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一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89-94,107,共7页
本文拟以北京文学为个案考察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认为以 2 0世纪 90年代初北京三部电视剧为转折点 ,影视媒介的兴起予以文学以深远影响。这具体表现在 ,文学借影视而复苏、促进艺术潮转向、实现自我重构 ,同时还促成京味... 本文拟以北京文学为个案考察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认为以 2 0世纪 90年代初北京三部电视剧为转折点 ,影视媒介的兴起予以文学以深远影响。这具体表现在 ,文学借影视而复苏、促进艺术潮转向、实现自我重构 ,同时还促成京味文学第四波。这一个案研究证明 ,媒介的变化必然地影响文学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电视剧 王朔 京味文学 文学 媒介 20世纪90年代 北京文学
下载PDF
从王朔的小说看丰富多彩的詈语世界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礼 郭祖彬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9-102,共4页
詈语就是骂人的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研究得十分不够。“痞子”王朔的小说里包含着有限但数量极多的詈语,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詈语世界的丰富多彩。詈语可分为贬称对方为动物或物品、卑贱残劣的人、小子晚辈、排泄物的;辱骂对方长辈的;有... 詈语就是骂人的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研究得十分不够。“痞子”王朔的小说里包含着有限但数量极多的詈语,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詈语世界的丰富多彩。詈语可分为贬称对方为动物或物品、卑贱残劣的人、小子晚辈、排泄物的;辱骂对方长辈的;有关性器官与性淫乱的;辱骂性直接评价与判断的;诅咒性的等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小说 詈语 语言现象 文学评论 文学语言
下载PDF
论王朔小说的后现代文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金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2,共6页
王朔及其小说创作已经成为20世纪后20年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他不仅开创了中国小说商业化写作的先河,而且成为中国小说后现代实践的第一人。王朔小说具有全球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典型表征。他的作品在对一切既定秩... 王朔及其小说创作已经成为20世纪后20年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他不仅开创了中国小说商业化写作的先河,而且成为中国小说后现代实践的第一人。王朔小说具有全球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典型表征。他的作品在对一切既定秩序和准则的亵渎嘲弄中颠覆解构了权利中心的合法性、知识真理的永恒性和理性价值的终极性,体现出审美意义深度模式削平后的"平面感"以及历史意识消失后时间非连续性的"断裂感",呈现出放弃对精神价值、正义真理和终极关怀的形而上追求的"内在性"以及现代主义神性消逝后人自身所凸显出的"卑琐性"。因此在后现代文化理论话语系统的观照中,王朔及其小说创作无疑为当代中国文学拓展了新的写作向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小说 后现代 文化特征
下载PDF
王朔小说语言反讽手法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缪爱芳 《安顺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8,共3页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令一定群体的读者对王朔小说产生排斥心理。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王朔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小说走向通俗化探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小说语言 反讽 读者接受 通俗化
下载PDF
建构与颠覆:老舍与王朔创作中的“京味”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文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因创作题材和语言与北京地域文化有着共同的联系,老舍和王朔都进入了"京味"文学的谱系。但与老舍所建构的"京味"叙事比较,王朔的叙事题材和语言风格存在着明显差异,二者创作所蕴含的"京味"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京味 老舍 王朔 叙事题材 语言风格
下载PDF
王朔的反讽话语及其受众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曾道荣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反讽使王朔赢得了众多的受众,也使王朔远离了受众。文章试图通过王朔的反讽话语与受众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文学作品建构正确的受众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王朔 反讽话语 受众意识 小说 机智 创作动机 自我嘲讽手法
下载PDF
诗意与世俗的分离——《顽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荣香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
王朔由小说《顽主》开始塑造了一批"顽主群像",对小说文本进行细读,可以发现被认为是社会沉渣的顽主们,并非如大多数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玩世不恭的痞子,他们的肉体在地面上生活,他们的精神却在半空中悬浮,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现... 王朔由小说《顽主》开始塑造了一批"顽主群像",对小说文本进行细读,可以发现被认为是社会沉渣的顽主们,并非如大多数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玩世不恭的痞子,他们的肉体在地面上生活,他们的精神却在半空中悬浮,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现实世界和形而上世界之间的痛苦徘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世 入世 王朔 《顽主》
