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并列方柱绕流相互干扰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素琴 顾明 黄自萍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146,共16页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绕流两并列方柱的气动力及其相互干扰· 使用了陈素琴等人提出的对流项用三阶逆风格式的带多重网格的改进的MAC方法,对两并列方柱的流场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两并列方柱在不同的间距比时其干扰特征有很大...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绕流两并列方柱的气动力及其相互干扰· 使用了陈素琴等人提出的对流项用三阶逆风格式的带多重网格的改进的MAC方法,对两并列方柱的流场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两并列方柱在不同的间距比时其干扰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小间距比时出现双稳态偏流,流动并不对称于双方柱间隙的中心轴线,而是偏向其中的一个方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干扰 并列方柱 N-S方程 数值模拟 绕流
下载PDF
覆冰四分裂导线舞动数值模拟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严波 胡景 +1 位作者 周松 张宏雁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由于导线尾流相互干扰作用,覆冰分裂导线各子导线的空气动力特性存在差异。通过风洞试验获得典型新月形覆冰四分裂导线各子导线的空气动力系数随攻角变化曲线,为覆冰导线舞动数值模拟提供参数。利用ABAQU S有限元软件,通过梁单元自由度... 由于导线尾流相互干扰作用,覆冰分裂导线各子导线的空气动力特性存在差异。通过风洞试验获得典型新月形覆冰四分裂导线各子导线的空气动力系数随攻角变化曲线,为覆冰导线舞动数值模拟提供参数。利用ABAQU S有限元软件,通过梁单元自由度释放得到模拟覆冰导线的索单元,用用户自定义单元实现空气动力载荷的施加。对典型线路段舞动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由于覆冰导线尾流效应引起的各子导线空气动力特性的不同后,导线舞动幅值明显增大。对覆冰四分裂导线的舞动进行参数研究,获得风速、覆冰厚度和线路档距等参数对导线舞动的影响规律,为覆冰四分裂导线舞动防止技术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裂导线 舞动 尾流效应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机身气动干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景根 高正 徐国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9-374,共6页
应用先进的自由尾迹分析方法 ,对旋翼 /机身的气动干扰进行了计算。该方法建立在桨叶的二阶升力线模型、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机身的源面元模型、旋翼的配平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迭代旋翼 /尾迹在机身上的诱导速度和机身在桨盘平面、... 应用先进的自由尾迹分析方法 ,对旋翼 /机身的气动干扰进行了计算。该方法建立在桨叶的二阶升力线模型、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机身的源面元模型、旋翼的配平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迭代旋翼 /尾迹在机身上的诱导速度和机身在桨盘平面、尾迹定位点的诱导速度 ,形成一个全耦合的综合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 ,采用“数值解 -分析解匹配”的方法建立了一贴近涡 /面干扰模型来计入机身对尾迹畸变的影响。作为算例 ,分别计算了旋翼 /机身组合状态机身上的定常、非定常压强分布和气动载荷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气动干扰 尾流干扰 自由涡
下载PDF
沙岭子电厂冷却塔群风荷载的风洞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顾志福 孙天风 季书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本文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沙岭子电厂接近直线布置的四个双曲线型冷却塔在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风向角下的平均压力和脉动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大风向角时,主要由于塔群间的邻近作用,使塔面最小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有所增加,对塔面的... 本文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沙岭子电厂接近直线布置的四个双曲线型冷却塔在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风向角下的平均压力和脉动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大风向角时,主要由于塔群间的邻近作用,使塔面最小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有所增加,对塔面的脉动压力分布影响较小;在较小风向角时,主要由于上游塔的尾流影响,使下游塔塔面的平均压力分布变化较大,特别是脉动压力,与孤立塔相比可增大几倍。同时,塔群影响使得下游塔压力谱中能量分布相对集中,其峰值频率较孤立塔有成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群 脉动压力 风荷载 风洞
