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患者vWF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丽玲 姚光辉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检测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 10 3例高血压病患者及 30例正常者空腹取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 ,测定血浆vWF含量。按高血压病分期及年龄段分组。结果 高血压... 目的 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检测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 10 3例高血压病患者及 30例正常者空腹取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 ,测定血浆vWF含量。按高血压病分期及年龄段分组。结果 高血压Ⅱ、Ⅲ期患者vW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随着年龄增大 ,vWF的含量也增高 ,同时 70岁以上年龄段中男性升高最明显。结论 vWF是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物 ,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细胞受损 ,受损程度与年龄大小 ,病情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vWF检测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果糖二磷酸钠片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损伤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华军 黄艳 王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片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损伤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片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损伤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果糖二磷酸钠片,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sT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WF、sTM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vWF、sTM明显比对照组低[(110.23±15.64)%与(136.84±17.45)%,(23.72±2.63)μg/L与(31.88±3.09)μg/L,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9.83±1.02)分与(12.14±1.27)分,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85.42%与62.50%,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果糖二磷酸钠片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血管内皮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果糖二磷酸钠片 脑蛋白水解物 血管内皮损伤 神经功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老年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前后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改变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苏布道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934-1936,1939,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收治的273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其不同...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收治的273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其不同时间点血清ET、vWF水平变化,并观察研究对象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血清ET、vW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术前、术后30min以及术后24h血清ET、vW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AMI组、UAP组、SAP纽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术后3d血清ET、vWF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态势,其中血清ET水平术后30min为峰值,血清vWF水平术后24h为峰值;PCI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血清ET、vWF峰值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RR=1.752,P=O.033)、糖尿病(RR=1.325,P=0.038)、术前ET水平(RR=2.896,P=0.041)、术前vWF水平(RR=2.336,P=0.035)是PCI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清ET、vWF水平可反映PCI术后患者内皮损伤情况,对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外科学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内皮缩血管肽类 von WILLEBRAND因子
下载PDF
不同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俞丽华 王键 +3 位作者 胡建鹏 陈业农 王业梅 张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中药复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浆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 目的:探讨不同的中药复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浆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镇肝熄风汤组和星蒌承气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vWF、tPA和PAI-1含量。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血浆vWF、t-PA含量显著升高,PAI-1血浆含量显著下降;各治疗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血浆vWF、t-PA含量显著降低和PAI-1含量显著升高;在降低vWF方面,24 h潜阳熄风组优于化痰通腑组和益气活血组,48 h化痰通腑组优于潜阳熄风组和益气活血组,72 h益气活血组优于潜阳熄风组和化痰通腑组;在降低血浆t-PA,24 h化痰通腑组优于潜阳熄风组和益气活血组,72 h各治疗组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优于化痰通腑组和潜阳熄风组;在升高PAI-1方面,72 h各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优于化痰通腑组和潜阳熄风组。结论:不同的中药复方可以降低vWF、t-PA血浆含量和升高PAI-1血浆含量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72 h益气活血方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益气活血 潜阳熄风 化痰通腑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慧华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 G )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40例M G患者(M G组)和4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血浆中的内皮素-1(ET -1)、IL -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TNF -α...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 G )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40例M G患者(M G组)和4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血浆中的内皮素-1(ET -1)、IL -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TNF -α水平。结果 MG组血浆 ET -1、vWF、IL -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MG不同分型间各因子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MG组的炎性因子IL -6、TNF -α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 ET -1、vWF水平均呈正相关(P <0.01)。