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5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大地电磁测深初步观测 被引量:45
1
作者 汤吉 刘铁胜 +3 位作者 江钊 赵国泽 王继军 詹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在长白山火山区沿着两条剖面进行了15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对地磁感应矢量和地下电性分布维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使用阻抗张量分解和二维自动反演等新技术对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火山区及其周围地区的地下电性结构具有二... 在长白山火山区沿着两条剖面进行了15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对地磁感应矢量和地下电性分布维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使用阻抗张量分解和二维自动反演等新技术对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火山区及其周围地区的地下电性结构具有二维特征,但在火山口及其附近地下存在局部三维异常体,异常体埋深约12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大地电磁测深 电阻率 阻抗张量 岩浆囊
下载PDF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学祥 韩延本 +1 位作者 陈震 乔琪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天文资料表明 ,2 0 0 0年 6月到 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 ,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 4 0cm ,水均衡作用... 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天文资料表明 ,2 0 0 0年 6月到 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 ,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 4 0cm ,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 13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潮汐 地震群 火山 地球自转
下载PDF
基于地下电性结构探讨中国东北活动火山形成机制 被引量:32
3
作者 汤吉 赵国泽 +3 位作者 王继军 詹艳 邓前辉 陈小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03-1510,共8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现代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许多学者十分关注的地区。本文回顾了前人提出的关于该地区火山成因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在东北活动火山区大地电磁观测研究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和采用大地电磁网观测研究的地幔1000km以上... 东北地区是我国现代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许多学者十分关注的地区。本文回顾了前人提出的关于该地区火山成因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在东北活动火山区大地电磁观测研究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和采用大地电磁网观测研究的地幔1000km以上的电性结构成果,发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存在地壳岩浆囊,其它活动火山没有发现地壳岩浆囊,但都存在通往地幔的岩浆通道;东北地区在80~120km左右和200~250km可能存在与地幔岩浆囊相关的地幔高温流体。基于电性结构的研究成果,作者提出了一种东北地区可能的活动火山成因假说。认为东北火山的成因可能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幔过渡带后产生脱水有密切关系。这种水以矿物组分或流体方式向上运移,在地幔200~250km和80~120km左右聚集,80~120km的聚集区可能是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电性结构 形成机制 东北地区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震群活动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吴建平 明跃红 +4 位作者 张恒荣 刘国明 房立华 苏伟 王未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9-1096,共8页
2002和2003年夏季流动地震观测揭示,天池火山口附近存在大量的微震活动和一系列震群活动.地震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口附近,以震群形式发生的地震全部集中在天池火山口西南部,东北部地震密集区没有观测到震群活动.在夏季以外... 2002和2003年夏季流动地震观测揭示,天池火山口附近存在大量的微震活动和一系列震群活动.地震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口附近,以震群形式发生的地震全部集中在天池火山口西南部,东北部地震密集区没有观测到震群活动.在夏季以外的其他季节,天池火山区只有一个固定地震台站(CBS)用于地震监测.利用CBS台不同时间的观测纪录,通过波形相关分析发现其他季节的主要震群活动仍然集中在天池西南部.震群的高精度相对定位揭示震源位置沿北西-南东向分布,倾向西南,倾角约80°.2003年7月13日的震群发生期间,地震震源位置出现从深到浅的迁移现象,同时震源深度较大的地震在不同台站的地震波初动方向几乎全部向上,表明震源具有明显的膨胀分量.考虑到长白山天池火山2002年以来出现明显的地表形变、地球化学异常和谐频地震等现象,我们认为震群活动可能与5km深度附近存在岩浆热液活动和岩浆增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群 火山 长白山
下载PDF
2002年8月20日长白山天池火山小震震群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吴建平 明跃红 +2 位作者 刘一鸣 齐胜福 袁松涌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2002年7~9月,采用15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进行了近3个月的地震观测,记录到大量发生在天池火山附近的地震和多次小震群。对2002年8月20日的小震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发生在长白山天池内的西南部,震源深度距离... 2002年7~9月,采用15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进行了近3个月的地震观测,记录到大量发生在天池火山附近的地震和多次小震群。对2002年8月20日的小震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发生在长白山天池内的西南部,震源深度距离天池水面一般小于4 km深,震群的震中位置呈北西向线性分布。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表明,该震群为典型的火山构造类型地震。在观测中发现HSZ和DZD台的地震记录低频成份丰富,这可能与台站附近的局部介质变化或低速的断层带有关。我们认为震群可能是由火山深部活动诱发的局部断裂活动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天池 火山 震群 监测
