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被引量:7
1
作者 宋黎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12,17,共6页
民族国家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根源。民族国家认同能够增进国家认同,但又不同于国家认同。全民抗战并取得胜利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确认和维护,为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初步的平等、独立的国家形象。运用民族... 民族国家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根源。民族国家认同能够增进国家认同,但又不同于国家认同。全民抗战并取得胜利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确认和维护,为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初步的平等、独立的国家形象。运用民族国家认同理论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和认同建设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中华民族利益是实现全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中华民族认同是爱国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起点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认同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精英中华民族认同的表述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伊利贵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7,共8页
近代以来,在应对外敌入侵的危机中,"中华民族"的概念开始逐渐被西南少数民族精英所熟悉、接纳和使用,西南少数民族精英的"中华民族意识"经历了一个从"经验感受"到"理性自觉"的演进过程。与之... 近代以来,在应对外敌入侵的危机中,"中华民族"的概念开始逐渐被西南少数民族精英所熟悉、接纳和使用,西南少数民族精英的"中华民族意识"经历了一个从"经验感受"到"理性自觉"的演进过程。与之相伴随的是西南少数民族精英"我族"意识的兴起,但他们对于"我族"的标举,不是一种割裂性的"我族"中心主义,而是以强调自身乃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为根本前提,本质上是反对"五族共和"狭隘性的承认诉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的"中华民族"情感认同进一步升华,并以各种形式激励他们投入抗日救亡的运动中。西南少数民族精英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出来的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各成员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各民族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是基于真实的生存体验和强烈内心认同的"原发性"情感,是一种长期"自在"意识的"外在"表达,它呈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实在性和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南少数民族精英 中华民族认同 表述与实践
原文传递
“胸怀天下”: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对外宣传 被引量:9
3
作者 双传学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1期96-104,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加强对外宣传是中国共产党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华日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深度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对外宣传,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 全面抗战时期,加强对外宣传是中国共产党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华日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深度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对外宣传,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华日报》的对外宣传,注重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依托建构话语体系,以生动事实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以"借口说话"为策略拓展传播渠道,以内外协同为原则强化议程设置,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把握了外宣舆论话语权。《新华日报》不仅开创了革命战争年代对外宣传的崭新局面,而且集中展示了"胸怀天下"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也为当前的外宣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新华日报 对外宣传 话语权
原文传递
漫谈当前中国电影存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沈义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当前中国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深刻的思想;缺乏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严肃思考;缺乏真正的人道主义胸怀,真诚地关注现实人生,能够感同身受地表达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缺乏对艺术的真正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具体表现在电影游戏化、逃... 当前中国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深刻的思想;缺乏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严肃思考;缺乏真正的人道主义胸怀,真诚地关注现实人生,能够感同身受地表达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缺乏对艺术的真正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具体表现在电影游戏化、逃避现实、缺乏想象力、不注重塑造国家形象、没有找到主打类型、不会讲故事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抗战题材 现实主义 国家形象
下载PDF
日本侵华战争中妇女儿童生活场景的构建与呈现——以《支那战线写真》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杰 孙巍溥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97,共8页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时期重要的时事摄影期刊,《支那战线写真》记录了1934年至194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战争中的具体军事战线、战役和战况。《写真》在营造中国妇女、儿童与"解放者"日本军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中日两...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时期重要的时事摄影期刊,《支那战线写真》记录了1934年至194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战争中的具体军事战线、战役和战况。《写真》在营造中国妇女、儿童与"解放者"日本军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中日两国妇女、儿童互帮互助等生活场景方面费尽心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妇女儿童特定的性别年龄符号虚构和平友好场景,营造舆论攻势,为其发动侵略战争涂脂抹粉,但是最终仍旧不能挽回其失败的命运。《写真》等时事摄影期刊上刊登的炫耀武力、破坏和平的照片,反而为后人留下了难得的历史证据,使日本军国主义者不得不接受历史的公正审判。《写真》还呈现出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跨国、跨文化性别关系的别样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那战线写真 时事摄影期刊 日本侵华战争 宣传策略
原文传递
冯玉祥集团与察哈尔地区 被引量:7
6
作者 贾熟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4-88,共5页
