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化提升管出口旋流快分系统内隔流筒结构的优化改进 被引量:8
1
作者 胡艳华 王洋 +1 位作者 卢春喜 时铭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研究表明,旋流快分系统(VQS)内旋流头上骑插筒形隔流筒(A型)后,可消除其喷出口处短路流夹带颗粒的现象,大大提高系统的分离效率。但A型隔流筒底部还存在另一种短路流现象,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为此,开发了折边隔流筒(B型)和锥形隔流筒(C... 研究表明,旋流快分系统(VQS)内旋流头上骑插筒形隔流筒(A型)后,可消除其喷出口处短路流夹带颗粒的现象,大大提高系统的分离效率。但A型隔流筒底部还存在另一种短路流现象,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为此,开发了折边隔流筒(B型)和锥形隔流筒(C型)。采用Fluent软件对VQS系统内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考察了A、B、C型隔流筒的流场分布和分离效率。模拟结果表明,C型隔流筒的分离段外侧切向速度较大,离心力较强;内侧上行轴向速度较小,气体向上夹带细粉的速度较低;底部截面处向心径向速度较小,基本为零,有利于消除短路流。因此,工业应用中推荐采用C型隔流筒,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快分系统 隔流筒 气-固两相流 分离效率
下载PDF
旋流快分系统(VQS)环形空间内气相流场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艳华 卢春喜 +1 位作者 魏耀东 时铭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3-57,共5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旋流快分系统(VQS)内环形空间的气相流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QS 系统内环形空间的气相流场具有双涡特性,内外涡的分界点处存在最大的切向速度。由于流体与双侧壁面之间的摩擦造成能量损失和湍流能量耗散,...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旋流快分系统(VQS)内环形空间的气相流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QS 系统内环形空间的气相流场具有双涡特性,内外涡的分界点处存在最大的切向速度。由于流体与双侧壁面之间的摩擦造成能量损失和湍流能量耗散,导致最大切向速度不断衰减且位置沿轴向向下逐渐向提升管外壁移动,同时涡量传递造成外部的准自由涡区逐渐增大,内部的准强制涡区逐渐缩小。轴向速度沿径向呈明显的线性分布,下行轴向速度沿提升管外壁向封闭罩内壁的径向方向逐渐增大。轴向速度的径向梯度沿轴向向下逐渐变小,轴向速度分布也逐渐趋于水平直线状。整个环形空间内,切向、轴向相对湍流强度分布稳定,湍流脉动与扩散比较平缓,有利于气流稳定下行,避免纵向环流、涡旋死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旋流快分系统 环形空间 湍流 流场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沉降器旋流快分系统分离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艳华 卢春喜 时铭显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0-375,共6页
在FCC沉降器的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不同入口颗粒浓度下旋流快分系统(VQS)分离性能,着重分析入口颗粒浓度对VQS系统内分离效率与压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颗粒浓度的增加,VQS系统的分离效率随之增加,而压降随之减小。采用Fluent... 在FCC沉降器的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不同入口颗粒浓度下旋流快分系统(VQS)分离性能,着重分析入口颗粒浓度对VQS系统内分离效率与压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颗粒浓度的增加,VQS系统的分离效率随之增加,而压降随之减小。采用Fluent软件对VQS系统内气、固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由此估算了不同入口颗粒浓度下VQS系统的压降、颗粒分级分离效率以及总分离效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入口颗粒浓度越高,气相被颗粒相消耗的能量越多,切向速度衰减越明显,从而导致系统压降的降低。同时,入口颗粒浓度的增加导致单位体积内颗粒质量流率增加,重力沉降作用增大,故上行流轴向速度减小,下行流轴向速度增加,有利于颗粒下行分离。此外,颗粒相的存在可有效抑制湍流,降低系统内的湍流强度,有利于改善颗粒返混,提高系统对中细颗粒的捕集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快分系统 入口颗粒浓度 数值模拟 分离性能
下载PDF
旋流快分系统内颗粒浓度分布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艳华 卢春喜 时铭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6,共5页
采用欧拉模型对旋流式气固快分系统(VQS)内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主要考察VQS系统内颗粒浓度场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在VQS系统内的分离主要分为喷出段、分离段和沉降段三个区域,不同分离区域内颗粒的分离机理有所不同,且颗... 采用欧拉模型对旋流式气固快分系统(VQS)内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主要考察VQS系统内颗粒浓度场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在VQS系统内的分离主要分为喷出段、分离段和沉降段三个区域,不同分离区域内颗粒的分离机理有所不同,且颗粒的粒径大小对系统分离有一定影响。从沉降-扩散理论出发,建立了颗粒浓度分布模型,为建立VQS系统的分离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快分系统 颗粒 浓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VQS系统提升管末端上部空间不同消涡板结构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杨文武 秦岭 +3 位作者 胡紫维 王祥宇 李浩 张智亮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为解决旋流快分(SVQS)系统提升管出口上方空间内油气呈现螺旋上升运动而导致油气在系统空间内停留时间过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消涡板结构,并采用商业软件FLUENT 2021 R1对增设新型消涡板的SVQS系统进行了流动模拟。对比未安装消涡板... 为解决旋流快分(SVQS)系统提升管出口上方空间内油气呈现螺旋上升运动而导致油气在系统空间内停留时间过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消涡板结构,并采用商业软件FLUENT 2021 R1对增设新型消涡板的SVQS系统进行了流动模拟。对比未安装消涡板的SVQS系统、增设弯型消涡板的SVQS系统以及增设新型消涡板的SVQS系统的速度场,发现消涡板对SVQS系统的速度场产生了影响,系统中各项速度值变大。新型消涡板在未降低SVQS系统分离效率的情况下降低了系统压降。通过对系统内油气停留时间进行分析,发现消涡板可以减少油气和细小颗粒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且增设新型消涡板的SVQS系统中油气的停留时间小于增设弯型消涡板的SVQS系统中油气的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QS系统 提升管 消涡板 数值模拟 分离 计算流体力学
原文传递
应用组合工艺改造重油催化裂化装置 被引量:1
6
作者 尤兴华 田思宏 +2 位作者 王万真 李春义 杨朝合 《中外能源》 CAS 2006年第5期48-52,共5页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炼化总厂应用两段提升管(TSRFCC)和密闭旋流快分(VQS)组合工艺对其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改造后,装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与改造前相比,在减压渣油掺炼比和加工规模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炼化总厂应用两段提升管(TSRFCC)和密闭旋流快分(VQS)组合工艺对其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改造后,装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与改造前相比,在减压渣油掺炼比和加工规模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液态烃收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总液收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产品质量明显改善;在不回炼汽油的情况下,汽油辛烷值提高了0.8个单位,烯烃含量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两段提升管 密闭旋流快分系统 组合工艺 技术改造
下载PDF
SVQS旋流快分-MSCS高效汽提组合工艺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
7
作者 方子来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6年第5期387-390,共4页
介绍了SVQS旋流快分-MSCS高效汽提组合工艺在140万t/a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将改造前后的原料性质、主要操作条件、产物分布、产品质量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原料性质相近的情况下,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油浆收率无... 介绍了SVQS旋流快分-MSCS高效汽提组合工艺在140万t/a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将改造前后的原料性质、主要操作条件、产物分布、产品质量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原料性质相近的情况下,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油浆收率无明显变化,干气收率由3.43%降低至2.85%,焦炭收率由9.15%降低至8.25%,总液体收率由83.01%升高至84.45%,待生催化剂H/C(质量比)由0.097降低至0.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SVQS旋流快分系统 MSCS高效汽提系统 汽油 干气 液体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