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0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燃烧去除VOCs污染物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23
1
作者 黎维彬 龚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5-894,共10页
催化燃烧是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技术之一.本文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有效组分颗粒大小、水蒸汽的影响及催化燃烧反应中的积碳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催化燃烧处理VOCs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贵金属催化剂的研... 催化燃烧是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技术之一.本文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有效组分颗粒大小、水蒸汽的影响及催化燃烧反应中的积碳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催化燃烧处理VOCs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着重于选择有效的载体和双组分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活性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钙钛矿和尖晶石型等催化剂的研制,还有这些活性组分粒径大小及载体对催化燃烧VOCs反应活性的影响;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水蒸汽和催化剂积碳失活等问题对催化燃烧VOCs的反应也有很大影响.本文的评述将为选择合适的催化燃烧技术处理VOCs污染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贵金属 非贵金属 积碳失活
下载PDF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定义和控制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121
2
作者 江梅 邹兰 +4 位作者 李晓倩 车飞 赵国华 李刚 张国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522-3532,共11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种类繁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大,是最为复杂的一类污染物.世界各国对其定义以及控制指标有所区别,我国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对其也没有统一的定义,控制指标和对应的监测方法也各有不同.通过对国内外现行VOCs定... 挥发性有机物(VOCs)种类繁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大,是最为复杂的一类污染物.世界各国对其定义以及控制指标有所区别,我国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对其也没有统一的定义,控制指标和对应的监测方法也各有不同.通过对国内外现行VOCs定义和控制指标的深入分析,提出VOCs的定义应根据"空气质量管理"与"污染源排放管理"关注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从生产源头、工艺过程、末端排放、总量控制等不同控制途径,建立的VOCs控制指标体系由10项指标构成;在制订行业VOCs排放标准时,应根据行业生产工艺特点、VOCs排放方式、可能采取的控制措施等,从中选择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和指标(或指标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定义 控制指标 监测方法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上海市城区VOCs的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活性组分 被引量:109
3
作者 陈长虹 苏雷燕 +8 位作者 王红丽 黄成 李莉 周敏 乔月珍 陈宜然 陈明华 黄海英 张钢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7-376,共10页
2010年在上海市城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采用自动在线GC-FID方法定量测试了大气中56个VOCs物种的浓度.结果发现,上海市城区大气VOCs的全年小时体积分数为(2.47~301.48)×10-9,平均体积分数为(26.45±23.36)×10-9,其... 2010年在上海市城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采用自动在线GC-FID方法定量测试了大气中56个VOCs物种的浓度.结果发现,上海市城区大气VOCs的全年小时体积分数为(2.47~301.48)×10-9,平均体积分数为(26.45±23.36)×10-9,其中,烷烃占46.72%,芳香烃占33.18%,烯烃占11.33%,乙炔占8.76%.T/B(甲苯/苯)为3.51±2.40,表明气团除受机动车影响外,受溶剂、油气和LPG挥发等其他VOCs排放的影响也比较突出;E/E(乙烷/乙炔)为0.98±0.68,表明气团存在老化现象,且春冬季节气团光化学年龄相对较短,夏秋季节光化学年龄相对较长.VOCs的浓度水平和组成在不同风向风速影响下存在一定差异,西南部石化和化工企业排放的VOCs对城区的影响明显,其主要物种为芳香烃和烯烃;该地区气团的OH消耗速率常数(KOH)为8.05×10-12cm3.分子-1.s-1,平均VOCs最大O3增量反应活性(4.00mol.mol-1)与乙烯相当,平均反应活性较强;对OH消耗速率(LOH)贡献率最大的是烯烃(42.21%)和芳香烃(40.83%),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率最大的是芳香烃(62.75%)和烯烃(21.70%),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是二甲苯、甲苯、乙苯、乙烯、丙烯、反-2-丁烯及异戊二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体积分数 化学反应活性 OH消耗速率 臭氧生成潜势
原文传递
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的建立 被引量:107
4
作者 刘金凤 赵静 +2 位作者 李湉湉 白郁华 刘兆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6-500,共5页