下载PDF
并排塔器流致振动特性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樊显涛 唐博文 谭蔚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并排塔器是伴随着行业精细化、高效化和大型化出现的新型组合设备,呈现并列密排的特点,且各塔之间不设连接平台和框架,相互独立。目前,由于各塔之间的耦合作用,并排塔器的流致振动特征尚未明确,导致其设计无据可依。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 并排塔器是伴随着行业精细化、高效化和大型化出现的新型组合设备,呈现并列密排的特点,且各塔之间不设连接平台和框架,相互独立。目前,由于各塔之间的耦合作用,并排塔器的流致振动特征尚未明确,导致其设计无据可依。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研究了串列、并列和交错布置时并排塔器的流致振动现象,获得了典型的振动特征和尾流影响区域,并提出了振动响应预测模型,计算其最大振幅,辅助工程设计。结果表明:并排塔器在串列排布时的振动随间距比分为4种状态,最大振幅超过单塔振幅的2倍;在并列排布时的振动分为两种状态,最大振幅接近单塔的振幅;在风攻角小于30°内存在显著的尾流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排塔器 流致振动 耦合效应 尾流干扰 响应预测
下载PDF
尾流干涉及边界效应对两圆柱体涡激振动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黄维平 魏东泽 陈海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8-12,共5页
基于CFD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排列方式的两圆柱体涡激振动问题,采用ANSYS/CFX计算刚性圆柱体和弹性圆柱体的涡激升力和脉动拖曳力及上下游圆柱体和横流向相邻圆柱体的涡激升力和脉动拖曳力。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分析流固耦合效应对圆柱体涡激... 基于CFD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排列方式的两圆柱体涡激振动问题,采用ANSYS/CFX计算刚性圆柱体和弹性圆柱体的涡激升力和脉动拖曳力及上下游圆柱体和横流向相邻圆柱体的涡激升力和脉动拖曳力。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分析流固耦合效应对圆柱体涡激振动的影响及尾流干涉现象对尾流圆柱体和边界效应对横向相邻圆柱体涡激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尾流干涉及流固耦合作用将增大尾流圆柱体的涡激升力和脉动拖曳力;边界效应和流固耦合对垂直来流的两圆柱体涡激升力和脉动拖曳力有增强作用,并造成两圆柱体涡激升力之间产生的相位差最大为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尾流干涉 流固耦合 涡激升力 脉动拖曳力
下载PDF
共轴双旋翼悬停地面效应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覃燕华 朱清华 邵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6-274,共9页
基于时间步进算法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双旋翼气动特性分析的旋翼自由尾迹模型,并采用面元法对水平和倾斜地面效应影响下共轴双旋翼系统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建模的过程中,采用Weissinger-L一阶升力面模型模拟了桨叶的三维效应,并充分考... 基于时间步进算法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双旋翼气动特性分析的旋翼自由尾迹模型,并采用面元法对水平和倾斜地面效应影响下共轴双旋翼系统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建模的过程中,采用Weissinger-L一阶升力面模型模拟了桨叶的三维效应,并充分考虑了旋翼/旋翼和旋翼/地面之间的气动干扰。通过与尾迹几何和诱导速度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共轴双旋翼在地面效应影响下的旋翼尾迹几何形状、流场诱导速度矢量分布和上下两旋翼桨叶的拉力系数分布进行了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悬停状态下,共轴双旋翼上下旋翼间存在强烈的气动干扰,且地面的影响使旋翼尾迹涡线径向扩展且向上卷起,对共轴双旋翼下旋翼拉力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尾迹 共轴双旋翼 地面效应 面元法 气动干扰
下载PDF
轴流状态对转螺旋桨气动性能高效预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原昕 招启军 赵国庆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共轴对转螺旋桨轴流状态的高效气动性能预测方法。为消除大入流角状态下小角度假设引入的误差,应用了精确的气动力分解模型与Prandtl桨尖损失函数;根据对转系统的桨尖涡演化规律,发展了轴流状态的尾迹叠加模型,构建了... 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共轴对转螺旋桨轴流状态的高效气动性能预测方法。为消除大入流角状态下小角度假设引入的误差,应用了精确的气动力分解模型与Prandtl桨尖损失函数;根据对转系统的桨尖涡演化规律,发展了轴流状态的尾迹叠加模型,构建了考虑前后桨之间轴向相互气动干扰和前桨对后桨的周向诱导的干扰模式;进而建立起了基于入流角求解的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气动性能预测方法。使用该方法计算了对转螺旋桨在不同前飞速度下气动性能随前进比的变化,结果表明非失速段的拉力和功率消耗的预测结果与试验值一致性良好,整体推进效率与试验值吻合。通过对孤立高速螺旋桨、共轴双旋翼以及对转螺旋桨气动性能的评估,表明与采用小角度假设、忽略双桨间的部分干扰并基于入流比求解的常规气动模型相比,该方法对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拉力、功率消耗和推进效率的预测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螺旋桨 气动性能 动量—叶素理论(BEMT) 尾迹叠加 气动干扰