结论 MG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且损伤程度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炎性因子IL -6、TNF-α可能在MG的血管内皮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1 白介素-6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管老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姜明 王培利 +2 位作者 杨静 修成奎 雷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6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管老化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和心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107例,同时收集14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病人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管老化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和心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107例,同时收集14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病人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并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检测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 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人PWV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P <0.05),Fetuin A显著低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P <0.05);与不伴有高脂血症病人比较,伴有高脂血症病人vWF明显升高(P <0.05)。PWV与年龄呈正相关(P <0.05);Fetuin A与年龄呈负相关(P <0.05),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P <0.05);vWF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人血管老化程度随着年龄增加而加重,控制血脂可延缓血管老化进程。Fetuin A可能协助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血管老化程度及评价老化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血管老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 胎球蛋白A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PCO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巍巍 唐海燕 《医药论坛杂志》 2009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与其他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80例PCOS患者包括胰岛素抵抗(IR)组43例和非IR组37例,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WF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与其他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80例PCOS患者包括胰岛素抵抗(IR)组43例和非IR组37例,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WF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SG);放射免疫法检测内分泌激素(FSH、LH、E2、T、PRL)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T、LH、TG、HDL-C、vWF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三组间LH、LH/FSH、T值依次增高;TG、ApOB、vWF依次升高,而HDL-C、ApoA1依次降低。结论IR的PCOS患者vWF水平增高,这种变化可能是IR的PCOS患者易发生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初级止血阶段相关因素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永东 赵荣荣 +3 位作者 姚立琼 蒋妮 谭榜云 邢乐康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20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初级止血阶段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96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亚组(36例)、B... [目的]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初级止血阶段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96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亚组(36例)、B级亚组(31例)、C级亚组(29例);2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vWF抗原(vWF:Ag)和ADAMTS13抗原(ADAMTS13:Ag)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有明显的下降,而vWF:Ag明显升高,ADAMTS13:Ag水平明显下降,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A级到C级,vWF:Ag水平持续升高,PLT、AD-AMTS13:Ag水平明显下降,各级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发现PLT与vWF:Ag呈负相关(P<0.01),vWF:Ag与ADAMTS13:Ag呈负相关(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初级止血阶段vWF:Ag的增高和ADAMTS13:Ag减少补偿了有血小板数量的下降造成的止血障碍,达到了暂时的平衡,并不是既往认为的低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血小板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原文传递
ADAMTS-13在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9
作者 袁华 张希洲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379-3382,共4页
脓毒症被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凝血系统的紊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血小板与血管壁相互作用间的重要介导物质,参与了脓毒症所诱导凝血系统的紊乱这一过程。血... 脓毒症被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凝血系统的紊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血小板与血管壁相互作用间的重要介导物质,参与了脓毒症所诱导凝血系统的紊乱这一过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则是vWF的特异性裂解酶,其被发现可通过裂解超大型vWF多聚体以调节凝血途径,提示了ADAMTS-13在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中的可能作用以及其潜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栀子苷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环节探讨 被引量:42
10
作者 朱晓磊 张娜 +2 位作者 李澎涛 蒋玉凤 徐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 :观察持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TNF α ,IL 1β及血浆vWF、血清NSE含量的变化 ,探讨栀子苷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环节。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栀子苷组、三七总皂苷组。使用血管腔... 目的 :观察持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TNF α ,IL 1β及血浆vWF、血清NSE含量的变化 ,探讨栀子苷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环节。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栀子苷组、三七总皂苷组。使用血管腔内尼龙线栓塞术造成大鼠持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PMCAO) ,制作缺血 12 ,2 4h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脑组织匀浆TNF α和IL 1β含量与血清NSE含量 ,应用酶联吸附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浆vWF含量。结果 :缺血 12h与缺血 2 4h ,伴随脑组织TNF α ,IL 1β含量升高 ,血浆vWF、血清NSE含量呈现同步的升高。栀子苷可以明显阻抑缺血 12h和 2 4h脑组织TNF α和IL 1β含量升高 ,还可阻抑缺血 12h和 2 4h血浆vWF含量的升高 ,但对缺血 12h和 2 4h血清NSE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栀子苷可阻抑脑缺血损伤后致炎因子TNF α和IL 1β及血浆vWF的表达 ,显示出其抗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炎症病理环节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脑缺血 TNF—α IL—1β 中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粘附分子-1、P-选择素和von Willebrand因子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剑罡 刘洲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on)、vonWillebrand因子(vWF)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ACI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on)、vonWillebrand因子(vWF)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ACI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selection和vWF的水平。结果在ACI患者发病24小时内,sICAM-1为(268.65±51.82)ng/ml、P-selection为(20.48±6.32)ng/ml、vWF为(179.67±54.18)%,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ACI患者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2)sICAM-1,P-selection和vWF与ACI的发生发展及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细胞间粘附分子-1 P-选择素 vonwillebrand 因子