以2000年为基准年,使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75种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年排放量,建立了我国VOC人为源的县级排放清单.研究表明,我国2000年VOC的排放总量为8273Gg,其中流动源排放2710Gg、溶剂使用排放2150Gg、固定燃烧源排放1600Gg、工... 以2000年为基准年,使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75种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年排放量,建立了我国VOC人为源的县级排放清单.研究表明,我国2000年VOC的排放总量为8273Gg,其中流动源排放2710Gg、溶剂使用排放2150Gg、固定燃烧源排放1600Gg、工艺过程排放1190Gg、石油精炼及运储排放量为498Gg、混杂源125Gg.排放量最高的5个省依次为广东、山东、江苏、河北、河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源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清单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的特点与发展 被引量:104
5
作者 李长英 陈明功 +4 位作者 盛楠 刘启飞 胡祖和 方敏 张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7-925,共9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产生于有机化工生产过程及有机产品被使用的自身挥发过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本文综述了VOCs的定义、来源、危害、相关法律法规和排放情况。介绍了现有VOCs处理技术,包括化学氧化法、物理分离法、生物分解法、光... 挥发性有机物(VOCs)产生于有机化工生产过程及有机产品被使用的自身挥发过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本文综述了VOCs的定义、来源、危害、相关法律法规和排放情况。介绍了现有VOCs处理技术,包括化学氧化法、物理分离法、生物分解法、光解法、电化学法以及新兴复合型处理技术等的特点。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优势、使用限制和市场的占有率,其中吸附法应用最为广泛,催化燃烧法和低温等离子法发展最快,复合型处理技术处理效果最好且无二次污染是VOCs处理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选择合适VOCs处理工艺应依据其主要成分的浓度、气体流量、物化性质等因素并考虑到整个处理工艺的经济效益。并对新兴复合型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是该技术进一步推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技术特点 复合型处理技术
下载PDF
广州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99
6
作者 罗玮 王伯光 +2 位作者 刘舒乐 何洁 王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6,共7页
2008年秋季在广州城区及其下风向沿海乡村地区采用活性炭吸附管采集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应用二次热解吸-GC/MS联用技术测量56种VOC的大气浓度,研究在典型海陆风条件下VOC的组成特征和日变化规律,并采用臭氧最大增量及OH自由基反... 2008年秋季在广州城区及其下风向沿海乡村地区采用活性炭吸附管采集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应用二次热解吸-GC/MS联用技术测量56种VOC的大气浓度,研究在典型海陆风条件下VOC的组成特征和日变化规律,并采用臭氧最大增量及OH自由基反应活性两种方法估算了该地区各VOC的臭氧生成潜力,探讨了VOC优先控制物种及来源。结果表明,陆风有利于广州城区空气污染物扩散,城区高浓度VOC污染物被输送到沿海乡村地区,导致新垦大气VOC浓度升高;海风有利于改善新垦的空气质量,但不利于城区空气污染物扩散,造成广州城区的大气VOC浓度显著上升。广州城区大气各类VOC的臭氧生成潜势表现为烯烃>烷烃>芳香烃>OVOC,而新垦的臭氧生成潜势表现为烯烃>烷烃>OVOC>芳香烃。广州地区大气中较活泼的VOC物种为C4、C5烯烃和烷烃以及苯系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海陆风 臭氧生成潜势 广州
下载PDF
我国VOCs的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95
7
作者 王铁宇 李奇锋 吕永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756-4763,共8页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一类具有刺激性、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易燃易爆的有机物,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健康有很大危害.本文从工业固定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日常生活源等角度分析不同排放源的VOCs排放特征,...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一类具有刺激性、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易燃易爆的有机物,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健康有很大危害.本文从工业固定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日常生活源等角度分析不同排放源的VOCs排放特征,绘制并分析了我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VOCs排放的空间分布格局,甄别出东部沿海地区VOCs 2010年总量和单位面积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工业产生源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归类分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VOCs排放控制的政策法规,对比分析我国目前治理VOCs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提出了现阶段我国VOCs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特征 空间格局 控制对策
原文传递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控制技术 被引量:77
8
作者 张宇峰 邵春燕 +2 位作者 张雪英 饶群 徐炎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89-92,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公害。评述了目前VOC的各种控制技术,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VOC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 焚烧法 吸附法 冷凝法 电晕法 光催化氧化法
下载PDF
深圳大气VOCs浓度的变化特征与化学反应活性 被引量:87
9
作者 朱少峰 黄晓锋 +2 位作者 何凌燕 陆思华 冯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40-2148,共9页