原文传递
水平轴风力机偏航与俯仰尾流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尧 高超 刘亚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93,I0002,共15页
风力机的尾流干扰效应是影响风场下游风力机性能和风场出力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整风轮姿态可有效改善尾流干扰效应,但同时也引入了更为复杂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和尾流场分布。为了研究风轮姿态控制的尾流特性,基于升力线和自由涡尾迹模型建... 风力机的尾流干扰效应是影响风场下游风力机性能和风场出力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整风轮姿态可有效改善尾流干扰效应,但同时也引入了更为复杂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和尾流场分布。为了研究风轮姿态控制的尾流特性,基于升力线和自由涡尾迹模型建立了水平轴风力机气动和尾流仿真模型,以NREL 5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在额定风速条件下,研究了叶轮偏航和俯仰工况下的尾流结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存在风切变和塔架影响时的风力机偏航和俯仰工况产生的尾流干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轮的偏航和俯仰会引起尾流涡结构失稳提前、远尾流区湍流度增大,同时会导致尾流中心发生偏转和尾流作用区域减小,并加快速度亏损恢复,降低尾流效应对下游的干扰。风切变会产生类似风力机俯仰的效果,使得尾流抬升,作用区域减小。塔架对近尾流区的干扰较为显著,而俯仰控制会降低塔架对尾流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尾流干扰 升力线自由涡尾迹模型 偏航/俯仰尾流特性 风切变 塔影效应
下载PDF
尾流干涉下串联圆柱涡激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凯 娄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9,共8页
圆柱涡激振动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单自由度情况下,涉及到小尺寸圆柱尾流干涉下的研究十分有限。为此,利用Fluent软件中的SST k-ε湍流模型,基于Overset-Mesh方法对流场建模处理,通过雷诺平均法求解黏性N-S方程并运用动网格技术实现流固耦合... 圆柱涡激振动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单自由度情况下,涉及到小尺寸圆柱尾流干涉下的研究十分有限。为此,利用Fluent软件中的SST k-ε湍流模型,基于Overset-Mesh方法对流场建模处理,通过雷诺平均法求解黏性N-S方程并运用动网格技术实现流固耦合,针对小尺寸串联双圆柱进行了二维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下游圆柱的“锁定”区间与上游圆柱保持一致,在圆柱间距比L/D=4的条件下,上游圆柱对下游圆柱的尾流干涉作用相对较弱;在约化速度U r=6附近存在一个临界值U r-crit,当U r>U r-crit时,下游圆柱的横流向振幅大于上游圆柱,而当U r<U r-crit时,下游圆柱横流向振幅则要小于上游圆柱;串联圆柱的尾涡脱落模式随U r增大会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可以为深海油气开发中立管的涡激振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干涉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串联圆柱 数值模拟 约化速度 脱落
下载PDF
串列三圆柱流固耦合响应的尾流干涉与动态演变特性研究
11
作者 朱红钧 钟家文 宋金泽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8-1186,共9页
基于有限体积法应用开源OpenFOAM软件对串列三圆柱的涡激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雷诺数Re=150、间距比介于2~6的串列三圆柱在约化速度2~16范围内的流固耦合动态响应特性.研究观察到:当间距比为2时,上游圆柱振动锁定的区域明... 基于有限体积法应用开源OpenFOAM软件对串列三圆柱的涡激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雷诺数Re=150、间距比介于2~6的串列三圆柱在约化速度2~16范围内的流固耦合动态响应特性.研究观察到:当间距比为2时,上游圆柱振动锁定的区域明显变宽,并且在锁定区域内振幅明显高于大间距工况,表明小间距布置时,下游圆柱的存在对上游圆柱振动起增强作用.由于尾流诱导的作用,中间圆柱和下游圆柱振幅的最大值高于上游圆柱.串列三圆柱的尾流干涉模式存在拓展体模式、持续再附着模式、交替再附着模式、拟同脱落模式和同脱落模式5种,并且由于圆柱振动过程中振幅的动态变化,尾流干涉模式出现不稳定切换.在间距比为2,约化速度为7时观察到振动存在“拍”现象,在间距比为6,约化速度为4时观察到多频参与振动的大周期现象,两种现象发生时都会引起柱体升力和振幅的波动.当中间圆柱和下游圆柱的尾流干涉处于拟同脱落模式时,尾迹中的双排涡合并形成二次涡街,而双排涡的融合发生在同侧相邻的两个旋涡或3个旋涡之间,与圆柱的间距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三圆柱 涡激振动 干涉模式 振幅 动态切换