下载PDF
米非司酮中期引产胎盘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华萍 陈雪红 +2 位作者 王英元 王丽娟 严宗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中期引产胎盘的病理变化及探讨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70例宫内妊娠 16~ 2 0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两组 :Ⅰ组 (试验组 ) 1~ 3d服米非司酮共 3 0 0mg ,第 4d服用米索 ;Ⅱ组 (对照组 )水囊引产。两组...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中期引产胎盘的病理变化及探讨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70例宫内妊娠 16~ 2 0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两组 :Ⅰ组 (试验组 ) 1~ 3d服米非司酮共 3 0 0mg ,第 4d服用米索 ;Ⅱ组 (对照组 )水囊引产。两组均于分娩后取胎盘制备光镜及电镜标本。光镜检查 ,对胎盘各成分进行定性观察比较 ,纤维化绒毛定量分析 ,图像分析仪计算绒毛面积指数 ;透射电镜观察绒毛中滋养细胞、绒毛间质微血管、蜕膜细胞、颗粒细胞、间质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分析采用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g)单克隆抗体 ,SP免疫组化染色法 ,计算绒毛微血管密度 (MVD)。统计学处理用SAS系统进行t检验、χ2 检验。结果 与Ⅱ组比较 ,Ⅰ组绒毛面积指数减少 (P <0 0 1)、纤维化绒毛增多 (P <0 0 0 5 )、绒毛间质MVD下降 (P<0 0 1)、内皮细胞受损FⅧRAg表达量降低 ,合体滋养细胞的微绒毛数量减少、变短、脱失 ;细胞变性明显。内皮细胞变性。蜕膜细胞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减少 ;颗粒细胞高电子密度颗粒减少或消失。结论 米非司酮对中期引产胎盘绒毛滋养细胞、间质微血管、蜕膜细胞、颗粒细胞 ,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中期妊娠 引产 vonwillebrand因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傅汉菁 袁申元 +1 位作者 朱良湘 潘素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3-406,共4页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将 334例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 (10 8例 )、大血管并发症组 (10 4例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 (12 2例 )。观察不同组患...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将 334例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 (10 8例 )、大血管并发症组 (10 4例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 (12 2例 )。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清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10 5例 )比较。结果表明血清vWF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 0 82± 0 38U mL ;无并发症组 1 15± 0 39U mL ;大血管并发症组 1 30± 0 4 6U mL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 1 5 1± 0 5 0U mL ;血清vWF水平随血管并发症增多而上升 ,各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既与是否患有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 (P <0 0 5 ) ,也与是否患有大血管病变呈非常显著相关 (P <0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分别与vWF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本研究提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血清 vonwillebrand因子 微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von Willebrand因子胶原结合试验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施文瑜 王迎春 +2 位作者 白霞 陆德炎 阮长耿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 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vonWillebrand因子 (vWF)功能的方法。 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vWF与胶原的结合能力。 结果 该法敏感性为 0 0 0 1U/ml,批内和批间变异为3 34%和 6 70 %。 2 0名正常人血浆的胶原结合试验 (vWF :CBA)值... 目的 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vonWillebrand因子 (vWF)功能的方法。 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vWF与胶原的结合能力。 结果 该法敏感性为 0 0 0 1U/ml,批内和批间变异为3 34%和 6 70 %。 2 0名正常人血浆的胶原结合试验 (vWF :CBA)值为 (90 2 4± 2 2 87) %。 5 4例初步诊断为血管性血友病 (vWD)患者vWF :CBA值为 (31 94± 2 7 36 ) % ,10例 1型vWD为 (35 2 2± 2 0 0 2 ) % ,10例 2A型vWD为 (8 74± 6 38) % ,6例 3型vWD为 (0 70± 0 5 8) % ,以上各组值均低于正常值 (P <0 0 1) ;2A型vWD患者vWF :CBA值小于 1型vWD(P <0 0 1)。 结论 vWF胶原结合试验是一项简单易行、准确反映vWF功能的实验 ,为研究血管性血友病 (vWD)和血栓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可向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nwillebrand因子 胶原结合试验 建立 临床应用 血管性血友病
原文传递
Von Willebrand因子、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宗良 杨向军 +5 位作者 李勋 惠杰 蒋廷波 宋建平 刘志华 蒋文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CS)前后血液中VonWillebrand因子 (vWF)、C反应蛋白 (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的变化对病情判断的意义 ,以及各指标间的联系。方法  2 2例CS术患者 ,随访 3~ 12月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冠脉造影...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CS)前后血液中VonWillebrand因子 (vWF)、C反应蛋白 (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的变化对病情判断的意义 ,以及各指标间的联系。方法  2 2例CS术患者 ,随访 3~ 12月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等检查分为再狭窄组 ( 6例 )和无再狭窄组 ( 16例 )。分别在手术前后 2 4小时取血测vWF、CRP和cTnI。结果 两组术后三指标均升高 ,再狭窄组术前和术后的变化都高于无再狭窄组 ,术后的vWF和CRP显著相关。结论 vWF、CRP和cTnI可作为CS术前后判断病情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nwillebrand因子 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Ⅰ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液中von Willebrand因子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岩 高兴林 +2 位作者 黄思贤 陈正贤 余展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观察 2 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含量的变化 ,考察其对ARDS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 1例ARDS患者第 1d ,3 0例急性左心衰... 目的 :观察 2 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含量的变化 ,考察其对ARDS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 1例ARDS患者第 1d ,3 0例急性左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 ,COPD)肺部感染患者及正常对照同期抽血测vWF。结果 :ARDS患者血vWF为 3 2 5 %± 63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vWF为 10 7%± 4 2 % ,COPD肺部感染患者血vWF为 10 3 %± 4 8% ,正常对照者为 92 %± 3 6%。ARDS组明显高于各对照组 (P <0 0 1)。结论 :ARDS患者在发病早期血vWF即明显升高 ,提示血vWF含量对ARDS的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vonwillebrand因子 ARDS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敬宇 刘芳 +6 位作者 马珍妮 董宁征 苏健 赵益明 沈飞 汪安友 阮长耿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8-1124,共7页
