史文化的陌生感使苗族长者深刻体会到苗族文化才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自己有责任唤醒后辈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现代教育与苗族文化传承对苗族移民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及延续民族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苗族 社会适应 生存发展 教育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重新释读“代田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强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代田法"是汉武帝末年开始施行的一种农田"垄作"体系。目前学界对"代田法"的研究多集中在耕作技术层面,鲜有关注代田法与汉匈军事斗争的联系。在西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与北方匈奴的军事斗争势态,对"... "代田法"是汉武帝末年开始施行的一种农田"垄作"体系。目前学界对"代田法"的研究多集中在耕作技术层面,鲜有关注代田法与汉匈军事斗争的联系。在西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与北方匈奴的军事斗争势态,对"代田法"的产生原因、推行时间及选种植物三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基于对这种关系的考察以及对西汉历史背景的分析,试图对"代田法"这一古老的农耕技术做出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田法 汉匈战争 实施背景 农耕技术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晓阳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9-51,共3页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根据当时的背景变化,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政策 背景 内容 历史贡献
下载PDF
论“抗日大本营”——北平辅仁大学的德国背景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文龙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4年第3期56-66,共11页
抗日战争时期,位于北平的辅仁大学是重要的抗日基地,学校爱国师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抗日爱国活动。1933年后,辅仁大学由德国圣言会承办,学校由此具有了德国特色。北平沦陷时期,辅仁师生的抗日爱国斗争令日伪当局恼羞成怒,辅仁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位于北平的辅仁大学是重要的抗日基地,学校爱国师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抗日爱国活动。1933年后,辅仁大学由德国圣言会承办,学校由此具有了德国特色。北平沦陷时期,辅仁师生的抗日爱国斗争令日伪当局恼羞成怒,辅仁大学成为日伪镇压的重点对象。面对日伪关停学校的命令,辅仁大学校方积极活动,在德国官方的调解和学校的妥协退让下,辅仁大学的教学活动在日伪统治下得以继续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辅仁大学 德国背景
下载PDF
背景和应策:试论土耳其的反恐斗争
14
作者 李小军 张立新 《唐山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6-20,共5页
依据有关资料后 ,对作为美国最重要盟国之一的土耳其在“9· 1 1”
关键词 土耳其 反恐斗争 背景 应策
下载PDF
平战一体视野下俄军情报平台建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溯川 刘雯雯 孙金昊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9,共8页
[目的/意义]借鉴俄军平战一体情报体系的建设经验,拓展我军情报平台规模,提供力量部署、资源技术和态势研判的综合信息策略,完善危机预警体系和处理机制。[方法/过程]通过一手数据资料分析俄军平战一体情报平台理论基础、功能需求、数... [目的/意义]借鉴俄军平战一体情报体系的建设经验,拓展我军情报平台规模,提供力量部署、资源技术和态势研判的综合信息策略,完善危机预警体系和处理机制。[方法/过程]通过一手数据资料分析俄军平战一体情报平台理论基础、功能需求、数据运行和实战效果。根据情报平台数据运行范式的特殊性,数据采集后经数据感知层、管理层、活化层处理,从应用层输出数据分析结果。根据俄罗斯国家安全机构的特殊性,情报平台嵌入国家防务指挥中心之中,在处置社会突发安全风险和军事威胁过程中凸显平战一体属性。[结果/结论]俄军情报平台已达到理念与技术同步、理论与实践融合、平时与战时无缝对接的信息化高度,为我国情报平台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一种连接军队与社会、把握现代化建设与信息时代的全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战一体 俄军情报平台 大数据背景 安全风险
下载PDF
爱德华·杨赫斯本与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决策的关系——《西藏追踪》读后
16
作者 陈崇凯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2-24,共3页
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在中国近代史及西藏地方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杨赫斯本是英国二次侵藏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西藏追踪》的介绍,分析了杨赫斯本这个自称“忠实的帝国主义者”与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幕后决策的... 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在中国近代史及西藏地方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杨赫斯本是英国二次侵藏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西藏追踪》的介绍,分析了杨赫斯本这个自称“忠实的帝国主义者”与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幕后决策的关系,以及这场战争中的隐秘背景和鲜为人知的事实,揭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赫斯本 《西藏追踪》 侵藏战争 幕后决策
下载PDF
新时期弘扬抗战精神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虽已远去,但是抗战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抗战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热爱祖国、抵御外辱的精神;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自信执着、永不言... 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虽已远去,但是抗战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抗战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热爱祖国、抵御外辱的精神;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自信执着、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上,弘扬抗战精神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精神 产生背景 基本内容 新时期意义
下载PDF
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俘虏遣台背景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卓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4-54,共11页
朝鲜战争时期,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均有大量人员被俘。1953年在各方面势力的妥协下,双方最终同意以"自由遣返"为基本原则,对战俘进行遣返。结果,两万一千余名志愿军俘虏中,超过一万四千余名选择台湾作为自己的遣返地。导致这... 朝鲜战争时期,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均有大量人员被俘。1953年在各方面势力的妥协下,双方最终同意以"自由遣返"为基本原则,对战俘进行遣返。结果,两万一千余名志愿军俘虏中,超过一万四千余名选择台湾作为自己的遣返地。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无疑是复杂的,但去除宣传中长期主张的意识形态因素,通过对志愿军在俘虏营中生活以及战俘个人背景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因素也尤为重要。第一,俘虏营中由俘虏高度自治的环境导致部分在遣送问题上没有确定想法的俘虏被动(或遭威胁或随大流)选择台湾;第二,从俘虏的个人背景来看,国民党出身的所谓"解放战士"受个人历史原因影响,选择遣返回台湾的例子较多,而这一人群在志愿军俘虏人数中所占比例较高(30%以上)。第三,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地区,一是受国内土改,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影响,二是受战俘营中组成的"同乡会"影响,出现了小集体一致选择遣返回台湾的情况,可见国内政治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地区特征对志愿军俘虏也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战争 志愿军俘虏 遣返原则 战俘营 战俘背景
下载PDF
抗美援朝精神研究综述
19
作者 姚俊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99-102,共4页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抗美援朝精神的赓续传承,将永久秉持在华夏儿女心间,具有永恒的价值与不竭的动力。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自此,抗美援朝精神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者们...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抗美援朝精神的赓续传承,将永久秉持在华夏儿女心间,具有永恒的价值与不竭的动力。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自此,抗美援朝精神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者们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背景、抗美援朝精神的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等问题分别进行了阐释,总结已有的学术成果发现,关于抗美援朝精神的研究需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让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精神 历史背景 继承 发扬 意义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介批评的理论背景和价值取向
20
作者 胡正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8-64,共7页
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和诸多缺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媒介批评的现实背景和内在根据。毛泽东新闻理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展媒介批评的理论根据和政治标准。对资产阶级无冕之王、同人办报思想等新闻观点进行思想... 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和诸多缺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媒介批评的现实背景和内在根据。毛泽东新闻理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展媒介批评的理论根据和政治标准。对资产阶级无冕之王、同人办报思想等新闻观点进行思想清算和理论批判,从政治路线和党的政策执行角度对媒体的传播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和评判,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介批评的重要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媒介批评 背景 取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