下载PDF
不同布置形式下多船编队阻力性能的数值模拟
12
作者 邹燕林 李鹏飞 +2 位作者 蔡子超 姚朝帮 冯大奎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多船编队航行是目前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船舶航行方式,合理设置编队的布置形式可降低能耗和提高船舶续航力。论文围绕多船编队的编组形式及其静水阻力性能进行分析,采用VOF方法捕捉自由液面,选取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封闭RANS方程,针对单... 多船编队航行是目前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船舶航行方式,合理设置编队的布置形式可降低能耗和提高船舶续航力。论文围绕多船编队的编组形式及其静水阻力性能进行分析,采用VOF方法捕捉自由液面,选取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封闭RANS方程,针对单船阻力开展数值仿真并对网格与时间步长进行独立性分析,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单船仿真结果的基础上,计算了3船分别呈纵向和三角形编队时的阻力特性,通过3船编队航行的流场特性分析揭示了船-船之间的兴波与尾流干扰对编队阻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纵向编队时合理利用上游船舶的低速尾流和产生的有利兴波干扰可以减少编队船舶的阻力,而三角形编队可合理利用中船与侧向船舶之间的有利兴波干扰减少侧船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航行 减阻 船舶尾流 兴波干扰
原文传递
空中加受油仿真中尾流扰动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宏图 黄安祥 +1 位作者 贾荣珍 陈曦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0-1023,共4页
对现代军机空中加受油仿真中的加油机尾流仿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加油机尾流的组成流场、形成原因和对受油机的扰动作用。根据飞行试验数据资料和缜密的理论推导,将加油机尾流对受油机的扰动作用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通道,并分别建立了空... 对现代军机空中加受油仿真中的加油机尾流仿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加油机尾流的组成流场、形成原因和对受油机的扰动作用。根据飞行试验数据资料和缜密的理论推导,将加油机尾流对受油机的扰动作用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通道,并分别建立了空中加受油仿真的尾流扰动仿真模型,并给出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调试方法。建立的加油机尾流扰动仿真模型在某型飞机飞行仿真系统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机仿真 加受油 尾流 扰动
下载PDF
带根部间隙压气机静叶流道流动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华伟 郭爽 +3 位作者 钟兢军 张凯 陈浮 丁小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低速压气机静叶流道内的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工况下,带根部间隙的静叶流道中主要存在三个大尺度旋涡结构,分别为上通道涡、刮削涡和集中脱落涡,这些涡系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流道内总奇点数先增...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低速压气机静叶流道内的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工况下,带根部间隙的静叶流道中主要存在三个大尺度旋涡结构,分别为上通道涡、刮削涡和集中脱落涡,这些涡系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流道内总奇点数先增加后减小,但都严格遵循了流道奇点数拓扑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静叶流道 旋涡结构 奇点
原文传递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relative rotation direction on the wake interferences among tandem wind turbines 被引量:5
15
作者 YUAN Wei TIAN Wei +1 位作者 OZBAY Ahmet HU Hu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935-949,共15页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lative rotation direction on the wake interferences among two tandemwind turbines models.While the oncoming flow conditions were kept in constant dur...