下载PDF
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0
6
作者 杜建国 李圣强 +4 位作者 刘连柱 任锦章 赵谊 孙如波 端木合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1-176,共6页
根据泉(池)水中气体的组分和同位素组成,讨论了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的来源和运移。1997年8月从五大连地火山区泉(池)中采集了9个气、水样品,同年9月测定了游离气和水溶气的气体组分、He同位素比值和CO2的C值。气体以... 根据泉(池)水中气体的组分和同位素组成,讨论了五大连池火山区气体的来源和运移。1997年8月从五大连地火山区泉(池)中采集了9个气、水样品,同年9月测定了游离气和水溶气的气体组分、He同位素比值和CO2的C值。气体以CO2为主,多数样品的CO2体积分数大于80%。He和CH4的体积分数变化范围大,分别为0.7×10-6~380×10-6和4.0×10-6~180×10-6。3He/4He比值分布在1.0Ra~3.3Ra之间(Ra=1.4×10-6,大气对流层3He/4He比值)。4He/20Ne比值均比大气中的高,分布在0.35~1011之间。CO2的 13c(PDB)值与地幔或岩浆CO2的值一致,为-9.6‰~-4.2‰。这些均表明,泉水为渗入地下的大气降水,经过不同深度和不同岩层渗流出露地表;气体为幔源组分和地壳组分的混合物,利用二元混合模型估计,至少13%~37%的He源于地幔;CO2可能为幔源岩浆脱气后残留的CO2;N2、O2和Ar主要为大气来源;研究区地球深部气体和热仍在大量地向地壳浅层和地表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地球化学 火山区 五大连池 泉水
下载PDF
云南腾冲地区现代地热流体活动类型 被引量:25
7
作者 上官志冠 孙明良 李恒忠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6-442,共7页
腾冲地区存在两类地热流体活动。其中热海- 热水塘地区、马鞍山火山口附近的地热流体活动属火山区地热流体活动,其热源或气体挥发组分的物质来源与近代火山喷发活动或现代幔源岩浆侵入活动直接有关。区内其它地热流体活动多属构造活动... 腾冲地区存在两类地热流体活动。其中热海- 热水塘地区、马鞍山火山口附近的地热流体活动属火山区地热流体活动,其热源或气体挥发组分的物质来源与近代火山喷发活动或现代幔源岩浆侵入活动直接有关。区内其它地热流体活动多属构造活动成因。在腾冲地区,地热流体逸出He 的3 He/4 He≥1-2 Ra 可作为区别这两类地热流体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地热流体 氦同位素 地球化学 云南
下载PDF
长白山火山最新监测信息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国明 孙鸿雁 郭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05-2911,共7页
长白山火山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自2010年5月份开始,聚龙温泉2个泉点水温同步上升了3℃;2010年长白山北坡垂直位移量打破了火山锥体每年升高4mm左右的规律:与2009年相比,火山锥体的位移在垂向上发生逆转,海拔最高的水准点在1年内突降12.72m... 长白山火山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自2010年5月份开始,聚龙温泉2个泉点水温同步上升了3℃;2010年长白山北坡垂直位移量打破了火山锥体每年升高4mm左右的规律:与2009年相比,火山锥体的位移在垂向上发生逆转,海拔最高的水准点在1年内突降12.72mm。本文针对上述2个最新的火山监测信息进行了报道,并对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时段的标志是大量火山地震、震群的发生,以及幔源岩浆气体He含量的大幅度上升。然而,现阶段长白山火山区并未出现这2种现象。因此,本文讨论的2个异常还不足以作为长白山火山已经进入新的活跃时段的证据,准确的预测应该密切关注火山地震和幔源气体含量的变化。最后通过N2-He-CO2三角图解初步研究了天池火山气体来源,结果显示:2002~2005年火山出现"初始扰动",深部气体He含量升高,三角图解中气体向He角运移;2005年后火山转入平静状态,气体组份又开始向N2角运移。He浓度的变化特征反应了岩浆房内岩浆成分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火山气体 水准 监测 长白山
下载PDF
托云火山群的火山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9
作者 梁涛 罗照华 +3 位作者 李文韬 柯珊 李莉 詹华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5-110,i005,共7页
结合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卫星影像解译与野外验证成果,发现托云盆地内的7个火山口和棋盘式走滑断裂系统,首次提出了托云火山群的概念.这些火山口可以划分成中心式火山和溢流玄武岩2种类型,形成的火山机构包括塌陷破火山口、火山颈和... 结合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卫星影像解译与野外验证成果,发现托云盆地内的7个火山口和棋盘式走滑断裂系统,首次提出了托云火山群的概念.这些火山口可以划分成中心式火山和溢流玄武岩2种类型,形成的火山机构包括塌陷破火山口、火山颈和锥状岩席.火山岩主要为碱性玄武岩,部分玄武岩中可见橄榄岩类等深源岩石包体和普通辉石等矿物巨晶.因此,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具有幔源岩浆的性质,断裂构造活动为其上升就位提供通道,火山岩应是由多个火山口近于同时喷发形成的,不具有由上、下两套火山岩系构成的双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群 构造意义 地质特征 新生代火山岩 走滑断裂系统 深源岩石包体 断裂构造活动 碱性玄武岩 影像解译 破火山口 火山机构 幔源岩浆 双层结构 火山岩系 盆地 火山颈 塌陷 巨晶 矿物 辉石 上升 喷发
下载PDF
InSAR技术在火山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梁伟锋 王庆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120-124,共5页
介绍了InSAR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流程及其应用于火山形变监测中的几个实例 ,并对InSAR技术应用于火山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INSAR技术 火山 监测 数据处理流程
下载PDF
腾冲火山地质研究述评 被引量:19
11
作者 韩新民 周瑞琦 周真恒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6年第6期20-30,共11页
在综合分析前人有关腾冲火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火山活动的研究现状、火山活动特征、火山活动背景及火山活动与深部岩浆侵入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认为腾冲火山群中存在全新世活火山,现今处于休眠状态,具有再次喷发的潜... 在综合分析前人有关腾冲火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火山活动的研究现状、火山活动特征、火山活动背景及火山活动与深部岩浆侵入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认为腾冲火山群中存在全新世活火山,现今处于休眠状态,具有再次喷发的潜在危险性。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腾冲火山在全新世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对于在该区开展火山活动监测,减灾防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 火山 活动性 火山地质