对深圳2010年4个季节大气中VOCs进行了监测,研究了VOCs组分、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烷烃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VOCs物种,占总VOCs的50%以上,其他依次是芳香烃和烯烃.总VOCs浓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高和夏季最低,日变化特征则... 对深圳2010年4个季节大气中VOCs进行了监测,研究了VOCs组分、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烷烃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VOCs物种,占总VOCs的50%以上,其他依次是芳香烃和烯烃.总VOCs浓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高和夏季最低,日变化特征则表现为夜晚浓度高、白天浓度低,峰值出现在早晨7:00左右,最低值则出现在下午14:00.通过VOCs物种间的比值特征分析了部分物种的来源,结果显示,反式-2-丁烯和顺式-2-丁烯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甲苯和正己烷则受到了溶剂挥发的影响.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了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大气各类VOCs的OFP芳香烃最高、其次为烯烃,烷烃最低,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烯对臭氧生成的贡献在VOCs物种中排名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季节变化 日变化 臭氧生成潜势 深圳
下载PDF
南京北郊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潜在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79
10
作者 林旭 朱彬 +1 位作者 安俊琳 杨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6-986,共11页
2013年3月1日~2014年2月28日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南京北郊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VOCs的组成特征及季节、日变化规律,并结合PMF受体模型,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及气溶胶生... 2013年3月1日~2014年2月28日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南京北郊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VOCs的组成特征及季节、日变化规律,并结合PMF受体模型,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及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分析了VOCs及其各来源的O3和SOA生成潜势.结果显示,南京北郊大气环境中T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为45.63×10-9,TVOCs及各组分浓度呈现秋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双峰结构的日变化规律.SOA总生成量约为2.07μg/m3,芳香烃对其贡献率最大,占95.93%,其中的苯系物是生成SOA的优势物种;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接近65%;烷烃虽为VOCs的优势组分,却并非OFP和SOA的主要贡献者.不同季节VOCs的受体模型解析结果显示,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是南京北郊最主要的VOCs来源.富含苯系物的VOCs来源对SOA的贡献最大,对OFP贡献最大的则为富含乙、丙烯及异戊二烯的VOCs来源;春、秋、冬三季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包括石化工业)二源对大气中的VOCs浓度、SOA的贡献及OFP的贡献影响最为显著,而夏季溶剂使用及植物源对SOA及OFP的贡献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SOA OFP 来源 贡献
下载PDF
上海市光化学污染期间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9
11
作者 王红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03-1611,共9页
光化学污染导致的高浓度臭氧(O3)是上海面临的重要大气污染问题.本研究分别选取了市区(徐汇)、城郊(青浦)和郊区(南汇)3个典型地区在夏季光化学污染易发季节开展了O3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观测,结合光化学箱模... 光化学污染导致的高浓度臭氧(O3)是上海面临的重要大气污染问题.本研究分别选取了市区(徐汇)、城郊(青浦)和郊区(南汇)3个典型地区在夏季光化学污染易发季节开展了O3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观测,结合光化学箱模型研究探讨了O3生成的主控污染物.研究表明,不同地区O3污染呈现较强的同步性,日最大浓度也比较接近;但南汇郊区由于受机动车排放影响较小,NOx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地区,导致该地区O3浓度日变化曲线相对平缓,夜间O3浓度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大气VOCs浓度较高时,往往伴随高浓度的O3;3个地区VOCs浓度和组成差异明显,就VOCs浓度而言,徐汇>青浦>南汇;浓度贡献最主要的物种为甲苯、C2~C3的烷烃和烯烃、丙酮以及辛烷;而C7~C10芳香烃、C3~C4的烯烃、异戊二烯以及乙醛是上海大气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VOCs类物质.3个地区O3的生成主要受人为排放的二甲苯类和C3~C4烯烃类物质控制;对于徐汇,只控制NOx会导致O3浓度升高,而南汇郊区O3的生成对NOx排放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成 挥发性有机物 基于观测的模型 敏感性分析 上海
原文传递
厦门冬春季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 被引量:76
12
作者 徐慧 张晗 +1 位作者 邢振雨 邓君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7,共7页
