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 |
王一川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3 |
9
|
|
2
|
从王朔的小说看丰富多彩的詈语世界 |
张礼
郭祖彬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3 |
3
|
|
3
|
论王朔小说的后现代文化特征 |
王金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4
|
王朔小说语言反讽手法探究 |
缪爱芳
|
《安顺学院学报》
|
2008 |
2
|
|
5
|
建构与颠覆:老舍与王朔创作中的“京味”比较 |
田文兵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6
|
王朔的反讽话语及其受众意识 |
曾道荣
|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2
|
|
7
|
诗意与世俗的分离——《顽主》分析 |
陈荣香
|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8
|
王朔小说的流浪主题 |
刘海燕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06 |
0 |
|
9
|
王朔的顽主式人物与王小波的王二式人物比较 |
李聪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0
|
“京味文学”人物形象的承传与演变——以萧乾、王朔、管虎作品为例 |
苏文韬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1
|
游戏与抒情——从王朔、孙甘露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沪城市书写之差异 |
凤媛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2
|
理想主义的失落——90年代以来文学现象漫议 |
晋爱荣
|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13
|
从接受视角解读王朔话语的多元意义生成 |
曾道荣
|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4
|
王朔与张承志的文化品位之比较 |
葛继红
|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
2002 |
0 |
|
15
|
超越世俗——论王朔前后期小说的转型 |
钱滢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21 |
1
|
|
16
|
浅析王朔小说叙述中的边缘化写作——以《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为例 |
李雅萍
|
《昭通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7
|
对“崇高”的反叛与颠覆——重读王朔的《顽主》 |
杨剑龙
朱叶熔
张欣
陈鲁芳
赵磊
|
《阅江学刊》
|
2010 |
1
|
|
18
|
王朔的独特贡献 |
吕晓英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9
|
20世纪90年代喜剧型流行小说的幽默、反讽与戏仿 |
谭光辉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解构与结构——王朔小说对模式的反叛与皈依 |
张学敏
|
《绥化学院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