下载PDF
腾冲火山区地表垂直形变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胡亚轩 施行觉 +4 位作者 王庆良 张永志 赵慈平 施发奇 邵德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37-41,共5页
对腾冲火山区 1998~ 2 0 0 0年的 3期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 ,进而利用相关资料得出与计算有关的参数 ,再用多元Mogi模型反演了岩浆房的位置和大小 ,所得出的结果与地震层析反演结果基本相似。分析反演结果 ,认为火山区可能存在多个... 对腾冲火山区 1998~ 2 0 0 0年的 3期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 ,进而利用相关资料得出与计算有关的参数 ,再用多元Mogi模型反演了岩浆房的位置和大小 ,所得出的结果与地震层析反演结果基本相似。分析反演结果 ,认为火山区可能存在多个岩浆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地表垂直形变 Mogi模型 最小二乘反演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from mud volcanoes in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被引量:18
13
作者 DAI JinXing WU XiaoQi +4 位作者 NI YunYan WANG ZeCheng ZHAO ChangYi WANG ZhaoYun LIU GuiXi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355-367,共13页
A number of mud volcanoes exist in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To date few systematic studies on natural gas geochemistry of mud volcano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In June 1991 and August 2010, the authors invest... A number of mud volcanoes exist in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To date few systematic studies on natural gas geochemistry of mud volcano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In June 1991 and August 2010,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mud volcanoes in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twice, and the mud volcanism weakened gradually as seen from the variations such as the decrease of gas pressure and output, the downthrow and dry up of the mud pool. The volcanic int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that in Taiwan. The natural gas from the mud volcanoes in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has simila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ing the same source or origin.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mud volcano gas is alkane gas with contents of 91.15%-97.49%, and the gas is high-quality commercial gas since methane dominates in the alkane. The 513C1 values are -49.1‰-0.6‰, which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ak δ3C1 frequency of mud volcano ga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alkane gas displays positive carbon isotopic series, i.e., δ3C1〈δ3C2〈δ13C3, suggesting typical thermogenic origin. The helium in the mud volcano gas is typically crust-derived due to the low R/Ra values of 0.011-0.054. The mud volcano gas is coal-derived since the δ13C2 values are all greater than -28‰, and C1/C1-4 and δ13C1 value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of natural gas derived from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coal-measures. Therefore, alkane gas from mud volcanoes in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is mainly sourced from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coal-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ggar Basin mud volcano natural ga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gas source
原文传递
当代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类型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祥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物主要分为: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火山碎屑、流状堆积物、火山泥流堆积物和火山基浪堆积物。简述了这些火山碎屑堆积物的成因及主要特征。
关键词 火山 火山喷发 火山碎屑流 火山泥流 堆积物
下载PDF
Potential Hazards of Eruptions around the Tianchi Caldera Lake, China 被引量:15
15
作者 WEIHaiquan HONGHanjing +2 位作者 R.S.J.SPARKS J.S.WALDER HANB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90-794,共5页