冯玉祥曾任西北边防督办,辖区包括察哈尔,张之江曾任察哈尔都统,宋哲元曾任察哈尔省长。后来,冯玉祥又在察哈尔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秦德纯、张自忠、刘汝明也先后担任过察哈尔省省长。冯玉祥对于建设大西北具有雄心壮志,准备大... 冯玉祥曾任西北边防督办,辖区包括察哈尔,张之江曾任察哈尔都统,宋哲元曾任察哈尔省长。后来,冯玉祥又在察哈尔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秦德纯、张自忠、刘汝明也先后担任过察哈尔省省长。冯玉祥对于建设大西北具有雄心壮志,准备大修铁路、公路、开采矿产、发展工、农、牧业、发展文化教育、禁绝鸦片烟毒。由于日本侵略,未能如愿。但是,仍然在各方面都做出了相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集团 察哈尔地区 公路建设 兴办教育 发展农牧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抗战胜利前后国共日三方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朝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71,共11页
抗战结束前夕,中日双方的军事较量与日本在大局不利时“和平”解决中国问题之企图以及中国内部国共双方着眼于战后之角力相交织,展现出国共日三方互动关系之错综复杂的图景。日军已无法改变其所处之总体被动状况;国民党在局部战场的作... 抗战结束前夕,中日双方的军事较量与日本在大局不利时“和平”解决中国问题之企图以及中国内部国共双方着眼于战后之角力相交织,展现出国共日三方互动关系之错综复杂的图景。日军已无法改变其所处之总体被动状况;国民党在局部战场的作战表现有了改观,同时力图遏制中共的扩张;中共向南方敌后发展的军事战略和推动民主联合政府运动的政治战略取得了相当成效。就国共日三方互动关系而言,国共合作对日,国方重正规军事,但因实力所限未有重大进展,中共重敌后蚕食,因广大空间而如鱼得水;日本对国民党的军事压力与政治诱惑并举,同时亦不放弃利用国共矛盾以渔利。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虽在战后接收中得到了投降日军的合作与支持,但并未能实现其遏制中共扩张之企图;中共有了较之以往更为有利的态势与国民党争夺中国的主导权,并以其正确的战略战术而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最先发动这场战争的日本则成了最大的输家,以其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多年侵华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民党 共产党 日本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者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勇 耿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者的历史定位,是由抗日战争的时代环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殊合作方式决定的。在整体上,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全局走向以及大后方和沦陷区的抗日运动开展政治指导——提出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擘画...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者的历史定位,是由抗日战争的时代环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殊合作方式决定的。在整体上,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全局走向以及大后方和沦陷区的抗日运动开展政治指导——提出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擘画抗日战争的整体战略,坚持抗日与民主并行等主张,发扬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对抗战的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同时,在局部中,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指导者定位,有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和深化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政治指导者 抗战精神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下载PDF
新四军文化统战工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抗战期间,新四军利用华中地区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吸纳文化人士,积极投身抗战事业;建立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文化人士作用;建立文化认同,争取社会广泛支持;挖掘文化资源,激励军民团结抗...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抗战期间,新四军利用华中地区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吸纳文化人士,积极投身抗战事业;建立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文化人士作用;建立文化认同,争取社会广泛支持;挖掘文化资源,激励军民团结抗日。新四军开展文化统战的成功实践取得了卓越成效:通过文化统战,文化人士的革命品质得到了有效锻炼;通过文化教育,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有了全面提高;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有力巩固。文化统战成为新四军统战工作的一项特色经验,这些历史实践也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统一战线 文化统战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载PDF
华侨在“一·二八”事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11,共3页
抗日战争前后,广大华侨与祖国人民一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蒋光鼐、蔡廷锴等人领导的一.二八事变中,华侨从言论、物质上大力支持十九路军抗日,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 抗日战争前后,广大华侨与祖国人民一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蒋光鼐、蔡廷锴等人领导的一.二八事变中,华侨从言论、物质上大力支持十九路军抗日,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成为推动日后国共合作的一股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 一·二八事变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公共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河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2-45,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到日本和国民党的封锁与围剿,使原本经济基础薄弱的边区经济发展陷入极大苦难之中。困难面前,身为边区金融和经济支柱的边区银行,在中共中央、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利用有限资源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协调各方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到日本和国民党的封锁与围剿,使原本经济基础薄弱的边区经济发展陷入极大苦难之中。困难面前,身为边区金融和经济支柱的边区银行,在中共中央、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利用有限资源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协调各方关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银行 公共关系活动
下载PDF
抗战背景下的话剧创作
12
作者 张华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102,共11页
本文以构成上世纪40年代话剧主要创作语境的"战争与政治"为考察视点,力图洞悉该时期话剧创作与其所处时代的互动关系。同时认为,当时话剧创作思潮的流变本质上是剧作家对人的关注方式的流变,体现了"五四"时期确立... 本文以构成上世纪40年代话剧主要创作语境的"战争与政治"为考察视点,力图洞悉该时期话剧创作与其所处时代的互动关系。同时认为,当时话剧创作思潮的流变本质上是剧作家对人的关注方式的流变,体现了"五四"时期确立的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戏剧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政治 抗战 话剧创作
原文传递
胡适出使美国始末
13
作者 陈漱渝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4-74,共11页