2014年1~4月在厦门市城区和郊区开展冬春季节大气样品的采集,采用大气预浓缩系统与GC/MS联用技术定量了48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比分析了冬春季城区和郊区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的臭氧生... 2014年1~4月在厦门市城区和郊区开展冬春季节大气样品的采集,采用大气预浓缩系统与GC/MS联用技术定量了48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比分析了冬春季城区和郊区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冬季厦门城区和郊区大气中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11.13×10-9和7.17×10-9,春季厦门城区和郊区大气中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24.88×10-9和11.27×10-9,且均表现为烷烃>芳香烃>烯烃.通过B/T值探讨城区和郊区VOCs的来源发现,机动车和溶剂挥发是城区VOCs的主要来源,郊区VOCs除了局地源的贡献外,还受到外来污染物扩散传输的影响.城、郊区的主要VOCs包括丙烯、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苯、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这10种组分对两地VOCs的贡献表现为春季(城区和郊区分别为62.83%和53.74%)高于冬季(城区和郊区分别为61.57%和45.83%).城、郊区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分析显示,芳香烃的相对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烯烃,烷烃最小.C3、C4类烯烃和苯系物是厦门城区和郊区活性较高的物种,对臭氧的贡献较大.比较观测期间城区和郊区VOCs的平均MIR值可知,郊区VOCs的活性高于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城区 郊区 臭氧生成潜势 厦门
原文传递
广州市夏季VOCs对臭氧及SOA生成潜势的研究 被引量:74
13
作者 虞小芳 程鹏 +2 位作者 古颖纲 李梅 田智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0-837,共8页
2016年7月在广州城区开展了27d的大气VOCs在线监测,共得到73种VOCs,总浓度均值为40.07×10-9.其中烷烃占比55.17%,芳香烃占比15.42%,烯烃占比12.14%,氯代烃占比8.79%,乙炔占比3.97%,OVOC占比3.72%,乙腈占比0.79%.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 2016年7月在广州城区开展了27d的大气VOCs在线监测,共得到73种VOCs,总浓度均值为40.07×10-9.其中烷烃占比55.17%,芳香烃占比15.42%,烯烃占比12.14%,氯代烃占比8.79%,乙炔占比3.97%,OVOC占比3.72%,乙腈占比0.79%.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FP)和OH自由基消耗速率估算了广州城区夏季VOC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是甲苯、反-2-戊烯、间/对二甲苯、1,3-丁二烯、异戊二烯等.采用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估算了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贡献,结果显示芳香烃、烷烃、烯烃分别占总SOA生成潜势量的95.54%、2.5%、1.95%,甲苯、间/对二甲苯、乙苯、邻二甲苯、1,2,4-三甲基苯是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前5个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下载PDF
近地面臭氧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4
作者 耿福海 刘琼 陈勇航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年第6期8-14,共7页
近地面臭氧是空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的产物,其浓度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晴天少云、紫外辐射较强、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以及风速较小的天气,均有利于臭氧的生成,其中紫外辐射是产生臭氧最关键的因素。臭氧前体物... 近地面臭氧是空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的产物,其浓度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晴天少云、紫外辐射较强、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以及风速较小的天气,均有利于臭氧的生成,其中紫外辐射是产生臭氧最关键的因素。臭氧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及其比值是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另外三个重要因素。我国大多数城市的O3处于VOC控制区,即NOx浓度的增加会引起O3浓度的降低,而VOCs浓度的增加则会使其浓度升高。因而VOC源解析问题成为近年来O3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由于气溶胶可以直接吸收、散射太阳紫外辐射、短波辐射以及大气长波辐射,因此气溶胶的存在会影响大气中光化学反应的进程,从而影响臭氧的光化学生成,气溶胶对近地面臭氧的影响已成为目前大气环境的前沿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臭氧 气象条件 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 气溶胶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和臭味的生物过滤处理 被引量:49
15
作者 张彭义 余刚 蒋展鹏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生物过滤法是一种较新的空气污染控制方法 ,它利用微生物降解或 /转化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以及硫化氢、氨等恶臭物质。本文主要介绍生物过滤法处理废气的基本原理 ,讨论填料种类、湿度、pH、温度等影响生物过滤法性能参数。同时综述了... 生物过滤法是一种较新的空气污染控制方法 ,它利用微生物降解或 /转化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以及硫化氢、氨等恶臭物质。本文主要介绍生物过滤法处理废气的基本原理 ,讨论填料种类、湿度、pH、温度等影响生物过滤法性能参数。同时综述了生物过滤法的应用范围以及对生物过滤法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过滤 废气处理 挥发性 有机物 臭味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57
16
作者 王永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3,共7页