Since the eruption of the Tianchi volcano about 1000 years ago,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3 to 5 eruptions of small to moderate size. In addition, hazardous avalanches, rock falls and debris flows have occurred during ... Since the eruption of the Tianchi volcano about 1000 years ago,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3 to 5 eruptions of small to moderate size. In addition, hazardous avalanches, rock falls and debris flows have occurred during periods between eruptions. A future eruption of the Tianchi volcano is likely to involve explosive interaction between magma and the caldera lake. The volume of erupted magma is almost in a range of 0.1-0.5 km3. Tephra fallout may damage agriculture in a large area near the volcano. If only 1% of the lake water were ejected during an eruption and then precipitated over an area of 200 km2, the average rainfall would be 100 mm. Moreover, lahars are likely to occur as both tephra and water ejected from the caldera lake fall onto flanks of the volcano. Rocks avalanching into the caldera lake also would bring about grave hazards because seiches would be triggered and lake water with the volume equal to that of the landslide would spill out of the existing breach in the caldera and cause flooding downstr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chi volcano eruption of small to moderate size SEICHE harzerd NE China
下载PDF
长白山地区硅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6
16
作者 包文美 王全喜 瑞墨尔·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5-143,共19页
长白山是著名的巨型复式火山,位于我国吉林省东部,火山锥顶的火口积水成湖,名曰天池。天池湖水北下入通天河,后至二道白河。通天河急流形成瀑布,瀑布东北有大片温泉,西有常年滴水的石壁。此地区的硅藻前人尚未研究,经本文研究,计有硅藻... 长白山是著名的巨型复式火山,位于我国吉林省东部,火山锥顶的火口积水成湖,名曰天池。天池湖水北下入通天河,后至二道白河。通天河急流形成瀑布,瀑布东北有大片温泉,西有常年滴水的石壁。此地区的硅藻前人尚未研究,经本文研究,计有硅藻264分类单位,分别隶属于34属,其中包括1新变种、2新变型和1新组合。通过此项研究,阐明该地区的硅藻区系和生态分布特点,提供研究长白山地区硅藻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硅藻区系 火山 长白山
下载PDF
琼北火山群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地震现象的新认识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辉 洪汉净 +3 位作者 冉洪流 沈繁銮 赵波 陈会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04-1809,共6页
分析世界火山分布图发现琼北火山群分布在一南北向的火山带上,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双俯冲作用下海南岛所在雷琼-越东火山带的形成机制,结合海南岛精确定位的地震数据和形变观测结果,认为琼北地区可能存在岩墙侵入或张性断裂膨胀,... 分析世界火山分布图发现琼北火山群分布在一南北向的火山带上,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双俯冲作用下海南岛所在雷琼-越东火山带的形成机制,结合海南岛精确定位的地震数据和形变观测结果,认为琼北地区可能存在岩墙侵入或张性断裂膨胀,并根据地震数据模拟分析了岩墙侵入对区域应力场及形变的影响.琼北地区精确地震(2000-2006)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集中在一个垂直面上,并且地震带两端有分叉现象.通过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推测存在岩墙侵入,并通过数值模拟很好地解释了琼北地区地震的分布特征(狗骨头状)以及地表垂向形变东升西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俯冲 岩墙侵入 海南岛 有限元 火山
下载PDF
山东五莲七宝山金铜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小允 刘立金 +4 位作者 陈恕昌 张君 薛世强 韩英 厉金 《山东地质》 2001年第3期82-85,共4页
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床赋存于隐爆角砾岩筒中 ,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火山机构受NE ,NW向断裂联合控制。根据隐爆角砾岩筒的地质标志 ,结合对物、化。
关键词 次火山杂岩体 火山机构 “面”型热液蚀变 隐爆角砾岩筒 山东
下载PDF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Generic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nline Service for InSAR (GACOS) to the Reduction of Atmospheric Effects on InSAR Observations 被引量:17
19
作者 Chen YU Zhenhong LI +3 位作者 Lin BAI Jan-Peter MULLER Jingfa ZHANG Qiming ZENG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21年第1期109-115,共7页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missions in recent years facilitates the study of smaller amplitude ground deformation over greater spatial scales using longer time series.However,this poses...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missions in recent years facilitates the study of smaller amplitude ground deformation over greater spatial scales using longer time series.However,this poses greater challenges for correcting atmospheric effects due to the wider coverage of SAR imagery than ever.Previous attempts have used observations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and Numerical Weather Models(NWMs)to separate atmospheric delays,but they are limited by(1)The availability(and distribution)of GPS stations;(2)The low spatial resolution of NWM;And(3)The difficulties in quantifying their performance.