目的在具有正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且不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的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vrP)患者血浆中检测是否存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自身抗体,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鼠源性抗人VwF单克隆抗体(... 目的在具有正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且不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的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vrP)患者血浆中检测是否存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自身抗体,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鼠源性抗人VwF单克隆抗体(单抗)是否可以降低ADAMTS13对VwF的裂解活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实验诊断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3例成人特发性1TrP患者检测抗VWF自身抗体,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VwF多聚体分析,检测是否存在超大分子量VwF(uL—VWF)多聚体。并且,在高剪切力和变性条件下分别观察8种鼠源性抗VwF单抗对重组ADAMTS13(rADAMTS13)裂解血浆源纯化VwF的活性的影响。结果在2例具有正常血浆ADAMTS13活性且不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的特发性TrP患者血浆中检测到抗VwF自身抗体和UL—VwF多聚体。另外,一种鼠源性抗人VwF单抗SZ34在高剪切力条件下能够降低rADAMTS13对VwF的水解活性,但在静态/盐酸胍变性条件下并无此影响。结论抗VwF抗体有可能是具有正常ADAMTS13活性且不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的特发性TTP患者的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vonwillebrand因子 自身抗体 ADAM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人乳腺癌中VWCE基因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丽丽 刘洋 +4 位作者 刘丽桃 朱婷 饶茜 周光纪 谢妮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2-749,共8页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VWCE(von Willebrand factor C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domains)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其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36例乳腺癌组织及...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VWCE(von Willebrand factor C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domains)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其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36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和5种乳腺癌细胞系中VWCE的表达情况。构建VWCE基因过表达的重组慢病毒,将其感染乳腺癌MCF-7和SK-BR-3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VWCE过表达。分别采用CCK-8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VWCE过表达对乳腺癌MCF-7和SK-BR-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WCE mRNA的高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2%vs78%,P<0.05),并与原发肿瘤分期明显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VWCE蛋白的平均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5种乳腺癌细胞系中VWCE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永生化乳腺上皮细胞系(P值均<0.05)。将VWCE基因过表达重组病毒感染内源性VWCE低表达的乳腺癌MCF-7和SK-BR-3细胞后,2种细胞中VWCE蛋白均高表达(P值均<0.05),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VWCE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均低表达。VWCE过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vonwillebrand因子 基因表达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vWCE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丙二醛与von Willebrand因子检测及辛伐他汀干预后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海燕 李庚山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7-29,共3页
目的 检测各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 (CRP)、丙二醛 (MDA)与vonWillebrand因子(vWF)以及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脂以外的作用。方法 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14 0例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 4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目的 检测各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 (CRP)、丙二醛 (MDA)与vonWillebrand因子(vWF)以及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脂以外的作用。方法 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14 0例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 4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5 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5 0例。每种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辛伐他汀治疗组 ,一组为常规治疗组 ;正常对照组 2 0例。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 1周两次检测上述标志物。结果 三组病例的CRP、MDA、vW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AMI组显著高于SAP及UAP组 (P <0 .0 0 1) ;辛伐他汀治疗组可以使三种指标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损伤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辛伐他汀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修复内皮从而稳定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vonwillebrand因子 辛伐他汀
下载PDF
人von Willebrand因子A1区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祝怀平 王迎春 +2 位作者 季顺东 白霞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0-543,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血栓药物 ,将人vonWillebrand(vWF)因子A1区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以获得高效表达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A1区蛋白 ,应用PCR方法从含有人全长vWFcDNA质粒中扩增A1区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至pUC... 为了深入研究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血栓药物 ,将人vonWillebrand(vWF)因子A1区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以获得高效表达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A1区蛋白 ,应用PCR方法从含有人全长vWFcDNA质粒中扩增A1区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至pUCm T载体中 ,经DNA序列分析后 ,将其重组于有 6×HisTag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QE 31中 ,并在大肠杆菌M1 5中诱导表达。采用Ni NTA柱进行纯化 ,用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表明 ,PCR扩增得到 854bp的A1区基因片段 ,序列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IPTG诱导 5小时后表达的vWF因子A1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30 %左右 ,经Ni NTA纯化后其纯度在 95 %以上。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A1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 :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人vWFA1区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序列分析 血友病 A1区 vonwillebrand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