系统讨论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的原理,包括多次相平衡法、改变相比法和标准加入定量法。测定了挥发性有机物在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常数及其在水中的含量。提出了通过测定分配常数作为分析准确度的判据。研究了温度、相比、分配常数和无机盐... 系统讨论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的原理,包括多次相平衡法、改变相比法和标准加入定量法。测定了挥发性有机物在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常数及其在水中的含量。提出了通过测定分配常数作为分析准确度的判据。研究了温度、相比、分配常数和无机盐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采用顶空色谱测定了河流底泥中的可酸挥发硫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常数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 水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 可酸挥发硫化物
下载PDF
中国植被VOC排放清单的建立 被引量:65
17
作者 闫雁 王志辉 +2 位作者 白郁华 谢绍东 邵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应用《1:1000000 中国植被图集》数据,按照 Guenther 等提出的最新算法,结合土地使用情况,对中国植被 VOC 的排放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植被 VOC 的年总排放量约为 17.1TgC,其中异戊二烯为 4.85TgC,单萜烯为 3.2... 应用《1:1000000 中国植被图集》数据,按照 Guenther 等提出的最新算法,结合土地使用情况,对中国植被 VOC 的排放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植被 VOC 的年总排放量约为 17.1TgC,其中异戊二烯为 4.85TgC,单萜烯为 3.29TgC,其它 VOC(OVOC)为8.94TgC.植被 VOC 的排放量分布情况与中国植被的分布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 VOC 的排放情况具有明显的季节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源排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模型 排放清单
下载PDF
室内空气净化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55
18
作者 高立新 陆亚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现有室内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净化功能尚不完善,对挥发性有机物缺乏高效实用的处理方法,无法满足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需要。在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性质及特点的基础上,将活性炭一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与传统的空气过滤技术相结合,提出了... 现有室内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净化功能尚不完善,对挥发性有机物缺乏高效实用的处理方法,无法满足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需要。在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性质及特点的基础上,将活性炭一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与传统的空气过滤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室内空气净化器的改进措施及新型室内空气净化器的设计方案,以期推动这一产品的升级换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净化器 光催化 挥发性有机物 活性炭 吸附 纳米二氧化钛
下载PDF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贡献的参数化估算 被引量:66
19
作者 陈文泰 邵敏 +2 位作者 袁斌 王鸣 陆思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PM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光化学氧化是其主要来源之一.从VOCs转化生成SOA的过程非常复杂,参数化方法是一种相对简化的估算方式,可以用于区分不同VOCs物种对SOA生成的贡献.本文介绍了基... 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PM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光化学氧化是其主要来源之一.从VOCs转化生成SOA的过程非常复杂,参数化方法是一种相对简化的估算方式,可以用于区分不同VOCs物种对SOA生成的贡献.本文介绍了基于二产物和基于挥发性分级两种常用的参数化估算方法,并总结分析文献报道的SOA估算结果.文章中也指出现在的参数化估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准确量化VOCs向SOA的转化过程将是大气化学未来的重要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挥发性有机物 参数化
原文传递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0
作者 张国强 宋春玲 +1 位作者 陈建隆 F.哈吉格特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31,共7页
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一些国家对室内空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研究的各个方面 ,包括VOC研究在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中的地位 ,建筑物内VOC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VOC研究的实验方法、理论方法及主要研究结论 ,各国政府、学术团体采取的行... 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一些国家对室内空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研究的各个方面 ,包括VOC研究在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中的地位 ,建筑物内VOC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VOC研究的实验方法、理论方法及主要研究结论 ,各国政府、学术团体采取的行动等。得出结论 :与建筑科学、环境科学及人体健康相关的工作人员 ,如居住者、建筑业主、建筑科学家、环境科学家、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建筑师与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建筑和装饰材料生产商、供应商 ,都应重视VOC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室内 空气品质 人体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