下载PDF
王朔小说的流浪主题
8
作者 刘海燕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4-37,共4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曾掀起一股“王朔潮”。王朔采取调侃的说话腔调,以惊人的准确性和艺术概括力反映了20世纪末一部分中国市民的流浪心态,其作品被称为“痞子文学”。其实,那群“边缘人”的显示现代情趣的精神的流浪,正是现代...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曾掀起一股“王朔潮”。王朔采取调侃的说话腔调,以惊人的准确性和艺术概括力反映了20世纪末一部分中国市民的流浪心态,其作品被称为“痞子文学”。其实,那群“边缘人”的显示现代情趣的精神的流浪,正是现代中国人企图摆脱精神困境的一种艺术“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王朔潮” 边缘人 流浪
下载PDF
王朔的顽主式人物与王小波的王二式人物比较
9
作者 李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8-91,共4页
王朔在他的"顽主"系列作品里塑造了一群顽主形象,而王小波在他的《时代三部曲》里塑造了相互联系的王二形象,二者对于现有价值的质疑与消解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王朔与王小波的身份与经历的不同以及写作目的不同,致使两种人... 王朔在他的"顽主"系列作品里塑造了一群顽主形象,而王小波在他的《时代三部曲》里塑造了相互联系的王二形象,二者对于现有价值的质疑与消解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王朔与王小波的身份与经历的不同以及写作目的不同,致使两种人物在姿态、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尤其是人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这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顽主 王小波 王二
下载PDF
“京味文学”人物形象的承传与演变——以萧乾、王朔、管虎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文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0-84,共5页
“京味文学”这一文学概念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发展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京味人物形象”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作者选取萧乾、王朔、管虎三位不同时代的北京作家,从他们作品中共同的边缘人物形象、中老年人物形象和女性人物形象出... “京味文学”这一文学概念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发展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京味人物形象”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作者选取萧乾、王朔、管虎三位不同时代的北京作家,从他们作品中共同的边缘人物形象、中老年人物形象和女性人物形象出发,深入分析“京味文学”人物形象的承传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王朔 管虎 京味文学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游戏与抒情——从王朔、孙甘露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沪城市书写之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凤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5-111,共7页
北京和上海作为20世纪90年代都市化进程中两个经典个案,由于传统和背景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状貌。王朔的"顽主"系列,表现一代都市新市民对于传统政治秩序的反抗和对于市场化的都市运行法则的奉行,为北京经历这一历史转型期的阵... 北京和上海作为20世纪90年代都市化进程中两个经典个案,由于传统和背景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状貌。王朔的"顽主"系列,表现一代都市新市民对于传统政治秩序的反抗和对于市场化的都市运行法则的奉行,为北京经历这一历史转型期的阵痛和焦虑提供了注脚。孙甘露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书写,在挽悼逝去传统和疏离抵抗都市浮华中,呈现出一种精英知识分子的诗性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抒情 王朔 孙甘露 城市书写
下载PDF
理想主义的失落——90年代以来文学现象漫议
12
作者 晋爱荣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57-62,共6页
80年代中期以后 ,经济的启动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心态的转变 ,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与以往绝然不同的局面。众多的作家放弃崇高 ,淡化激情 ,追求形式。本文从理想主义的失落入手 ,考察了这种文学的嬗变、原因及其... 80年代中期以后 ,经济的启动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心态的转变 ,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与以往绝然不同的局面。众多的作家放弃崇高 ,淡化激情 ,追求形式。本文从理想主义的失落入手 ,考察了这种文学的嬗变、原因及其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文学 理想主义 王朔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纪实文学 准历史写作
下载PDF
从接受视角解读王朔话语的多元意义生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道荣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4-48,共5页