1937年9月-1942年8月,胡适在美国度过了5年外交生涯。任大使期间,在经费困难和国际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与美国上层频繁接触,获得了美国的两笔贷款,为抗战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豁出性命讲演,宣传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为抗日作... 1937年9月-1942年8月,胡适在美国度过了5年外交生涯。任大使期间,在经费困难和国际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与美国上层频繁接触,获得了美国的两笔贷款,为抗战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豁出性命讲演,宣传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为抗日作舆论宣传。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他人的误解,以及与宋子文之间的龃龉,最终被蒋介石免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驻美大使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抗战初期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述论
14
作者 赵朗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0-124,共5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 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 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移民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流徙者的英雄情结和精神原乡——抗战时期西北流徙文学论
15
作者 贾东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8,共8页
抗战时期涌入西北的"流徙作家群",因家国危亡下的作家使命,由分散而聚合,与西北地理、环境产生精神共鸣,并完成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多以青年作家为主的西北流徙文学,很容易感染时代的烽火,高扬战斗精神,"英雄情结"... 抗战时期涌入西北的"流徙作家群",因家国危亡下的作家使命,由分散而聚合,与西北地理、环境产生精神共鸣,并完成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多以青年作家为主的西北流徙文学,很容易感染时代的烽火,高扬战斗精神,"英雄情结"随之凝成,但它也是内心软弱的体现,进而使得主体精神丧失。"旅居身份"的西北流徙作家,会不断地寻找心灵归宿的精神原乡,或以记忆中的故乡为依托,或沉溺于个人的安乐,或在异域的西北寻觅"故乡"的温柔,寄怀于永恒的宇宙万物与"诗化"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北文学 流徙作家 英雄情结 精神原乡
下载PDF
华侨与抗战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先伦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2-20,共9页
学界关于华侨与抗战关系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在专著、学术文章、相关研究资料以及各种相关研讨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有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 华侨 抗战 研究述评
下载PDF
战后日本所存滇西抗战史料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娟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日本现存滇西抗战相关史料主要分为两大门类:一类是馆藏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NDL)、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CAR)、日本福冈县久留米市图书馆和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机构的滇西抗战相关档案和官方史文献;另一类是公开出... 日本现存滇西抗战相关史料主要分为两大门类:一类是馆藏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NDL)、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CAR)、日本福冈县久留米市图书馆和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机构的滇西抗战相关档案和官方史文献;另一类是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原日军滇西作战官兵战时日志、电稿、回忆录与著作等。上述史料囊括日军在滇西的战略规划、军事行动、军政统治以及战时滇西社会情况等内容,是研究滇西抗战不可或缺的日方佐证史料。相比而言,日本学者对滇西抗战的史学研究往往引入心理学、社会学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在日军侵滇历史进程、战争罪行以及滇西抗战遗址遗迹等方面作了具体而微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滇西抗战 史料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抗日烽火中的知识女性——以“金女大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一虹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3,共14页
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女性与全国人民一道无畏地投入一场民族保卫战中,她们因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对女性知识分子使命的感知表现出特有的担当与忠诚,她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文章通过"金女大人"这一个小... 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女性与全国人民一道无畏地投入一场民族保卫战中,她们因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对女性知识分子使命的感知表现出特有的担当与忠诚,她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文章通过"金女大人"这一个小群体在民族危亡关头的展演,分析知识女性在民族战争中如何作为,分析在一个貌似残破但实际仍然强大的父权制社会结构中,性别身份对其公共参与的种种限定,以及她们如何在民族主义与父权话语交织的语境下,对主流话语既服膺又改写、抗争,抓住"危机-救亡"的机会,重新界定性别角色,书写自己的抗战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女性 金陵女子大学 抗战建国
原文传递
论抗日战争精神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西周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11,共6页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斗争精神是抗日战争精神的基本内涵。永恒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抗日战争精神体现出的三个基本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发扬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斗争精神是抗日战争精神的基本内涵。永恒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抗日战争精神体现出的三个基本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发扬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内涵 特征 发扬
下载PDF
抗战时期绥西的合作农场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抗战时期绥西合作农场,作为民生经济合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办源于1940年绥西的土地整理。当时,绥远省政当局为增加战时生产以配合军事胜利,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土地整理丈余公田及取缔包租转租的蒙地,五十顷以上者交由省合作... 抗战时期绥西合作农场,作为民生经济合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办源于1940年绥西的土地整理。当时,绥远省政当局为增加战时生产以配合军事胜利,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土地整理丈余公田及取缔包租转租的蒙地,五十顷以上者交由省合作事业处组建合作农场经营。这一举措既促使绥西的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化,又为抗战能得以坚持提供了经济保障。然其依旧是一个农村经济革故鼎新进程中的量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绥西 合作农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