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lative rotation direction on the wake interferences among two tandemwind turbines models.While the oncoming flow conditions were kept in constant during the experiments,turbine power outputs,wind loads acting on the turbines,and wake characteristics behind the turbines were compared quantitatively with turbine models in either co-rotating or counter-rotating configuration.The measurement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urbines in counter-rotating would harvest more wind energy from the same oncoming wind,compared with the co-rotating case.While the recovery of the streamwise velocity deficits in the wake flows was found to be almost identical with the turbines operated in either co-rotating or counter-rotating,the significant azimuthal velocity generated in the wake flow behind the upstream turbine is believed to be the reason why the counter-rotating turbines would have a better power production performance.Since the azimuthal flow velocity in the wake flow was found to decrease monotonic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downstream distance,the benefits of the counter-rotating configuration were found to decrease gradually as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tandem turbines increases.While the counter-rotating downstream turbine was found to produce up to 20%more pow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rotating configuration with the turbine spacing being about 0.7D,the advantage was found to become almost negligible when the turbine spacing becomes greater than 6.5D.It suggests that the counter-rotating configuration design would be more beneficial to turbines in onshore wind farms due to the smaller turbine spacing(i.e.,~3 rotor diameters for onshore wind farms vs.~7 rotor diameters for offshore wind farms in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especially for those turbines sited over complex terrains with the turbine spacing only about 1–2 rotor di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nergy wind turbine aerodynamics wind turbine wake interference complex vortex flows
原文传递
翼型尾流干涉下的柱体结构涡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东阳 杨加栋 +3 位作者 张晓灵 徐瑞 李春和 林伟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1-229,共9页
翼型尾流干涉下柱体结构涡激振动(vortex induced vibration,VIV)特性的准确预测是翼型-柱体耦合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关键。为了研究翼型位置参数对柱体结构涡激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结... 翼型尾流干涉下柱体结构涡激振动(vortex induced vibration,VIV)特性的准确预测是翼型-柱体耦合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关键。为了研究翼型位置参数对柱体结构涡激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结构动力学以及嵌套网格技术建立翼型-双自由度柱体耦合结构的流固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与国外文献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研究建立的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较小的约化速度下翼型尾流干涉的柱体横向振幅和频率比微小于单柱体,约化速度较大时会大于单柱体。不同的翼型与柱体之间的距离会使柱体横向振幅和频率比发生变化,在距离为3D时取得最大横向振幅。不同攻角的翼型也对柱体的影响不同,柱体的横向振幅和频率比在攻角为100°时取得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干涉 柱体结构 涡激振动(VIV) 约化速度 频率