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we have developed the Generic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nline Service for InSAR(GACOS)which utilizes the high-resolution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products using an Iterative Tropospheric Decomposition(ITD)model.This enables the reduction of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the troposphere turbulence and stratification and hence achieves equivalent performances over flat and mountainous terrains.GACOS comprises a range of notable features:(1)Global coverage;(2)All-weather,all-time usability;(3)Available with a maximum of two-day latency;And(4)Indicators available to assess the model’s performance and feasibility.In this paper,we demonstrate som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the GACOS online service to a variety of geophys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atmospheric correction GACOS EARTHQUAKE volcano LANDSLIDE city subsidence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into extremely acidic hydrothermal fluids off Kueishan Tao, Taiwan, China 被引量:13
20
作者 CHENChentungA WANGBingjye +4 位作者 HUANGJungfu LOUJiannyuh KUOFuwen TUYuehyuan TSAIHsienshiow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5-133,共9页
Kueishan Tao (24°51′N, 121°55′E) is located at a tectonic junction of the fault system extension of Taiwan and the southern rifting end of the Okinawa Trough. A cluster of over 30 vents, at a water depth o... Kueishan Tao (24°51′N, 121°55′E) is located at a tectonic junction of the fault system extension of Taiwan and the southern rifting end of the Okinawa Trough. A cluster of over 30 vents, at a water depth of about 10-20 m off the eastern tip of the tao emits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volcanic gases such as H2S. A sulfur chimney or mound, formed by condensation of the sulfur contained in the hydrothermal fluid, can usually be seen around the vents. The tallest chimney reaches 6 m. Vents discharging a yellowish fluid have temperatures between 92 and 116 ℃ and flow rates as high as 158 t/h; vents discharging a whitish fluid have lower temperatures of between 48 and 62 ℃ and lower flow rates of about 7.0 t/h. These world-record, breaking low pH (as low as 1.52) fluids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found in the black and white-chimneys of the mid-ocean ridges. Magnesium and SiO2 data indicate that these hydrothermal fluids probably originate from a depth of 915-1 350 m below the surface.While the ratios of major ions relative to the sodium of these hydrothermal fluids are quite similar to open ocean water, the ratios of SO4 and chloride to sodium seem to be higher for some of the v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volcanic gases contribute SO4 and chlorine to the fluids, hence increasing their ratios relative to sodium. Some hydrothermal fluids, however, are found to be depleted of the major elements which can have been caused by phase separ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iron and manganese in the fluids 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found in the mid-ocean ridges, while the aluminium content is higher. Four species of benthos (Xenograpsus testudi-natus, a snail, a sea anemone, and a Sipuncala), 1 species of algae (Corallinaceae), and 1 species of fish (Siganus fusescens) were recorded near the hydrothermal vents. A mitochondria DNA sequence comparison of Xenograpsus testudinatus with 6 other decapod species shows the greatest number of nitrogen base differences in the DNA fragments from 225 to 270. The gene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eishan Tao hydrothermal vents volcano phase separation Xenograpsus testudinat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