王朔的成功主要是话语的成功,人们对王朔的争议主要也是集中在他的话语层面。我们可以从受众的接受视角入手,通过分析接受主体、接受对象、接受渠道、接受语境诸因素,达到对王朔话语多元意义生成的合理阐释。
关键词 王朔 话语 接受
下载PDF
王朔与张承志的文化品位之比较
14
作者 葛继红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56-57,共2页
本文试对以王朔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和以张承志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展开对比论述 ,分别阐述了这两种文化的特点及其显示出来的 2 0世纪 80年代末到 2 0世纪
关键词 王朔 张承志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文化品位 中国 当代文学
下载PDF
超越世俗——论王朔前后期小说的转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滢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7-60,67,共5页
王朔小说的转型在当代文坛具有深远意义。前后期小说在创作内容和叙述形式方面存在诸多转型,突出表现为对世俗的超越,转型的深层原因表现为城市环境、主体身份、文学动机三个层面,由此揭示出其小说转型带来的文学史及文化意义。
关键词 超越 世俗 王朔 转型
下载PDF
浅析王朔小说叙述中的边缘化写作——以《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雅萍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
王朔,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化变迁的历史语境下,始终彰显其文化姿态的“文化商人”。20世纪80—90年代,文革的结束以及社会结构的大调整,王朔连同笔下的“干部子弟”一同沦为文化边缘的“末路人”。论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诠释。首先是王朔对... 王朔,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化变迁的历史语境下,始终彰显其文化姿态的“文化商人”。20世纪80—90年代,文革的结束以及社会结构的大调整,王朔连同笔下的“干部子弟”一同沦为文化边缘的“末路人”。论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诠释。首先是王朔对于事件偶然性的倾力表现和人物无归宿感的着力渲染,小说的故事的发展偏向于一种宿命性,最终归于虚无。其次是深入考察王朔这个反文化、反传统“写字”作家笔下隐藏着的“才子佳人”原型。最后是王朔对于传统叙事模式中的伦理道德进行价值批判,使小说具有了反叛的意味,然而他笔下的传统爱情成为“文化边缘人”们最后的精神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 虚无主义 才子佳人模式 叛离与皈依
下载PDF
对“崇高”的反叛与颠覆——重读王朔的《顽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剑龙 朱叶熔 +2 位作者 张欣 陈鲁芳 赵磊 《阅江学刊》 2010年第3期135-141,共7页
王朔的小说被称为"痞子文学",他的《顽主》塑造了一些玩世不恭的顽主形象,作品在调侃中具有讽刺意味。王朔的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色彩,通过文学本身的娱乐化、消遣性针砭表面庄重、庄严背后的卑劣。
关键词 王朔 顽主 调侃 讽刺
下载PDF
王朔的独特贡献
18
作者 吕晓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5-39,共5页
王朔在中国文学中有其独特贡献,即开创卖文之先河,率先与影视联姻,彻底改变了作家的生存方式、角色功能和文化人格;通过塑造'痞子'形象,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廓;转变了文学批评的某些范式;拓展了小说的语言技巧.
关键词 王朔 独特贡献 中国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喜剧型流行小说的幽默、反讽与戏仿
19
作者 谭光辉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9,191,共8页
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小说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比80年代的小说具有更多幽默、反讽、戏仿等喜剧因素。其中有三个引人注目的热点:《围城》热、"王朔热"和"王小波热"。《围城》把崇高的对象进行幽默化处理,是总体上的... 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小说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比80年代的小说具有更多幽默、反讽、戏仿等喜剧因素。其中有三个引人注目的热点:《围城》热、"王朔热"和"王小波热"。《围城》把崇高的对象进行幽默化处理,是总体上的文化幽默;王朔对崇高对象进行亵渎式反讽;王小波的幽默更具深刻内涵,主要策略是戏仿。这三个热点意味着大众文化从此有一个转型,并开启了幽默睿智的大众文化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小说 《围城》 王朔 王小波
原文传递
解构与结构——王朔小说对模式的反叛与皈依
20
作者 张学敏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8-100,共3页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白话小说出现伊始的固定模式之一,然而经历几个世纪文学的变迁,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异,才子与佳人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其中的套用模式,"痴心女子负心汉""门当户对"等也有了不同的内...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白话小说出现伊始的固定模式之一,然而经历几个世纪文学的变迁,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异,才子与佳人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其中的套用模式,"痴心女子负心汉""门当户对"等也有了不同的内涵。探讨王朔小说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改造变形,旨在从变形中透视王朔小说的原始模式,由此发掘小说创作的互文性与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才子佳人 颠覆 王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