下载PDF
返回舱动稳定特性风洞试验的影响参数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静 宋玉辉 +1 位作者 陈农 李潜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3年第5期14-19,共6页
再入飞行器需要大阻力减速而采取钝锥外形,这种气动布局外形的飞行器动稳定风洞试验结果易受到质心位置、尾迹干扰和极限环运动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质心位置、不同支撑方式下尾迹干扰对返回舱配平角和动稳定性的影响,... 再入飞行器需要大阻力减速而采取钝锥外形,这种气动布局外形的飞行器动稳定风洞试验结果易受到质心位置、尾迹干扰和极限环运动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质心位置、不同支撑方式下尾迹干扰对返回舱配平角和动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稳定模态下,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指出了在动稳定风洞试验中必须精确模拟返回舱质心位置,在大攻角状态下采取弯支杆支撑方式减少尾迹干扰,并针对极限环运动,采取轴承-滑块大振幅自由振动试验,才能得到正确的返回舱动稳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舱 动导数风洞试验 质心位置 尾迹干扰
下载PDF
基于DDES模拟的叶顶泄漏流与尾迹非定常干涉机理
18
作者 李会 黄通 +1 位作者 苏欣荣 袁新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82-92,共11页
叶顶泄漏流是涡轮叶片内部气动损失和非定常性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包含多个空间和时间尺度流场结构。采用延迟脱体涡高精度湍流模拟方法(DDES)研究了某高压涡轮动叶叶顶泄漏流,分析了泄漏涡结构及其非定常特性,进而研究了叶顶泄漏流与尾... 叶顶泄漏流是涡轮叶片内部气动损失和非定常性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包含多个空间和时间尺度流场结构。采用延迟脱体涡高精度湍流模拟方法(DDES)研究了某高压涡轮动叶叶顶泄漏流,分析了泄漏涡结构及其非定常特性,进而研究了叶顶泄漏流与尾迹间的非定常干涉现象及其机制,最后基于非定常熵输运方程分解并研究了泄漏流区域的损失机制。研究发现:DDES方法可以精细捕捉泄漏流和尾迹区的多尺度流场结构及其相互干涉作用;泄漏流与尾迹间的相互干涉会导致尾迹涡轨迹发生明显偏移,并伴随着涡破碎现象的产生,具有很强的非定常效应;基于非定常熵输运方程的损失分析表明,涡破碎现象造成的损失在脉动损失中占比可达23.3%,是非常重要的损失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泄漏流 尾迹 非定常干涉 DDES 熵产率
原文传递
尾流干涉下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娄敏 轩红超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利用Fluent软件,运用动网格技术及用户自定义接口编程,通过求解N-S方程、RNG湍流模型以及结构动力学模型实现流固耦合,对串联间距为4D的等径立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尾流干涉下立管的涡激振动。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串联间距为4D时上... 利用Fluent软件,运用动网格技术及用户自定义接口编程,通过求解N-S方程、RNG湍流模型以及结构动力学模型实现流固耦合,对串联间距为4D的等径立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尾流干涉下立管的涡激振动。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串联间距为4D时上下游立管都有漩涡脱落;下游立管在尾流干涉下,考虑流固耦合时相比固定立管时所受升力增大,立管振动有"失谐",涡激振动到达"锁定"状态以及之后的一段约化速度范围内,升力系数呈现多频现象,且有一个频率总是接近立管固有频率,随着约化速度增大,涡激振动远离"锁定"状态多频现象逐渐减弱,同时升力系数幅值周期性变化,下游立管剧烈振动使其自身尾流区出现"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干涉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动网格 升力系数
下载PDF
风电场齐位排列方式下尾流干涉效应研究
20
作者 陈默 张璇 +1 位作者 郑文涛 张楠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7期77-80,共4页
为探寻风电场尾流干涉效应及定量预报不同风电场布局下整体输出效能,从工程中预报单台风电机尾流效应使用最普遍的Jensen模型出发,基于风电场布局中上游风力机对下游风力机的遮蔽效应及遮蔽模式,构建尾流干涉效应数学模型,编制风电场尾... 为探寻风电场尾流干涉效应及定量预报不同风电场布局下整体输出效能,从工程中预报单台风电机尾流效应使用最普遍的Jensen模型出发,基于风电场布局中上游风力机对下游风力机的遮蔽效应及遮蔽模式,构建尾流干涉效应数学模型,编制风电场尾流干涉效应预报程序,研究齐位排列方式下风电场整体输出效能随风电场规模、行列间距及风向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风电场规模下整体输出效能均随着行列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行列间距下整体输出效能均随着风电场规模的增大而减小,需根据风电场所在地风向来合理安排风力机行列间距,以最大化整体输出效能。研究可为工程中预报风电机组尾流干涉效应及合理化设计风电场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尾流 干涉效应 齐位排列 遮蔽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